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围墙: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趋势及启示

2022-09-03王玉华曾浩泓

现代教育论丛 2022年4期
关键词:围墙样本大学

王玉华 曾浩泓

(1. 华南理工大学 图书馆, 广州 510640 ; 2. 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 510640)

大学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源于其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 又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中变得愈发重要。[1]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及当前公共图书馆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求的矛盾, 对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201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图书馆法》)体现了国家支持大学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导向。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 中国大学图书馆担当的角色说明, 大学图书馆在社会突发事件发生时, 既要承担与政府机构合作和互换信息的责任, 又要成为社区帮助者、 教育和培训者[2], 印证了其提供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当前, 国内学者已基本形成大学图书馆应面向社会服务的观点, 但认识大多窄化为单纯对公众开放[3], 缺乏一定的远景性。 我国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开展较为迟缓的现状也表明, 当前研究尚未足以支撑情况的改变。 英美等国一流大学图书馆拥有悠久的社会服务历史, 许多引领发展潮流的新思路蕴藏于其战略规划中, 对改变我国现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的视角出发, 选取15 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样本进行剖析, 探究其社会服务的趋势, 以期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 规划文本分析: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基本要义

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一般包括三类内容: 一是借阅资料和办理借阅证等基本服务; 二是馆际互借、文献传递、 电子阅览等信息服务; 三是与企业或政府合作并提供服务。[4]作为引领潮流的力量, 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在提供上述服务中呈现何种趋势? 通过查找2019 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以下简称ARWU)[5], 并逐一调查各学校图书馆网站, 本文最终以15 所能获取其战略规划文本的学校图书馆为样本展开分析(见表1)。 尽管战略规划文本的结构因校而异, 但通过对样本文本的归纳, 本文提炼出包含社会服务趋势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战略目标”等4 个共同要义。

表1 样本大学图书馆

(一)蕴含社会服务的“使命”要义

使命是组织有效管理的基础, 解释了大学图书馆存在的原因。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除牛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对社会服务的阐述较为模糊外, 其余有明确使命的样本图书馆已将社会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向社会提供资源、 服务和空间。 在调查的样本中, 除了为大学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以外, 有3所大学图书馆均明确提到了直接为社会提供资源(如馆藏、 知识和文化)和服务。 如芝加哥大学提出,“通过丰富的藏书、 广泛的专业知识、 创新的项目和多样化的空间, 使知识的发现、 严谨的学习和全球的参与成为可能”。 耶鲁大学提出, “通过我们的员工、 馆藏、 项目、 空间和服务, 为耶鲁大学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以及全球学界提供卓越的支持”。 康奈尔大学提出, “致力于社会的不断变革, 以提供世界级的物理和数字内容和服务”等。

二是促进新知识在全社会内的合作共享。 在使命描述中, 较为瞩目的是样本图书馆都将创造新知识并与社会共享作为己任。 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帮助当前和未来的用户发现、 评估、 使用和创造知识, 以改善世界”。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提出, “授权和激励学者和学习者社区发现、 获取、 创造、 分享和保存知识”。 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出, “与宾夕法尼亚州及其他地区的合作, 生产、 保存和提供新知识获取的途径”等。 可见这些图书馆不仅满足于获取知识, 更重视创造知识, 成为新知识的创造中心。 而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又能为用户提供更多资源, 从而强化社会共享。

三是支持大学的社会服务使命。 一部分图书馆将支撑大学的使命作为自己发展的任务之一, 因而包含了社会服务的内容。 如剑桥大学提出, “提供专业知识、 合作伙伴、 服务和藏书, 支持剑桥大学通过追求国际最高水平的卓越教育、 学习和研究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使命”。 麻省理工学院提出, “支持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 并使其能够应对世界的巨大挑战和社会正义事业”。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提出,“通过授权和激励学者和学界发现、 获取、 创造、 分享和保存知识, 不断发展以推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 教育和公共服务使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提出, “通过向社区提供所需的世界一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实现大学的教育、 研究和公共服务的目标”等。

