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前两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数据与调研

2022-08-30张树楠杨蒙姚争

传媒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一流赛道学科

文/张树楠 杨蒙 姚争

“双万计划”,即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计划,是“双一流”建设的延续。该计划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自2019年开始分三批共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截至2022年初,教育部已完成并公示了前两批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国家一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评选现状

我国的播音高等教育初现于民国时期,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在新闻专业下开设播音班,标志着播音高等教育被正式纳入新中国的教育范畴。恢复高考后,北京广播学院于1977年开始正式招收播音专业的本科生,20世纪90年代正式确定其名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目前我国有20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前两批的国家级一流专业评选中共有11所高校入选,见表1。

表1 11所国家一流播音专业高校

这11所高校地域范围既包括了北方和南方,也涵盖了东西部地区;办学类型包括了部委公办、地方公办和地方民办三种,类型齐全;除中国传媒大学外,其余10所院校均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高校;授予学位层次学士、硕士、博士齐全,中央赛道高校和地方赛道高校均有涉及。这11所高校代表了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的一流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具备研究样本意义。

二、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与之前的“双一流”评选相比,“双万计划”评选的不是学校和学科,而是具体专业,更加微观,更加具象化,也为播音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之前的“双一流”建设中,戏剧与影视学科相关专业的机遇不多。教育部2017年8月公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其中,“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名单和学科名单里,包括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7所公办高校:42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评选中,只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三所院校入选了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仅占总数的2.2%。在“双一流”评选中,从学校类型看:艺术类高校有6所,即便加上北京师范大学也只有7所,而综合类高校却入选了49所,占总数的35.77%,理工类高校共38所,占总数的27.74%。从一级学科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态学、机械工程等七个一级学科获批“一流学科”建设点数量均在10个以上,占一流学科建设点总数的25.81%。这几个具有数量优势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又主要分布在“一流大学”。所以在“双一流”评选中,与播音专业相关的高校量少势微。

“双万计划”面向我国现有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戏剧与影视学下设的十几个专业中一共有21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名额。这虽然只是有674个名额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1/3,但相比之前的“双一流”评选,已经有了起码的名额保障,有较多机会惠及戏剧与艺术学科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另外,“双万计划”还有省一级的评选层面,在“省级一流”的评选中,也有分学科名额。这给了各专业一层基本的保障。在省级评比中,播音专业有大量新的机遇。

能够入选“双万计划”对高校的本科建设非常重要。以往的评比,地方“双非”(非211、非985)高校很少有机会能够入围。截至2021年9月30日,除港澳台外,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本科院校1243所(公立院校826所),部委直属院校117所、部省合建14所,经过“211”“985”等工程建设,部委直属、部省共建的一百多所高校与地方的“双非”高校的差距已经显著拉大。不论综合实力、体量规模,“双非”高校都无法与之相抗衡。在“双一流”评比中,地方“双非”高校几乎全军覆没。

而“双万计划”本身是也对“双一流”的延续和补充,是对之前的“非均衡”状态的“再平衡”。这次评选分两个赛道: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如果不设置双赛道,那将会强者恒强,延续地方高校弱势的情况。这就违背了新一轮评比的初衷,也体现不出强者对弱者的带动作用。双赛道的设置,避免了中央赛道的高校挤兑地方赛道的高校。对比之前的“双一流”评选,这已经是地方“双非”高校非常大的机遇了。比如财经类高校西南财经大学,作为一所“211”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双万计划”首轮评比中它仅有8个专业入围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地方“双非”的广东财经大学却有9个。

另外,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更是给了地方“双非”高校充分的舞台。虽然中央赛道的高校也可以申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但毕竟有明确的名额限制,不会过分挤兑地方高校。

三、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迎接“双万计划”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从整体上看,艺术门类的专业与“大文大理”的专业相比较处境尴尬。艺术专业不受重视,艺术高校也普遍被边缘化。在以往的“211”“985”的评选中纯艺术类高校集体缺席,在“双一流”评选中纯艺术类的高校也无一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个结果客观反映出我国艺术门类各学科实力差、经济贡献小、文化辐射弱、人才质量低等问题。经过本课题组的实地调研发现,具体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还有专业实力薄弱、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教材建设缓慢、师资背景不符、高质量交流平台少等问题。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对照实际工作岗位设立的专业,从诞生至今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播音专业教师也多有行业一线工作背景。从教师到学生普遍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动手工作能力的提升,而对高等教育教学和涉及本学科理论层面的研究偏少,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体系不够了解,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不够熟悉。该专业是外显性的专业,相比于指导学生做科研,教师们更愿意指导学生演出、参赛。教师本身也是如此,相比于写论文等科研工作,播音专业的教师更热衷舞台上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感觉。长此以往,造成了播音专业的现状:教师们忙于上课和指导学生实践,疏于梳理教学和科研思想,成果产出意识弱;学生参赛获奖多,但教师的成果奖项少;专业发展涉及的学科不少,但教师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

