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淮南水文站河道内生态基流计算分析
2022-08-31陈海涛
陈海涛
(安徽省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安徽 阜阳 236000)
生态基流是保持河段能够正常维持生态活动的最小流量,对流域河段内各种生物生存、水量的合理调度,以及周边城市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确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基流大小,可以在尽可能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使得河段保持生态健康。当前,受到自然与人工的各种因素影响,淮河淮南河段生态环境可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本文依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对淮南站与鲁台子水文站断面河段内的生态基流量进行计算,并通过水文比拟法求得淮南站断面的生态流量。
1 河段概况与特性
淮南水文站位于淮南市区,在鲁台子水文站下游约60 km,集水面积为101000 km2,因淮河水文站设站年限较短,无长系列实测流量资料,鲁台子与淮南站之间支流较少,水位与流量两站变化较为稳定,纵向比降小,故采用上游鲁台子水文站历年资料,并运用水文比拟法推算淮南站河道内生态基流量。
鲁台子水文站属于国家重要水文站,位于淮河干流,实现全年驻测,观测项目多,工作任务重,集水面积88630 km2,多年平均水位是18.15 m,多年平均流量714 m3/s,距下游河口294 km,汇入洪泽湖。
测验断面为复式断面,大体呈“U”型。断面主流方向基本稳定,河床土质为砂壤土,稍有冲淤变化。右岸种有农作物,高水时阻水。流速仪测流断面在本站基本水尺断面下游105 m 处,上游12 km 处左岸有颍河汇入,18 km 处右岸有淠河汇入。受洪水波附加比降的影响,淮河河道水位与流量往往不是单一关系而是呈绳套关系。水位流量关系因受洪水涨落和回水顶托的影响非常明显,洪水涨落时相同流量的水位差别较大,即绳套变化幅度较大[1]。
2 生态基流计算分析
选取鲁台子该站31 年月径流资料,见表1。并结合本站实际情况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从中选取Tennant 法、QP法与95%频率、近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四种方法分别计算鲁台子生态基流,并且运用比拟法求得淮南水文站断面生态基流,并从中挑选最适合该河段的生态基流。由于淮南站与鲁台子水文站下垫面条件基本相似,流域集水面积减少12%,故可以确定淮南站与鲁台子站修正系数为1.14。
表1 鲁台子1990 年~2020 年月平均流量表
续表1
2.1 Tennant 法
Tennant 法原理是依据历年的径流资料就可以确定年内不同阶段的生态基流。依据规范中相应的参考标准,结合河段的特性与生态要求等因素,便可求出各自需求的生态基流。分析计算便捷,淮河位于北温带,属于季节性的河流,常年水量较大,适合本法。本次试验将5 月~10 月划分为汛期,11 月~4 月划分为非汛期,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Tennant 法计算结果
由于淮河流域集水面积大、水系多、多受季风与沿海台风影响导致流域年均雨量较为丰富,加上淮河流域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量调度与开发能力强,且考虑到淮南淮河段地区用水需求,因此,选取“中或差”这一等级,即鲁台子非汛期生态基流为32.4 m3/s,并确定淮南非汛期生态基流为36.9 m3/s。
2.2 Qp 法
Qp法为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依据淮河鲁台子河段特性与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选取频率P为90%,历年30 次连续的最枯月均流量进行分析计算。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将数据导入相应计算程序中,结果可得:鲁台子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频率分析成果见表3,最枯月均频率曲线见图1。
图1 鲁台子站最枯月均频率曲线图
表3 多年最枯月均流量频率分析成果表
通过分析计算得出:鲁台子站多年平均最枯月流量为120 m3/s, 变 差 系 数Cv=0.50, 偏 态 系 数Cs=0.87, 采 用 频 率为90% 的设计值为生态基流, 为51.9 m3/s, 淮南站确定为59.2 m3/s。
2.3 频率曲线法
采用鲁台子站1990 年~2020 年间月均平均流量进行分析,绘制出月均频率曲线。月均统计资料见表1,将P为95%的相应的月均径流作为对应月份的节点基本生态基流。组成年内不同时段值,并用汛期与非汛期月均值进行校核。多年月均流量频率分析成果见表4,各时期流量频率成果见表5。
表4 多年月均流量频率成果表
表5 多年95%各时段流量频率成果表
2.4 近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
本法依照鲁台子水文站近10 年(2011 年~2020 年)内的最枯月均流量作为分析依据,计算成果见表6。
表6 近10 年最枯月均流量成果表
2.5 生态基流结果分析
本文依据鲁台子水文站分析淮南水文站河段内生态基流结果:
(1)Tennant 法分析得出的淮南河段非汛期生态基流是36.9 m3/s,所得出的生态流量较其它方法偏小。因此法着重考虑的是用水需求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因素,对丰水时段考虑不足,故导致存在偏小的误差。本文以非汛期用水时期为主要参考,但各种经验参考值可能随着地区不同而变化,机械的使用统一参考值可能会使得该河段运用此法可信度较低[2]。
(2)Qp法分析得出的淮南段生态基流为59.2 m3/s,采用的是各年中的最枯月份,此法未考虑中高水时的河道流量,主要依靠的是来水时期“最不利的情况”,故与Tennant 一样偏小,但此法经过定量频率计算,可信度较Tennant 高,此法可以为河段进行干旱预警,为水量调度提供依据。
(3)近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得出生态基流为100 m3/s,因样本少,代表性较差,参考价值不高,但从得出数据分析可知,近10 年来淮南河段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河段治理效果好,生物多样性增加,水资源利用增多。
(4)频率曲线法得出的生态流量为157 m3/s。此法全面考虑了淮南河段枯水、平水、枯水年各月不同的来水情况,并且年内分配符合降雨等来水实际情况,最小流量出现时间在11 月~2 月,此时农业用水少。且河段上游有临淮岗,下游有蚌埠闸等水利工程,在5 月份控制水位水量,且5 月、6 月两月份农业灌溉增加,因此汛期5 月、6 月较其它月份来水量偏小。综合考虑,频率曲线法对于确定淮南段生态流量最为合理。
4 结语
运用规范中的四种方法,对淮河淮南段河道生态流量进行分析确定,最终确定该河段生态流量为157 m3/s,可为日后水资源调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