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能量范式”理论模型建构

2022-08-29洪少春方坪珍叶世超

关键词:维度能量主体

洪少春,方坪珍,叶世超

(1.泉州师范学院南安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南安市诗山中学,福建南安 362311;3.泉州师范学院办公室,福建泉州 362000)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其运行离不开各创业主体、参与主体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互及流动。以创业主体为核心的能量交互机制自然是整个生态系统最为核心的交换机制,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共生演化。因此,以“能量流动”为范式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对高校创业支持导向的学校治理体系建构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维度

维度(Dimension),从广义上讲,维度是事物“有联系”的抽象概念的数量,亦指自由度,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描述一个对象时,需要用多少个相互独立的参数才能描述清楚,就可以说有多少个维度。我们把支持大学生创业因素分成三部分,即分别来自政府、高校和社会的支持部分,并把各种支持体系因素和环境因素按照责任主体及区域特点、作用方式综合考虑也分为三方面的维度,包括社会创业环境生态维度、政府创业支持生态维度和高校创业支持生态维度。

1.2 要素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创业主体与创业支持因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复杂的网络结构。影响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支持因素很多,具体分为政治法律类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类环境因素、制度机制类支持因素、经济技术类支持因素等等,在系统模型理论中,我们把这些因素统一称为系统要素,而每个维度都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

1.3 主体

Cohen[1]、Vogel[2]、项国鹏[3]等认为政府是参与主体,蔡莉和彭秀青[4]认为政府不是参与主体,Mason和Brown[5]则没有明确政府是否参与主体,而是提出了一个晦涩且模棱两可的名词“公共区域代理”为参与主体。我们认为政府的作用是包括各职能部门并且主要由各职能部门的职务行为来体现,他们所起的作用与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在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一致的,而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高校创业支持导向工作研究是应用其“隐喻”思路,并不是指真正的生物学生态系统,因此,我们认为政府(主要指地方政府)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研究高校的创业生态系统就要重点研究如何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主体企业发展的“能量流动”机制,保证各群落及参与主体都能积极主动地运行,实现大学生创业主体创立企业的良性发展。

2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结构

2.1 系统理论模型基础研究现状

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主要瓶颈问题即是其模型理论和驱动理论研究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即我们要构建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演化的力量来自哪里?要回答这一问题要理清三个主要方面问题:一是要素层面,系统到底是由哪些关键要素构成;二是关系层面,友好型系统的关键要素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即系统结构模型如何;三是驱动力层面,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而这三个层面关系研究核心是系统驱动力,团队前期研究认为驱动力核心是“能量”,当然,这里的“能量”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

2.2 系统的区域和要素范围界定

从埃茨科维兹创立的三螺旋理论来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与地理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校管理层及职能部门处于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中心位置,是整个系统的区域中心,高校管理层及职能部门是除地方政府外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主体,高校管理层处于协调主体地位,具有核心管理、系统建构与协调组织推进的功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业主体、多种参与主体以及多个要素构成的,各个要素又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及支持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包括非课程因素和课程因素,其中非课程因素尤为重要,而各个要素又按照类别组成社会创业环境生态、政府创业支持生态和高校创业支持生态等三个维度,创业主体、各种参与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功能,高校负责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维护,地方政府负责政府创业支持生态维度优化和社会创业生态维度优化的主导,外部支持组织及机构提供服务支撑,创业导师负责创业辅导及知识传递,创业学生接受辅导孵化并参与创业实践。不同主体有序执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发力,为大学生创业主体提供创业支持导向的“能量输入”和“能量流动”的组织保障[6-7],如表1。

表1 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各个主体的职责和功能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具有边界,因此不少研究者把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区域界定在高校之内,认为“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有其明确的边界”“大学之外的互动网络则与该系统无关”,这是不正确的[8],因为高校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毕业5 年内的创业行为都无法离开高校外的社会、政府而独立存在,业务办理、企业经营都需要与校外各种职能部门、财税机构、银行、基金等进行业务往来,其经营行为是面向市场,而不是仅面向高校,因此我们不能把系统区域仅界定于校内区域,而是包括校外因素和空间在内而以高校为中心“城校共生”的空间区域。

2.3 能量范式系统的结构模型

创业生态系统受多部门、多资源、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循环性特征。事实上,尽管相关学者不断充实发展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外延和模型理论,但目前仍远未达成一致性观点。从生态系统的友好度来看,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功能单位[9-10],基于“能量范式”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按照Tansley理论,其结构可分为群落结构和功能结构,群落结构指生态系统内部的群落组成、群落分布等,功能结构主要指生态系统内的种群群落之间通过能量流转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2.4 三个维度在系统中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如图1 所示,政府创业支持生态维度是核心之一,政府创业支持生态维度可以构成支持体系,但不能成为独立的子系统,而社会创业环境支持生态维度的要素相对零散,则连体系都难于构成,有的研究把它作为“创业环境”来看待,在“能量流转”中,它与支持条件融合在一起,作为体系的整体维度来被描述,以体现其重要性,同时把它与地理区域上的高校校园区分开来,而高校创业支持生态维度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同时也可以成为独立的支持子系统,因此,大学生创业行为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与互相“反馈”的关系。高校的创业生态系统能量流转同样深受政府的政策影响,系统重构的核心区域是高校,但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社会背景中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否则“能量流转”无法高效实现。

图1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关系图

如图2所示,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转需要地方政府、高校管理层和社会机构的有效协调,其系统与三者的关系中,地方政府和高校管理层处于“核心地位”,地方政府在系统能量流转中处于“主体责任”地位,细化后,省市政府处于“主导层面”,市县地方政府处于“执行层面”,省市县地方政府可以引领创业环境生态维度的改善或者恶化,高校管理层处于“维护责任”地位,负责“系统构建”和“生态优化”,对系统负有维护责任,负责基于“能量流转”的系统构建、生态优化和政策建议的功能。

