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突破的前瞻和中国的贡献
2022-09-02王赤
王 赤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北京 100190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已发生了 2 次科学革命、3 次技术革命,并催生了 3 次产业革命,由此奠定了现代航空航天诞生、发展及突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基础[1]。这些科技革命不仅使人类的飞天梦在 20 世纪成为现实,而且不断开辟认知世界的新窗口,激励人们从更高、更远、更深邃的角度去思考时空与演化,深刻影响了现代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太空时代开启。以航天器为主要研究平台的空间科学,则日益成为传统的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新前沿或重要分支集大成者。关于宇宙微波背景、暗能量、引力波、系外行星、超大质量黑洞等的科学发现,过去数十年来先后荣膺多项诺贝尔奖[2]。依靠各类科学卫星①广义科学卫星,含深空探测器,以下同。,人类一方面透过X射线、紫外线等原本被地球大气阻隔的电磁波段发现了宇宙不为人知的神秘一面,另一方面还通过载人航天与非载人的科学卫星探测,在地外世界竖起了人类探索未知的灯塔。
从发现美洲新大陆到当今的空天博弈,空间的战略制高点地位日益凸显,科学认知空间的基本需求益发旺盛。借助先进的空间望远镜和探测器,人类开始观测深远的宇宙、抵达深空无人区,无论是对行星地球还是早期宇宙,都看得更远、更精确,并不断突破认知极限。而引力波、中微子等地基天文观测率先捕获的宇宙新信使,以及持续涌现的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颠覆性技术创新,亦将倍增空间科学探索新疆域的能力,有望使其迎来革命性发现和突破。
进入 21 世纪,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民族曾错过了既往科技革命,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经过逾一个甲子的自主创新发展,中国航天为空间科学厚植了腾飞的基础。特别是 21 世纪的头 20年,我国聚焦重大科学目标的空间科学开始快速起步,从近地空间到火星表面、从探月到观日,不断挺进新领域,获取新知识,有望在这一轮探索宇宙奥秘的世界竞技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3]。
为此,本文聚焦空间科学前沿,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纲,通过对航天强国和地区空间科学任务布局的剖析,前瞻正在孕育和萌芽中的科学突破;对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等国家重大空间科学任务规划,对我国的可能贡献进行预判和展望。
1 亟待空间科学突破的重大前沿问题
空间科学的前沿交叉研究特征,意味着它可借力航天器平台,以太空为天然实验室,突破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母学科困于地面实验或理论模拟等难以破解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多家机构或期刊专题梳理的当代科技挑战中,空间科学都被寄予厚望。
例如,美国科学院就建立夸克同宇宙的联系发布了 21 世纪 11 个科学问题[4],强调暗物质暗能量应是未来几十年天文学的重中之重;2005年Science也梳理了当代科学最具挑战性的 125 个科学问题②Kennedy D, Norman C. 125 Questions: What we don’t know. (2005-07-01)[2022-04-06].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309.5731.75.[5],其中 2012年还专题遴选评述出了当代“天文学八大未解之谜”[6]。2018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亦曾征集评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5年来共评选、发布了 160 个问题或难题。
我们将上述问题当中空间科学可能突破的归纳在表 1。综合研读可以发现,有些问题属于科学的终极归宿,如引力的本质;有些问题更关乎人类生存,如近地小天体防御。结合我国空间科学相关战略规划研究成果[7],本文进一步梳理出 10 个最主要重大前沿问题亟待全球空间科学界携手率先突破和回答。
(1)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只能涵盖宇宙中 4.9% 的可见物质,“普朗克”卫星、“哈勃”望远镜等证实存在 26.8% 的暗物质和 68.3% 的暗能量。但迄今对它们的本质知之甚少。
(2)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大爆炸理论”认为可观测宇宙起源于约 140 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而观测证实宇宙目前仍在加速膨胀。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等几乎是科学观测空白。
