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现实色彩展示非凡力量
2022-09-05祝珍妮
祝珍妮
歌剧《麦克白》(Machbeth )是威尔第的第十部歌剧作品,脚本由弗朗切斯科· 马力亚· 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 根据1883 年在都灵(Turin)出版的莎士比亚著作译本编写。威尔第的朋友安德里亚· 马非(Andrea Maffei,诗人、翻译与戏剧脚本作家)之后又做了润色。
虽然威尔第从未读过莎士比亚戏剧的原文著作,但威尔第在创作过程中一直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汲取灵感。《麦克白》是威尔第首部改编自莎士比亚作品的歌剧。他选择《麦克白》这部戏剧作品的主要原因,是认定杰出的男中音费利斯· 瓦雷西(Felice Varesi)可出演剧名主角。与瓦雷西签约后,威尔第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并在与皮亚韦的通信中明确表达了戏剧主题之于他的重要性:“这个悲剧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如果我们不能以此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至少应该尝试一下,做些不同寻常的事”。
威尔第的《麦克白》颇忠实于原著,为兩位主人公创造了充足的心理和戏剧空间,并展现了阴暗故事中角色微妙的心理、欲望与残酷的命运,剧情层次丰富,耐人回味。麦克白夫妇对权力比对彼此更感兴趣,因而剧中没有爱情。威尔第将复杂的剧情打造成歌剧时,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改动。他以一群合唱的女巫代替原作中的三个,因为对他来说“女巫统治着戏剧,她们不仅是一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角色”。此外,最后一幕以难民合唱起始,以游吟诗人庆祝战胜暴君的合唱结尾。这些改动无疑是作曲家向莎士比亚的致敬。
威尔第1846 年9 月开始创作歌剧《麦克白》。1847年3月14日,歌剧在佛罗伦萨的佩哥拉剧院(Teatro della Pergola)的首演大获成功,之后在意大利各地上演了21场。后来,歌剧《麦克白》分别于1850年4月和1860年10月,在美国纽约和英国曼彻斯特上演。
首演近20年后,为了《麦克白》在巴黎抒情歌剧院(Thé?tre Lyrique)的演出,威尔第应剧院方的要求,增加了一些舞曲,以迎合巴黎观众的趣味和习惯。他借此机会对全剧音乐进行了仔细修改和扩充。修改后的歌剧从1865 年4 月的首演至1900年仅上演了13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才开始逐渐走红,增加了演出频率。时至今日,《麦克白》仍是当今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之一。
复排版歌剧强大的演员阵容
英国导演菲莉达· 劳埃德(Phyllida Lloyd)首秀英国皇家歌剧院所执导的《麦克白》,于2002 年首演。首演时评论褒贬不一,几次再演之后成功地立住了脚。2021年11月第四次复排版的导演为加拿大导演丹尼尔· 杜纳(Daniel Dooner)。杜纳曾经多次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复排歌剧,此次他又将威尔第这部史诗般的作品重新搬上舞台。复排版的舞台,象征麦克白夫妇权力的金色和血腥谋杀的红色,与占据舞台支配地位的灰暗背景对比强烈,使得舞台非常恢宏而壮观,演出受到高度赞扬。
