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油灯真的可以省油吗

2022-08-29杨艳梅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7期
关键词:省油油灯灯盏

杨艳梅

邛窑绿釉省油灯。

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唐朝,衰于南宋,断烧于元代,共经历了800多年。邛窑虽然是四川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瓷窑之一,但是邛窑在古籍中还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载,因此长期不为公众知晓。20世纪30年代,邛窑遗址被发现。尤其是1935—1936年间,军阀唐式遵(1883—1950)命令士兵在遗址大肆挖掘,导致邛窑遗址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由于邛窑遗址出土了大量器物,除了出售,很多人甚至还将碎瓷片用来修筑院墙等。唐式遵公馆也用了大量邛三彩的瓷片作为装饰。

在众多邛窑出土的文物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省油灯。这种特殊的灯盏由于在结构上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古代陶瓷灯盏,而被称为夹瓷盏、空心灯等。直到1951年,邛窑出土的这种陶瓷灯盏才第一次定名为“省油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校“科技考古系”创始人朱清时先生曾这样评价:“邛窑和邛瓷,真是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还原展示邛陶烧造技艺,邛窑遗址现在被打造成了邛窑遗址公园。邛窑遗址公园现在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邛陶烧造技艺也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

“不是省油的灯”的来历

现在“不是省油的灯”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经常用来评论人的品性或本事,已经流行了上千年。其实,俗语“不是省油的灯”源于唐代邛州陶窑生产的省油灯。油灯是古时老百姓家中必备的日用品,当然大家都喜欢省油的灯。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是省油的灯”这个词千万不要随便用。如果说谁“不是省油的灯”,原来的意思是褒义的,表明这个人精明、干练、来头大、主意多等。“不是省油的灯”现在成为对人的一种暗含贬义的评价,暗指某人工于心计、奸狡圆滑、不好对付、从不吃亏、惯于损人利己、让人捉摸不透。“他无事生非,你也不是省油灯啊”“那小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几乎都是骂人的话了。

省油灯原理图。

陆游笔下的省油灯

陆游曾经长期客居四川,并到邛州做客,还担任过邛州天台山崇道观的主管,熟悉四川各地的人文掌故,留下一些读书考察的心得笔记。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省油灯的记载,主要出自南宋诗人陆游之手。陆游在书中推介省油灯,成为了省油灯的代言人。省油灯的制作工艺和名气借着陆游文章的影响力,让这个实用的发明在更大的范围流传,进而各地瓷窑纷纷仿制,让省油灯从名贵的礼品渐渐普及到百姓之家,可谓灯与人互相成就。陆游记录省油灯的文字主要有两段。

陆游入蜀后,第一次见到了省油灯,十分好奇。他在《斋居纪事》中记述了省油灯的形象、原理和优点,甚至详细记录了省油灯的规格和尺寸,以及使用的方法。“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灯檠法,高七寸,盘阔六寸,受盏圈径二寸半,择与圈称者。”毋庸讳言,陆游所说的“省油之半”,难免有夸张之嫌。现在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并没有这么高。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我们都耳熟能详。陆游在弥留之际,仍然热切地盼望着国家的重新统一。其实,老年以后的陆游心中还挂念着省油灯。陆游在他晚年著述的《老学庵笔记》里,两次提起省油灯。“《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四川省芦山县)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玉津县,今四川省犍为县),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老学庵笔记》里的宋文安公,就是宋太祖建隆二年考中进士的宋白。当时省油灯经常被当作馈赠佳品送给士大夫和读书人。

省油瓷燈,唐代,成都指挥街遗址出土。

中空的陶瓷“省油灯”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好掌握,成品率很低,因而制作起来并不像碟形灯盏那样容易。现在出土的省油灯很少有元代以后的,很可能是明代开始流行的壶形瓷灯取代了省油灯。

陆游作为一代诗人词人,做起考证来,还是很认真。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特别讲了省油灯的原理。他认为,一般的油灯油性遇火灼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油料就消耗得快,夹层注冷水就可以给油降温,延长了油料消耗时间,从而延长照明时间,故而可以实现省油的目的。陆游还记载当地出产省油灯已有300年历史,应当是延续了唐、宋两个朝代。省油灯在当时就很受欢迎,这里的父母官邵公济会把省油灯当作礼物送给朝中的高官显贵。

“节能降耗”智慧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灯盏,习惯于在器皿上雕刻人物、动物甚至房宇等各种造型。我们现在能在博物馆看到的油灯,很多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灯盏结构大都分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省油灯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是为了体现节省之道,连造型都省略掉了。

