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长期疗效研究
2022-09-03霍江波牛应林于淑霞陈娟王珺王蕾
霍江波,牛应林,于淑霞,陈娟,王珺,王蕾
(1.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26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50)
胃癌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习惯的养成,胃癌发生率逐年上升,加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内镜技术的成熟,胃癌病变前的诊断率也有所提高[1-2]。胃癌早期的病变组织只存在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若能够在早期得到根除性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4]。临床上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之一为外科手术,虽然可以根除病变组织,但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具有不利影响[5-6]。近年来,微创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的特点,在胃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7-8]。本研究旨在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长期疗效的影响,为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和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46)行ESD 治疗,对照组(n=46)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45.32±13.77)岁;平均病程(2.31±1.05)个月;平均病灶直径(2.49±1.31)cm;伴基底脉管肿瘤细胞浸润34 例,基底脉管未出现浸润12 例;高分化腺癌29 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5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2.63±12.59)岁;平均病程(2.18±1.24)个月;平均病灶直径(2.51±1.23)cm;伴基底脉管肿瘤细胞浸润31 例,基底脉管未出现浸润15例;高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7 例,低分化乳头状腺癌8 例,低分化印戒细胞癌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所有患者手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观察病变大小、淋巴转移状况以及浸润程度等,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以排除手术禁忌证。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符合ESD的相对适应证和绝对适应证;②经专业医师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心、肾和肝等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疾病者;②精神或意识等明显不清晰者;③处于妊娠期的妇女。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行ESD。先行胃镜检查,实施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左侧卧位,用靛胭脂染色以确定病灶范围。暴露病灶位置,在内镜视野下剥离黏膜下层,同时注射生理盐水,待病灶完全剥离后再切除病变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若发现黏膜有腔外脂肪或明显裂孔,应使用止血夹进行夹闭,防止出血。手术切割下来的组织标本用福尔马林浸泡后,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
1.2.2 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脐孔处穿刺,然后给予气腹操作,参数设置为15 mmHg(1 mmHg=0.133 kPa),使用4个穿刺套管进行操作,经左右中上腹部的切口置入。胃切除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病灶位置和病灶大小来选择,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腹腔内手术吻合。患者术后禁食24 h,腹腔通气后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为半流质、普食。术后予以抑酸、抗感染、止血、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
1.3.2 生存和复发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电话回访,统计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疾病复发状况。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感染、胃食管反流、胃出血和胃穿孔,统计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手术时间/min 65.42±21.57 89.34±30.71 9.54 0.028术中出血量/mL 72.46±1.35 100.59±8.26 9.62 0.021住院时间/d 6.38±2.14 10.95±1.07 9.37 0.035住院费用/万元1.23±0.26 3.85±0.49 9.23 0.038
2.2 两组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 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早期胃癌患者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就可阻断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及时清除病变组织,挽救患者生命[9-10]。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选外科根治术,但该手术创伤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因为ESD创口较小,手术过程中容易操控,所以术中出血量较少,利于保证操作视野,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11-12]。两组患者1、2 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 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ESD 与外科手术一样,都能够一次性对大范围的病灶组织进行切除,将淋巴转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降低肿瘤发生局部病变的风险,术后复发风险也随之降低,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13-14]。与外科手术相比,ESD侵袭性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预后较好。早期胃癌患者未出现脉管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且病灶直径在2 cm 以上时,行ESD治疗基本能够达到完全剥离的效果,具有较好的远期预后[15-16]。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表明:ESD安全性较高。手术过程中出血,会对手术医师的操作视野造成影响,而盲目止血容易发生穿孔,甚至导致手术失败[17-18]。本研究中,ESD属于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中,若出血,用钛夹封闭后即可止血,经过保守治疗,伤口就可以恢复,有利于患者预后,对患者远期疗效和生存质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9-20]。
综上所述,与外科手术相比,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ESD,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患者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