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2022-09-06耿学清
☉耿学清
北京动物园开启防暑降温模式
一
很少有人留意到,北京动物园是没有路灯的。
每天夜里,值班人员都拿着手电筒在园里步行巡夜。86公顷的园子里黑漆漆的,只有一束光照在脚前,但巡夜人并不孤单,上千只动物的眼睛正注视着这一撮移动的亮光。
巡夜人听到的声音是细碎、绵密又热闹的:草丛里虫鸣此起彼伏,草食动物在咀嚼鲜草叶和嫩树叶,时有狼长嚎、长臂猿唱歌——在动物研究者看来,长臂猿富有旋律的啼鸣是动物界为数不多可以称为“唱”而不是“叫”的,路过熊猫馆,还可以听到熊猫吃竹子时吧唧嘴的声音。
有人提出过在动物园搞“夜经济”,工作人员都没同意。在这座老园子里,他们坚持让大自然做主动物的昼夜节律。
作为我国最早对公众开放的现代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已经116岁了,它承担着国家动物园的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国元首赠送的“国礼动物”绝大多数被寄养在这里。“国宝”大熊猫、朱鹮在这儿实现人工繁育,再重归自然。比二者更稀有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它的首个人工种群今年亦在这里建立成功。
这里还有我国第一家综合性野生动物医院。动物医生看病的场景时常略显滑稽:医生站在二楼举着吊瓶给大象输液,邀请人类口腔科的医生为大熊猫洗牙,用超声仪为马来貘检查是否怀孕,给北极熊做疝气手术,从蛮羊的胃里取出游人投喂食物夹带的塑料袋——那是动物因周末、节假日游人投喂而患上的“周末病”……
二
每年五六月份,北京动物园都有一批新生动物亮相,截至目前,2022年共有201只“萌物”出生。这一数字与往年相比位居前列,甚至超过1949年时园内动物数量的总和。当时,北京动物园虽然叫“万牲园”,存留的动物却不过百只。
2022年6月30日,据北京动物园最新监测统计,园内动物共392种、5111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307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0种、1047只。
北京动物园内动物种类最多时有近600种,共计5000多只。从种群数量来看,现在的种类和数量均有下降。
那时,园内“单种单只”动物较多,满足了人们到动物园看“新、奇、特”动物的需求。这仍然是当前许多动物园追求的效果,被研究者戏称为“集邮式动物园”。
“从动物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它们的健康。”北京动物园副园长张成林说。北京动物园早已不强调“种类最全”,而更侧重种群的繁育、交流、养护、野化,让动物不再孤独——可以理解为动物园的“减量发展”。
除了在册的动物,北京动物园还住着许多“编外”动物,它们不请自来。
红眼睛的夜鹭不知从哪里飞来,与水禽湖的水鸟争相捕鱼,有时也在长河岸边与人类比邻而蹲。冬天雪后,树木枯叶掉尽,夜鹭拖家带口飞到树枝上,提前占地,准备筑巢。
乌鸦、黄鼠狼等外来户,在动物园的生存方式“有些血腥”。它们经常偷偷叼走水禽的雏鸟,两个斑头雁家族,今年都被偷得各剩一只小雁。
在犀牛河马馆,野外的鸟儿和犀牛们早就混熟了。犀牛的家高大空旷,足有2层楼高,房顶是圆形的玻璃罩,像一个音乐厅,又像一座肚大口小的砖窑。麻雀、喜鹊、珠颈斑鸠经常光顾这里,吃犀牛身上的小虫子,在青饲料里扒拉毛毛虫、瓢虫,站在犀牛的水槽边喝水。
在北京动物园1.1万株乔木,6万棵灌木,数不清的绿篱、宿根植物和草坪之间,分布着难以计数的生态群落。
管理者不干涉动物之间的交往或“战事”。园内也不喷洒杀虫剂,实施“以虫治虫”——园艺工人在树腰上钉上周氏啮小蜂的蛹,这是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的天敌。
动物园最根本的是动物,其中也包括在这里生活的外来动物。
百余年间,在这里栖息的野生动物,已形成生态群落,北京动物园成为动物们在这座城市中的栖息地,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参观时不再止步于“见到橱窗里的动物”。
三
“人类的动物观决定了动物园的发展方向:食物→财富→生命。”这句话写在北京动物园一处书本造型的雕塑上,被放置在熊山南侧。
现在的熊山是2014年改造的新熊山。此前,老熊山“坑式”设计饱受动物福利人士诟病。熊山、狮虎山均建于20世纪50年代,与猴山并称北京动物园“三山”。虽然叫山,其实游人观看熊、狮、虎是俯视的。山是假山,假山与游人之间的动物活动场地,低于游人面前的护栏5至6米,人们像站在古罗马斗兽场俯视动物。
2014年,经过改造,熊山最大的改观是将传统的“俯视”参观改为通过玻璃隔断“平视”动物。生活在改造后的熊山,熊甚至恢复了冬眠的习性。狮虎山的内部构造也得到改造。2014年,动物园在狮虎山修建了下沉式参观通道,增加玻璃展墙。游人可以平视老虎、狮子,如果运气好,等到它们靠近,还可以与之隔窗对望。
“你在动物园观察动物,动物也在观察你。”许多动物园工作者都说过类似的话。
在猩猩馆前,有一组名为“大猩猩的解放”的群雕,一群大猩猩背着儿女向森林走去。这里写着一句话:“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在于,真正彻底取消动物园。”
如果将时间无限拉长,动物园会消失吗?张成林认为,现代动物园有四大功能,观赏娱乐、科普教育、易地保护和科学研究。在以人类为尺度的社会发展中,动物园的“观赏娱乐”功能可能消失,但其他功能将会加强。
北京动物园重点实验室设立了野生动物生物样本资源库,里面保存着珍稀动物的生物样本,包括动物的血液、组织、精液、粪便、羽毛等。这是动物园经常被忽视的功能,“保存一粒种子,为自然留一片希望”。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的保护教育老师们经常与学生们玩一个叫作“生命网”的游戏。游戏内容十分简单,每个孩子胸前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兔子、鸟、蛇、太阳、人、河流、苍蝇等角色名,老师拿出一条绳子,系到每个人腰上,最后拉成一张网。如果“苍蝇死掉了”,“苍蝇”同学会蹲下去,其他同学感到绳子在收紧,“鸟没了”“蛇没了”……“倒下”的生物越多,站着的生物越累,直到整张网崩坏。
科普馆保护教育老师赵晓黎说:“人在生命网中和其他生物一样,是平等的,一损俱损。”
北京动物园曾有个小型焚化炉,专为去世的动物而建。20世纪90年代焚化炉关闭,离开的动物会被交给环保企业,经过处理,最终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