省油灯初看其貌不扬,与普通灯盏没多大的区别,但是仔细看它的内部构造才能发现端倪。其实,省油灯的设计很巧妙合理。省油灯的盏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使用时,顺着小碟的侧面的小孔,往下部夹层里面注入水。在省油灯上边的小碟里加上油,把灯捻点燃,省油灯就可以为中国古人照亮漫漫长夜

省油灯最初的冷却水套大多是封闭式的,注水口通常是一个或者两个小孔。后来,省油灯的注水口发展成漏斗状,注水的时候就更加方便。现代工业中的水套冷却法和省油灯的冷却方法如出一辙。通俗来讲,省油灯夹层中注入水,就形成一个构造简单却有效的冷却水套。省油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水蒸发降温的原理来降低油温,从而减缓油的挥发速度,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省油灯虽然只是一个小发明,却是近代工业冷却系统的始祖。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省油灯,认为它是蒸汽冷凝水和蒸汽循环技术的最早演示,西方要到19世纪中叶才加以应用。在金属热处理工艺中,至今仍然在使用“冷却水套”这种降低油温的方法。

省油灯真可以省油一半吗?

中国古代读书人为博取功名,除了通过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来读书外,更多的还是挑灯夜读。省油灯发明以后,无疑为寒门子弟十年寒窗苦读减轻了经济负担。“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在陆游的笔下,省油灯比普通的油灯节省近一半的油。那么,省油灯的节能效果究竟如何呢?1984年,四川大学博物馆陈德富老师在《邛窑省油灯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唐宋时代邛窑的陶瓷工匠们,创造了能减少油耗的陶瓷省油灯,平均能省油8%—14%,个别的可达20%以上。这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都堪称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创造。”虽然陈德富老师的实验结果和陆游所说“省油之半”差距比较大,但省油灯的确能够起到节省燃油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中空的陶瓷“省油灯”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好掌握,成品率很低,因而制作起来并不像碟形灯盏那样容易。现在出土的省油灯很少有元代以后的,很可能是明代开始流行的壶形瓷灯取代了省油灯。明清时期开始流行壶形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明宣德官窑烧制的青花壶形灯。这盏灯造型为一扁腹小壶,立于托盘之上,灯捻儿从壶口放入油壶里,由于带有壶盖,又在壶形的造型基础上加长了灯炷的长度,燃油不易挥发,效果优于此前的省油灯。因此,省油灯由于要“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必然趋于消亡,最终被省油效果更好,制作和使用更为简便的壶形瓷灯所取代。

博物馆里收藏的省油灯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陷入内忧外患、战乱频发的黑暗境地,邛窑出土的很多省油灯的去向也难以考证。目前,邛崃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宋瓷博物馆、涪陵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场馆都收藏了省油灯。在海南省儋州市碗窑村古窑址也发现了一件青白釉省油灯,这盏省油灯与四川博物院的邛窑省油灯很相似。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省油灯曾经是一款“常销品”,走进过寻常百姓家。从出土时间来看,这些省油灯主要集中在唐末至两宋时期。比如,在四川博物院有一款邛窯出土的唐代绿釉省油灯,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乍一看,这盏省油灯像一个陶碗,坦弧形的灯面,灯芯在灯盏中间,与一般的油灯区别并不明显,只是沿口有一个小孔,可以注水进去。

省油灯(四川博物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文明进程,离不开照明用的灯具。包括省油灯在内的油灯,是历史长河中使用时间最久远的照明器具。我们可以想象,像宋白、陆游、邵公济这样的官员和文人,能在既省油又不油烟熏熏的省油灯下读书工作,不致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是何等惬意。

井冈山八角楼里一盏清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万里征程。井冈山时期,按照当时制定的使用油灯的有关规定,毛泽东晚上点灯可用三根灯芯,但为了节省灯油,他坚持只点一根。毛泽东当年就是在这盏微弱的油灯光亮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思想。

1882年,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随着电灯在中国的普及,油灯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富有科技含量的省油灯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经成为博物馆的藏品。灯焰摇摇苦读夜,纺车嗡嗡十年窗。小小的省油灯曾经承载过中国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美好生活梦想,见证过中国厚重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的灿烂光明。省油灯虽然远去,但省油灯中蕴藏的智慧和制造技艺,以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先进思想,至今仍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省油油灯灯盏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为什么要说“加油”
黑暗中的灯盏
卖油饼
汽车速度保持在多少最省油?
省油并不是唯一优点广汽丰田凯美瑞双擎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油灯收藏或成市场新宠
宋代,“节能灯“很普及
“过时”的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