(3)高能宇宙线是如何起源与加速的?宇宙线是来自外空的高能粒子,能量跨越了约 11 个量级,其中的带电粒子受星际磁场作用改变了传播方向。它们是天体演化、太阳爆发等的信使,其加速与溯源之谜仍待破解。
(4)引力波是什么?引力波是由天体的质能变化产生的时空波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地面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亟待借助科学卫星等手段,拓展引力波全频段观测窗口,揭示宇宙演化的新奥秘。
(5)宇宙中是否存在第二个地球?空间观测证实系外行星普遍存在。若发现存在第二个地球,将革命性地改变“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的认知。系外行星研究正从探测发现向表征与成像的精细刻画跨越,目标直指探寻地外生命迹象。
(6)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目前仅知地球存在生命。探寻太阳系宜居带和巨行星冰卫星上的生命印记,已成为 21 世纪破解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大新兴交叉前沿。
(7)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基于太阳系的行星系统模型不具有普适性。大量系外行星空间观测新发现为颠覆或完善引力不稳定性、核吸积等理论模型,以及发展行星形成/演化的普适理论奠定了研究基础。
(8)太阳爆发活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是什么?空间天气影响现代社会天地基技术系统。揭示太阳爆发及其行星际空间传播机制,预报并规避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影响,对于人类文明赓续发展至关重要。
(9)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平衡如何变化?全球变化显著改变地球系统能量平衡与物质循环过程,关乎全球水资源与粮食安全。开展地球系统关键要素及多圈层耦合过程的高效空间对地观测至关重要。
(10)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什么?空间环境是人类利用空间的“双刃剑”。揭示地球生命在地外环境的生存和发展规律,认知空间环境下的流体、材料、燃烧机理,以及基础物理新规律,均是亟待突破的新兴交叉前沿。
2 国际空间科学发展重点
虽然空间科学是航天事业的重要内容,但并非所有航天国家都有意愿投资这一功在本国、利在世界、关乎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交叉领域,这也是受限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纵观全球空间科学发展态势和国别情况,显然应重点关注美欧等航天强国和地区。它们长期以来重视空间科学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制定了长期、全面的空间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并予以持续高强度财政预算支持,已成为人类空间科学探索重大原创进展的主角。
2.1 全球空间科学突破回眸
千禧年以来,全球空间科学突飞猛进。借助新媒体传播,社会公众对宇宙观测、太阳爆发、系外行星等空间科学热点耳熟能详,观测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等被授予诺贝尔奖更使空间科学成为科学界关注焦点。鉴于反映空间科学进展的论文每年数以万计,纵使仅细数 21 世纪的突破与成就也难以为之。
为此,我们通过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Nature年度十大科学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榜单窥一斑而知全豹,对过去 10 余年的全球空间科学突破进行了分析(表 2),总结出 3 个特征。
部进大术十技————学学科科国中面试表制”(CE-2)7 m分闻软月行飞地研回新球功全成选展评进布返测*率集入士技发辨据—院科探”(CE-3)图再学像期功*图国两十院大号影二月号科三成三展套30 m分数制合程满娥全国感联娥开中嫦率嫦陆工圆首遥赠1.“月获国盖捐 着 辨探2.“3. 验中4. 并 覆破突闻新探选展探星间技火陆*测着功科空士技评进星67P院科成内层*彗国”(Curiosity)”(Voyager 1)院大陆和1号球两十测火日登在功际者出”界奇空国成行飞世的旅性”奇号莱好升“射好选国发“史国历菲评美美号各星界1. 器2.“3.4.“ 器 2 2011—2021年展*Table 2 Space science and tech breakthroughs released by Science, Nature, and domestic agency during 2011-2021力勒星天发普卫宙闻航勃开自新国来蓬、星来学中到务息行能科,在星任信系”(Planck)宇束正火索星外可大结代陆析十—探彗颗克分号表度代时登和回多朗同信Nature年时新功学传机间成认普共波科”确“镜力飞空”间号天,号空塔镜局远引航起奇远间望的的塞望空基炸国崛好国罗美各间洲地爆1. 量2.“3.4.“ 空欧5. 