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原子能机构部署“十四五”时期核退役治理
2022-08-30王舒颖
本刊记者 徐 峰 王舒颖
特约记者 陈海波 /文
7 月21 日,由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办的反应堆退役暨核退役治理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会议旨在总结交流反应堆退役治理经验,部署“十四五”时期核退役治理重点工作,保障核工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核退役治理是先进核工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核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也是关系到核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核能在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同样重视核工业产业链后端的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工作。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核工业界积极推进老旧核设施退役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历史性进展。
据介绍,世界核工业发展已近80 年,提升反应堆退役能力成为主要有核国家共同的挑战。目前全世界关停核电反应堆共192 座,其中,173 座等待或正进行退役治理,预计到2050 年国际市场可达数千亿美元,国内目前市场规模约数十亿元人民币,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提前布局反应堆退役管理、技术、队伍等方面工作,对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反应堆退役科技研发和工程实施,目前已基本形成全流程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全面掌握兆瓦级研究堆拆除、切割、吊装、远距离控制等关键技术,一批大型机械切割平台、水下切割装备、仿真技术等已成功应用,在反应堆构件远距离遥控水下切割解体、层流等离子体切割装置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董保同强调,下一步,要认真总结宝贵的实践经验,做好交流与反馈,形成共性的标准规范,加快从任务完成型向能力提升型转变,共同维护好、塑造好核工业后端的良好形象;要把“十四五”核退役治理规划作为重要抓手,做好规划的学习宣贯、调整优化和组织实施;要把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作为优先事项和重点任务;要坚持创新驱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加技术储备,做好核退役治理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核退役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加强对外交流,把国际合作作为提高我国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要强化核安全监管方法、规律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核退役治理特殊要求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模式。
“十四五”时期,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加快大型堆本体退役、石墨处理等关键技术突破,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数值建模、人工智能等手段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建立国家原子能机构核退役治理领域创新中心,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提升我国反应堆退役能力和水平。做好国内核退役治理工作同时,积极融入国际核退役治理市场,逐步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上/ 中低放近地表废物处置场
下/ 玻璃固化远距离取样操作
会上举行了反应堆退役行业联盟启动仪式。联盟旨在凝聚行业力量,建立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导向、实现产学研结合的行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合作研发,培育新型产业,提升核退役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国家原子能机构、生态环境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等政府、企业下属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共约30 家单位加入该联盟。下一步,联盟将充分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多边平台,以相关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工程项目为依托,促进有关企业、高校、协会之间的合作,充分交流借鉴先进经验,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为世界反应堆退役工作贡献中国力量。
来自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国科学院等政府部门,核学会、核能行业协会、辐射防护学会代表,以及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能集团、中物院、清华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及高校核退役治理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