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核心情态动词在过程写作中的应用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022-09-02黄晓彬杨劲松
黄晓彬,杨劲松
(广东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
情态在人类交际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逐渐成为许多语料库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情态动词形式简单,但在语义和语用上却不简单。Palmer[1]点出了情态动词在英语学习中的关键——最重要又最难以攻克的语法特点之一。许多英语学习者承认在处理情态动词及其应用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此语言学家和老师们一致表示认同。
(1)情态动词。专家学者们根据性质和功能对情态动词进行了分类。Halliday & Matthiessen[2]将情态动词划为两个分支:一为情态本身,指的是信息的可靠性时,范围涉及“概率”(probability)到“频率”(usuality); 另一个分支是意态,指的是说话人对交流主题的可期性时,范围由“责任”(obligation) 到“倾向”(inclination)。根据情态动词的性质,不同的量值会导致表达上的差异,Halliday进一步将情态量值设定为三级(高值、低值和中位值)。当作为实现情态的重要手段来时,Biber (Biber et al. 2004)根据语义内容又将情态动词分为三大类:①许可(permission)/可能(possibility)/ 能力(ability) (包括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②责任 (obligation)/必要性(necessity) 包括情态动词must, should, had (better) to, have (got) to, need to, ought to, be supposed to);③意志(volition)/ 预测(prediction) 包括情态动词will, would, shall, be going to)。同时,Celce-Murcia & Larsen-Freeman[3]将九个核心情态动词根据他们在语义上的用法和强度进行归类(见表1)。鉴于情态在口语和书面语实际运用上的不同,恰当的使用有助于说话者和写作者根据他们所使用的情态词的不同程度,帮助他们在话题上达到预期的言语效果。以写作为例,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如何恰当地使用情态动词有助于他们在写作实践中能正确表达观点和态度。
表1 九种核心情态动词的语义用法和强度
(2)过程写作。作为说明文(根据悉尼学派分类的一种主要写作类型)的其中一个分支,过程写作(即方法型说明文)是另一种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比较流行的写作模式。Machen-Horarik[4]将过程写作定义为“如何通过一系列步骤完成目标或任务”的指引。它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目标、步骤和结果。目标指明了目的信息;而步骤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活动;结果是一个可选的阶段,描述了活动的最终状态。Machen-Horarik在文章中指出,在过程写作中,当展开相应的步骤以达到一定的目标时,可运用情态动词语义上的使用,如可能性(possibility)、能力(ability)或必要性(necessity)来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强调写作者的看法或态度。
(3)相关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与英语母语写作者比较,对英语学习者情态动词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针对这些研究得出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情态应用上有明显的区别。Hinkel[5]发现,东南亚国家的英语学习者往往更频繁地使用代表“责任”(obligation)的情态动词,如must(必须)、should(应该)和have to(不得不)。Hu[6]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澳大利亚同水平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在提出或给予建议时过度使用语义情态比较强势的情态动词should(应该)和must (必须),而后者更喜欢情态表达中比较温和的had better(应该/最好还是)和need(需要)来实现类似的目的。Hyland & Milton[7]建立了一个50万字的语料库,主要收纳了香港高中生毕业考试作文(英语)。文章比较了香港学生与英国同水平学生之间的情态动词的应用,指出在表达直白语气或主观肯定时,香港学生优先使用情态动词will(在语料库中出现次数达2731次)。
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在大范围上比较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作者在情态动词使用上的变化,而没有具体到某一种体裁写作中两方运用情态动词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具体侧重于情态动词在过程写作体裁中的运用,虽然该写作体裁纲要结构简单,但在这种以建议、意见或意向为主的写作中,情态动词的正确引入能帮助语义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4)研究问题。根据之前的研究分析Hinkel[5]、Hu[6]和Keck & Biber[8]可知九个核心情态动词在写作应用方面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讨:①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过程写作中使用九个核心情态动词有何差异;②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义范畴内中是否存在情态动词的不当使用,即某些情态动词是否过度使用。
