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
——亲子关系和幼儿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2-09-01方小平
方 小 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一、引言
自我概念是个体在对环境和经验解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自身各方面的知觉及总体评价,是儿童自我认知的核心组成部分[1]411。稳定而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儿童认知、情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412。应激应对理论认为,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降低知觉到的压力水平,促使个体以更积极的状态,应对外在危机[3]466。有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积极的个体遇到问题时更容易坚持,能够以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达到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目标[4]408。另外,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体产生更多的自我愉悦感,有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5]184。稳定的自我概念一经形成就很难发生较大改变,而幼儿早期自我概念是童年及青少年期自我概念发展的基础,3—6岁又是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因而有必要加强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身行为与社会互动,解读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6]79。幼儿自我概念是个体在依赖重要他人对其身体、情绪和社会交往各方面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渐渐形成的对自身各方面的知觉和评价,幼儿自身能力和重要他人对其行为态度都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有研究就侧面表明,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较强或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儿童自我概念更为积极,成人对其评价也更高[7]6,[8]327;情绪失控或受到同伴拒绝的儿童自我认知更为消极,父母对其评价相对较低[9]53。另外,幼儿的自我评价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较大的儿童更倾向于作出与自身心境性质一致的自我评价[10]139,而儿童的情绪状态除了受自身和情境等因素影响外,父母教养方式是另一重要因素[11]601。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对自身及子女情绪一套有组织的感受、认知、态度与反应方式[12]243,是情绪领域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具有显著影响[11]601。研究发现,积极的父母元情绪理念有助于儿童情绪理解和调节能力的发展,儿童情绪更加温和积极,内外化问题较少,合作行为较多;消极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理解和调控能力发展不利,儿童情绪更不稳定,呈现出更多的焦虑退缩或攻击行为[11]601,[13]229。与年长儿童自我知觉渐趋独立相比,幼儿的自我知觉更依赖重要他人对他的情感态度[10]139。然而,现有研究鲜有涉足幼儿早期自我概念与父母情绪教育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丰富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早期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充实家庭教育理论,为幼儿自我概念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
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的影响并不相同。研究者从情绪觉察、接受、沟通、寻因、处理和教导等六个层面将父母元情绪理念分为情绪教导、摒除、紊乱和不干涉等四种类型[14]184。持情绪教导理念的父母能敏感察觉并接纳幼儿的负面情绪,帮助幼儿确认情绪,体贴安抚幼儿,并对幼儿的情绪反应给予一定的指导;持情绪摒除理念的父母认为幼儿的消极情绪是有害的,采用惩罚和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要求幼儿立即消除情绪;持情绪紊乱理念的父母对幼儿情绪过于敏感,时常采用暴力手段压制幼儿情绪,无法采用合适的方式调节自身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持情绪不干涉理念的父母对幼儿的情绪不关注,放任幼儿的各种情绪表现,任其自行处理[11]600。可见,情绪教导理念中父母对幼儿的情绪敏感、接纳和引导这类元情绪理念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情绪教育理念和方式;其他三种元情绪理念中父母要么过于专制,要么自身情绪紊乱且教育行为不一致,或者忽视对待幼儿情绪,这三种元情绪理念属于相对消极的情绪教育理念和方式。镜像自我理论认为,儿童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要他人对他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如果儿童的生理和情感需求能得到养育人及时适度的满足,身心愉悦,儿童会感受到自身是有价值和可爱的;相反,如果其需求长期受到压抑、忽视,或得不到一致满足,儿童易情绪消极,产生自我怀疑,感受不到自我价值[15]239。大量研究已证实,若母亲较易读懂幼儿情绪后面的需求,在幼儿痛苦的时候能及时给予安抚,对平静的幼儿也能进行预测并作出有效反应,幼儿便会渐渐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16]42,自我评价更为积极[17]441。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等因素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不利的影响[18]44。因此,研究假设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其他三类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有着直接的消极影响。
(二)亲子关系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父母教育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幼儿自我的发展,还能通过亲子关系间接影响幼儿的自我认知[19]447。亲子关系是在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的前提下,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行为体系的情感关系[10]161。研究结果表明,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得分越高,亲子之间越容易形成安全依恋关系,亲子关系越亲密;母亲情绪摒除理念得分越高,幼儿越容易形成抗拒型不安全依恋关系,亲子关系越紧张或越疏远[20]408。现有研究探讨了父母情绪教导和摒除理念对幼儿亲子关系的影响,却鲜有学者关注情绪紊乱和不干涉理念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而研究发现父母情绪的不当发泄不利于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冷漠和忽视容易促使幼儿形成回避型依恋关系[21]90。因此,情绪紊乱和不干涉这两类父母元情绪理念对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依恋理论认为,通过与重要他人的交互作用,幼儿会形成自我和他人心理表征的内在工作模式,与看护者之间的经验是幼儿解释评价他们自身及他人的模板[22]130。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亦强调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幼儿在与他人交互作用中,不断将他人的反馈纳入自我认知的过程[6]40。可见,两种理论都重视亲子关系质量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亲子关系良好的幼儿在与父母积极的互动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会觉得自身是可爱和有价值的,而亲子关系质量较差的幼儿往往处于忽视、敌意等关系中,对自身充斥怀疑,会觉得自身是不受欢迎和无价值的存在。