劳埃德的设计大胆而洗练,舞台上具有许多简单但具象化的元素。比如,麦克白产生幻觉时见到的匕首是一束光柱,与其说超自然不如说是想象;第三幕女巫在麦克白询问命运时唤出的三个面目奇特的幻影,若隐若现于巨大的气泡中,令内心充满罪恶感的麦克白如在噩梦中……这部充满幻觉的作品,表明了权力实属最为虚幻之物。剧中的镀金笼子是复杂剧情与矛盾的中心,麦克白在其中加冕,被杀后亦被陈尸其中。剧中的一些血腥场景刺激视觉,但过于令人心悸,如谋反国王邓肯失败被杀的考多尔前领主的“尸体”被吊挂在舞台深处的上方,邓肯被杀后陈放在金笼子中血迹斑斑的裸尸……
强大的演员阵容令展开在舞台上的故事更为扣人心弦。威尔第为这部歌剧的中心——麦克白夫人写出了最好的音乐。此次制作中,这一角色由意大利女高音安娜· 皮罗齐(Anna Pirozzi)饰演。皮罗齐2016年首秀,饰演威尔第《游吟诗人》(Il Trovatore ) 中莱奥诺拉(Leonora)。在2017-2018演出季中,她又出演了马斯卡尼《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 )中的桑图扎(Santuzza)和《麦克白》中的女主角。
威尔第说麦克白夫人应该有“魔鬼的声音”,皮罗齐浑厚强大、华丽高贵的嗓音确实具这种“魔鬼”般残酷的美。她以非凡的演唱技巧,将一些快速的高难花腔段落演唱得轻松自如、流光溢彩,令人惊叹。一幕二场,麦克白夫人决意谋杀邓肯时的一段占主导地位的咏叹调“来!赶快!”(Vieni! taffretta!)中,皮罗齐强劲锋利的、钢铁般的高音飙升于合唱和乐队之上,精彩绝伦。她对嗓音的控制十分完美,在梦游场景中,她的一段中低音域的演唱,嗓音如天鹅绒般光辉柔软,歌声宛若阴影般空灵,优雅而抒情。她的嗓音在落差极大的音域中自由翱翔,几乎满足了作曲家对花腔灵活性和性情表现细微差别的所有苛求,成功地驾驭了威尔第音乐中的一些“险恶巨浪”,句句精雕细琢、充满热情。
皮罗齐亦以出色的演技,完美地刻画出角色性格中的复杂与邪恶。麦克白夫人被地狱毒气驱使,强烈渴望权力而野心勃勃,为了丈夫获得和巩固王位,不惜心狠手辣地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谋杀。但她在梦游吐露真言的谵妄之时流露悲伤,也显示出性格中懦弱的一面。皮罗齐的麦克白夫人,自始至终统领了舞台,其大气风范不愧为当今歌后之一。
经验丰富的英国男中音赛蒙·金利赛德爵士(SirSimon Keenlyside) 饰演麦克白。金利赛德1990年首秀于英国皇家歌剧院,在普契尼《图兰朵》(Turandot )中饰演平(Ping)。1994年之后,他几乎在皇家歌剧院的每个演出季现身,饰演了近20部歌剧中的主要或重要角色,包括2011年的《麦克白》。从2012年起他一直在劳埃德版本的首演和复排演出中出演麦克白,此次他的回归足以让这部作品重新焕发活力。
金利赛德宽厚的抒情嗓音十分富有表现力,细致入微地表现了麦克白的反常心理和精神状态。四幕中,麦克白等待入侵军队时的咏叹调“仁慈、尊重、爱”(Pietà, rispetto, amore),金利赛德抒情温暖的颤音表现出麦克白短暂的脆弱和痛苦,非常感人。当满怀愧疚的国王在死亡场景唱出遗憾时,金利赛德运用了断续而嘶哑的嗓音,令人颤栗并不禁为他悲哀。金利赛德以对嗓音绝妙的控制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唱,生动刻画出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和性格,成功地实现了“威尔第式”超越。
