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思考

2022-09-02胡舒情邓云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罗本音译伤寒论

□胡舒情 邓云华/文

中医药著作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对外传播价值不容小觑,相关译介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书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其翻译质量和译本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尤为重要。中国优秀中医典籍译者罗希文翻译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系列著作,硕果累累。其中,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列属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医学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伤寒论》的罗译本讨论翻译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策略。

1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分类

1.1 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负载词”解释不同。总结而言,“文化负载词”指在某一文化中标记独特事物的词、短语和习语。这些词语被一个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深深烙下了印记。它们的出现基于“文化空缺”现象的存在。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一些学者曾试图对中医文化负载词进行定义,但至今仍未明确。本文参考张淼[1]等学者提出的识别中医文化负载词的步骤和选词标准,选出了部分文化负载词在下文进行分析。

1.2 分类

出于不同目的,中医著作中文化负载词分类各异。张璇[2]将《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人名类、中医名词术语类、中医相关哲学概念类、古汉语特有词汇等四类。宋聪慧[3]则将《伤寒论》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中医症状类、中医病症类、中医病因病机类、中医治法类、中医哲学基础类及其他类共六类。谌子诺[4]等人将中医药文化负载词分为病症类、症状类、方剂类、哲学类以及修辞类。谌的分类不但囊括了前二人提及的类别,还基于中医典籍文学色彩强的特性添置了“修辞类”,使分类更为精准细致。本文参照谌的分类方法进行下步论述。

2《伤寒论》中文化负载词使用的翻译策略

2.1“病症类”词翻译策略:音译加直译

《伤寒论》著书时间久远,病症名构词简略但携带的信息量大,少有能与之匹配的现代术语,大多属于文化负载词。罗译本中此类词主要采用了音译加直译的方法,延伸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予读者加深理解的途径。具体可见以下分析。

例1:太阳病

译:The Taiyang(Initial Yang)Syndromes.

太阳不是指天体太阳,而指足太阳膀胱(the Bladder of Foot-Taiyang)。太阳膀胱位于下焦,即腹腔脐以下部位,内藏津液,津液蒸化形成“太阳之气”,显于体表。此气有保卫机体的作用,又称“卫气”。由于太阳之气行于表,所以外邪入侵人体时,太阳必然首当其冲,而表现的症候即为太阳病。罗本先给出了太阳病的音译形式,又因太阳病从疾病传变规律属于首位,罗本在音译之后又增加“initial Yang”来阐释此规律。

例2:阳明病

译:The Yangming (Greater Yang)Syndrome.

阳明病同足阳明胃经,还有手阳明大肠经关系密切,指阳气旺盛至此而显明,罗用“Greater”表示阳气之盛,帮助读者理解阳的程度。

例3:少阳病

译:The Shaoyang(Lesser Yang)Syndrome.

少阳与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有关,属三阳之一,但其抗邪能力不如太阳、阳明,因此用“Lesser”对应名中的“少”。

罗译本对疾病的把握较为准确,倾向于用直译体现病变规律特点等,但是关于阴阳等中国特有哲学类词汇,罗还是以音译为主,传递了文化信息,但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即文化内涵传递依赖于该词已有的传播程度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层次。对于第一次接触中医文化的读者来说,音译并不友好,不利于他们对于中国特有文化信息的接收。

2.2 “症状类”词翻译策略:直译或省译

书中对各种病进行阐述时,会点明患该病时人的症状,描述时注重辞藻以及韵律美,文学气息较浓,增加了翻译难度。

例1: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译:Floating at the surface signifies Heat weak in depth signifies spontaneous perspiration.

此句形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罗的译文大致在形式上做到了与原文一样的对仗。此处的H指的是邪“热”,用这样的方法来将其与普通热的表述“heat”分开。

例2:不下利,但呕者。

译:...not cause diarrhea, but rather cause nausea and vomiting.

“下利”指腹泻,直译为diarrhea贴合语境,而较之之前用nauseous一词表达干呕,罗在此处对呕的处理更为细致,用nausea和vomit两个词一起表示。且中国文言文较多采用省略手法,重意合,而英文重形合,罗用cause一词使句子更为连贯,意义更为明确。

综上可见,对于症状的翻译很考验译者的中英文以及医学功底,稍有差池就会导致意义偏差。而译者对于这类文化负载词,也更多采用直译法以及省译法,音译较少。但大多数中西医的症状名称不能完全指向相同的内容,这种细微的差别可能导致医生判断失误,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症状的翻译要更加仔细,必要时可以添加注释,帮助理解。

2.3 “方剂类”词翻译策略:直译为主

《伤寒论》为“众方之祖”,方剂类的文化负载词数目较多。罗译本对此类文化负载词译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举例分析如下。

