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综合运用

2022-08-31王茁

流行色 2022年7期
关键词:张艺谋色彩

王茁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色彩是众多电影创作人的灵感源泉。色彩的出现,使得电影不再空洞无味、苍白无力。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还原食物色彩,还可以有效拓展电影的表现形式。在持续不断地电影艺术实践与探索中,色彩在“形”“意”两方面给观影者带来了更加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的视觉享受,也赋予了导演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助力其勾勒出更加美好的电影画卷。

一、色彩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功能

1.色彩元素的视觉审美功能

首先,形成绘画美。彩色电影的出现,被称为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运动中的绘画美。在影视艺术画面中,色彩不仅具有平面元素,同时还可突出动态效果。这里的绘画美,表达的也是一种动态美。因为电影本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运动的影响,色彩在影视画面的引入,绝不是简单地还原自然色彩,而是经过导演精心构思后的艺术创作。因此,在影视画面中,色彩要更具美学价值,它不仅能够让观影者感受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其次,营造意境美。中国传统美学非常注重艺术意境的营造。在电影创作中,艺术家会通过构建声音系统、表现时空形态、展示创意视觉画面等途径来烘托气氛、营造氛围,而色彩在视觉画面中的艺术处理,则是最为具体、直接体现艺术家观照人生、展示社会内涵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影片《卧虎藏龙》中,李安导演借助郁郁葱葱的竹林、白雾缭绕的武当仙山、黄沙漫天的大沙漠,营造出一个富有中国传统诗意的视觉画面,也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影视界的经典之作。

2.色彩对电影画面造型的作用

首先,刻画人物形象。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其作用之一就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在表演者影像造型方面,当色彩表现为表演者的外部特征时,由于色彩的自然属性,往往会赋予表演者不同的特征。此外,色彩通过对典型形象的把握以及诉求方式的突破,赋予了典型形象叙事手段、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呈现方式,从而使得电影作品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其次,渲染环境氛围。在电影创作中,色彩同样可以用来营造场景氛围,反映人物情绪,从而使得画面更加丰富。

3.色彩在电影作品中的情感功能

首先,引发感情联想。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往往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用来表达抽象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拉近与观影者的距离,吸引观影者沉浸于色彩所营造的场景中,与画面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与交流。其次,给人强烈感染力。实际上,我们视觉上的视觉感受是根据温度来判定的。人类对色彩有一种主观的感知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感知色彩的冷暖,还可以根据色彩的不同对比度来感知其他表现力量。在电影作品中,通常会通过两级色彩的对比,来表现象征意义,如运用黑白对比来表现沉重、压抑等,

二、不同色彩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价值

1.红色:“有力”色彩的视觉传播效果

人们对于红色的认识,往往是固定的、难以转换的。特别是在电影作品中,红色通常用来表示热闹、幸福、温暖、吉祥。在所有颜色中,红色是最先被定义下来的,是一种基础色彩,同时它也是烈火、热血的象征。无论在文化电影,还是时代电影中,红色的这两种文化象征都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而在受众者的意识中,红色不仅是一种表达高涨情感与热血的重要形式,也是传递负面效应的工具。总之,红色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一种最为直接、重要的元素。以陆小雅的影片为例,在《红衣少女》《红与白》《热恋》等影片中,红色都是推进故事情节、呈现人物关系、表达矛盾冲突的主线。这一点与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红色不仅可以用来表达主人公的热情似火、放荡不羁,也可以用来呼应消亡、绝望。此外,红色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颜色的组合、搭配,来表示更加深远的象征意义。有效运用红色元素的作品还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图1)。影片背景为元始天尊运用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拥有巨大能量的混元珠,经过修炼,混元珠被炼为灵珠与魔丸。投胎为人的灵珠在伐纣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化身为魔王的魔丸,正在作恶多端。为了摧毁魔丸,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但是阴差阳错,本是大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魔王。影片的关键在于哪吒是否命中注定会立地成魔。在这部影片中,红色的大面积的运用,有效地达到了渲染气氛的效果。昏暗的背景色彩、哪吒火红的造型,不禁让观影者联想到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进一步烘托出紧张的战斗气氛。