与 大成回镜完返远力现”(Hayabusa 1)样望夫破镜 发助骸莫突采间远残留学星空望星”(Philae)-楚究科行星间新”(Rosetta)莱陆研大小火空超号菲登学十陆塔科度系着源塞的“次”(Kepler)隼”(Itokawa)”(sky-crane)(Fermi)于首(67P)*于Science年鸟1号星勒行功线罗载类星用普的机成射“搭人彗运开异重”米宙局器现克始本“川“奇起号中奇费宇间测实门开糸国现空好国能空探器希星日美洲星陆拉方 “美2.1. 发3.“ “4. 高欧5. 彗 着 格立6.份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表续部进现纠形直射的探的现相首样探月化(大术十实子隐次宙近”露实退验”采”星*”演技——”量及首宇号出”子检号动号火号球学学号级发”子四质号量星五自一陆五月科科国子里分空电娥物子导卫娥面问着娥示墨公钥悟到在1 TeV附嫦幔据*墨诱的嫦月天功嫦揭中1.“ 千 密2.“ 测 谱3.“月证4.“ 力 型5.“ 现6.“ 成7.“ 品闻新选展评进士技院科院大两十国中—科子量颗”首号界子世墨射“发星功卫成验国实我QUESS)*5. 学 (从似“疑信”现通国发子王量实力现助到”走迹号国”(DAMPE)踪子王空质墨想悟物6.“ 理7.“ 暗—器测测测轨探探在波类人引现实陆*间空步”着”(Taiji-1)力国一号软号中第四背一,的娥月极功性嫦次太成基8.“ 首9.“ 试奠出迈我旅*成之问成完回天究”(CE-5)返“研务要样任功*重采测成品体探满样天星圆”号外火得号五地炉次取五出娥次首”娥嫦首国号嫦后10.“先 国我11. 一12.“ 果闻新选展评进士技院科院大两十界世”(Mars 水态液星到王找冥车表过快火飞星在离火器距“测据近局探证次间空力号洲有野欧强视5. Express)”首 “新6.据,数世星问卫图”(Gaia)地维三期系预河于亚银大盖确积“精面局最系间今河空迄银洲力现欧7. 助 发确功冰法生入成量产进器在测并学陆(CXO)象存体合文着台迹球天星天子文在月用中天存明利双间星证镜自空行征远来线外”(Chandrayaan 1)水特望到”(InSight)间量测代号河1光空质探(GW170817),时察拉X射系号谱”星接波”洞星*银船收勃矮直力使德现月吸“火钱哈白次引信国陆国发“外次度红8.“ 定首美9. 的多 “10. 登美11. 首印12. 近探星行小”(Hayabusa 2)”宫龙“星行小样落采2号降并次鸟首隼器13.“Ryugu) 测 (——闻新学科大十度Nature年破突学科大十度Science年份年,明星黎王“冥国掠美星飞器神器测谷测探测探星探”行号小野个视首新类6.“”(Dawn) 人 号”(New Horizons)星号王野冥视掠新飞“器国测美7. 探2015年的探务响星任生了影木星并间 量子产束擎始合空结引开星及停”(Juno)主子程受中历,双测息自来”(Cassini)探合ExoMars 2016火到 的引力波(GW170817), 通信,天文学进入“耳聪目明”新时代*西达13年号不号永诺联败测尼探“欧-俄失索朱卡长器“星空国、陆太首次直接探国土美7. 美 测 着8.9. 对分次信台中首波文宙,力天宇”合引波到(HST)座联的力测镜分女器生引探远成处测产涉接望气“探合干直GW150914)*间大洲波并光次(空球欧力星激首号”地用信勃级利双国LIGO)波哈超力“外国LIGO与引子VIRGO)中到美引国系美测(GW170817)*8. ( 的美9. 析10. ( 观 号2016年2017年Artemis),测探类人现(实返”(CE-4)务任球月陆着重号背准四月批娥次国嫦首美10. “ 器—2018年”怪尾究鱼研头镜马远“望星间卫空新”的勃小哈最“星用王利11. 海 (Hippocamp)遥的镜”(Arrokoth)最知已布发远斯望科间罗空阿”“勃体哈天写11.“ 远 特2019年林阿功森制绘像代图率时辨新测分高”(Perseverance)、”(Tianwen 1)、成探星号”(Hope Probe)星号一号火卫测力问望启观毅天希开“““,地图对国国酋施美12. 地13. 中 联 实构的结暴部电内射星速火快示闻现揭发次果/新测首成观”大合号重联察的地源洞一空第12. 来13.“名排年2020年2021年当示*表* Indicate the major achievements/news that ranked first in the year
(1)空间科学研究直面基础研究最前沿、最重大的方向,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虽然空间科学研究成果不能规划,但研究方向可以聚焦和瞄准,一旦取得突破就可能是里程碑性质的。例如,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 1916年基于广义相对论做出的科学预言。100 多年来,科学家们虽穷尽办法,但终因引力波过于微弱而难以探测。纵如此,美国科学家赫尔斯(Russell A. Hulse)和泰勒(Joseph H. Taylor,Jr)就因 1974年用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双星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而获得 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2 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向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1年后,2017年10 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就将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 LIGO 团队的核心成员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 · 巴里什(Barry C. Barish)和基普 · 索恩(Kip S. Thorne),以表彰他们在 LIGO 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突出贡献。