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反洗钱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09-01金梅,倪晗
金 梅,倪 晗
(兰州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洗钱”一词,最初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由西方“money-laundering”一词字面翻译而来。现阶段,大众对洗钱的广义理解为“以各种不同形式将违法所得(毒品、走私犯罪等)进行隐藏及掩饰,目的即是将非法收益合法化”。2003年,我国的反洗钱工作正式由公安部移交至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同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奠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自此,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牵头组织下,我国在反洗钱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规章修订与实施等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于2007年顺利加入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成为国际反洗钱组织的一员,顺应了世界格局变化的大势。随后于2009年底颁布的《中国2008-2012年反洗钱战略》,为我国的反洗钱工作布局了五年期的战略规划。2018年中国的“两会”及十九大的召开,使得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更进一步,与此同时,反洗钱工作的实施也变得愈加重要。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洗钱手段不断更新,洗钱活动愈发猖獗,中国的洗钱犯罪问题愈发严峻,开始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开始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学者将研究聚焦于“反洗钱”的内涵、立法、监管及防控等方面,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主题逐渐深入,发现我国的反洗钱监管及协调机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政府部门间监管不足、机构间信息不对称、法律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为理清不同阶段反洗钱相关研究的主题脉络,研究不同主题之间的关联情况及研究方向,对相关研究的进化属性与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准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性地对反洗钱的研究现状(年度文献统计、高产作者与机构网络、文献共被引、热点词聚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反洗钱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进行了详细梳理,力图为国内反洗钱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为完善我国反洗钱相关政策机制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及真实性,提高可信度,本文以国内文献收录最多、覆盖最广的CNKI中国知网为样本数据源。同时,为提高文献分析质量,选择CNKI收录期刊中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来源。以主题词“反洗钱”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时间跨度选取“不限”至2018年,检索日期为2020年11月30日,共得到8 402篇文献。经初始检索和对比筛选,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及整理,剔除卷首语、期刊会议征稿、个人学术成果介绍、书评、科研机构介绍、无作者以及不相关的条目,最终得到有效样本文献8 227篇。所有文献均包含作者、机构、发表日期、关键词、摘要等重要信息,以refworks格式导出信息到Citespace软件中进行预处理。
2.研究方法
目前,学术界绘制知识图谱的工具主要有CiteSpace、VOSviewer及SPSS等,本文数据的处理基于CiteSpaceⅤ可视化工具,版本为2019年8月31日更新的5.0.R2.64-bit。该软件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可对作者、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对文献的共引情况、引文空间的知识聚类进行挖掘,提取研究热点,总结领域发展规律,最终实现数据可视化、知识可视化的有机结合。
研究分别将“作者”、“机构”、“关键词”作为网络节点类型,以三年为一分割,关联强度的计算默认Cosine算法,选择每个时间分区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0项数据,裁剪方法使用寻径网络算法(PFNET),同时允许可对切片网络及合并网络进行裁剪,依次生成共现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中,图谱中的节点年轮大小表示频次数量,节点年轮深浅表示由远及近的不同年份,连线粗细表示共线/合作强度。同时,中心性反映了相应节点在图谱中的重要作用,即在网络中充当中介作用的大小。
二、研究的基本特征分析
1.年度文献量统计分析
通过对各年度的文献发表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从总体上对年度文献的发表情况及研究趋势进行大致的分析与预测。分别绘制高质量期刊、硕博论文及全部文献的发表情况,有利于帮助我们更精确地分析特定时期内学术领域内的反洗钱研究热潮。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1994-2019年国内反洗钱发文量年度统计分析(图头在下面)Fig.1 Annu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ti-money laundering documents from 1994 to 2019(The head of the picture is below)
检索显示,1994年开始出现反洗钱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当年发文量为5篇,随后的9年内相关研究文献的数目开始缓慢增加,至2003年论文成果数量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总发文量为338篇,文献量净增222篇,其中高质量期刊净增62篇,说明该年我国反洗钱工作主管部门的调整,对学术界的科研导向发挥了重要影响。随后的4年内,反洗钱领域文献的数量稳步增长,至2007年,我国加入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研究文献的数量达到近25年来的顶峰,发文数高达629篇,其中高质量期刊161篇。随着2009年《中国2008-2012年反洗钱战略》的颁布,我国反洗钱监管协调机制初步形成稳定体系,学术界逐渐减少了对该领域的关注,文献总发行量缓慢减少,而高质量期刊的发文量趋于平衡态势,说明仍有诸多学者持续追踪我国反洗钱工作的发展进程,致力于反洗钱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第一个“反洗钱五年战略规划”结束后,自2013年起,反洗钱领域的相关研究热情呈现出波动趋势,但最终趋于平稳,说明在政策导向下,反洗钱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有关反洗钱领域的相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出稳定态势,但优质期刊数量较少,该研究领域有待深化拓展,亟需更多优质研究为我国反洗钱领域提供理论支撑及参考。