两项纵向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时期亲子关系质量会影响幼儿和年长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母子关系良好的小学生自我概念更为积极[19]433,[16]42。安全依恋得分更高的青少年也拥有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23]711。因而,研究假设亲子关系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三)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幼儿心理弹性是指幼儿适应压力、从挫折失败等逆境中自我恢复的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解决问题、自我调节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几个方面的能力[24]552。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得分较高的幼儿能积极调整自身对情绪事件的认知,调控自己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合作友好,亲子和同伴关系良好;而父母情绪紊乱和摒除理念得分较高的幼儿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内外化行为问题较多,与父母和同伴的关系欠佳;情绪不干涉理念是中国父母特有的情绪教养方式,其影响的有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养理念不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同伴交往产生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这种方式会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消极影响[13]229,[25]977。可见,不同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心理弹性可能存在积极的影响,其他三种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心理弹性可能存在消极的影响。
个体心理弹性与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等内在心理特质关系密切。Miller-Lewis对家庭逆境中的学前儿童研究发现,幼儿的积极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26]17。对3—14岁遭受地震的儿童研究结果亦表明,儿童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越不易受到创伤[27]294。一项关于学龄儿童和青年个体的研究显示,高弹性组个体以问题解决为定向,能够积极建立人际关系和寻求社会支持,缓冲逆境带来的压力,对自身学业能力、社会接纳、运动能力和外貌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自信,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较高[28]334。可见,心理弹性有助于提升自我概念,因而,研究假设幼儿心理弹性也可能是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因素。
(四)亲子关系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的免疫——弹性模式认为,面对压力事件时,个体的适应性结果或弹性体现在心理和行为的稳定、恢复、改善和奋起等四个方面[29]1。自我决定理论认为,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可以满足不利处境中幼儿的归属需求,促进个体自主性和能力的发展,幼儿更容易有效应对压力,在困境中发挥正常功能[30]71。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多项研究和临床访谈均发现,与父母的积极互动和情感上的亲近能促进“危险”生活背景下幼儿和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发展[31]101。在综合父母元情绪理念、亲子关系、幼儿心理弹性和自我概念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假设父母元情绪理念既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自我概念,也可以通过亲子亲密影响幼儿的心理弹性,进而间接影响幼儿的自我概念,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在现有对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中,较多研究者探究了其对幼儿情绪情感、社会能力和学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11]605,鲜有研究者关注其对幼儿认知发展方面的影响,这可能与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及取样的不便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学龄及以上年龄段的个体,而幼儿阶段父母教育行为对其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因而十分有必要探究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另外,研究者探讨了父母一般教育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过程,但父母情绪教育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父母元情绪理念主要是父母面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理念和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作用更为直接,能影响幼儿应对挫折所需的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父母元情绪理念、亲子关系和幼儿抗挫能力都与幼儿自我概念存在密切的关系[13]235,[30]68,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少有研究涉及。因而本文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亲子关系和幼儿心理弹性在这两者之间的作用,一方面丰富父母元情绪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为幼儿自我概念发展提供综合性的教育建议。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假设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他三类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有负向预测作用,亲子关系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山西省太原市随机选取三所幼儿园大班、中班和小班457对幼儿及其父母作为被试。共发放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457份,回收428份(回收率约为93.65%),剔除问卷回答无效的父母和测试无效的幼儿,最终得到有效被试400对(有效率约为87.53%)。在测试的幼儿中,男孩221名,女孩179名;4岁135名,5岁143名,6岁122名。在调查的父母中,父亲110名,母亲290名;学历在专科及专科以上的父母约占79.00%;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父母有46名,在30—40岁之间的父母有323名,40岁以上的父母有31名。
(二)研究工具
1.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
本文采用叶光辉编制的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PMEPS)测量父母元情绪理念。该量表包含情绪教导、不干涉、紊乱和摒除等4个维度42个条目,每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该量表在已有的研究中个别维度的信度过低,因此本文先采用预测被试对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问卷的四维度拟合指标良好(χ2/df=1.65,CFI=0.91,GFI=0.92,IFI=0.91,RMSEA=0.04)。总量表和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5、0.90、0.83、0.85和0.61。
2.亲子关系量表
本文选用Pianta编制、申青慧修订缩减版的亲子关系量表(CPRS-SF)。该量表共15个项目,采用1—5级计分,包含亲子亲密和亲子冲突两个分量表,参照前人做法,选取其中的亲子亲密分量表。亲子亲密分量表共有7个项目,由幼儿的父母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亲子之间亲密程度越高。本文中,该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
