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22-09-01巢震豪郭丽娟董其义徐洪遵王雪珂陆敬伊
巢震豪,郭丽娟,李 烜,董其义,徐洪遵,王雪珂,陆敬伊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0 引言
在2015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 理念,哈尔滨作为我国“城市双修” 第二批实践对象,是中国东北部平原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同时是中国所有省会城市中辖区面积最大、辖区户籍人口第三多的特大城市,值中国共产党发展百年之际,选取这座红色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城市双修” 理念,以红色开放空间为触媒,构建新时代红色历史遗产与公众生活结合,唤起民众红色记忆。
1 概述
1.1 寒地城市——城市双修相关理论研究
“城市双修”这个概念是在我国现阶段严峻的生态以及城市问题下由住建部提出来,是对城市未来的新要求,其分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主要理念是把整个城市里由点到面的整体修整。寒地城市则是指所在区域具有冬季气温通常在零度以下,昼夜长短不一,四季分明等特征的城市。基本包括我国东北及华北全域、西北部分区域,然而这种气候特征对于“城市双修”的策略实施有一定的影响,使其规划设计不同于其他区域,因此通过城市双修概念塑造适合于寒地城市的城市设计有重大意义(见图1)。
1.2 城市的红色精神活力缺失——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研究
开放空间是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含义。凯文·林奇认为:“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可分两类,一类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供大部分城市居民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1]。基于以上对“开放空间”的分析,作者认为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为开放空间下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是一种从属关系,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的存在既能唤醒城市红色场所的活力,又能留住城市的红色记忆,并提高城市精神活力,找回城市所丢失的红色文化精神,营造和谐的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再生红色文脉的延续和传承。
1.3 城市开放空间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修复自然精细化设计,包括对水体,湿地,林地,工业废弃地等的修复;二是修补城市精细化设计,包括了土地利用、空间功能、城市景观、道路交通、城市文化等设计将以上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空间场所,从而形成具体的、可实践、能落地、重实效的优化策略,并能通过精细化的开放空间设计形成触媒,与城市的红色文化历史更加的紧密相连,塑造属于哈尔滨的红色城市文化。
2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寒地纪念性开放空间研究
文献调查法对寒地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研究见表1。
表1 文献调查法对寒地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研究
3 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案例分析
3.1 哈尔滨太阳岛名胜风景区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为88 km2,外围保护地带规划控制面积为88 km2,坐落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岛上现有水阁云天、松鼠岛、鹿苑、太阳瀑、新潟友谊园等20余个主要景点。多景点和多彩水景体系的自在地景的环绕,使其太阳岛宛如一个天然的生态格局,构建了一个生态的人类家园,也为来游玩的人群提供一个身心怡悦、生态宜人的环境,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也促进了全民的身心健康(见图2)。
岛上还设有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场所,在雅各布斯先生看来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即人的活动可以活化场所的空间活力,留住场所的红色记忆,即人们不仅只有在特殊红色纪念性场所才能了解红色文化精神的过去,在参观太阳岛风景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的时候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红色文化精神。我们不仅是要对历史遗产、历史遗迹所进行保护,对于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纪念性场所也要进行严格的保护,这对于红色文脉场所的传承和延续至关重要,多种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场所精神的延续,对于塑造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和红色城市具有特殊意义。
3.2 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园
中东铁路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森林街至大新街段,公园现主要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铁路与城市”为主题(见图3),北区以“中东铁路文化展示”为主题。通过铁路线的路网和滨州铁路桥、老火车站、铁轨、蒸汽机等展示着中东铁路的发展历程和哈尔滨的发展史,中东铁路印象馆还通过一些场景还原和图片之类,展现着哈尔滨的老城岁月和民族风情。
中东铁路公园可以让市民更好的了解中东铁路的历史,提高市民生活的环境品质,发展具有铁路文化的特色旅游产业,同时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景观的公共活动空间场所。中东铁路属于交通运输的工业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工业价值,也同样见证了哈尔滨伟大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哈尔滨是马列主义向中国传播的最早前沿阵地,这一传播途径主要也是靠中东铁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东铁路向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东铁路是当年沙皇俄国为了控制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而建的一条铁路,背负着屈辱和血的历史,更见证了哈尔滨受压迫者的奋勇反抗精神。这一条红色交通线,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初心的诞生。