纵览我国反洗钱领域相关文献的主题分布,能够进一步挖掘研究领域文献的分布特征。排前五名的依次为:反洗钱、财政金融、金融机构、洗钱犯罪及反洗钱法。说明反洗钱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学科及法律学科,其中,金融领域的研究致力于对上游洗钱行为的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及协调机制的完善;而法律领域的研究将重心放在反洗钱立法、犯罪成因以及对洗钱犯罪的治理研究上。由此可说明,反洗钱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一项综合学术问题,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领域内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产出作者及合作关系分析
发文作者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体,通过对发文数量及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及其合作网络进行结构特征分析,绘制作者共现图谱及合作网络,有助于了解领域内的核心作者群及合作关系。表1呈现了发文10篇以上的作者信息统计。
由表1可知,反洗钱为主题的期刊发文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童文俊、王亚宏、吴崇攀、薛耀文及张成虎。其中童文俊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反洗钱部门,致力于反洗钱一线实务工作已多年,发文104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该文章从基础及延伸两个不同层次剖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洗钱风险,从管理、制度、监管等不同方面切入,提出了如何防范金融洗钱风险的有效建议。排名第二位的是中国黄金报的作者王亚宏,被引频次最高文献为《黄金领域反洗钱个案研究》,文章通过研究利用黄金进行洗钱犯罪的反洗钱个案,发现黄金在洗钱流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针对其发挥的作用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市中心支行的吴崇攀以36篇的发文量,居于第三名,他的代表文献为《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洗钱风险分析及对策》,该文章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研究主体,重点分析了其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交易真实性审核等环节实施反洗钱义务的障碍与痛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第四位作者是薛耀文,他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基于成本约束的智能节点洗钱效用与路径分析》。该文依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了洗钱交易次数及其可能性,提出了智能节点洗钱路径的两种新型计算方法,并得出了相应研究结论。位居第五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成虎,他的代表作是《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文章利用多层次信息分析方法,概括出基于不同层次的可疑金融交易具有的特征,同时选择适合的数据挖掘手段,基于贝叶斯判定原理得出实验结论,为反洗钱的监测环节提出建议。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反洗钱领域的研究者发文较为集中,从作者发文量的统计来看,目前已形成一定的高产作者群,但仍需更多的学者加入。
表1 1994-2019年作者发文量统计情况(发文10篇以上)Tab.1 Statistics of author publications from 1994 to 2019(More than 10 papers)
通过对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核心作者、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其中,节点字体大小及数量代表核心作者/群体出现的频次;节点年轮大小代表作者发文的数量;轮环由冷色至暖色渐变代表时间依次推进;线条的数量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粗细代表合作强度。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图3的作者共现图谱。图谱生成核心作者391个,关系线205条,网络密度为0.002 7,核心作者之间的关联较为分散。从共现频次看,排在前三位的作者分别为童文俊、吴崇攀与王亚宏。其中,童文俊的高频发文区间为2009-2012年,吴崇攀的高频发文区间为2009-2016年,而王亚宏的高频发文区间为1997-2016年。
图2 国内反洗钱文献主题分布Fig.2 Theme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anti-money laundering literature
图3 1994-2019年反洗钱研究作者共现图谱Fig.3 Co-occurrence map of anti money laundering research authors from 1994 to 2019
合作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普遍情况。因合作发文可取长补短,开拓思路,多数研究者更愿选择联合发文的方式。因此,利用CiteSpace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研究,能够反映真实情况,可信度较高。从作者合作网络(图4)来看,关于反洗钱领域的文献研究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核心作者的中心性较差,各聚类群之间缺少紧密联系,合作关系较少,只有少部分作者的合作关系,在图中以点状或两点一线的方式表现。合作关系相对紧密的有以张成虎、姚文辉组成的研究团队,吴崇攀、玄立平组成的研究团队,薛耀文、张朋柱组成的研究团队等。他们团队的核心带头人往往发文量较多,学术影响也相对较大。从合作强度来看,不同的研究团队内部合作关系较强,但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各自仍处于独立研究状态,长期看不利于反洗钱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图4 1994-2019年反洗钱研究作者合作网络Fig.4 Anti-Money laundering research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from 1994 to 2019
