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视角下的和政县咀头村村庄规划

2022-08-31

智能城市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旅游

王 荣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要求

1.1 村庄规划要求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五级规划体系,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020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办发[2020]57号)》,在组织编制村庄规划的对象上进行指引,要求全域全要素进行编制,落实上位耕地保护战略,倡导听取农民意愿,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的实施监督和评估等意见。

1.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要求

2013年12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实施,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

2 村庄发展现状

咀头村发展经历“因桥建村、农业固村、设施兴村、旅游富村”4个阶段,1976年咀头大桥落成,咀头村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落;第二阶段是以农业为根本的扎根阶段,咀头村耕种条件较好,农业支撑村庄发展,成为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阶段,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为旅游发展奠定基础;旅游富村阶段是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的突破阶段。咀头村被评选为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以乡村旅游为方向,以经济富民为目标,未来咀头村在旅游方面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经济现状方面,咀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崭露头角。

产业现状方面,第一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农业以小麦、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中药材、玫瑰种植为主,传统农作物亩均产值普遍不超过1 000元,特色农产品玫瑰等亩均产值普遍超过2 000元;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发展迅速,逐步成长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乡村旅游、住宿、餐饮业为主,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海螺公路沿线分布沿街商铺,部分餐饮业已经运营,住宿产业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带动房屋租赁市场。

村庄特色方面,绿水青山、梯田农庄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是咀头村发展的最大特色。梯田蜿蜒向上,组成四季变换的立体农田景观。村庄背山面水而建,村民住宅、生态农庄、服务设施组成了咀头村乡村风貌和乡愁记忆。

建筑风貌方面,村里的“老建筑”风格表现为西北传统民居,院落式布局,外墙面红砖裸露,风格不统一,风貌较为“粗犷”,以“灰墙灰瓦”为特征的传统中式建筑为主,民居为院落式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空间分布不平衡,服务半径无法覆盖所有居民点。道路交通村域横向轴线驱动,串联居民点。海螺水泥运输专线公路在村域北端穿村而过,村庄道路整体路幅宽度较低,通行能力受限。

3 定位与目标

针对咀头村未来十五年发展目标与定位,需从城乡关系以及旅游业发展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规划将咀头村定位为“城市后花园运动养生地”;全省城郊融合型乡村振兴建设样板;以全民体育运动、少儿科普实践、地方美食为特色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4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总体定位以体育大健康、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为主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以旅促农、多业联动、转型升级。泛旅游产业整合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核心,利用整合手段,使乡村旅游产业、农业及其延伸产业通过旅游产品彼此衔接,打破各自为战的状态,构建具有价值和效率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联动,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1]。

按照产业发展的主次关系,产业体系包括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配套产业。主导产业为乡村旅游业,发展集“吃、住、行、游、购”于一体的产业门类。延伸产业主要为旅游农业,以旅促农的同时实现农业反哺旅游业,探索“互联网+”产业运作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加强城乡互动。配套产业主要服务于旅游业和农业,包含较多产业门类,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接待服务、民宿培训、智慧旅游等;发展农业服务业,如农业技能培训、农产品展销、电子商务培训;发展电商物流,如电商服务平台、冷链物流等;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如玫瑰果酱、啤特果饮料、牲畜加工等。

5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

5.1 村庄分类

咀头村是城市近郊村,包含8个自然村,在城区10 min交通圈内。抽川社、山庄社原有村民已在山下安置,定位为搬迁撤并类村庄,其他6个自然村定位为城郊融合类村庄。

搬迁撤并类居民点逐步向休憩点、耕地过渡。盘活闲置宅基地,山上居民点逐步拆旧复垦为耕地,释放建设用地指标,增加耕地保有量。过渡期间,对搬迁撤并型自然村部分农宅进行适当改造,以租赁形式作为职业农民务农休憩点,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缓解职住压力,解决务农通勤距离过长的问题。

5.2 规划分区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规划分区分为7个一级分区,作为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延续市级指南的规划分区传导,将一级分区细化至二级分区。

村域范围内涉及农田保护区、乡村发展区、城镇发展区三个一级分区。其中,农业保护区为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需严格保护的区域;城镇发展区为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是城镇集中开发建设并满足城镇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乡村发展区是农田保护区外,为满足农林牧渔等农业发展以及农民集中生活和生产配套为主的区域。

规划分区中,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本项目对乡村发展区进行划定,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牧业发展区。

村域整体空间格局为分层结构,自北向南分别为特别用途区、城镇集中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村庄建设区、农田保护区,村庄建设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在村落中间,南北向林业发展区自川道向山顶延伸,牧业发展区集中在村域东南部。

5.3 管控界限

管控边界划定方面,村域内包含城市开发边界、村庄建设边界、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4条控制线,不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上位规划成果,其他控制线为本次规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面积65.74 hm2,占村域总面积16.51%;村庄建设边界21.38 hm2,占比5.37%;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20.98 hm2,占比5.27%;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面积175.13 hm2,占比43.98%。

咀头村规划分区如图1所示。咀头村村庄鸟瞰图如图2所示。

图1 咀头村规划分区

图2 咀头村村庄鸟瞰图

5.4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三调村域总面积为398.2 hm2,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统筹落位基本农田175.9 hm2。受拟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影响,村域内耕地保有量由215.38 hm2缩减至191.1 hm2。

除开发边界外,耕地保有量由190.21 hm2增加至191.1 hm2,实现耕地保有量只增不减,约增加耕地8 004 m2。

5.5 农村宅基地规划

山上基础设施配套难,居民点村民已向新农村搬迁,原村庄基本无人居住,严守《土地管理法》“一户一宅”要求,对闲置宅基地逐步、有序复垦为耕地,山上宅基地复垦4.04 hm2,释放宅基地建设用地指标。

5.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建设广场、快递代收点、职业农民培训、旅游服务、农贸市场等设施。盘活闲置资产,山上住宅逐步复垦为耕地,过渡期间作为务农休憩点。新建旅游农业推介中心,兼具咀头村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和农贸市场功能。抽川新村新建居民点处,配套建设一处广场,弥补村域西侧居民点无广场等体育设施的短板,以更新方式利用现有主要村道的沿街商店,设置3处快递代收点,服务半径覆盖所有村庄。

5.7 村庄风貌规划

村内“老房子”为西北传统民居,是建筑风貌改造的主要对象。近期规划沿东西向主要村道,改造约50户。改造手法延续村内新农村“青墙青瓦”风格,融合“梨园山庄”的部分乡土表达。具体做法为屋顶、外墙檐口铺装采用小青瓦,外墙进行修补和翻新,外墙底部和边缘采用青灰色仿面砖漆进行粉刷,外墙面刷为土墙面,进行壁画装饰。

依据原有街巷肌理,在街巷两侧的院墙底部种植花卉,设置小栅栏围合。沿路单侧种植花卉,形成花带。菜地用低矮的木栅栏或矮灌木围合。重要街道交汇处空间,行绿化美化,形成景观节点。利用路旁空闲地进行绿化,形成街边供村民游玩、休闲的小游园。

6 结语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展开以及完善,需要统筹全域全要素资源,深入了解村庄发展条件,梳理村庄发展基础,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在产业发展、国土空间布局、居民点布局、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全面合理规划,实用、好用、能用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旅游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旅游
村庄在哪里
村庄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