图2 系统与地方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关系

3 “能量范式”模型的建构

3.1 系统“能量”来源分析

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理论来看,能量来自外部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通过各营养级流动时会大幅减少,在群落或生态系统内其食物链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系统内,能量又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而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隐喻,需要校外政商资源作为系统外部的“能量”输入来源,否则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而系统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传递”效率则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吸聚能力及创业主体与参与主体、主体与系统间的互动效率。

从“能量范式”视角来看,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问题是需要驱动力,这里的驱动力是推动系统生成和演化的结构根源[11-12],系统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化及运行除了需要强有力的外部“能量输入”,还需要高效的内生“能量流转”,这样才能推动系统的良性运行并向友好度更高的系统演化,进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活跃,实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能量流转”对于主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和创新发展、主体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所指的“能量”包括技术支持、资金支持、投融资、政策引导和创业孵化辅导等等有利于创业主体的创业行为和创业企业发展的各种支持措施及政策。

因此,针对系统中的大学生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其补充能量来源除了来自政府政策性“能量输入”外,还包括来自系统的要素优化、系统提升和其他相关种群的“能量转化”等三个方面,高校管理层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处于维护责任主体地位,可通过构筑平台、构建网络、结构优化及协调推动等打造和维护创业生态系统,凭借其资源吸聚、创造及快速市场响应机制来创造价值,吸引上级“营养级”参与主体向创业主体的能量流转,以促进系统的优化并促进创业行为的成功、创业企业运行质量的提升,实现系统自我生成与演化。

3.2 内生“能量流转”策略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内的创业主体、参与主体、群落及支持环境之间加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促进创业主体创业行为的成功和创业质量提升,进而不断为高校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社会创业环境生态体系、政府创业支持生态体系属于外生态因素体系,共同与高校内生态因素体系构成整体的大系统——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内生态因素体系是核心和基础,外生态因素体系是引领和保障,对内生态因素体系具有推进和提升功能,起支撑和助力作用。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各院系创业生态子系统在内,具有整体性、同步性、重叠性和无限循环性等特征。而涵盖这些系统的特性是共生性,它是创业生态系统能量流转基础,社会多元参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体系,包括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联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平台载体和企业家资源等[13]。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作为共生演化系统,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生演化系统的起始阶段,某一物种的个体群,创业主体和环境要素之间具有互相依赖性,而且创业主体越多,系统越稳定,抱团取暖的稳定效应越明显,能量交换模式下的竞争依存关系是主体与周围相关种群之间展开“双向试错”的关系体现。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不局限于校园,因此,这个生态系统具有“城校共生”特点,而这个“城校共生”特点则为能量流转“通道”形成创造条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演化,则规范了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主体间的任务协调及共生关系。初期的共生关系带有极大的随机性,共生对象的组合具有偶然性,如果能够形成相互反馈的能量关系,则这类共生关系就可以延续下去。共生演化系统有五个阶段,具体包括创意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基于博弈理论,大学生创业企业也可能面临着进入衰退期的命运。比如,因为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或者市场需求发生萎缩,大学生创业企业将面临着退出市场的命运,这种情况下,学生创业企业的目标如果是尽量延长企业的生存期,那么就需采用寄生模式[14-15]。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和能量流转趋势在大学生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

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自维持、自调节的能力,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建模中,意味着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带有自组织、自维持的特征[16]。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能量流转”驱动大学生创业主体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之间进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资源互补,从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大学生创业者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所构成,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系统内集聚的创客数量众多、角色多元,他们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聚集,不断地分享彼此的创意思想,参与其中的包括大学生创业者、辅导员教师、管理者,还有社会上的融资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资助企业等,对于大学生创业主体而言,环境要素包括分别隶属于课程体系、导师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实践体系等五方面,包括课程因素体系,也包括非课程因素体系,非课程因素体系内容更多,包括创业文化氛围、网络、实践设施、制度、金融政策和服务等。创业主体需要与系统中的投融资机构、辅导孵化机构、信息服务机构、高校院系所、资助合作企业等参与主体进行互动并得到其支持,特别需要这些机构和组织的能量流转支持。

3.3 外部“能量输入”策略

系统的外部“能量输入”,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政策资源、资金扶持、商企资源、社会捐赠等政商资源。

高校创业生态支持体系维度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导师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交融在一起,处于外围的政府创业支持生态维度通过政府行为、社会创业支持生态维度,通过社会创业环境营造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而政府则更多通过政策、制度制定和执行来提供“政策红利”和利用政商资源引导来实现“能量输入”,以便到达优化系统的目的。

在一个完整、有机、友好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和维护系统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充分激活各生态层级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维度、要素之间的有机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成果的产业化,加快“能量输入”,使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得到优化,累积创新创业“能量”。地方政府是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的责任主体,而围绕高校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府创新创业政策红利落地、资源驱动,都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虽然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区域核心是高校,但需要外部“城校共生”系统外“能量”的不断输入,以维护其动态平衡并促进其壮大,具有复杂性,而系统又与校外的政商资源紧密结合,因此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无法离开校外的政商资源而独立存在,是包括政商资源在内的一种动态的、需要政商资源“能量输入”的系统。外部“能量输入”策略主要是政策红利和非物质的资源(包括支持措施)“输入”。

4 讨论

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能量范式”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建构还处于创建初期,其组织结构及运行模式需要强有力的外部“能量输入”及高效的内生“能量流转”已经形成共识,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现路径探索,当然路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这一理论的建立将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创业教育导向”向“创业支持导向”转变找到理论依据,也为高校构建友好度更高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维度能量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正能量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开年就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