从知识基础角度分析,一个领域内的高被引文献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认可程度,且研究结论常被用作其他研究学者深入研究的知识来源。因此,通过对反洗钱领域高被引作者的分析,可知在该领域内起关键性作用且贡献较大的作者,有助于梳理反洗钱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由表2可看出,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是马运全,代表文章《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与行为矫正》,被引391次,该文章将P2P网络借贷作为反洗钱研究的主体,从业务流程、实际运作等方面对可能发生的洗钱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网络借贷的安全发展。排名第二位的是杨胜刚,选取其代表作《反洗钱领域大额与可疑信息报告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该文章被引108次,该文章基于经济学视角,从不对称信息及博弈论角度对大额与可疑信息报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表2 1994-2019年反洗钱研究高频次被引作者列表(被引100次以上)Tab.2 List of frequently cited authors for anti-money laundering research from 1994 to 2019(more than 100 times cited)
综上而言,通过对高产出作者的合作与被引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反洗钱领域,虽然有大批学者具有较高的发文量和被引量,但成果产出多且业界影响大的学者仍相对缺乏,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还未形成跨学科合作关系网络,不利于在反洗钱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如何打破现有的碎片化研究格局,是当前学界面临的迫切任务。
3.研究机构合作统计分析
对发文量较高的科研机构进行统计,可以揭示出我国反洗钱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从另一角度分析该领域中坚研究力量。表3对发文20篇以上的科研机构进行了统计。为更准确地对发文机构进行统计,此处只选取第一作者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
表3 科研机构发文统计(发文量20篇以上)Tab.3 Statistics of documents issu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more than 20 papers)
由表3可看出,关于反洗钱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各省市人民银行,其次还有少量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及律所。其中,位居第一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计发文量101篇,其次是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发文93篇。发文量在30篇以上的发文机构可覆盖全部发文数的71%,由此说明,研究反洗钱的金融机构科研能力相对集中,且差异较大。从地理分布看,前几名的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较少,说明反洗钱行动的实施在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多,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
图5 1994-2019年反洗钱研究机构共现图谱Fig.5 Co-occurrence map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1994 to 2019
从研究机构共现图中可以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作为最核心的共现机构,中心性达到0.76,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及济南分行频次也较高。总体来看,我国核心机构的分布大多以分散点形式存在,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弱,研究力量相对分散,机构间缺乏横向合作。
三、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所研究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若某一关键词在所研究领域内频繁出现,基本可将其视为该领域的代表词汇。在此基础上,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及强度情况,再将其与出现时间相联系,进行聚类,便可得到一段时期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用于领域未来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表4列出了反洗钱相关文献中出现的前30个高频关键词,可发现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特征:主题词以“反洗钱法”为核心(中心度为1),贯穿反洗钱相关文献涉及的金融和法律两个学科。关于金融学科,研究集中在财政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关于法律学科,研究集中在洗钱犯罪、洗钱风险、上游犯罪、可疑交易及恐怖融资等方面。总体而言,反洗钱领域文献研究层次逐渐清晰,研究内容随时代特征逐渐拓展,研究思路逐渐深入,研究对象愈加全面。
表4 1994-2019年反洗钱高频关键词列表Tab.4 List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rom 1994 to 2019
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6所示。共有156个网络节点,53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4 3。一般来说,频次越高,年轮厚度越大,中心性越强;且不同的年轮环颜色代表着该关键词在时间线上出现的不同时刻;图中粉色加粗节点表示在特定时期的突变关键词。由图可见,“反洗钱法”年轮厚度最大,代表着该关键词处于核心地位,其中介作用较为明显,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来看,国内关于反洗钱的研究呈现出“集聚分化”的网络特征,研究体系愈发完善,分支节点间显现出了一定的关联性和承接性。
图6 1994-2019年反洗钱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Fig.6 Co-occurrence map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rom 1994 to 2019
在对关键词进行共线网络的分析后,进一步对反洗钱研究文献进行聚类网络分析,分别选取LSI算法(左)及LLR算法(右)对聚类进行命名。前者可反映研究主流,而后者强调研究特点。聚类后,以LSI算法为例,可得到11个聚类,其研究视角、测度方法及研究对象呈现出丰富化、多元化、深入化的特征,详细信息见表5。聚类名称按包含关键词由多至少进行排序,依次为:数字货币(16)、金融机构(15)、美利坚合众国(15)、金融交易(14)、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13)、恐怖融资(13)、保险事业(13)、反洗钱法(13)、监测分析(12)、客户身份识别(12)、财政金融(12)、合规管理(7)。