1 方法
(1)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建立在两个自编语料库。一为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含22037字,以下称“学习者语料库”),内容为172篇本科大学生英语过程写作篇章,主题为“如何进行成功的演讲”,该篇章要求学生根据时间和过程的顺序展开段落说明。二为英语母语者语料库(含24348字,以下称“母语者语料库”),语料为美国某学生及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24篇过程写作篇章,主题为“如何做到某事(以实现某些目的)”,内容上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有差异,但主题要求有一致性。
(2)分析工具。使用语料分析软件WordsmithTools6.0和Wmatrix对两个语料库中的九个情态动词进行分析并得出定量结果(如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具体来说,通过使用Wordsmith比较这些情态动词的出现频率,并且根据语义的变化使用Wmatrix对每个情态动词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获得各自的使用频率。 根据定量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以确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揭示两组测试对象(学习者与母语者)情态动词的使用倾向及任何不当使用的原因; 二是探讨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九种情态动词的用法中可能出现的语义变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2 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两个语料库的情态动词比较分析
(1)基本情况。表2显示九个核心情态动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自建学习者语料库所得结果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某子库(收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的研究,在总频率上一致(程晓棠等[9])。自建母语者语料库的结果与某些专业的英语写作语料库的研究结果一致 (Keck & Biber[8])。
表2 九个核心情态动词在两个自建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
(2)情态动词的使用倾向。表2可知九个核心情态动词在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使用总频率为1 128,而母语者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为534。 学习者使用九个情态动词的频率远远高于母语者。无独有偶,Aijmer[11]指出,英语二语学习者通常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例如should 和 must)而不是其他语言特征(例如状语结构)来表达情态的立场。同时国内一些研究(程晓堂等[9])对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和40种Epistemic Devices(以下称ED,即认知型情态手段/模式,情态的趋向性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 这40个ED涉及11个形容词(如possible等)、8个名词(如certainty等)、11个副词(如probably等)和10个动词(如ascertain等)。研究发现,与情态动词的高频率使用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这些ED的出现率较低。同时,针对中国大陆英语学习教科书的采样分析发现,在这些教科书的示范或指引里多侧重使用情态动词来表达情态,而忽视了非情态动词(如ED)的功能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情态目的。
(3)两个语料库中情态动词的典型现象。表2显示,will和can是母语者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情态动词,分别出现188次和149次,而其他情态动词的则少得多。学习者语料库中出现最频繁的两个情态动词是can和must, 分别为342次和295次,另外should和will在频率次数上也排名较高(分别出现227次和181次).
英语学习者频繁使用can,究其根本有几个原因。其一,即使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四级(中国大学英语水平等级),他们更倾向在写作中使用can而不是其他情态动词(例如could, would, might),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先学习到的情态动词就是can。其二,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模式。在学习者语料库中,can的搭配列表中,you can 的搭配集群出现216次,而母语语料库中只出现28次,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提出实现某些目的的建议时更喜欢沿用“what one can do”(你能做什么)的表达。 此外,在学习者语料库中通常会注意到can的另一个有趣的用法,例如:
“At first, you may feel difficult, later you can find you needn't look at the script you can memorize all of them.”