表2 部分样本大学图书馆“使命”表述

(二)向“社会的心脏”迈进的“愿景”要义

彼特·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 愿景是“整个组织中的人们内心的图景”[21]。 对图书馆而言,愿景即图书馆以使命为基础对蓝图的描画, 是馆员要把使命做到什么地步的阐述。 与“使命”要义不同,仅有11 所图书馆描述了愿景。 从阐述中可以看出, 样本图书馆将自身作用辐射到更大范围当中的愿望(见表3)。 辐射范围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大学、 周边社区、 全世界。 第一个层次包含的学校较少, 代表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而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术排名更高的大学则致力于将辐射范围涵盖周边社区乃是全世界的更高层次。 由此可见, 样本图书馆并不止步于单纯作为大学的服务机构, 而是奋力于成为影响周边社区、 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创造更美好世界的发动机。 这也说明了一流大学图书馆正在致力于由“大学的心脏”向“社会的心脏”迈进。

表3 部分样本大学图书馆“愿景”表述

(三)肩负社会的“价值观”要义

价值观是在追求达成使命过程中的指导原则, 其陈述可以明确大学图书馆所承担的责任, 并指导馆员的行为。 从价值观阐述可以看出, 样本图书馆除了强调本馆内部的责任, 从以用户为中心、 注重知识创造和组织文化营造、 推崇工作的公开透明等内部治理相关的方面构筑本馆的价值观, 更强调图书馆对于社区乃至全社会的责任(见表4)。 如麻省理工学院将“追求社会公正和关怀伦理”作为责任之一, 而伦敦大学学院将“以社区为理念”放在价值观的首位。

表4 部分样本大学图书馆“价值观”表述

(四)致力开放和合作的“战略目标”① 由于各个学校对战略目标的表述各有不同, 包括“战略重点”(strategic priorities)“战略方向”(strategic direction)等。 为了方便统计和叙述, 本文将这些内涵一致而名称不一的内容统一至“战略目标”部分中。要义

战略目标描述了大学图书馆在一段时期内根据使命所制定的中短期目标。 因此, 对其分析更能了解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ATLAS. ti8 软件对上述15 所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中的战略目标进行词频统计, 并对文本进行分词与去除数字、 校名等词之后可发现, 样本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要素文本中出现频次20 次以上的词语有18 个(见图1)。 其中, “合作”“社区”和“开放”都是与外部关系相关的词语, 词频分别达到30、 28 和23 次。 而除去词频最高的前三个词语以外, 前述词语与其他词语的词频相差无几, 可见在处理外部关系上, 样本大学图书馆注重社区, 致力于向外部开放和合作, 这三个词语所代表的发展要点与其他词语所代表的发展要点在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基本相同。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 归根结底属于经营外部关系的一部分。 而图书馆对社会服务有何种倾向和侧重点, 主要表现在其如何处理外部关系。 通过词频可以知道, 样本图书馆正以“社区”为重要服务对象, 将“开放”和“合作”作为其未来在外部关系, 或称社会服务方面的关键词。 例如, 在开放维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通过活动、 展览、 外联、 出版物和社交媒体等方式, 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当中;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通过社区的外联活动引导公民参与图书馆的工作进程。 而在合作维度, 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与各类知识创造者的积极合作, 分享宾夕法尼亚州各图书馆的知识。

图1 样本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要素文本词频统计

二、 发展趋势剖析: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行动力量

基于上述分析, 可以概览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使命”层面, 样本大学图书馆将推进社会服务纳入自身未来使命的范畴当中; 在“愿景”层面, 塑造了将图书馆打造为“社会的心脏”的远景目标, 并把对于社会的责任纳入“价值观”层面作为指导; 而在具体的“战略目标”这一操作层面上,样本大学图书馆的战略则最终落脚于“开放”与“合作”两个未来社会服务发展的核心行动目标上。 这一发展趋势的形成, 源于一系列因素的推动。

(一)扩大开放, 直接得益于竞争化服务定位的驱动

信息产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推动大学图书馆成为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提高竞争能力, 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基本形成了共识, 即图书馆应该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并且不因其阶层原因而限制其利用图书馆资源。 基于此种服务定位, 大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对象上基本实现与公共图书馆的无差别对待[22], 这成了样本图书馆扩大开放的直接动力。 为了实现这一行动目标, 样本大学图书馆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