表5 关键词聚类表(LSI)Tab.5 Key word clustering table
续上表
四、研究前沿变迁
为挖掘文献研究主题变迁的趋势,预测反洗钱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对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后,绘制关键词变迁timezone时区图谱。图中标记点为关键词出现年份,以出现频率为累计 量,去除掉出现次数在4次以下的关键词,得到图8。
图7 1994-2019年反洗钱高频关键词网络的聚类(LSI&LLR)Fig.7 Clustering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high-frequency keyword networks from 1994 to 2019
图8 1994-2019年反洗钱高频关键词时区图Fig.8 Time zone chart of anti money laundering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rom 1994 to 2019
由图可看出,2000年之前,反洗钱文献共现关键词很少,相关研究尚处于萌芽期,说明该阶段国内学者对反洗钱相关领域的重视程度不足;2000-2003年,随着学界对反洗钱相关基础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反洗钱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稳步增长,主要热点包括洗钱犯罪、财政金融、反洗钱法律制度等;2003-2008年,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负责国内反洗钱相关工作,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反洗钱机构、洗钱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客户身份识别等,发文数量激增;随着2009年底《中国2008-2012年反洗钱战略》的颁布,我国的反洗钱有了五年期的战略规划,研究热点开始侧重中外对比,如美利坚合众国、北美洲,同时追随时代发展趋势,研究热点极大丰富,在反洗钱领域出现了区块链、比特币、第三方机构、手机银行、一带一路等新兴概念,说明学者在该阶段对反洗钱领域的研究更加综合和全面。
此外,通过CiteSpace软件提供的突变词检测,结合词频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析反洗钱领域文献的研究前沿动态。突现词,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频次骤增的关键术语,突现率可用于描述该时段内关键词的热度情况,检测结果见图9。
图9 1994-2019年反洗钱文献关键词突变图谱Fig.9 Key word mutation map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literature from 1994 to 2019
从关键词突变图谱来看,在早期研究中,1994年以前并未形成突变关键词;2003年开始产生突变的关键词包括洗钱犯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表明国内的洗钱行为开始引发研究学者的关注;2005年开始产生突变的关键词包括本位币、反洗钱制度、反洗钱机构、外汇、洗钱行为等,对于反洗钱的研究更加是综合、全面。从突现率看,“反洗钱法”于2006-2007年间热度达到最高(52.860 5),说明学者们在该时期对反洗钱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主要探讨了洗钱罪、大额交易、金融服务水平等内容。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利用CNKI数据库分析了1994-2019年我国反洗钱领域相关的学术文献,按时间顺序对反洗钱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对研究热点和前沿变迁做了分析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
(1)自2003年我国反洗钱工作正式由公安部转向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以后,学术界相关文献的发文量迅速增长,研究内容逐渐细化,研究主体分布多为银行工作者及高校科研工作者,合作群体较为固定。但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联系较少,还未在反洗钱领域内形成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反洗钱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研究领域,随着洗钱形式的多变及科技的不断创新,打击洗钱行为需学术界不断贡献新内容,与时俱进,反洗钱的实践也需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反复摸索,循序渐进。因此,应鼓励研究作者与机构增加合作交流,增加对反洗钱涉及领域的多元化研究,增强学术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为完善我国反洗钱相关制度及监管协调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2)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将研究热点按学科归为两类:关于金融学科,研究集中在财政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关于法律学科,研究集中在洗钱犯罪、洗钱风险、上游犯罪、可疑交易及恐怖融资等方面。通过典型文献梳理,发现虽有关于反洗钱制度安排、机制建设、法律完善等相关研究文献较多,但视角相对狭窄,仍待拓宽。
(3)从关键词时区图分析来看,反洗钱研究的主题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反洗钱研究萌芽期(2000年以前)、反洗钱研究探索期(2000-2003年)、反洗钱研究发展期(2003-2008年)以及反洗钱研究外延期(2008-至今)。可见,反洗钱的研究热潮往往与政策形势的变化相同步,具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指向性。而反洗钱作为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学术研究应适当超前于政策,才能更有利于为后续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提供新思路。
未来学者的研究方向,建议立足我国反洗钱的现实基础和治理路径,以职务犯罪领域的反洗钱活动为视角,更多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反洗钱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尤其是以金融领域之外的房地产、贵重金属、博彩、拍卖、国有企业、贸易洗钱等行业为研究重点,以期对完善我国法律规章制度、完善反洗钱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司法协助规则、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反洗钱监管体系、完善我国的反洗钱组织架构,以及控制上游经济犯罪,遏制下游非法资产处置、加强监管与舆论警示,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