金利赛德出色的表演使角色十分具有说服力。麦克白原为好人,但因迷信和对权力的强烈渴望,使他在邪恶夫人的教唆下忘恩负义,变成为了权力不顾一切的嗜血暴君。但在狂暴冷酷、虚张声势的外表下,他脆弱的精神与不断强烈波动的情绪,表现出从病态般痴迷的兴高采烈,到怀疑恐惧和令人震惊的疯狂。四幕中麦克白反思自己不可逆转的死亡但仍顽强不屈的咏叹调“相信地狱的预言”(Malper me che maffidai)极富表现力。金利赛德饰演的这个层次丰富的疯狂破碎的枭雄,与皮罗齐冷血的麦克白夫人十分匹配,且完美平衡,令人赞叹。
此次制作中,其他角色的演技和演唱都具深度和强度。剧中的班柯(Banquo) 和麦克德夫(Macduff)都只有一首咏叹调,但他们精彩的表演令人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他们的演出。班柯的饰演者为奥地利男低音君特· 格罗伊斯伯克(Günther Groisb?ck)。格罗伊斯伯克于2018-2019演出季首秀于英国皇家歌剧院,饰演瓦格纳《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 )中的巨人法索尔特(GiantFasolt)。格罗伊斯伯克的低音圆润深沉,演唱色彩高雅丰富又充满钢铁般的力量,剧中他是金利赛德完美的支持和衬托。二幕中他与儿子来到邓肯墓前,在感觉迫近危险时的咏叹调“噢,黑暗如何从天而降”(Come dal ciel precipita)荡气回肠,是剧中的亮点之一。格罗伊斯伯克的班柯可谓光彩夺目,气势磅礴。
韩国男高音大卫· 金正勋(David JunghoonKim)的麦克德夫同样出色。金正勋是2015-2017年“青年艺术家项目”的成员,在此期间他在十几部歌剧中亮相,被誉为冉冉升起的威尔第新星。金正勋的高音明亮刚劲,在不同场景中的演唱处理,如孩子们被谋杀时的强烈悲痛以及四幕中敦促苏格兰人民起来推翻专制国王麦克白时的昂奋激情,都非常细腻感人。他的表演亦令人赞叹,在旋转的金色笼子中与麦克白激烈的剑斗令人屏息凝神。此次,金正勋沉着而充满活力的麦克德夫大放异彩。
三位“青年艺术家”项目的优秀歌手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出色的演员阵容。俄罗斯男高音伊戈尔· 朱拉夫斯基(Egor Zhuravskii)饰演马尔科姆(Malcolm)。他嗓音较轻但十分明亮,演唱充满感情;饰演麦克白夫人侍女(Lady-in-waiting)的英国女高音爱普路· 科- 耶乔· 奥迪格(April Koye-joAudiger)唱演完美动人;来自民主刚果共和国的男低音布莱斯· 马拉巴(Blaise Malaba)饰演医生,他拥有天鹅绒般的嗓音,才华横溢。
威尔第将“真实而最重要角色之一”的三个女巫扩展为一个合唱团,劳埃德则进一步延伸,没有将女巫的设置局限于荒野,而是让她们无所不在——从预言命运并实施诡秘行动,到为麦克白传递信件和在班柯的儿子面临凶杀时帮他逃脱……最后马尔科姆在新国王的加冕典礼上拒受王冠时,女巫们甚至爬进金笼子,虎视眈眈地将他围拢:这一情节不禁使人联想到邪恶或许会继续蔓延。舞台上没有大锅,身着黑色长袍、头裹深红头巾的女巫们,以生动的舞蹈代表沸腾的大锅,视觉效果惊人。这些改编使舞台上的故事更富戏剧性与诱惑力。
指挥、合唱与舞蹈
执棒整台演出的意大利指挥丹尼尔· 鲁斯蒂尼(Daniele Rustioni),在加入英国皇家歌剧院2008-2009 年“青年艺术家项目”前,任法国里昂歌剧院首席指挥。之后作为安东尼· 帕帕诺(AntonioPappano)的助理,他时常返回英国皇家歌剧院,在数部歌剧中担任指挥。帕帕诺将于2024年离任,鲁斯蒂尼被普遍认为最有可能继任成为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自预示着厄运的铜管声部、呼啸的木管声部,和稍后加入的轻柔弦乐的前奏开始,观众始终沉浸在随音乐展开的弥漫血腥与恐惧的故事中。鲁斯蒂尼对音乐细节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三幕开场时麦克白寻访女巫,铜管乐沉重阴郁,使人寒战。但之后音乐转为意大利歌剧中常出现的轻盈优雅和令人惊讶的美妙抒情。麦克白夫人梦游场景中,烟雾缭绕般的弦乐如飘动的纤细阴影,与剧情氛围完美相融。鲁斯蒂尼清楚了解威尔第乐谱的每一个音符,知道如何将这些音符编织打造为一个令人赞叹敬畏的整体。他对器乐色彩强烈对比的细致把握引人入胜,使得整部歌剧的节奏充满运动韵律与气势,极为出色。鲁斯蒂尼的指挥在严谨和灵活之间取得了完美理想的平衡,相信他应该会成为帕帕诺完美的接班人。