一是扩大服务对象范围, 优化外部用户获取服务的体验。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 提高不同外部用户的体验, 已成为不少样本大学图书馆服务的发展重点。 如耶鲁大学和伦敦大学在文本中均提出满足不同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 改善不同用户的图书馆体验。 耶鲁大学通过提供、 开发和维护稳健、 可持续和响应性强的数字技术服务, 支持不同图书馆用户的当前和未来需求。 芝加哥大学则致力于提供无障碍图书馆空间和服务, 提升不同用户对其服务的接受程度。

二是扩大馆藏资源的辐射范围, 提升外部用户接触馆藏的便利性。 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容易了解和获取丰富的馆藏资源, 样本大学图书馆采取了不同措施推进馆藏资源的对外传播。 如芝加哥大学通过利用弹出式广告、 网络、 实物展示、 协作项目等计划, 拓阔其馆藏的可获取途径, 以促进不同受众对馆藏的认识和使用。 伦敦大学学院通过精选稀有独特的馆藏品进行展览, 进而扩大馆藏的影响。 华盛顿大学则通过扩大多机构伙伴关系, 以扩大用户和社区可用的信息资源范围, 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

(二)加强合作, 直接得益于证明自身价值的鞭策

当前, 全球的公共图书馆处于重要的转型期。 大学图书馆在对外交流的过程需要证明自身价值,以获取更有利于自身转型发展的资源。 合作是展现自身优势、 获得他人信任、 共享利益的重要渠道,是证明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 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的《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指出, 图书馆在合作中展现自己的价值。[23]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支撑教学和科研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已经成为转型期大学图书馆证明自身价值的做法。

因此, 除了在大学内部开展跨部门合作外, 样本大学图书馆还以社区为重点, 积极加强与外部的战略合作。 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向社区等宣传图书馆作为合作伙伴和教育者的价值为重点, 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沟通和外联。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强调与世界范围内的伙伴合作, 支持双方在共同需要和关注的领域开展高影响力的发展。 芝加哥大学与所在的芝加哥南区开展合作, 推进多元化举措,从而为本校日益增长的全球项目、 研究和教学做出贡献。 耶鲁大学则强调与不同大学部门、 康涅狄格州政府和当地其他合作伙伴、 其他研究型图书馆以及全球社区创建和维持战略协作。 从上述行动计划可以看出, 在推进合作程度的过程中, 样本大学图书馆与外部社会开展的合作并非暂时性、 低层次、单一的合作, 而是致力于长期性、 战略性、 多元性的合作。

(三)开放和合作, 最终得益于一流校园文化的熏陶

图书馆文化如企业文化一样, 对图书馆内部管理具有导向、 约束、 凝聚、 激励、 辐射等作用。 国外一流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当中沉淀出一流的校园文化, 并通过组织内部辐射, 影响图书馆形成具有鲜明价值倾向的馆文化。 虽然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各异, 但殊途同归地涵盖了鲜明的社会服务色彩。真正推动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落地于“开放”和“合作”两个核心行动目标上, 正是得益于由一流校园文化扩散而来的馆文化。 例如, 普林斯顿大学根据“为国家服务”和“为全人类服务”(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the service of humanity)的校训, 提出了要将馆文化转变为体现多样性、 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文化, 并要求每一馆员向用户宣传这种文化。 继承洪堡、 纽曼和赫钦斯教育理念而形成开放包容文化的芝加哥大学, 则致力于培养一个多样化、 包容性和有文化影响力的图书馆, 以支持日益多样化的 社区。 以“正 直(integrity)、 多 元(diversity)、 卓 越(excellence)、 合 作(collaboration)、 革 新(innovation)、 尊重(respect)”为价值观的华盛顿大学通过项目、 指导、 雇佣和培训等行为, 为图书馆员工培养公平和包容的文化。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也在本校的机会平等与平权行动办公室的支持下, 计划对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摆脱无意识偏见的培训。 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公众时, 一流大学图书馆通过具有鲜明价值倾向的馆文化熏陶, 无形中形成了长效而自觉的社会服务意识。 “公平”“包容”的价值倾向, 指向了“开放”的行动目标; 追求“多元”的价值倾向, 则付诸“合作”这一行动。 这些价值倾向共同指向服务社会的趋势。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核心行动目标的落脚点未来可能发生移动, 但是在馆文化的导向下, 推进社会服务已经内化为图书馆长期、 有力的行动倾向。