至于来自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GW170817)位列Science2017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也就显得合情合理。究其原因,在于引力波已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新信使、观测宇宙的新窗口。鉴于空间探测将极大拓展引力波至中低频,甚至会以当今不可预见的方式拓展我们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认知,随之而来的科学突破令人期待。目前,欧洲空间局(ESA)的“丽莎”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空间天线计划,以及我国的“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都瞄准了这一新窗口。
(2)空间科学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其每一步进展都将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例如,“我们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生命存在?”既是个哲学命题,也是重大科学前沿。美国的火星探测计划(MEP)一直将寻找火星生命“指纹”作为首要科学目标。1996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基于火星陨石 ALH84001 做出了关于火星生命的重大发现。这一新闻后被科学界认为可能是个“乌龙”。但是,“好奇号”登陆火星的新闻,位列 2012年多个榜单的头条,依然反映了人们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生命的极大关注。同样,我国“嫦娥”系列任务、“天问一号”任务等[8],也多次入选,这反映了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高新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这些成就为空间科学领域理论突破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关键的手段。
(3)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国家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但空间科学原创能力与美欧航天强国和地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亟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方面,过去 10 余年,Science、Nature及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榜单中,并未出现我国主导的空间科学任务或者成果(表 2)。显然,应对我国空间科学的世界位置有客观认识,不能将中国航天的工程技术成就与空间科学突破混淆;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前沿上,如 2017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我国科学家虽有贡献,但尚未作出核心贡献。我国空间科学在产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当然,我国空间科学系列卫星、深空探测器和空间站[9]等大国重器,已为实现“从 0 到 1”的突破奠定了基础,未来可期。
2.2 美欧空间科学未来布局剖析
空间探索,战略先行。美国科学院(NAS)自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公开发布了逾 10 份《十年调查》发展规划系列报告,为 NASA 布局实施各学科不同类型的空间科学任务提供主要依据,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空间科学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天文学和行星科学领域分别于 2021年11 月和 2022年4 月发布了新版《十年调查》报告[10,11](表 3)。NASA 科学任务部(SMD)作为执行机构,努力将美国空间科学发现宇宙奥秘,探寻地外生命,赓续人类文明的使命变成现实[12]。