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很多,但许多地方高校盲目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一律照着中国传媒大学“抄作业”。但生源素质、教学条件又不一样,根本无法达到“211”“双一流”高校的水平,导致目标定位不准,丧失特色。中国传媒大学的“精英化”定位与地方高校所肩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功能不可以直接嫁接。中国传媒大学的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的传媒高校,地方高校往往拘泥于地域限制,眼界不够开阔,财力人力都达不到,盲目“抄作业”只能是“邯郸学步”。

因为高校现有职称评价体系“重科研、轻教学”,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教材建设的几近停滞。少数高校虽然进行了专业教材的出版,但普遍层次不高。在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职称评价体系中,编一本教材甚至不如发一篇普通期刊论文所得的分值高,这极大地打击了教师们进行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艺术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历史、政策等原因,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而近年来为了应对教育部评估,很多高校盲目追求学历层次,只要是博士不论什么专业背景都可以聘为该专业教师。这使该专业的师资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滥竽充数。

此外,以上及未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正确面对的。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劣势,才能克服困难,更好地以评促建,强化专业实力。

四、专业发展的未来路径

在“双万计划”的大背景下,播音专业各高校只有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用好评选规则,凝练自身特色、加强队伍建设,搭建高层平台、强化内涵发展等策略,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在“双万计划”评比中占据主动。

对于已经获批“省一流”的专业建设点,应该集全校之力整合资源,使其在国家一流的评比中更具优势。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应避开老牌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向新建专业、特有专业倾斜,尽量在省级一流专业的评选中,获得数量上的优势。对于某些“部委共建”院校,“赛道”的选择也很关键。首轮评选中,与文化部共建的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就选择了地方赛道,避开了“国家赛道”中很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院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差异发展。中国传媒大学站位高视野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于“彰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这是其他高校所没有的,短时间也无法达到的。很多播音高校也都具备自身的特色,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双语”播音就是教育部要求的“面向国际”的很好的例子;暨南大学的粤语播音、新疆艺术学院的维语配音,很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艺术学院面向东南亚的项目、沧州师范学院的“齐越纪念馆”,也都具备其他高校替代不了的优势。

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都应加强。课题组调研发现,我国现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校的生师比普遍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艺术类的1:11,高校应大力加强师资引进力度。数量提升的同时也要保证师资的质量。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大都是实践课程,无专业背景的教师无法进行具体的示范、指导和纠正。有相近学科背景的教师还可以上艺术史论类、传播学类、语言学类的理论课,但有的学校的播音专业居然引进了跨大类且无相关工作背景的博士,这纯粹是为了“填表好看”而被招进来的。这样做是对艺术专业的不尊重,对教育事业的不尊重,对教师自身也不负责任。

学校要从长远角度谋求学校的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学科和专业搭建高水平的平台,拓宽教师视野,转变教育观念。近几年,中国传媒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平台可共同培养博士后,有助于我国的国际传播、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发展。重庆大学组织学生境外访学,已经走访了俄罗斯、西班牙、瑞士等国家,为广大师生拓宽了国际化视野;承办的“先锋艺术电影展映季暨重庆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也为戏剧与影视学科搭建了行业内高规格平台。浙江传媒学院的“中外主持人发展国际会议”,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助力专业建设,为全校师生搭建了更高平台。

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应予以强化。在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是实力的代表。播音专业近年来没有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名师、团队等政府奖项也寥寥无几;科研方面,全国二百多所播音高校的上千名教师,几十年来仅有十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青年项目)立项,已经结项的还不足10项,这相比于很多综合大学仅个别院系一年都有十几个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而言,不得不说少得可怜。播音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应该加以重视,近年来播音专业无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马克思主义工程教材面世,这直接导致了不少高校至今仍在使用原北京广播学院时代的“十一五”时期教材。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教材的建设应该跟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一流赛道学科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彩珠赛道大迷宫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海岛上的立体赛道
草坪上的迷宫赛道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后浪与前浪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