图1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2.黄色:光芒色彩的视觉传播效果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黄色往往是警示、明快、醒目的形象呈现出来的。与一些冷色相比,黄色能够给人以希望、高贵、光芒的感觉。而且因为黄色本身的对比度、敏感性较高,能够衬托出主体的特别性、重要性,更进一步来说,黄色可以突出特殊身份、高贵地位、光辉形象。无论是西方君主体制,还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黄色都被用来彰显建筑物的辉煌、饰品的奢华以及服装的华贵,如皇家贵族的服饰、头饰大多为金黄色、北京故宫的琉璃瓦也是金黄色。一些摄影大师在创作电影时,会以黄色为载体,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如皇家的尊贵、皇权的神圣等。另外,在电影创作中,黄色的运用也会根据创作需要,烘托出狂热、高调的感觉,例如在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色彩表现。

3.蓝色:“忧郁灵魂”色彩的视觉传播效果

蓝色是典型的冷色调,是构成光的三原色的重要元素,在电影作品中,往往会给人以忧郁、冰冷、悲观的意味。导演德里克·贾曼在其作品《蓝》中,将蓝色运用到了极致。在创作这部电影时,他因罹患艾滋病即将辞世,在影片中,他通过创造、叠加等手法,利用蓝色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岁月刻画得丝丝入扣。在影片中,德里克·贾曼已经双目失明,他所面对的是绝望的蓝—一种代表消亡的颜色。蓝色是这部影片使用的唯一颜色,蓝色贯穿了这部影片的始终。而且这种颜色与对白、情节、画面以及人物等要素并无关系,影片中只有背景音乐以及主人公淡定的独白。导演通过这种“反常规”的电影创作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旅程:在面对死亡时,他是沉默的,有的只是对爱人的不舍、对疾病的无可奈何。德里克·贾曼曾经说过:“蓝色是宇宙的颜色,也赋予了世界更多的可能,而我也会踏着他走进灵魂之门。”这部影片也成为他即将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为我们留下的最后的一抹“蓝色”。

像德里克·贾曼这样,将蓝色在电影创作中运用到极致的作品终究还是少数,色彩在电影创作中更多的还是适当利用,与其他颜色分工合作、共同存在,达到烘托气氛、突出主题的效果。

4.绿色:“生命活力”色彩的视觉传播效果

绿色往往是代表青春、生命、活力的颜色,也是最具独立性的色彩。在电影作品中,导演通过对绿色的再创造,使之与其他颜色搭配、合作,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从而彰显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

例如,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山楂树之恋》中,绿色是以翠绿色的形式出现的。张艺谋导演以黑色的山石、黄色的土地、白色的阳关作为绿色的衬托,代表着男女主人公循序发展的爱情。但是这种翠绿色太过单薄,不够浓郁,这似乎也向我们暗示着男女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尾。在这部影片中,绿色不仅表示脆弱,又代表着永恒。脆弱的绿色是转瞬即逝的,而永恒的绿色则代表着忠贞的爱情。而在电影《风声》中,影片中的服饰与背景大多都是绿色,如日本军装是青绿色,女主角的旗袍是暗绿色,汪伪政权的军装是深绿色,就连电影的主背景都是墨绿色的。虽然都是绿色,但是由于选用了不同色调,同样能够形象表达出人物冲突。墨绿色的背景,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压抑的气氛,充分体现出当时险恶的历史条件;而女主人公暗绿色的旗袍,则是一种保护色,体现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求生欲、潜伏欲。而日军军服的青绿色以及汪伪政权军装的深绿色,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靠近的关系。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与其他颜色不同,绿色在电影创作中同时也是道具的重要选择。例如在一些科幻影片中,绿色往往是拍摄背景的颜色,很多镜头都是演员在绿布前拍摄完成的,然后通过后期的特效处理,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影片效果。

5.黑白色:“淡漠”色彩的视觉传播效果

黑、白两色均为无彩色,与其他有彩色相同,可以根据导演的意愿、创作的需求,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黑色往往会让人感到阴森、险恶、绝望;而白色则会让人产生稳定、优雅、纯洁的感觉。与其他色彩相比,黑、白两色的对比度是最高的,也通常被一些导演用来表达极端的情感。例如,用黑色来表达消沉、庄严,用白色来表达虚无、淡漠等。此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即便是相同的颜色,其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白色在一些西方国家代表着永恒,所以婚纱大多是白色的;但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白色往往会用来表示低沉的情绪,如在办丧事时,死者亲属都会穿素服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在影片《影》(图2)中,黑白色得以全新体现,该影片以三国时期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为历史背景。黑白相间的丹青,充分体现出当时政治的腐败、昏庸。

