APP下载

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齐家文化遗存研究

2022-09-06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甘肃武威733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玉料绿松石武威

赵 婧(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甘肃 武威 733000)

一、皇娘娘台遗址相关遗存

皇娘娘台遗址位于武威市北郊,距今约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大致与中原的夏王朝早期相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皇娘娘台遗址历经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遗存,包括遗物和遗迹两类。遗物有石器、骨器、铜器、玉器和陶器等,遗迹主要为房址、灰坑、墓葬。这几次发掘,逐渐揭开了武威史前居民的神秘面纱,使得皇娘娘台遗址成为齐家文化代表性的遗址之一。

(一)社会生活

从出土的各种器物,我们隐约看到皇娘娘台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制作各种陶器,有时候还在陶器上用红色和黑色颜料绘上各种图案。他们用陶甗来煮饭,用陶罐来装水、装食物,用陶豆、陶碗来盛各种菜品和食物,用陶杯来喝水。石斧用来劈砍,石铲用来挖掘,石刀用来收割谷穗。他们将动物的骨头制作成骨锥,用来钻孔,用骨针来缝制兽皮衣服。这些骨头还可以磨制成三棱形或柳叶形,用作箭镞。箭镞尖锐而锋利,绑在木质的箭杆上便成为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平时,女人们在家制作各种器物,而男人们则带着弓箭一起出去狩猎。

(二)铜制工具

皇娘娘台遗址也出土了不少红铜工具。铜器的出现是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代表。当时中原的夏王朝也使用铜制作工具和生活器具,最具代表性的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铜器相比石器而言更加小巧轻便,同时又不像陶器和骨器那样容易磨损。皇娘娘台人使用的铜刀和我们日常使用的刀非常相似,由刀柄和刀身两部分构成,他们使用刃部锋利的铜刀切割东西。另外,还有铜锥和铜凿,铜锥的功能和骨锥一样,都用来钻孔。铜凿是否像后来那样,用于在木头上凿孔,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三)居住房屋

图1 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玉石器

在皇娘娘台遗址历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房址并不多,基本都呈长方形或方形的浅坑,一侧有带斜坡的门道通向地表,坑口上面用木椽作骨架,然后盖上茅草,用来遮风挡雨。屋内四周的墙壁都经过火烤,被烧成红色,地面用烧过的红土再掺入白灰夯实,这样处理过后防潮性能大大提升。房屋中央往往有圆形的小坑作为火灶,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居所。迄今为止,皇娘娘台遗址发现的房址都位于墓葬区,大多数被后来的灰坑所破坏,也有直接在房屋内挖长方形的墓坑用于埋葬死者的情况。

(四)公共墓葬

皇娘娘台人去世后都会集中埋在公共墓园中。墓葬一般为长方形的土坑,大小刚能容下死者,也有直接用废弃的灰坑埋葬死者的。死者一般都头朝向西北。有单人葬和合葬墓两种。单人葬死者一般伸直躯体平躺着,面部朝上。合葬墓有两人合葬和三人合葬两种。两人合葬的形式一般为男性面部朝上平躺,女性侧躺,身体偎依在男性身旁,双腿蜷曲,似乎生前的爱情故事死后也要继续。三人合葬的一般男性正中躺着,两个女性分别侧身蜷腿依偎两旁。

墓葬中一般都会有不少随葬品。有陶罐、陶杯、陶球、猪下颌骨、黑色和白色小石子、玉璧、石璧、石刀、石凿、绿松石珠子等。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视情况而定。较大的墓葬随葬品多达90件,而葬于废弃灰坑中的则无任何随葬品。

综合来看,皇娘娘台人所在的社会已经非常成熟了。他们过着定居生活,能够熟练地制作各种生产工具。他们种植谷物,驯养家猪,也会外出捕猎。他们将活动区域进行了有意识的规划,墓葬被安排在比较集中的区域,并且很少出现因新墓葬的开挖导致旧墓葬被破坏的情况,可见当时的墓葬上面很可能立有相关的标示物。目前发现的房址较少,而且建造时间都比墓葬早,因此集中的生活区可能还有其他选地。