过度使用can源于英语学习者对其汉语意义的误解,在汉语中can的意思表达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将是可以的/能够的”。 这就是为什么英语学习者在将来时态中更喜欢使用can而不是will。实际上,在这个句子中,情态趋向为what is going to happen or it would be the case in the future(表示将会或将要发生某事或者情况的趋向性),will表示预测与可能性/意图的结合应更符合句子情况。
另一个过度使用的情态动词是must。母语者语料库中must出现频率只有16次,而在学习者语料库则有295次。一些研究(Hinkel[5]和Aijmer[11])指出,英语学习者倾向使用代表必要性和责任性的情态动词(如must 和should),原因在于表责任性的情态动词与说话者或者写作者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紧密相关。中国学生大多尊崇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与责任,这或多或少决定某些情态动词使用的偏好,如must。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should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学习者语料库中should的出现频率达227次。它的用法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中文作文结论部分喜欢使用“我们应该/必须……”引导观点和看法具有一致性[9]。因此,受到母语的迁移作用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给予建议或指引做事情的步骤时大多数情况下会混淆情态动词的用法。
2.2 两个语料库情态动词的语义对比分析
根据表3我们发现九个情态动词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各自的模式和趋势,这种模式与趋势也因为使用对象(即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比较两个语料库,语义上的差异主要发生在某些情态动词上,如can, must, should和will,而这几个情态动词在前述的分析中已确定被英语学习者过度或者错误使用。
表3 两个自建语料库中九个情态动词的语义分析
Coates[12]指出,为了达到效果或目的,母语者在其写作中展示活动进行过程时倾向于用it's possible to和be able to这些表示a gradient of inherency(梯度式趋势)的表达。他同时将gradient定义为“the continuum of meaning extended from the core of 'ability' to the periphery of 'possibility' as found in CAN”[12]14,即can是能力与可能性的统一体。过程写作的指导性步骤应包括如何展开活动的建议或意见,以及这样做的理由。通常这种指引意在表明活动展开的能力及可能性或可行性,而不是纯粹表明个人能力的释义。表3显示,在学习者语料库中,非母语写作者主要用can来表达能力(ability)。而母语者语料库中,can的使用则概括为可能性和能力的结合(a merger of possibility and ability)。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者更习惯于点明他们采取行动的能力。究其原因可知,中国英语学习者从他们学习英语伊始,can 就被解释为“有能力/能够...”而无任何与可能性有关的释义。它也与中国学生的社会文化价值紧密相关,中国英语学习者试图通过能力指示来强调行为指引的可靠性,因此,当语义指向可能性时就会较少使用或不使用can。
情态动词must和 should也出现类似的情况。除了用于诠释必要性与责任,母语者写作时也使用这两个情态动词指示可能性,比率为9∶5。但英语学习者使用must和should完全忽视其可能性的语义表达,而只应用于表达必要性与责任(见表3),这导致读者不得不以一种被迫的方式融入写作目标过程。正如Keck & Biber[8]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语义上的责任性和必要性是must在英语教学教科书中最常见的两种用法,而且它们的使用往往与事实的陈述和纪律的主张相连。因此当英语学习者被要求撰写做某事的指引时,他们首选must以确保传达信息时的确定性和权威性。Should代表了一定的责任性,也是学习者表达同一语境与语义时喜欢用一个情态动词。
提出建议时,想法不应只使用表示可能性/能力/必要性类的情态动词进行引导,还可以通过表意图倾向的词语达到同样的目的,如this is what I (the writers) intend for you (the readers) to do,或者will。由于will在大多数情况下指某事将要发生或未来的特定情况,所以在表3中,非母语写作者即英语学习者表达预测时will的使用频率非常高(N = 136)。而母语写作者则用will共同表达意图/意向以及预测,这也是过程写作中表达同类语义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will同时也是在母语者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情态动词(见表2)。因此,母语者will的使用高频率从侧面可以反映英语学习者在表达情态意图时仍有不足。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比较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过程写作中对九个核心情态动词的用法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具体原因包括与母语者的社会文化价值差异、母语迁移影响以及学习模式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在语义上还存在着对某些情态动词(can, must, should 和 will)的错误理解,与引起这些情态动词的过度使用的原因类似。
由此可见,如何区分情态动词在语义上的变化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是英语学习者的主要问题。学习者或许能够记住各种情态词汇的意思,但是忽视篇章语域以及词汇表达情态倾向同样会让他们在使用时遇到问题。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差异,如何正确、系统地教授和学习情态动词是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各自关注的重点。英语教师往往在教授情态词汇时关注点在于词汇本身,却忽视了每个情态词汇(以情态动词为例)都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表达各自的功能意义例如,must在 “You must submit the paper today”中意为“必须”,情态倾向为obligation “责任”;而在“You must be a Chinese” 中则表示“肯定”,情态倾向为最高程度的possibility“可能性”。
因此,结合社会和文化背景,英语教科书中凡涉及情态用法时,应提供明确的指引。而英语教师在教授时应辅助清晰的说明,提醒学生注意情态词汇的功能。只有对情态用法进行深入了解,英语学习者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在目标体裁写作中更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