年报文文十201天202天201太阳间理空“源来—MIDEX)SMEX)MO)(((务务务任任任型型遇中小机划计”划计者”(Flagship)索舰探Explorer Program)旗“(“——MIDEX/SMEX ”(STP)”(LWS)划计星卫学””划科划划计计计在器/“在者同测同索日探日探与地与““日“MIDEX SMEX”划计者索探“MO务任学科点重来未的划规部务任学科(NASA)局天航空航家国国表3 美Table 3 Future space science missions selected or adopted by NASA SMD 型/小类大(L/M/S)/中L S L M S L M S射间定定定定发时2026年2024年2025年2023年待待待2027年2025年2024年待2028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5年2025年2026年2023年载 SPHEREx))星方立搭,)星SPHEREx)户Gateway)))星载 IMAP)阳 C 卫门空PUNCH,4 颗(TRACERS,2 颗向(深星+8 子(星方星载座双)(GLIDE 搭载 JAXA 太或卫出4个星测(SunRISE,6 颗星搭称测选方探座卫名探遴立学星测务计镜待(MUSE)测力方探载 ISS)任度,星探动立像搭光远务(HERMES搭卫振电验(EZIE,3 颗成光望任)包测HelioSwarm,1 母偏区实座法分间镜划6 颗测探(系尖间星尔冰XRISM)空远计监阳划联极空方阿(AWE,水COSI)(外望镜者IMAP)气太计层和仪立曼(Solar Cruiser)(Solar C_EUVST,仪RST)及(星间远索(天谱测球联涉测莱星镜测代星卫光/紫空望器探(GDC,器间光探日重干探层卫远探时卫测见像间测学座测空缝”和磁电像逸验望波(离像探/可成空探文星探球多队冕联射成外试谱力镜电成谱外线像间天学速月外舰日串阳曼球术光重远再和光/成空使力加”紫“””太塞地技量气望和谱和谱学信动和斯极星号号”流””通大间史光像率 X 射光理多间绘墨”卫拳物号激号帆高层空历顿成代 6 m 红辨外物和空测尔斯层合踪出电翔阳外中曼宙普线一分红体域球际赫缪球组示日光滑太紫球罗宇康X射下高远天时地星““日“““极““极全题问学科键关外度证系比命期动居对生早口驱源宜高寻索窗的起征过搜探新长宙表通像使的成宇和,成信宙系索现星接多宇星用态示素 探 发行直据 利动 揭因球的间地质空对介括其际包及星,阳和用太响系作知影阳互气 认的 太相天学题科主宙测宇观球探日层测
表续(年报十科“201行星科202行星科202行星科2023年学201行星科202行星科划201行星科计NF)划201行星科(SIMPLEx)源计务LDEP)来任(”(New Frontiers,”(Discovery)索划探计MEP)星索(划行”(Planetary Defense)探划计型御与计”域新防现索舰疆现创星发探旗新发型行球星“““小“月火型/小类大(L/M/S)/中L M S M M/S M M射间定定年发时2020—2031年2024年2031—2032年2038年2027年待待2026年2022年2024年2028—2030年2028—2030年2023—2032年2024年2025年2022年2028年定待纪30年代中期21世星者火选本落日 7 个载搭 &NF6 的”)2022年号神灵务MEGANE,“任(仪载”(TRIDENT)测搭(Psyche Discovery-15)探向子方中(ESCAPADE)或和器称线测名戟射(Janus A&B,探务叉马务学任任(Dragonfly)三(Enceladus Orbilander)力伽(UOP)“星星动双一卫速星器测VERITAS)加测卫探火体海(LunaH-Map)(NEO Surveyor)(器探统子星星镜MLE)(MSR)*测器(Europa Clipper)六”号卫务系离方远(探测测号奇+”(DAVINCI+)”任星等立望器气探卫探镜芬理划行与绘间(NEO characterization mission)Endurance-A)**~2025年陆大陆木星眼达真计小散测空务(着和着”行现双逸度者任车者回器和号,7 进 1,8 进 1,8 进 1—小务MMX)发号)(Lunar Trailblazer)丰测征球索返船道绕蜓选选选”任”气者氢勘表月探样快轨环蜻遴遴遴号测斯大拓区体体命采巴星二待待待神探选 5 个纳星开极天天-A 号生星罗王卫灵星遴杰火球球地地韧星火欧天土NF4:“NF5:NF6:NF7:“Discovery-16:“卫Discovery-17:“Discovery-18:“待“(月月近近坚火题问学科键关是太球寻球/月冰?—化演古何居水地的考如宜星、源期是和火据系起早体命从证生命阳何系星?索—生 太如阳 行的 探性找学题科主阳探太系索
表续年报学(十201空间科“)球源载地来—EVM)搭EVI,回返品((样作作务荷(Invest/星合合作作任载划兰度合合投投计球 -荷-印-欧-法创创星球球方地美美美美地地立CubeSate)约600 g火回有带将品型/小类大(L/M/S)/中L M S射将100 kg样,2031年射间发员发时2022年2023年2025年2022年2024年2024年2027年2022年2022年2022年2023年2022年2026年2022年2028年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星天火航施 1 次划计实,2028年”(Artemis))射斯星发弥方球忒立地尔施 2 次阿“由实,向(SNoOPI)将地方星还盆或PACE)))TROPICS,6 颗方称(载星(立艾名星搭卫座测,2026年肯极务卫小星(GLIMR)(LIBERA)CTIM)观南任统方计仪(外球系立射量星号此月态/B(SENTINEL-6 B)仪-2(TSIS-2)测PREFIRE 2)辐(OMPS-Limb)测方信;至生星测观(务测测度立遇场射洋卫监(GeoCarb,辨星任监探衡证机(NACHOS)首发海NISAR)希SWOT)度仪INCUS,3 