3.Devereux幼儿评估量表
本文采用LeBuffe和Jack编制、季雨竹和牛玉柏修订的第二版Devereux幼儿评估量表(DECA-P2)测量幼儿的心理弹性。该量表采用0—4级计分,包括主动性、自我调节和依恋关系等3个保护性因素分量表和1个行为问题分量表。因为行为问题分量表并不测量保护性因素,参照前人做法,仅选取前3个保护性因素分量表,将3个量表T分数的总和作为幼儿心理弹性的得分。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5、0.93、0.91和0.93。
4.幼儿自我概念量表
本文选用Harter和Pike编制、朱家雄与陆建身修订的幼儿自我概念量表测量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该量表共24个项目,采取Likert 4点计分,包含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同伴接纳与父母接纳等4个维度,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在本次测量中,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0.89、0.85、0.86和0.87。
(三)研究过程
本文选取太原市三所幼儿园的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家长同意和园方许可的基础上,由各班主班老师配合研究人员逐班发放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幼儿心理弹性量表,并以发光手环作为奖励,促使幼儿督促父母填写问卷并交给本班老师,保证回收质量和回收率。问卷回收后,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自我概念施测。测试结束后,研究人员将小贴纸作为奖励赠予幼儿。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25.0和Mplus8.3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链式中介模型检验。
四、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亲子亲密、幼儿心理弹性及幼儿自我概念两两之间相关显著;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亲子亲密、幼儿心理弹性及幼儿自我概念两两之间相关显著;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亲子亲密、幼儿心理弹性及幼儿自我概念两两之间相关显著。父母情绪摒除理念仅与幼儿自我概念呈显著相关,与亲子亲密、幼儿心理弹性相关不显著。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N=400)
(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亲子关系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作用,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亲子亲密、幼儿心理弹性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在建立模型前,为控制父母和幼儿自身无关变量的影响,以父母年龄、性别和学历为自变量,父母元情绪理念和亲子亲密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幼儿年龄及性别作为自变量,幼儿心理弹性和自我概念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父母与幼儿自身的一些因素不会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此外,鉴于父母情绪摒除理念与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相关均不显著,而且情绪摒除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预测作用不显著,根据温忠麟等人中介效应检验的标准,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摒除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故后面不再探讨父母情绪摒除理念的作用。本文以父母元情绪理念的3个维度分别为自变量、以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以幼儿自我概念为因变量构建得到了3个模型(T1、T2和T3),再使用Bootstrap法(重复取样5 000次)检查中介效应。
1.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由表2和图1可知,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直接作用不显著(β=0.09,p=0.36,95%CI[-0.10,0.27])。亲子亲密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11;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16;亲子亲密和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总的中介效应为0.34,总效应为0.43,中介总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9.07%。
表2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效应
T1:χ2/df=2.61,RMSEA=0.06,CFI=0.98,TLI=0.96,SRMR=0.03;—表示路径系数显著,…表示路径系数不显著;***p<0.001。图1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
2.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由表3和图2可知,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直接作用显著(β=-0.18,p<0.01,95%CI[-0.30,-0.07])。亲子亲密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亲子亲密和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9;而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总的中介效应为-0.19,总效应为-0.37,中介总效应约占总效应的51.35%。
表3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效应
T2:χ2/df=2.45,RMSEA=0.06,CFI=0.98,TLI=0.96,SRMR=0.03;—表示路径系数显著,…表示路径系数不显著;**p<0.01,***p<0.001。图2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
3.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由表4和图3可见,父母情绪紊乱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直接影响显著(β=-0.26,p<0.01,95%CI[-0.39,-0.10])。亲子亲密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14;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3。总的中介效应为-0.24,总效应为-0.50,中介总效应占总效应的48.00%。
表4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效应
T3:χ2/df=2.38,RMSEA=0.06,CFI=0.98,TLI=0.97,SRMR=0.03;**p<0.01,***p<0.001。图3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
五、讨论与结论
(一)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可以分别通过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间接作用于幼儿自我概念,且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既能直接影响幼儿自我概念,又能通过亲子亲密间接影响幼儿自我概念,且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父母情绪紊乱理念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幼儿自我概念,也可以分别通过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间接作用于幼儿自我概念,且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