三、 囿于围墙: 国内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差距

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发展趋势得益于一系列因素的推动, 反过来又促进着各因素良性发展。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背景下, 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亟待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提供社会服务之于大学图书馆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但发展现状表明, 我国大学图书馆在执行社会服务政策时具有阻滞和弱效的表征,[24]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大学图书馆未开展此项工作,另一方面已开放的图书馆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单一[25]。 与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趋势相比, 国内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和合作的程度均处于较低的层次, 发展囿于思想、 制度、 物理等“围墙”,社会服务工作在时代的变化中亟待进行改变。

(一)思想围墙: 阻碍社会服务发展的根源

当前,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愿景由“大学的心脏”向“社会的心脏”迈进, 但我国大学图书馆却落后于这一趋势。 早在2002 年,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提出, “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开放”[26]。 2015 年, 《规程》的修订稿中更将社会服务列为大学图书馆的任务之一。[27]政府和行业也相继在《图书馆法》《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等文件中鼓励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 但这似乎并未激起各大学对此的重视。 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图书馆普遍存在因资金来源不同, 其服务对象也应差异化对待的思想。[28]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其愿景为“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 资源丰富、 设施先进、 高水平、 现代化的,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技术基础的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29], 仅停留于第一个层次的辐射范围。 国内顶级学府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无明确图书馆愿景的大学。 我国大学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思想围墙, 从根本上阻碍着社会服务的发展。

(二)制度围墙: 阻碍社会服务发展的隐性表现

我国大学图书馆对社会服务重视不足的思想围墙, 在实践当中间接反映为制度上的围墙。 一是缺乏与时俱进的开放和合作机制。 在社会服务的三类内容中, 我国大学图书馆以最基本的资料借阅服务为主, 且校外读者入馆通常需要办理时效较短的临时借阅证或凭介绍信入馆, 在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大学图书馆本应肩负分担公共图书馆资源远程访问压力、 帮助缓解公众心理恐惧、 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等职能。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权威的协调机制, 妨碍了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3]开放和合作制度的缺位, 使得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处于闲置状态的馆藏资源高达60%。[28]二是缺乏社会服务工作的控制制度。 控制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控制才能避免出现偏差的累积。 但即便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发布、 对大学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大学图书馆发展报告》, 也未单独对社会服务功能进行报告, 缺乏对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建议。 反馈和控制的缺位间接导致大学图书馆缺少推进社会服务的激励。

(三)物理围墙: 阻碍社会服务发展的显性表现

思想、 制度上的围墙, 最终表现为物理上的围墙。 在开放方面, 由于大学图书馆多处于校园内部,出于安全等考虑, 大多数大学采取了限制校外人员入校、 入馆的管理方式, 校外研究人员、 普通民众难以获取大学图书馆, 尤其是馆藏数量较多、 质量较好的老牌大学图书馆相关资源, 限制了大学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缺少个性化、 差异化的服务和馆藏电子化程度的不足也使得校外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获知馆内独特资源的情况。 而在合作方面, 物理上的围墙也体现在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缺少由政府或大学联盟层面的统一建设。 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目前仅存有少数一些大学图书馆合作的实例, 大学间图书馆的联系、 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间的合作等还存在缺陷。[30]在当前发展的进程中, 我国许多大学图书馆仍然停留在学校教辅部门的定位上, 附着于大学的指挥而较少与外部展开交流联系。 我国大学图书馆常常囿于大学校园的一道物理围墙, 隔绝了外部的联系, 限制了其面向社会服务的形式和能力。

四、 打破围墙: 对国内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基于前文分析,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呈现向两个维度延伸的趋势: 在面向社会开放维度,由向社会打开大门的低程度开放趋向使全社会便捷获取馆藏的高程度开放; 在面向社会合作的维度,积极与大学以外的外部世界展开合作。 在此过程中, 开放包容的馆文化引导着图书馆逐步打破界限,由服务大学向服务社区乃至全球发展, 形成与公共图书馆无异、 甚至因大学的科研优势而更优的社会服务能力。 这种趋势, 不仅能使本国公民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公共文化事业获得发展[22], 又能使大学图书馆馆藏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 并通过合作获取有利于自身建设的资源。 以开放合作的态度面向社会服务, 不断寻求良性发展, 正是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得以持续支撑本校高水平建设、 傲立于世界图书馆之林的重要资本。

