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育期浅湿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2-09-03徐大伟

治淮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蘖期耗水量开花期

徐大伟 刘 佳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稻生长季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繁、灌溉制度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2015年在肥东八斗试验站开展了水稻浅湿灌溉试验,探讨了稻田不同生育期不同落干时间对水稻生长发育、耗水量和产量影响,分析其生长及需水规律并加以合理利用,为水稻生产调控、产量预测及降低水稻旱灾风险和优化灌溉制度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地点

试验在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肥东农水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站位于肥东县八斗镇北2km、合蚌公路西侧。试验站周年为小麦、水稻轮作,水稻品种为两相优I 号。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左右;土壤主要为马肝土,土壤干容重1.35g/m3,pH 值5.7,孔隙度52.3%,有机质含量12.7g/kg,全氮含量1.31g/kg,速效氮含量77.0mg/kg,全磷含量1.53g/kg,速效磷含量17.7mg/kg。其特点是粘、僵、瘦,结构不良,通透性差,适耕期短;地形属典型的岗塝冲地貌,岗冲交错。试验区的气象、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在江淮分水岭地区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在有底测坑中进行,测坑面积为4m2(2×2),测坑均配置有防雨棚。试验控制因素为间歇天数,生育阶段划分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成熟期4 个阶段。2015年度试验在18组测坑中进行,共9 个处理,每处理重复2 次,灌溉设计见表1。

表1 2015年水稻浅湿灌溉试验设计方案表

CK 组为常规灌溉处理:移栽至测坑后返青期、分蘖期、成熟期保持30~40mm 水层,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保持30~50mm 水层,每日观察各测坑水层深度,低于30mm 进行补水,收获前一周不再补水;其余处理移栽至测坑后,返青期保持30~40mm 水层,然后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落干处理,进入落干处理试验阶段后不再补水直至田面落干,当达到设计落干天数后一次补水达到40~50mm 水层,然后不补水直到落干天数再达到设计时间再进行补水,以此重复,直到此生育期结束,不需要落干的生育期按照常规灌溉处理,收获前一周断水。

栽培、施肥管理按照常规大田进行。水稻秧苗统一于5月12日播种,旱育秧30d,6月11日移栽至测坑。单本(选择2 个带2~3 叶的幼苗)人工插秧,插秧为30cm×15cm 依次排列;具体施肥磷肥按照5kg/亩的标准全部作为底肥。钾肥按照13kg/亩的标准,60%作为底肥,40%钾肥进入拔节期施肥。氮肥按照15kg/亩标准,55%作为底肥,15%氮肥进入分蘖期施肥,30%氮肥进入抽穗开花期施肥。

(三)测定内容

1.水分观测

每天按时测量各个测坑的水位,水位落干后分层取土测量含水率,按10cm、20cm、30cm、40cm深度土层各取两份土样计算土壤含水率。记载每次灌溉时间和每次灌水量。

对于田间贮水量Wi,j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ci,j为第i 种作物第j 时段的田间水层深度,mm,如果是旱作物则取值为0;Hi,j为第i 种作物第j 时段的计算土层深度,mm;r 为计算土层深度的土壤干容重,g/cm3;θi,j为第i 种作物第j 时段的土壤含水率(占干土重的比例)。

肥东八斗试验站土壤0~40cm 饱和含水率θb=0.35、田间持水率θt=0.29、凋萎含水率θt=0.16,水稻土壤计算土层深度H=400mm,r 为计算土层深度的土壤干容重r=1.42g/cm3。

2.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观测

生育期调查,根据茎和叶生长状况以及生育期特点判断生育期划分时间。

3.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测定

测量水稻的株高、穗长、实粒数、空瘪数、千粒种以及最终晒干后的产量。

4.水分利用效率WUE(kg/m³)

WUE=测坑水稻产量÷测坑全生育期总耗水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浅湿灌溉耗水规律分析

2015年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落干天数耗水量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各生育期不同处理耗水量均有差异,CK 组耗水量最大,随着落干时间越长耗水量越少,不同时间落干不仅在落干生育期耗水量比CK 组(对照组)少,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也全部比CK 偏少。拔节期耗水量最大,其次是成熟期,分蘖期耗水量最少。分蘖期CK 组耗水量75.9mm,落干4 天和8 天耗水量分别比CK 组少16.9%和20.4%,分蘖期耗水量较少主要是由于分蘖期植株较小且以水面蒸发为主;拔节期生育阶段持续时间较长,气温升高,水面蒸发增大,同时该阶段也是水稻营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耗水量总体最多,落干3 天和6 天分别比CK 组耗水量少50.9mm 和113.6mm,在这生育期落干处理节省的水量最大;抽穗开花期时间较短耗水量却不少,抽穗开花期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生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作物蒸腾强度大,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维持自身的生长,落干3 天和6 天分别比CK 组耗水量少23.4%和34.5%,抽穗开花期落干节水率最高;成熟期CK 组与落干组耗水差异不明显,由于成熟期气温回落,蒸发减少,叶片衰老变黄凋落,作物蒸腾强度逐渐减小,对水分的需求也逐渐减小。全生育期处理四(拔节期落干6 天)耗水量最小,与CK 组相比节水10%,节水效果明显。