二、皇娘娘台遗址玉料、绿松石来源

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的墓葬中,出土玉石璧共264件,多数墓中还随葬有粗玉片和玉料小碎块。目前,武威地区还没有发现史前时期的玉矿,整个河西地区目前发现的玉矿有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敦煌旱峡玉矿和酒泉马鬃山玉矿。皇娘娘台遗址所使用的玉料不可能来源于这些矿区,因为远距离携带玉石原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武威所在的祁连山脉各种矿藏资源非常丰富,距离武威约300公里的青海祁连县玉石沟就出产有名的祁连玉,其最早开采时间是否能追溯到史前还不能确定。距离武威60余公里的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和武威张义镇也有叫“玉石沟”的地方,说明祁连山脉中有丰富的玉矿,皇娘娘台出土的玉料应该来源于附近的玉矿。

图2 皇娘娘台遗址出土骨器

皇娘娘台遗址中也曾出土过32件绿松石珠,除此外,武威地区暂时并无其他史前绿松石制品的发现。与之相邻的青海地区出土马家窑文化时期的绿松石制品266件、宗日文化时期的绿松石制品225件、齐家文化时期的绿松石制品243件。此外,青海乌兰县已发现丰富的绿松石矿,其最早开采年代还需进一步确定。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西北地区所发现史前时代的绿松石制品基本都为珠管及坠饰,无论是成品还是矿石原料都方便长距离携带和交易。青海地区出土了时间更早、数量更多的绿松石制品,与武威发现的绿松石制品无明显差别,而且两地都用绿松石来装饰死者颈部及腕部,因此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皇娘娘台遗址发现的绿松石料可能都来源于青海地区。

三、皇娘娘台遗址代表的聚落等级

武威周边地区也存在大量齐家文化遗存,通过对同时期遗址的调查可知,皇娘娘台遗址所在的区域为齐家文化时期等级较高的中心或次中心聚落,遗址和皇娘娘台墓葬中出土的玉器、玉料、绿松石等象征身份地位的物品,并非普通人所能够拥有。大量玉璧更显示出该地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玉器加工作坊,可能已经存在一批技术熟练的专业化人群进行加工制作。要组织和供养这样一批专业化工人进行手工业生产,同时又要有大批稳定的玉料来源,其组织者必定是具有一定权力和身份地位的人,能够调动人力和资源来大量生产玉璧这种非生活必需品。

从出土的陶器来看,泥质陶占大多数,而周边遗址散见泥质陶片数量并不多。夹砂陶器的制作对于泥料的要求不是很高,也能实现盛装食物和水的功能。但是泥质陶的制作需要对泥土多次淘洗筛选,去掉杂质,做成制作陶器的泥料。因此,可以说泥质陶器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使用者的要求标准。作为普通人,夹砂陶器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没必要再花更多时间去制作泥质陶器,而作为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来说,泥质陶器质地细腻,外形美观,是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选择品,这与其死后随葬大量玉璧和玉料、绿松石珠的身份是相符的。从聚落考古的视角来看,只有在中心或次中心聚落才会有这样一群身份地位等级较高的人群。因此,可以初步推断,皇娘娘台遗址为等级较高的聚落遗址。

四、皇娘娘台遗址与海藏遗址

距皇娘娘台遗址东北约1.9公里处的海藏遗址,也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玉器等在海藏遗址中也有发现。海藏遗址出土遗物与皇娘娘台遗址出土遗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知两地关系密切。

海藏遗址出土了大块的玉矿石原料和玉石璧。玉石璧大多残损,颜色呈青色或青白色,采用石料或玉料制作,穿孔为单面管钻法钻孔,孔壁呈斜面。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出土玉石璧共264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三种,一般采用玉料或石料制作,穿孔采用管钻法,孔壁呈斜面。两地出土的玉石璧特征一致,应该具有相同的来源。

从遗址性质来看,皇娘娘台遗址由房址、窖穴、墓葬构成,其中第一次发掘点与第三次发掘点发现墓葬不多,第二次发掘点与第四次发掘点距离较近,也发现较多墓葬,由此可以判断,第二及第四次发掘点构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墓葬区。前四次发掘墓葬中出土的玉料均为碎玉块和废弃边角料,而海藏遗址出土了许多大块玉料及原石,因此可以判断该遗址部分区域应该为玉石器作坊。

五、结语

皇娘娘台遗址是一处遗存丰富的齐家文化遗址,四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学术界也一直较为关注。本文在当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相关遗物和社会生活,通过审视遗物遗迹来分析当时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社会组织状况,可知皇娘娘台人在当时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生产水平,具有发达的手工业,有贫富等级分化,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

猜你喜欢

玉料绿松石武威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重任在肩
贯穿珠宝史的绿松石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武威觅古
美国产的绿松石品质是最好的吗?
Study of History is Ess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