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栖息场所对玉米螟的诱测效果
2022-09-02凯郑丽娇陈彦张海东刘培斌
王 凯郑丽娇陈 彦张海东刘培斌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2.新民市农业农村局,辽宁 沈阳 110300)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辽宁省玉米的第一大害虫。该害虫在辽宁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2代在春玉米穗期为害较重,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0%,大发生年份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1~3]。研究发现,玉米螟成虫基本不在玉米田活动,而栖息在附近麦田、豆田和田边杂草丛中[4~7]。
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控害虫具有专一性强,是目前常用的监测和防控手段,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8]。目前,对于性诱剂的研究在性信息素组分、诱捕器类型 、应用技术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如何选择适合的场所来进行玉米螟性诱监测和田外防控的研究较少[9~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场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试验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花生、谷子、小麦等作物。试验调查地块在生育期未施用任何杀虫剂。
1.2 试验材料
亚洲玉米螟性诱芯和诱捕器选用的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性诱芯为橡皮塞诱芯,主要成分为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2-十四碳烯乙酸酯,含量0.2 mg;诱捕器为高效蛾类诱捕器。
1.3 试验设计
2018~2020年,每年5月初,分别在玉米田、大豆田、花生田、谷子田、小麦田和玉米田周边杂草地选取作物长势均匀一致的地块,沿直线排列安放性诱捕器,共3套,诱捕器间隔50 m,诱捕器下端距地面高为1.5 m。自诱捕器诱捕到玉米螟雄蛾开始记录,每3 d调查1次,至9月末作物收获后结束。分别记录好调查时间和玉米螟雄蛾数量,诱芯30 d内更换1次。
通过对玉米螟雄蛾羽化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历期预测法对玉米螟羽化期实施预测,并根据其累计羽化率估算该虫态的高峰期[12]。当羽化率达50%时为该虫态发生高峰期,以此来确定田间的适宜防控时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场所诱蛾调查
通过连续3年调查,在不同场所诱蛾结果表明:玉米螟雄蛾羽化后,栖息场所比较分散,所有调查的地块均有玉米螟雄蛾栖息,场所间的诱蛾量有明显差异。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后,主要栖息在小麦田和周边杂草地,各年分别占年均诱蛾总量的65.85%、63.11%和58.73%;玉米田和大豆田次之,分别占32.61%、36.38和32.73%;花生田和谷子田诱蛾量最少(表1、图1)。1代玉米螟羽化后,主要栖息在大豆田和花生地,3年分别占总诱蛾量的64.54%、57.1%和67.42%;谷子田、玉米田和周边杂草地次之(图2、表2)。
图 1 不同场所越冬代玉米螟诱蛾量
图 2 不同场所1代玉米螟诱蛾量 (2018~2020)
2.2 玉米螟雄蛾羽化峰期调查结果
对玉米螟雄蛾诱蛾调查的统计分析,沈阳地区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羽化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年际间略有差异(表3)。通过连续3年调查,同年的越冬代玉米螟雄蛾始见期小麦田和周边杂草地均最早,而玉米田和大豆田稍晚,谷子田最晚;越冬代玉米螟雄蛾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而玉米田和大豆田稍晚,花生田和谷子田最晚。1代玉米螟的羽化高峰期在7月末8月初,年际间大豆田和谷子田的高峰期最为接近,其它监测地差异较大(表4)。
表 1 不同监测场所越冬代玉米螟诱蛾量
表 2 不同监测场所1代玉米螟诱蛾量
表 3 诱测越冬代玉米螟始见期和高峰期
表 4 诱测1代玉米螟高峰期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辽宁省沈阳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2代,玉米螟雄蛾羽化后,栖息场所比较分散,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后主要栖息在小麦田和周边杂草地,1代玉米螟羽化后主要栖息在大豆田和花生地。越冬代玉米螟的成虫羽化高峰期发生在6月上中旬;1代玉米螟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发生7月末[13]。结合辽宁地区亚洲玉米螟的2个世代在田间的栖息特性,建议将小麦田和周边杂草地作为越冬代玉米螟蛾类的首选监测地点;大豆田作为1代玉米螟蛾类的最佳监测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