表2 不同灌溉管理条件下各生育期耗水量表

(二)浅湿灌溉对产量构成因子影响

不同处理对水稻穗长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K 组处理穗长处于平均水平,处理三(拔节期落干3 天)穗长最长,处理八(成熟期落干8 天)穗长最短,最长比CK 组长5.5%,最短比CK 组短6%,浅湿灌溉对水稻穗长影响不明显。

每个测坑随机取20 株水稻计算实粒数和空瘪数,相同处理测坑取平均值。实粒数和空瘪数是反应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指标,由表3 可知CK 组实粒数处于中间水平,但空瘪数最多,处理四(拔节期落干6 天)实粒数最多,处理八(成熟期落干8 天)实粒数减少明显,空瘪数也较多。为保证产量和品质,成熟期不适宜落干太久。

表3 不同灌溉管理条件下对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表

千粒重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由表3 可知,浅湿灌溉对千粒重影响明显,常规灌溉处理千粒重最小,不同生育期落干对千粒重均有促进作用,处理一和处理八千粒重偏大明显,分别比CK 组偏大24.6%和23.6%。

不同生育期不同落干时间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最终都能在产量上体现出来,水稻的产量与不同水分处理有密切关系。各生育期短时间落干会让产量增加,随着落干时间增加产量又减少,不同生育期差异比较明显,处理八产量比CK 组偏少17.8%,其他落干处理均会有不同幅度增产。分蘖期落干4 天和8 天产量分别增加13.8%和3.7%;拔节期落干3 天和6 天产量分别增加34.9%和17.4%;抽穗开花期落干3 天和6 天产量分别增加32.1%和7.9%;成熟期落干4 天产量增加4.7%。拔节期落干增产效果最明显,抽穗开花期短时间落干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成熟期落干时间太久还会出现小幅度减产,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可以适当落干,成熟期要注意落干时间不宜太长,以此保证产量的增加。

(三)浅湿灌溉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分利用效率是作物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2015年水稻浅湿灌溉不同处理的WUE 如图1 所示,不同生育期不同落干时间WUE 存在差异,落干时间越长,WUE 越低。分蘖期落干8 天比落干4 天低11.1%;拔节期落干6 天比落干3 天低4.1%;抽穗开花期落干6 天比落干3 天低17.2%;成熟期落干8 天比落干4 天低20.1%;由此可见,分蘖期落干4 天和8 天水分利用效率均比对照组高,说明分蘖期适当落干不仅会减少用水量,而且对产量也有促进作用;拔节期不同落干天数对WUE 影响较大,WUE 比CK 组高出30.4%~35.9%,因此拔节期落干是节水增产效果最好的生育阶段;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落干时间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明显,说明这两个生育期落干时间较长会导致水稻缺水,影响产量。

图1 2015年水稻浅湿灌溉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图

三、结论

(1)从水稻生长特性来看,它具有既能生长在淹水环境中,又能生长在旱地的双重适应性,水稻浅湿灌溉均有节水效果,在落干处理生育期节水率为0.2%~34.5%,全生育期节水率为0.1%~10%。

(2)浅湿灌溉增产效果明显,除成熟期落干8天有少量减产外,其余处理有不同程度增产效果,增产率为4.7%~34.9%,平均增产率16.4%,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短时间落干增产幅度最大,这两个生育期是浅湿灌溉试验的关键生育期。

(3)不同生育期浅湿灌溉对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拔节期落干>抽穗开花期>分蘖期>常规灌溉>成熟期,拔节期落干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抽穗开花期低于拔节期一点,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可尽量使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落干几天,以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本实验仅历时一年且生育期落干处理样本较少,无法全面系统了解多个生育期交叉或全生育期不同落干时间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有条件应设置多个生育期和多个落干时间试验进行深度研究■

猜你喜欢

分蘖期耗水量开花期
高寒草原针茅牧草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故城县五角枫耗水特征研究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白条党参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2017年铜川市樱桃开花期推迟的温度分析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牡丹不同品种开花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种球冷处理时间对水培风信子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