1.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情绪不干涉和情绪紊乱这两种消极元情绪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有着直接的消极影响。该结果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较为一致,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自尊水平和自我认知能力较低[17]441。幼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需要借助情绪来辅助表达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父母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忽视或不作为,或者自身情绪反应过激,会使得幼儿的需求得不到适度或稳定的满足。镜像自我理论认为,父母这些行为及行为的结果都会使得幼儿觉得自身是不可爱和不被接受的,不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32]1012。此外,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与预期假设不一致,但与Lunkenheimer等人的研究相一致[33]243。人类个体的负性加工偏向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负性偏向理论认为,出于生存的本能,个体对消极情绪信息有优先注意、记忆和加工的偏向,负性信息引起的情绪体验比正性信息引起的情绪反应更加强烈和持久,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34]1 393。相比积极的父母情绪教养行为,幼儿对消极的情绪教养行为可能更加敏感,自我认知能力受其直接影响也更大,因而父母情绪不干涉和紊乱理念能显著直接预测幼儿自我概念,而父母可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使积极的情绪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
2.亲子亲密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亲子亲密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持情绪教导理念的父母对幼儿需要感知敏锐,能及时关注和接纳幼儿的消极情绪,与幼儿就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调节,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接纳理解容易促使幼儿对父母产生积极的依附倾向,亲子互动良好,进而促使关系更加亲密[20]403。社会交互作用理论和亲子依恋理论都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易让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图式,自我感知良好。
研究结果还显示,亲子亲密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都起着中介作用,证实了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和情绪紊乱理念这两种消极的情绪教养理念不利于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丰富了父母元情绪理念和幼儿亲子关系的研究。持情绪不干涉理念的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反应漠不关心和任其所为,亲子之间难以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持情绪紊乱理念的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反应过于强烈,采取的暴力行为也容易使亲子之间产生冲突,关系难以亲近[35]222;疏远的亲子关系易促使幼儿认为自己不被关爱或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身是无价值的存在[22]124。
3.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和紊乱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中分别起着中介作用。该结果与心理弹性在父母一般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评价之间所起的作用较为相似[32]1012。幼儿心理弹性主要包括主动解决问题、自我调节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几个方面的能力。持情绪教导理念的父母对幼儿的情绪能给予接纳,与幼儿一起探索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这种积极的情绪教育行为可以养成幼儿以解决问题为定向来应对压力的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36]101。另外,持情绪教导理念的父母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会采取温和冷静的指导方式,为幼儿所习得并内化为自己应对情绪的方式,有利于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持情绪紊乱理念的父母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反应易失控,造成的不安全情绪氛围会妨碍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发展[37]7;同时,幼儿也无法从父母那儿习得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不利于幼儿自我调节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体积累的成功经验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38]220。幼儿自主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越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积累的成功经验势必越多,这些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往往也越高,自我概念也会越积极。因而,持情绪教导理念父母的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强,自我认知较积极;而持情绪紊乱理念父母的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弱,自我效能感可能较低,自我概念较消极。
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情绪不干涉理念不能显著预测幼儿的心理弹性。这与国内部分研究的结果一致,情绪不干涉理念似乎与幼儿的情绪行为和社会能力无关[13]236。持情绪不干涉理念的父母虽然对幼儿情绪忽视和放任不管,不利于亲子之间形成亲密的关系,但在长期被忽视的情况下,幼儿不得不独自应对相应的需求,发展出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的高低会受个体差异和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影响[39]384,[40]52,因此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不能预测幼儿心理弹性水平。
4.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亲子亲密能显著影响幼儿心理弹性,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亲密安全的亲子关系是幼儿独立行动、主动探索外在世界和进行人际交往的安全基础,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2]368。在安全的亲子关系中,幼儿习得并内化了父母温和敏感的亲子互动方式,并将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迁移到与周边人的交流相处中,从而呈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如此,轻松宽容的亲子氛围有助于幼儿练习情绪和行为调节的技能,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13]230。因此,父母情绪教导理念能促使亲子之间建立亲密安全的关系,增强幼儿心理弹性,有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而父母情绪不干涉和紊乱理念会阻碍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削弱幼儿心理弹性,最终不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从研究结果来看,摒除型父母元情绪理念对亲子关系、幼儿心理弹性和幼儿自我概念都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与国内有关父母情绪摒除理念的研究较为一致[13]229,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20]403。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个人主义文化的西方,消极情绪也被视为是有价值的,人们认为对幼儿情绪的压抑不利于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父母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情绪和想法;而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东方,消极情绪的表露被认为不利于人际交往,中国父母大多要求幼儿控制和掩饰消极情绪、喜怒不形于色,中国的幼儿可能已经适应了摒除型情绪教育方式,以致这种被西方研究者认为消极的情绪教养理念和方式对中国幼儿的影响反而不大。