图2 电影《影》

三、色彩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具体应用:以张艺谋作品为例

1.色彩对比

与其他电影导演不同的是,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浓郁色彩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

例如,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图3)中,张艺谋导演就大量运用了浓郁色彩渲染而成的场景与造型,为观影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王子与禁卫军厮杀以及重阳登高两个场景。在第一个场景中,张艺谋用黄色的菊花与红色鲜血,渲染出当时战斗的惨烈局面。而在重阳登高这一场景中,高台之上,布置着红色的桌子、黄色的器皿,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既充分体现出皇家的威严,也流露出一丝悲凉之感,同时还营造出一种相互逼迫的压抑感。张艺谋导演在其作品中,通过大量运用浓郁的色彩,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也营造出极致的影片氛围。

图3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相比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导演的另一部作品《金陵十三钗》不同的色彩极致运用的体现。在这部作品中,张艺谋导演整体采用了灰色的冷色调,渲染出日军占领南京后的一副恐怖、萧条景象。灰色的色调和十三钗色彩靓丽的旗袍、色彩的琉璃窗户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灰色主色调的基础上,张艺谋导演还运用了少许鲜艳、明亮的色彩,为萧条、慌乱的战争场面添加了一些生气,但也体现出在战乱时代,安全区的不堪一击。影片中,女学生透过教堂的琉璃玻璃,分别看到了风情婀娜的十三钗走进教堂、日军的残酷暴行等不同颜色的场景。在这一场景中,张艺谋导演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重生的美好。一个场景,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导演的不同意愿与情感。

2.光色结合

张艺谋导演是摄影师出身,其在色彩与光的运用方面,总有其独到之处,具体体现在光线与色彩的协调运用。

例如,在电影《归来》中,整体以灰色冷色调为主色调,但是在几段色彩运用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导演对色彩与光线的娴熟运用、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个场景为陆焉识在深夜冒雨偷偷返回家中躲藏,由于背景本身就是黑色的,再加上雨夜的光线较暗,并不利于情绪的表达与故事情节的阐述,但是在处理这一场景时,张艺谋导演采用了逆光造型,通过一个剪影效果将陆焉识的凄凉、惶恐与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做好了铺垫。另外,在电影的结尾,主人公为了唤醒爱人记忆,为她弹奏了一曲钢琴曲。在处理这段情节时,张艺谋导演并没有采用正面特写或局部描述这样的俗套手法,而是运用了逆光以及侧逆光的暖色调造型,通过色彩与光线的搭配与烘托,营造出一种充满温馨、情感的氛围。在电影的最后,冯婉瑜还是没有想起陆焉识,这时导演通过逆光表现出当时的无奈。在这一片段,两次逆光的使用,与色彩的合理搭配,达到了相得益彰、相互成就的效果,使得观众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陆焉识和冯婉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对色彩和光线的娴熟运用,通过二者的结合、转换,能够达到相互辅助、相互成就的效果。

3.色彩组合

在每部电影作品中,张艺谋导演都能够通过对色彩、光线、造型的精准运用、组合运用,将色彩与光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张艺谋导演曾说过:“我希望能够将视觉语言融入电影作品中,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包装手段,在拍每部戏时,我都会非常认真地琢磨这些东西,只有为它们找到支点,我才会拍这部电影。”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已经不单单是造型作用,而是赋予其生命,将其作为一种特有语言来对影片进行阐述。在不同的作品中,张艺谋导演往往会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即便是在同一部作品中,在不同的叙事阶段,他也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表达;而同样的色彩,在不同情节中也会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红色的运用,在《归来》中主要表现的是人物多舛的命运,而在《山楂树之恋》中则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通过对上述影片的分析,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对色彩与光线组合运用非常精准,为观影者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

结语

总之,色彩在当代电影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视作品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在电影作品中,色彩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能够展现万物原貌,还可以用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色彩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带有色彩视觉震撼的作品出现,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张艺谋色彩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秋天的色彩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缤纷夏日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神奇的色彩(上)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