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2022-09-02王苗苗
丁 静,王苗苗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合肥 23003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显著上升。然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2],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在区域间不公平等[3]。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4]。本文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探讨不同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如何通过促进资本、技术流动来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整个过程,以期为研究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国内外学者关于基础设施的推动作用主要集中于降低成本[5]、提高生产效率[6]、优化产业结构[7]、促进产出[8]。在考察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时,关注的是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例如:鲁万波等认为,高铁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型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9];陈丰龙等研究发现,高铁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就业和进入市场的机会,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0]。学者们关于农村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较少。早期,Fan等提出“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有利于减贫和降低不平等”[11]。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例如:阮培成等提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12];黄敦平等认为,医疗卫生设施投入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积极作用[13]。(2)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郑晓冬等研究发现,针对农村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农村道路设施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14];刘怡等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居民正外部性更强,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15]。
相比于已有研究,本文在研究对象上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所起的不同作用,在研究内容上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图,并实证不同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经由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而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整个过程,以期对于现有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二、理论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设施的总称。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假定仅有资本K和劳动力L两种生产要素投入,根据C-D生产函数:
Y=AKαLβ
(式1)
式1中A 代表技术参数,α和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设工资率和资本收益率为:
(式2)
(式3)
(式4)
若存在农业(C)和非农业(U)两个部门,资本收益率相同,则:
(式5)
(式6)
为实现厂商利益最大化,劳动力边际收益应等于工资率[16]73,因此:
(式7)
中国城镇地区的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产出效率(βu/αu)大于农村地区[16]72。所以,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前,Gap>1,且财政投资的“城市化倾向”造成了式7所示的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后,资本支出的增长额为ΔK,非农业部门由Ku增加到Ku+θΔK(θ表示增加到非农业部门的比例),农业部门由Kc增加到Kc+(1-θ)ΔK,由于θ<1-θ,所以Gap的数值下降。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1。
H1: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
从促进“三农”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农村基础设施分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三类。农业生产设施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农民生活设施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各种设施;农村发展设施是促进农村社会整体长期发展所投入的各种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多种渠道,本文构建了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的农村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图(见图1)。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就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3年以后,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本文的要素流动主要指的是技术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流动。
图1 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的影响机理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特定农业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且教育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会吸引更多的投资,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本流动。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流动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加快先进技术的扩散,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流动。
3.资本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资本流动促进了智慧农业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单位成本;其次,通过增加投资可以创造经济活动,有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现代模式的集约型农业经济;最后,资本流动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因为投资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方面的不足,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生产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技术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方面表现为对农民收入的直接作用,技术流动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农业科技的普及使得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增加了单位投入的农产品产出量。例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人均粮食单产从2005年的371公斤增长到2017年的477公斤,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也改进了农产品品质,带来更多的质量收益。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农民收入的间接作用,技术流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农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要素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三、研究设计
运用Stata15软件分别绘制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图(见图2、图3、图4)。在图2、图3、图4中,横坐标分别表示农业生产设施、农村发展设施、农民生活设施,纵坐标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图2、图3近似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显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设施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呈负向关系,图4显示农民生活设施的发展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不明显。
图2 农业生产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
图3 农村发展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 图4 农民生活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
(一)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构建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如式8所示。其中,Gap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Lnsc表示农业生产设施,Lnsh表示农民生活设施,Lnsl表示农村发展设施,X表示其余的控制变量,i和t分别表示省(区)市和时期,模型还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μ和时间固定效应λ,ε表示随机误差项。
Gapit=β1Lnscit+β2Lnshit+β3Lnslit+δXit+μi+λt+εit
(式8)
为了验证资本、技术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构建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如式9所示。其中,Lnwl表示资本流动,Lnte表示技术流动。
Gapit=β1Lnwlit+β2Lnteit+δXit+μi+λt+εit
(式9)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面板数据为剔除了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的30个省(区)市2005—2017年的数据,具体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1.全国层面回归结果
我国30个省(区)市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设施的回归结果见表2中的(1)列。
表2 农村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业生产设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与预期是相符的;农民生活设施的提高却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系数不显著,这可能是虽然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促进农产品出村上行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农村道路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存在积极影响;农村发展设施的系数符号为负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村发展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这与预期也是相符的。
2.空间异质性回归结果
由于各省(区)市间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采用传统东、中、西三类区域的分类方法并不具有科学性。因此,根据王雪梅[17]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地区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欠发达地区,进一步分析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回归结果见表2中的(2)、(3)列。
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呈现负相关,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上文整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其中,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适当的农业生产设施投入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生活设施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而且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欠发达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相一致,表明农民生活设施的改善不具备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设施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但在发达地区农村发展设施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地区的乡村人口比重较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方面的支出倾向不够明显。
(二)要素流动的影响机理检验
基于上文的研究结果,删除农民生活设施变量,进一步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Gapit=β1Lnscit+β2Lnslit+β3Lnwlit+β4Lnteit+δXit+μi+λt+εit
(式10)
Lnwlit=β1Lnscit+β2Lnslit+μi+λt+εit
(式11)
Lnteit=β1Lnscit+β2Lnslit+μi+λt+εit
(式12)
式10用于检验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和中介变量资本、技术流动的影响效果,式11用于检验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促进资本的流动效应,式12用于检验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促进技术的流动效应。
1.农村基础设施、要素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删除农民生活设施变量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回归结果见表3中的(1)列,两类基础设施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3中的(2)列为没有加入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变量时,中介变量要素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的总体回归结果,回归系数均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3中的(3)列为进一步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后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负,表明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负向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表3 农村基础设施、要素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两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要素流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对资本流动的回归结果见表4中的(1)列,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促进资本流动。为了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增加控制变量,如表4中的(2)列所示,两类农村基础设施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对技术流动的回归结果见表4中的(3)列,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促进技术流动。进一步采用增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检验,如(4)列所示,结果依然显著。
表4 两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要素流动的影响
综合表3、表4,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显著正向影响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在不引入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变量的情况下,资本、技术流动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在同时引入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以及中介变量资本、技术流动的情况下,资本、技术流动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而两类农村基础设施的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可以推断,两类农村基础设施经由资本、技术流动,间接影响农民收入,即存在资本、技术流动的中介效应,假设2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
将本文计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替换成泰尔指数(Tindex),则:
(式13)
其中,Tindex数值越高,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Iit和Pit分别表示第i省(区)市第t年的总收入和总人口,u和c分别代表城镇和农村。
从表5中的(1)列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设施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进一步验证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设施的改善能够缩小收入差距。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2.农村基础设施变量滞后一期
要素流动中介效应的前提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要素流动,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用的发挥可能存在一定时滞,并且要素流动可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反作用,本文将衡量两类农村基础设施的变量滞后一期后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进行回归,表5中的(2)、(3)列为两类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期对资本流动、技术流动的回归结果,仍然显著为正,符合要素流动中介效应的假设。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不同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作用不同,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设施的改善能够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民生活设施则不具备这种效果。
第二,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的地区,农业生产设施的作用更强,而农村发展设施的改善效果较弱。
第三,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两类设施会促进资本和技术流动。
第四,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在两类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这一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二)建议
第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优先开展农业生产需要的防洪涝设备、农业机械设备以及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偏远农村地区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技术等级,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第二,协调各区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规划协调,依据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广大农民需求,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和顺序。
第三,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要素流动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投资,避免由于资金不足而影响农村地区的发展。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区域差异,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提升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