颗TEMPO)分方和边平验段星的、(利(照测((间立像射测方该(CLPS)里(MAIA)(EMIT)包-临(HyTI))P波务云星星辐监座仪时验成辐监立任、卫-弗卫谱环星测度仪实带测气度星量测胶达尔高光循测监强像外仪岸探大照方当观是溶雷克测和碳监放暴成红测海线球辐立雪谱务气径迈洋度道流排风度远监道廓地总像和光”服、孔”海照轨气染和角能源轨和”阳成度高号递兵6号力物成和辐步升污构多射尘步绘拉太热湿学快生合水总同上层结胶辐矿同测贝型谱壤化毅荷游频哨表阳球流流水溶地表球氧利凑光土气“载的浮双“地太地对对降气极地地臭“紧高(大效空有升球已月合量灾题耦质性质商问的气定地,2020年业局学环化空确、施天科循变和不升学实航键量统象候上力步空关能系气气面动警和态进报知平表预分航 水 生 改 预 认 海 地 害回家返国样国学题采美科主间球测星过空地观* 火** 通* Mars Sample Return (MSR) is implemented in two steps. Perseverance is the first mission launched in 2020. In addition, the second step includes two Earth launches in 2026, one Mars launch in 2028, and about 600 g samples will return to Earth in 2031** Endurance-A will be launched by NASA’s 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 (CLPS) to the Aiken Basin at the south pole of the Moon, then 100 kg of lunar samples will be brought back to Earth by Artemis program astr
2020年7 月,NASA 发布了《太空探索:空间科学 2020—2024年——科学卓越的愿景》,提出了 SMD 的 4 个交叉领域的优先事项和相应的战略[13]。优先事项 1“空间探索和科学发现”实施了平衡的项目组合,涵盖空间天文学、行星科学、日球层物理学、空间地球科学四大领域。2022年3 月,NASA 发布《2022 战略规划》[14],要求 SMD 牵头开展理解地球系统和气候变化,认知太阳、太阳系和宇宙,科学数据研究等工作,以通过科学发现扩展人类知识。
SMD 根据美国科学院各学科诸版《十年调查》报告给出的高水平科学任务排序建议,从 2022年起至 2035年前后,聚焦宇宙观测、日球层探测、太阳系探索和空间对地观测的重大科学问题;据不完全统计,NASA 实施逾 60 个各种类型的空间科学任务,继续打造美国的世界领先优势。表 3 为 SMD 给出的各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发展重点方向研判,以及未来重点任务。
欧洲空间局(ESA)作为泛欧一体化框架下发展欧洲空间科学的主要机构,从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已经连续推出 4 轮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现行的第 3 个规划《宇宙憧憬》(Cosmic Vision)2005年发布,明确了 ESA 自 2015—2025年的空间科学任务,其中包括 3 个大型(L 级)任务、4 个中型(M 级)任务。着眼长远,ESA 科学部 2021年6 月发布了第 4 个中长期发展规划《远航 2050》(Voyage 2050)[19],瞄准2035—2050年发展周期,聚焦重大科学前沿,前瞻未来技术创新。《远航 2050》规划继续以宇宙观测和太阳系探索为主题,涵盖了空间天文学、日球层物理学、行星科学三大领域的空间科学任务,目前已经确定了太阳系巨行星之卫星探测、早期宇宙新物理观测、温润系外行星或银河系观测 3 个 L 级任务的科学方向。2021年12 月,ESA 发布通知开始组建方向 1:“太阳系巨行星之卫星探测”专家委员会,要求其对探测土卫二(Enceladus)地下海洋 L 级任务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提出评估意见,为征集和遴选相关探测任务做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ESA 将空间科学任务列为强制性计划进行部署并由其空间科学部负责,将空间地球科学列为选择性计划并其对地观测中心负责,纳入欧洲对地观测计划中,并通过科学规划实现接续健康发展。ESA 的空间地球科学任务主要指“地球探索者”(Earth Explorers)卫星计划,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环境、气候等现象,加强对地球系统各过程的理解[20]。
与美国相比,欧洲的空间科学发展历史晚了约 20年,但是 ESA 亦科学规划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任务,产出了多项标志性成果。2022—2050年,ESA 也计划实施逾 30 项科学任务(表 4);这些任务聚焦系外行星发现、表征和精细刻画,空间引力波探测,宇宙大尺度结构和地球系统科学。
3 我国空间科学未来突破及对世界的贡献