在未来, 我国大学图书馆该如何迎头赶上这一趋势? 笔者认为, 我国大学图书馆今后首先应做的是“打破围墙”。 这不仅包括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外部联系的“有形”物理围墙, 更包括打破当前在思想、制度等“无形”的围墙。 但同时, 图书馆自身也需要把握住服务社会的能力底线, 避免得不偿失。

(一)营造文化, 打破服务社会的思想围墙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 在打破思想围墙上, 重点要在确立明确的服务愿景下创造、 传承和传播相应的图书馆文化。 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有待进一步沉淀的现阶段,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寻求由行政管理部门向文化机构的转变, 以图书馆文化反哺校园文化。 要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则是靠人。 一方面,大学图书馆可邀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担任馆长, 面向校内外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从而逐步形成拥抱开放和合作的价值主张。 另一方面, 应动员馆员接受和宣传馆文化。 近年来, 部分学校出现了过分追求馆员学历而忽略了后续培训的倾向。 在推进社会服务的进程中, 图书馆更应该注重工作人员对于面向社会开放和合作的接受程度, 提供必要且定期的培训。 营造鲜明社会服务价值主张的图书馆文化, 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来适应社会服务需要, 是我国大学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该发力的重点。

(二)加强规划, 打穿阻碍服务的制度围墙

在打破制度围墙方面, 政府和大学两个主体均应以加强规划为引领, 加快细化和完善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 完善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 当前, 在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成效较好的美、德、 意、 日等国, 都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法律建设[25]。 但目前我国《规程》的约束能力较弱, 并且缺乏细化的操作指导。 因此, 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应尽快出台, 提升社会服务也应纳入到公共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规划中。 另一方面, 大学层面应形成涵盖社会服务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推进制度建设的前置性工作。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大学图书馆表现出制定战略规划的积极性,但整体上该工作并不平衡, 更多的大学图书馆规划工作并未提上日程。[31]我国大学图书馆应把握世界领先的发展趋势, 制定定期、 滚动和公开的战略规划制度并将完善社会服务制度纳入到规划日程中。

(三)打开馆门, 打通服务社会的物理围墙

在思想、 制度、 文化等围墙被打破后, 物理围墙也应随之被打通。 在开放方面, 提升公众可访问性和便利性的数字化馆藏应更加丰富, 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的访问渠道也应得到扩展。 图书馆还可通过改变空间布局, 并以社区活动、 展览等方式提升社会知名度。 样本中, 麻省理工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大学均提出为社区提供举办公共讲座、 座谈会等活动的场所, 为国内大学图书馆改变单纯的“书库”“自习室”布局提供了参考。 而在合作方面, 大学图书馆应参考样本做法, 加强外部关系的资源互通、 决策咨询等合作。 英国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小学服务的案例说明, 大学图书馆与中小学开展合作具有培养学生素养、 实现学段间顺利衔接等意义。[32]因此, 形成区域性的公共图书馆联盟, 推动“政府—大学图书馆”“企业—大学图书馆”和“中学—大学图书馆”等合作计划, 有利于图书馆与政府、 企业等机构拥有的平台、 资金等资源进行互补, 为自身发展谋求制高点。

(四)做好应对, 把握服务社会的能力底线

社会服务成为未来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必然趋势之余, 不可避免地对图书馆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开放维度,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实践经验证明, 目前全面开放不适合在国内所有大学内开展。[33]贸然向社会公众开放, 会使大学图书馆承受在人、 财、 物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而在合作维度, 缺乏甄别或限制的合作计划, 也会挤占掉用于师生教学科研的资源, 甚至可能误导图书馆发展。 我国大学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不充分决定了图书馆应把握住自身的能力底线, 量力而行地采取区别的服务战略。 资源仅足以支持师生所需的图书馆, 应尽量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要求为主。 而“双一流”学校等资源较为丰富的图书馆, 则应逐步将资源溢出至社会当中, 进行适度开放和合作。 更高层次大学的图书馆, 则应尽早认识到社会服务对自身发展的必要性, 及早打破思想、 制度、 物理等围墙, 主动选择拥抱社会, 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脚步。

猜你喜欢

围墙样本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超越围墙
突然之间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围墙的信念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夏天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