例1:生姜

译: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中医中的“生姜”指的是姜的新鲜根茎,“Rhizoma Zingiberis”一般指干姜,“recens”意为“新鲜的”,可知罗本其实是采用意译法将“生姜”译为“新鲜的干姜”。而干姜是由生姜晒干所得,也是一味中药,用“recens”一词将干姜与生姜区分较为恰当。

例2:潦水

译:rain water

中医中“潦水”指大雨或久雨后路上的流水或低洼处所积的雨水,罗直译为“rain water”。但二者其实有所差别,中医认为雨时屋檐直接滴落的水含毒性,而雨后积累沉淀所得之水才能用于药,称其为“潦水”,属于中医药中独特的概念。译者可以在译文后做出更为具体的解释,有利于读者理解其内涵。

方剂名称和中药材都有着独特内涵。他国语言并无同等数量的对应词汇,即使有,也与西方词语原有的文化内涵不同。我们在译介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翻译策略,做到传播独特内涵的同时又能让目标读者掌握和理解其中深意。

2.4 “哲学类”词翻译策略:音译

中医哲学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指导,包罗了气、阴阳、五行等概念。其中阴阳理论是《伤寒论》的理论主线。蒋明德等[5]认为《伤寒论》中“阴阳”一词有多种意义,可指脉搏部位、脉象、疾病属性、病理特点等,具体意义随时、人而变。举例分析如下。

例1:……其气上冲……

译:...an ascending air...

中医的“气”概念复杂,可指呼吸、风邪、脉象、节气等。此句中的“气”指的是病人自己能感觉到的一种物质,病人自感有气冲逆,因此罗本将其译为“air”。这类涵义多且精微的词,很难在他国语言中找到对应词,不如直接将其音译为“Qi”,让读者在具体阅读过程中体会、补充和丰富其中内涵。

例2:脉阴阳俱浮

译:floating pulse at Yin and Yang

例3:伤寒阴阳易之为病

译: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Cold with Yin Yang Yi syndrome

罗采用音译加意译法,阴阳易中阴与阳指代男与女,其中阴易是由女传男病;阳易是由男传女病。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罗大多音译阴阳等哲学类词汇,但是并没有进行增释或是补充背景,这种翻译会使目标读者对译作感到迷茫以及认为其晦涩难懂。

2.5 “修辞类”词翻译策略:省译

中医语言有其独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性强。书中各处都可见各种修辞手法,形象且琅琅上口,但很难在翻译过程中将这种文学性原封不动地传达。

例1:四肢烦疼

译:the patient feels heavy and painful in the extremities

此短语中的“烦”,意为心烦,为人的一种感觉。中文用了借代的手法,以四肢代人,罗版译文将人做主语,突出了人的感觉。但省略了“烦”,并未译出人感到烦闷,而是侧重于人感觉四肢沉重疼痛。

例2: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

译:The patient feels chill and fears wind, uneasy because of a fever.

其中“啬啬”“渐渐”“翕翕”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啬啬”表示恶寒的程度严重而瑟瑟发抖,“渐渐”是形容轻微风雨声的象声词,“翕翕”是形容发热清浅的样子,但这三个词在罗译本中并未译出,罗本在翻译这类词的过程中用的是省译法。

3 结语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它的翻译与传播对于推广中医药文学有不同凡响的意义。罗希文教授所译的《伤寒论》是世界上首部完整翻译的中医典籍英文译著,该书比多数译本都早出版。这本译著毋庸置疑在中医典籍传播和译介工作方面有着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文化负载词作为民族独特文化的凝缩,其翻译关乎整本书的可读性。罗本选用的相关翻译策略基本为直译、意译、省译、音译,少有增释。这些翻译策略各有其优缺点。翻译工作以帮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为终极目标,可适当采用直译法来帮助目标读者构建中医文化概念。我们也应对我们中国特色中医药文化感到自信,敢于在翻译时保留特色,用音译法来传播地道的中医文化,让目标读者理解和认可中医药文化。《伤寒论》罗译本中大量音译法的采用也体现了这一良苦用心。罗译本也有缺憾之处,如省译修辞类文化负载词、中西文化差异较大处不加以补充解释、复杂化多义词等。未来中医药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仍需不断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仅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也要有利于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各大翻译策略皆有值得仔细考量之处,只有熟读原著,掌握两种语言的异同,在不同的语境下选用最恰当的翻译策略,必要之时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帮助读者理解,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引用

[1] 张淼,李莉.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识别及翻译策略刍议[J].医学与哲学,2020,41(2):61-65.

[2] 张璇.《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 宋聪慧.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伤寒论》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 谌子诺,王阶,何浩强,等.从《伤寒论》桂枝汤方证的英译谈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J].环球中医药,2021,14(9):1697-1700.

[5] 蒋明德,何家武.《伤寒论》阴阳涵义浅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7-8.

猜你喜欢

罗本音译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罗本的秘密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巧运画卷
罗本:世界杯第一闪电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