3.1 中国开始在世界空间科学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自 2011年启动以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部署实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实践十号”卫星、量子卫星“墨子号”、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已经或正在产出系列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发现和原创成果。中国空间站将在轨运营 10年以上,开展多达 11 个研究方向、有人参与的大规模、高水平空间科学与应用;巡天望远镜(CSST)也即将升空开展空间天文观测。月球探测与“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极大推动了中国行星科学研究,中国虽起步较晚但正在大踏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悟空”号获取了宇宙射线电子、质子和氦核能谱精细结构[21];“实践十号”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胚胎太空发育[22];“墨子号”不仅完成千公里级星地量子纠缠分发等全部科学目标,而且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23];“慧眼”首次在黑洞双星中观测到冕的速度演化,对于理解黑洞吸积过程和相对论效应意义重大[24]。利用“玉兔 2 号”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了“天外来客”——年龄在 1 个百万年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25];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研究表明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 20 亿年[26],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此外,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27]实现了我国迄今最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测量,迈出了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第一步;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怀柔一号”[28]已探测到一批伽马暴、磁星爆发、X射线暴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爱因斯坦探针(EP)、中欧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联合“微笑计划”等系列科学卫星也将陆续发射升空。
3.2 瞄准重大原创突破加紧布局重大科学任务
面向世界空间科学前沿和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于 200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完成的空间科学学科发展战略重大成果,未来我国应围绕两大主题——“宇宙和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和“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加快发展空间科学。结合国内学科基础和优势,我国空间科学界已将上述两大主题深化为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 4 个前沿探索方向,凝练出了宇宙演化探测、空间引力波探测等 10 项未来重大科学任务(表 5),并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航天强国发展纲要等国家发展规划有效衔接。纵览全球航天强国空间科学未来发展态势,可以深刻感受到未来 10—15年对中国空间科学腾飞至关重要。时不我待,聚焦最优先的科学前沿方向,直面最重大的科学问题勇闯“无人区”,尽快将承载了我国空间科学界集体智慧和共识的重点任务方向,通过科学论证和公正遴选,形成可实施的系列科学卫星任务,就显得相当急迫。
务任点重来未的划规学科间空(ESA)局间空洲表4 欧Table 4 Future space science missions selected or adopted by ESA”憬划憧规宙Cosmic 宇(Vision)“)作型合类大/中/小/核心任务机遇任务(L/M/S/C/O)L M 际国S(间时射发2034年2037年2023年2026年2029年2024—2025年向方(ARIEL)或(Plato)(Athena)”(LISA)星称卫”(SMILE)名天划务巡计任镜划星模笑远计卫规微望莎荡大“间丽振外星空“星红卫理线恒感像物天(Euclid)和遥成体间镜星气景天空远凌大全能涉望星星用高干间行行作进光空外外互先激”系系相”测得””层娜探里图尔典波几拉丽风-磁雅力欧柏爱阳“引“““太测规探理题波物问力本学引基科宙键间宇关空解、理洞,黑等律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的大尺度结构和基本模式题测主观学宙科宇务F)L M任响快S(初代2023年纪30年21世2029年(JUICE)器测探星(EnVision)(Comet interceptor)卫器务冰测任星探空木星深号金器””截汁望拦果展星““彗探孕等命星生金持、支现星发卫期冰以索星,线的木测育系索阳太探