(二)结论
综合讨论之后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 父母情绪不干涉和紊乱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具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
(2)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不仅在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分别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也在父母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分别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亲子亲密在父母情绪不干涉理念和幼儿自我概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3) 亲子亲密和幼儿心理弹性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自我概念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六、亲子关系展望与发展路向
基于父母情绪教育理念和行为对幼儿自我概念的重要影响,宜提升父母的情绪教育素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促进幼儿自我健康发展。
(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父母的情绪教育素养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情绪紊乱和不干涉理念对幼儿自我认知具有直接的负面作用,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存在间接的积极影响,父母情绪教育会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的发展,而且消极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可以通过专业干预指导得到改善。此外,研究中母亲人数占成人被试总数的72.50%,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主要的养育任务。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丰富父母情绪教育的知识,提高父母尤其是母亲育儿能力,是促进幼儿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宏观层面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联合社区、妇联及其他部门,依托亲职教育基地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公益性的讲座和家庭情绪教育指导,聘请专业的家庭咨询师对消极的父母元情绪理念进行干预,提高父母的同理心和情绪教导水平。同时,地方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利用家庭教育公众号和视频网站等自媒体,借助有趣的情绪教育短视频,开展对父母的线上再教育。在微观层面上,幼儿园要加强家园合作,通过培训讲座和家园共育栏等方式,宣传父母情绪教养知识,为父母情绪教育提供指导,提高父母情绪教育水平。当然,父母个人也要重视情绪教导理念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消极情绪教育理念的负面影响,通过网络、书籍或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来学习积极的情绪教育方式。
(二)增加亲子互动频率,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亲子亲密在情绪紊乱和不干涉理念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减轻这两种消极情绪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提高幼儿自我概念的又一途径。首先,父母在繁忙工作之余需要学会放下手机,全身心地陪伴幼儿,珍惜幼儿园举办的各项亲子活动,利用闲暇时间多带幼儿外出玩耍,保持亲子之间适度的互动,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其次,家长不仅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耐心倾听幼儿的心理需求,无条件地接纳幼儿,营造安全的亲子氛围;在与幼儿的日常相处中,父母还需要学会用言语表达对幼儿的关爱之情,多拥抱爱抚幼儿,引导并积极参与家庭亲子游戏,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再次,幼儿园应充分发挥亲子活动的隐性教育作用,通过举办春游、秋游、家庭运动会、亲子游园会等多种活动为父母提供亲子交流的机会,促进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最后,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和线下交流等方式就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给父母一定的指导,促使父母更加理解幼儿、提高沟通的技巧,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三)增强自主意识,提升人际交往技能,提高幼儿心理弹性水平
幼儿心理弹性是父母元情绪理念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另一中介变量,提高幼儿心理弹性可以缓冲父母不当情绪教育方式的消极影响,而自主性、自我调节和人际支持是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为了增强幼儿心理弹性,成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父母和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要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引导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实现幼儿普遍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41]41,利用各种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情绪社会化相关理论认为,父母和教师情绪的积极表达和良好调控有助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42]16。因此,父母和教师应尽可能调控自身情绪,保持愉悦稳定的心境,树立情绪调节的良好榜样;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表情图片识别任务和表演情绪的方式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进而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练习不同情景下的情绪反应方式,培养个体情绪自控和表达能力;除了培养幼儿的情绪自控外,父母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其延迟满足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调控水平。第三,人际支持是幼儿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之一,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个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和教师要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多接触不同年龄的群体,消除幼儿紧张和焦虑心理,促使其学习一些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在此基础上,成人还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在各项游戏和户外活动中学习并掌握沟通、协商和分享等各项社交技能,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