合唱指挥威廉· 斯波尔丁(William Spaulding)指导下的士兵、流离失所的难民和女巫的合唱,出色而震撼,尤其是三幕开始,难民“被压迫的祖国”(Patria oppressa)的合唱,感人肺腑地表达出麦克白暴政统治下苏格兰难民的凄凉无助与强烈悲愤,是剧中音乐的高潮。爱尔兰编舞迈克尔· 基冈-多兰(Michael Keegan-Dolan)编排的女巫舞蹈散发着诡秘的气息又充满活力,在不同场景里巧妙地烘托了剧情又颇具娱乐性。
舞台与灯光设计
英国舞台与服装设计师安东尼· 沃德(AnthonyWard) 和灯光设计师珀尔· 康斯特布尔(PauleConstable)对舞台的设计,切入故事结构的核心,对整个故事的呈现可谓举足轻重。
沃德的舞台设计简约漂亮而奏效。主台布景的是一个幽闭、恐怖、压抑的,由灰色镶板构成的巨大房间,还有一个金色的笼子。镶板依剧情移动闭合或开启,形成策划与实施暗杀阴谋的内外活动空间。金色是牵引故事的主要光源:邓肯骑着金马抵达麦克白的城堡,麦克白夫妇在加冕庆典上身着镶金色亮片的粗俗服装。象征着苏格兰王座至高权力的金笼子随剧情开展在半空旋转,或升降或静止——金笼子既是国王邓肯在其中就寝的卧室,又是麦克白在其中加冕的宫殿以及葬身其中的牢笼。
在麦克白的世界中,光是入侵者。康斯特布尔的设计使人感受到光在剧中的这种逆转效果:光束穿过笼罩着门廊的阴暗,但仿佛不受欢迎般很快消失,使一切重返阴影之中。然而这阴暗使人被吸引且迷恋其中,而非被压迫排斥。观众渴望在阴影里探入人物心灵的最深处,看到隐秘、黑暗的角落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沃德和康斯特布尔出色的舞台设计和灯光设计,使这一阴森而壮丽的戏剧,在明暗对比巧妙的世界中展开。导演劳埃德的作品虚拟了一个中世纪的象征性空间,不断变幻的场景制造出一个幻想与实现之间的故事。
威尔第没有如愿写就《李尔王》,但把《李尔王》的一些主要情节织入《弄臣》。《麦克白》是他三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第一部。他晚年创作了另两部以莎翁作品为蓝本的歌剧《奥赛罗》(1887)和源自《温莎的风流妻子》的《法尔斯塔夫》(1893)。这三部作品均形式非凡而独特,对比鲜明。《麦克白》与后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表现手法奇特:前两幕的音乐重点是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的音乐形象在歌剧的后部才逐渐脱颖而出。
威尔第创作歌剧时意大利正四分五裂。作品表现出的政治腐败、专制统治和对自由渴望的主题,反映了威尔第的民族主义情绪。歌剧中麦克白统治下的苏格兰人在英國避难,马尔科姆和麦克德夫返回故土推翻了暴君国王,使他们重返家园。威尔第的歌剧以不同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展现了故事的丰富色彩、复杂纠结的情感和撞击心灵的非凡力量。劳埃德则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地赋予这部作品以超现实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