表4)续划(规航2050”Voyage 远2050)“ (欧”(Earth 观地对划洲计“测Observation)型类小/核心任务机遇任务(L/M/S/C/O)中/大/L)选6—7个遴待M(L C O C定待S间时射发定待2023年2023年2025年2026年定待2031—2032年2023年2024年向方或称名务任题问学科键关测 观理物新宙宇期早测观系河银或星行外系润温量测体天度精高外红近测探震星度精高学理测物探子的粒用体作天中和化积演吸系的星体和天成密形致星:恒测在探质能介高际宙星宇相端多极理的物星新行的地宙类外宇系期润早温索、等征探学表量测涉干电射合联地天的学理物洞黑务任图构结宙宇的线子分和子原、子重失缺、质物暗含包制绘测探质介际系星度尺大宙宇域近验的实线间收空吸论的对线相X射义广和和外学紫力助子借量测探统系层磁星行测理探机合的耦速度加尺测子跨观粒体场能子磁高离阳阳等太太探程过系联体整统系地等日测测观区极阳太测测探探理星物卫球之地星质行地巨的系星阳金太外地的等内寻系探阳命太生EarthCARE),Scout-1),作合欧-日(FLEX)(FORUM)星(星卫星卫(Harmony),4进1)(ESP-MACCS,3颗测卫测星选遴座监测监双星射(Biomass)监和学待方辐星被知科立和卫植认球测胶”器射地者-11(监溶量测辐”索气气物探外谐探大、生光红和球程云荧远地过EE-6:EE-7:“EE-8:EE-9:EE-10:“EE-11:统系球地水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反射测量卫星(HydroGNSS,Scout-2)地”(Earth 索探”“(Scout)Explorers,兵球察务EE)侦任“者候统气系、球境地环对球强地加解究,理研象的入现程过深等各题主学科测观宙宇系索阳探太球地学间科空
实际上,表 5 给出的还只是科学任务规划方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统筹大型(战略性)、中型、小型及机遇型等诸类科学卫星工程任务,以及空间科学基础研究及数据分析项目。一方面坚持重大科学目标和重大产出导向,另一方面不以大小论英雄,平衡各项目的配置,带动新兴交叉领域研究。在人类的星际探索之旅标记中国脚印,确保空间科学发展真正体现国家意志,将重大基础前沿突破早日变成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诺贝尔奖级成果。
表5 中国空间科学至 2045年预期重大突破设想Table 5 Potential major breakthroughs in China’s space science up to 2045
4 结语
如果从美国发射世界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探索者一号”(Explorer 1)开始,全球空间科学发展甚至不到 70年,迄今全球累计发射约 865 颗空间科学卫星(含 279 个深空探测器)。距离 2021年12 月发射升空也就半年时间,集各种卓越技术和多个关键科学目标的美国“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即将完成在轨测试,开启探索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诞生奥秘之旅。有美国四大空间望远镜任务成功在先,JWST 的科学成果必将大幅推动人们对早期宇宙的深入了解。
实际上,空间科学已推动和见证了当代科技发展的“太空时代”新纪元,取得了一批重大发现和革命性基础研究突破,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战场之一。揭示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发现和表征温润系外行星、利用多信使探索早期动态宇宙、在巨行星/卫星探寻太阳系地外生命、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对人类和太阳系的影响、地球复杂系统的多圈层耦合等是全球科学界厚望的重大突破点,并将推动天文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以及天体生物学、系外行星学等新型交叉研究实现质的飞跃(图 1)。
图1 空间科学重要突破与前瞻Figure 1 Breakthroughs and prospects in global space science
空间科学是我国自然科学有望取得诺贝尔奖级突破的优势领域之一。基于空间科学系列卫星、深空探测器,以及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等大国重器,加强建制化、定向性基础研究,我们相当有信心在发现暗物质信号、直接探测到低频引力波、探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日地相互作用等科学前沿方向上率先突破,这必将成为 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一项重要标志[29],也将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开辟新的发展疆域,竖起全球探索太空的新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