4 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1 活化场所活力,留住红色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这一因人而存在的社会大系统也不断发展、累积,而城市物质空间环境是城市社会的映像,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活动与交往,当下,我们正处于极为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我们不应遗忘那些原有的城市空间环境,修复城市,延续城市文脉,加强城市风貌建设,以缓解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恢复老城区功能活力,是如今我国的城市建设以快速发展和结构性的调整并行为特征的,转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举措,应从优化开放空间土地利用,完善基础设施,集约节约发展,提质扩容,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空间功能的复合多元,因地制宜,展现城市形象,留住属于哈尔滨的红色记忆。
4.2 修建生态格局,构建人类家园
两处景区距离哈尔滨市中心的距离都很近,且都处于松花江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建设南北交通肯定会对太阳岛湿地及中东铁路公园北区局部的生态造成破坏。在太阳岛湿地修建围堤在一定程度上让太阳岛湿地不用遭受汛期洪水的侵蚀破坏,但也会改变湿地与江水的内循环系统,使其自然功能减弱。
随着祖国的迅速发展,国民对生态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而且生态保护是一项人类可持续发展长久利益的工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引导、调动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生态修复”这一概念的理解,让每一名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宣传者,构建人类美好生态环境大家园。
4.3 保护历史遗产,再深红色传承
两处景区通过一条红色的交通线——中东铁路所连接,但两景区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两空间并未形成很好的呼应,而且两景区的红色精神略显淡化,更多彰显的都是一些旅游和景观欣赏意义,对于其红色文化无论是宣传方面和开放空间展示方面都比较薄弱。
提起太阳岛风景区,人们想到的几乎是其优美的、宜人的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提起中东铁路,人们想到的几乎是其运输,交通流线的价值,而忽视了他们的红色文化精神。两景区可利用自身临近,便捷的天然优势,加强合作,在保护好景区现有的历史遗产建筑的同时,加大其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延续和继承红色文脉的所在地,只有深入的了解了红色文化背景和历史,才能更深层次的传承红色文脉和红色精神。
4.4 优化景观搭配,塑造特色城市
以上分析的两处案例都属于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但其植被覆盖率并不高,在多处地方出现了空地、植被裸露等情况,应在开放空间内按照植物多样性的方法,并体现植物景观与自然和城市历史文脉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地域特点,使得两处景区中的植被实现优化。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公众的客厅,通过对公众在开放空间的行为归纳(见图4),而景观正是人与空间的过渡,其不能离开不同植物景观之间的搭配,针对不同气候、文化、游览设施等情况也应该灵活的搭配不同的植物,以人为的力塑造合理的植物,使其体现塑造特色城市的空间能力,符合所处空间的历史特征及环境文脉特点。
图4 开放空间类型及特征、功能等详解
4.5 织补健康生活,促进全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是普及体育知识、增加健身群体,改善居民生活习惯的重大机遇,要突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公众参与的原则,统筹规划设计寒地城市的运动设施,结合生态修复建设,广泛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寒地城市的冬季运动群众基础,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引领全民健身文化,形成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共产主义青年群体。
4.6 营造和谐环境,创造红色城市
多数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等在城市过度建设开发的压力下,面临着破坏严重、生态受损、土地利用不周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城市及生态。在“城市双修”以及“冬季友好”双背景下对寒地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设计要更注重和谐环境的营造(见图5),植被使用上要适合于哈尔滨寒地气候的本土物种,空间环境中其他的基础设施等也一样,而且要彰显出民族珍贵的红色文化,以创造充满活力的红色城市。
5 结语
本研究以新时期城市设计思路出发,基于红色精神的传承,通过“城市双修”的方法,着眼于哈尔滨寒地的特殊气候,空间布局,风土人情,重点通过对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渐进式塑造哈尔滨这座具有浓厚红色文化的城市,激发传承红色精神新的生命力。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考察,确定了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的设计重点,并提出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设计策略。可见,明确中国城市景观上最重要的是人民,从多角度,多学科系统的思考,以城市公民在开放空间的生活行为为活力,实现因地制宜的红色纪念性开放空间的活力提升,是落实哈尔滨“城市双修”战略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哈尔滨城市名片的重要举措,是因地制宜考虑文脉的设计策略,是传承一代代中国人红色精神的有力保障,是创建人类美好城市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