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证赛创”五位一体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9-03

南方农机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证书竞赛岗位

王 娟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0 引言

育人模式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前沿设计,同时也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驾护航。应用型院校必须时刻关注教育目标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事行业发展的能力也越发重视。构建“课岗证赛创”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培养全面复合型技术人才,落实好应用型高校办学重点。

“课岗证赛创”育人模式,能够实现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与工作岗位、技能证书、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渗透职业规划,人才构成融入行业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各种比赛里的表现,而且可以有效推进专业的发展建设和授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可以落实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加深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专业对企业行业的服务能力。将竞赛资源落实贯彻为教学资源,扩大职业技能竞赛的实际效益,实现了“以竞赛促教育、以竞赛促建设、以竞赛促改革”的效果,大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对待教学改革,为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课岗证赛创”的内涵

1.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目前,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职业认知不深刻、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技能训练不到位、个体学习差异大等问题,将“课程与岗位协同、课程与证书融合、课程与竞赛结合、创新与创业发展”教学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将相关专业的专业课与技能大赛、“1+X”证书、创新创业知识互通,并利用超星学习平台上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堂测试、课后作业、技能操作规范及拓展知识健全教学资源库。如图1所示,现如今网络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相关专业知识点。例如可以通过慕课网、微课网、网络视频等协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训练、课后考核与提升一体化,增强高职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实效性,并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图1 丰富的教学资源

1.2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树立职业角色

构建“课程与岗位协同、课程与证书融合、课程与竞赛结合、创新与创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以轨道交通职业需求为指导方向,紧跟轨道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能等,在进行课程实操教学时,以职业素养为导向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选取,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1]。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树立较强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以及正确的“三观”等。

考虑相应专业岗位的对接需求,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和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从而更贴近轨道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协助学生确立更加精准的职业角色,更加贴切工作能力的需求,并帮助高职院校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

1.3 掌握岗位技能,突出职业证书的实效性

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在进行课程教学和过程性考核时,引入技能证书的考核方式,实现课程与证书一体化,将传统的考试改为获取技能证书的考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而且还提高了技能证书的有效性。例如,将专业相关的“1+X”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真正的理实一体化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提高。在实操过程中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自身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1.4 以赛促教,磨炼职业技能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将技能竞赛的定位、要求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及时地将竞赛资源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共享给全体师生。这样既能提高技能大赛的包容性,又能扩大技能大赛人才选拔的覆盖面。

2 “课岗证赛创”育人模式思路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持续发展的接续力量。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从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将课程设置的意义表现出来,揭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吸引学生对专业的选择[2]。

2)将产业与教学联系、职业与学习结合,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考虑相关职业标准,并与市场化相结合,提高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与现代化技术相适应,适当增设信息化、智能化科目;与国际化相适应,注意所设置的课程是否具备先进性与开放性。

3)以任务为导向,设置各课程内容,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将重点从传授理论知识转变为职业技能培训,证书考试与课程考核相关联,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挂钩,加强课证融通教学实践,推进教学一体化,倡导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向“以证代考、以赛代考、赛证一体化”转变。注重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实现课程与证书的融合,推广“1+X”证书体系,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合轨道交通专业的证书有轨道交通变电维修、信号检修、车辆检修、接触网维护、通信设备维护、机械维护、车辆维护和保养、自动控制系统装备运营维护等证书。

4)课赛融通,就是将技能竞赛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而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竞赛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不仅锻炼了其专业技能,而且提高了其应变能力。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这几年参加的赛项有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赛项、“振兴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学生组)赛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如图2所示。

图2 组织学生参加赛项

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分析课程学习的逻辑关系,并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去安排课程体系,坚持以新手身份入学,以一名合格的技能者离校的原则,逐步提升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

5)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既要体现个性化教育,也要均衡全面发展。加强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体现专业群共建的优越性。

3 “课岗证赛创”育人模式实践

3.1 面向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

以人才培养和就业目标为指导,根据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综合分析专业素养与岗位需求,把企业对员工专业素质的要求融入课程,理实一体,以典型任务为核心,将专业素养与岗位能力结合起来,构建理实兼具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前景以及相关岗位的要求,掌握岗位的核心技能,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满足岗位发展的需要[3]。

3.2 课证相融

在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整合教学资源,使课程更加贴近技能考试的考核要求,并在课程与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前提下教学,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

3.3 课赛融通

将技能竞赛内容引入教学,开发项目化课程以及培训教学包,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赛能力,为学生后续参赛奠定基础。“赛”主要是指每年举办的竞赛,如行业竞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企业工程师也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企业作为“比赛后勤组织”,向参赛选手提供设备、技术支持等。技能竞赛使参赛选手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良机,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最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目标,创建了品牌[4-5]。

3.4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学生技能为方向,以技能竞赛为引导[6-7],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各种新兴技术、能力等,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训,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共享创新,提高课堂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岗证赛创”育人模式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技能、“1+X”证书、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在教学、竞赛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及技能培养,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体系[8],在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改实践证明,该育人模式不但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增强了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9-10],并且促进了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等。

猜你喜欢

证书竞赛岗位
WJCI 收录证书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