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体温监测预警模块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1田凡立殷雪群杜美兰李惠玲

广西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温手术室麻醉

田凡立 殷雪群 杜美兰 李惠玲 乐 晓

(1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手术室,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是指在外科手术围术期发生的计划外体温降低,但不包括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人为降低患者体温或发生恶性体温过高时给患者降温的情况[1]。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前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为20%[2],术后在麻醉复苏室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为22%[3],而在手术过程中如未采取干预措施,围术期体温过低的发生率将高达50%~90%[4]。在常规的标准低体温护理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4.3%[5],术中低体温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恢复延迟、寒颤等[6],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基于手术麻醉系统,设计体温监测预警模块,并将其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能充分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前列腺电切术适应证;(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4)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正常。排除标准:(1)术前基础体温>37.5 ℃或<36.0 ℃;(2)术前服用影响术中体温药品者;(3)甲状腺功能异常、黏液性水肿、肾上腺功能不全者;(4)病情危重、一般情况较差者;(5)主动要求停止参与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冲洗液量、前列腺体积、手术室温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x±s)

1.2 围术期体温监测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8 h,进入手术室前30 min,将手术室的温度设定在22 ℃~24 ℃,湿度为40%~50%;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及核心温度。使用恒温箱加温电切液,设定温度为37 ℃。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生将10~12 mg布比卡因与10 μg芬太尼注射入蛛网膜下腔进行椎管内麻醉,由同一组手术团队与巡回护士进行手术。

1.2.1 对照组:麻醉结束后,将患者调整至合适体位,置入鼻咽温监测探头,通过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连续采集患者术中实时体温,并在麻醉记录单中自动记录,巡回护士术中每15 min观察患者实时体温一次。

1.2.2 观察组:于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中设置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当患者核心体温(<36 ℃或者>37.5 ℃)出现异常时,预警提示栏显示异常体温(见图1),提醒巡回护士需要为患者采取异常体温护理措施,并填写异常体温护理记录单,否则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中的工作平台将无法解锁进行其他操作。

图1 基于手术麻醉系统设置的体温监测预警系统界面

1.3 评价指标 开始麻醉至患者送入复苏室期间,观察患者以下指标:(1)处理异常体温所需时间,是指发现体温异常到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的时间。(2)低体温发生率,低体温指围术期各种非计划性原因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0 ℃。(3)寒颤发生率与寒颤程度,采用Wrench分级评估量表[7]评估,以数字评分量表表示,评分等级越高表明寒颤越严重。0级为无寒颤;1级为毛发竖立和(或)外周血管收缩和(或)外周青紫,但是无肉眼可见肌颤;2级为仅有一组肌群肌颤;3级为一组以上肌群肌颤而非全身肌颤;4级为全身肌颤。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护士处理患者异常体温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寒颤程度轻于对照组(z=-2.383,P=0.017)。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寒颤程度的比较(n)

3 讨 论

3.1 体温监测预警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与2012年相比,我国泌尿外科的手术量明显增多,手术室岗位管理及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手术室护士数量并未相应增加,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8]。护理信息学是集护理学、计算机学及信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用于识别、收集、处理和管理数据信息,以支持护理实践、管理、教育、研究和护理知识的推广[9]。有效的体温监测预警模式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控制力度,减少手术室护士反复测量患者体温的时间,使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患者体温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保暖措施,防止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0]。同时,体温监测预警模式也有利于实施手术的医生及时了解患者异常体温的处理情况,以确保患者核心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3.2 体温监测预警在围术期中的应用 随着手术数量的日益增长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室相关护理工作日益繁重,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11]。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手术室原有的管理模式[12],体温风险预警可提高手术室科学化的管理水平,使护士能够高效地完成体温监测工作[13],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患者的体温异常并予以处理,减少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椎管内麻醉和灌洗液冲洗是前列腺电切术术中最容易导致体温变化的两个因素[14]。本研究中,当患者体温<36.0 ℃时,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保温措施,填写完成异常体温护理记录单后,才能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中解锁工作平台,进行其他操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护士处理患者异常体温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寒颤程度轻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基于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设置体温监测预警模块可以更好地监测患者体温,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围术期体温的异常变化。

3.3 体温监测预警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主动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体温监测预警实现了对护理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异常体温发生的临界点,当患者即将出现异常体温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措施以确保患者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从而在风险发生之前将其消除,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风险预警的提醒不仅能使巡回护士在第一时间发现手术患者潜在或已有的低体温风险,同时还能提高巡回护士对患者低体温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根据危险程度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强化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保护意识[15]。

3.4 构建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前,应充分了解各种外科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体温风险因素,根据临床实际建立监测预警指标;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后,使用前由软件工程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成立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小组,实行“科主任-护士长-组长-组员”四级责任制:组员发现系统有问题或有更好的建议时,可以反馈给组长,组长调查总结后反馈给护士长,护士长负责与计算机中心主任沟通,完善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只有持续的监管与反馈,才能使预警系统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保驾护航。研究表明,护理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理信息化的发展,护士应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新型临床实践软件,以满足护理学科的发展[16]。因此,医院应引进综合型人才,加强护士的信息化教育,重视对护理信息化系统理论和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建设更适合护士使用和管理的数字化综合手术室[17]。

综上所述,在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构建体温监测预警模块,可以使手术室护士及时发现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潜在或已有的异常体温风险,缩短护士处理异常体温所需时间,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与寒颤发生率。

猜你喜欢

体温手术室麻醉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