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的现代保护

2022-08-29

东方企业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代表性名录太极拳

中秋节,妈妈在家宴后端上来一盘古法制作的香甜月饼;奶奶在躺椅上,让人工智能音箱播放昆曲《牡丹亭》;清晨的广场上,一群白衣老人随着悠扬的音乐摆开架势,进入雷打不动的“太极时间”……这些身边随处可见的民俗习惯和场景,正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构成了我们如今生活的底色,非遗是我们的辉煌的过去、灿烂的当下以及值得憧憬的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纽带,历经千年,仍然可以让人们跨越时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无限创造力。这背后,离不开非遗人的坚持坚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接下来,让我们走入非遗的世界,细数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的非遗,以及它们是如何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中的。

“非遗”概念的诞生

人类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在18和19世纪左右,那时就有一些语言学者、民俗学家等人试图记载世界上的口头文化传统。日本是最早意识到文化保护的国家之一,早在1871年(明治四年)5月,日本政宫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物保存法》,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的文化遗产保护法。

正是这种尊崇和保护制度,使得日本传统的手工纸、手工伞、漆器、雕刻、陶瓷、织锦、和服、净琉璃等各种古老手工艺得以流传,并高水平地保留至今。

之后,类似的保护计划也在韩国、菲律宾、泰国、美国和法国相继展开。然而一些欧美国家的法理学家把知识产权视为一种资产,他们把版权和专利定义为将智慧,加以物化。但是,那些集体的文化创造却因没有文字记载或记录,对其价值的检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为国际认可迟缓的原因。

直到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开定义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工作的深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疏漏却渐渐暴露,进而推动了人们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思考。专家们的各种建议纷纷推出,技术研讨活动连续不断,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最早在1982年出现于“世界文化政策会议”的文件中,直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11月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的决议,又在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共19件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的杰作(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然后在前二者基础上,熔铸为一个新的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此,非遗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评定一次,并鼓励多国联合申报。

截至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631个,涉及131个国家: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31项,涉及128个国家;“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1项,涉及34个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29项,涉及18个国家。

截至2021年,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总数达42项,其中包括34个项目(含2个跨国联合申请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被列入“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项目被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法国与日本分别以23个项目和22个项目分列二、三位。

申请非遗项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太极拳的“申遗之路”就历时十余年。由于每个国家申遗名额有限,而中国文化遗产众多、竞争激烈,太极拳一直未能成功申遗。早在2006年5月,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式、李式、王其和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启动太极拳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直到2020年才申遗成功。

以王其和太极拳为例,在申遗成功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修建维护宗师墓地,并将其列为地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学一套拳、游一座城、寻红色根”活动,在河北省邢台市建了13个太极拳文化公园,分别以王其和太极拳的十三个动作命名,每个公园都有一尊太极拳式雕像,可以至少学到一个太极拳动作,对当地的文化、旅游都有促进作用。

中国非遗的成长之路

我国的56个民族在历史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当下,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结合更加密切,如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扶持戏曲政策、“一带一路” 的非遗交流等,使非遗保护变得更趋务实,也更多样。那么,我国的非遗保护之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与探索?

二十世纪中叶,政府组织文化工作者对部分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使许多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1979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发起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工作,至2004年底,298卷已经全部完稿,目前已全部出版。该项目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艺术资源,这项工作被海内外誉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万里长城”。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明确提出“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确定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标准;2003年11月,文化部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草案)》。

根据逐渐详实的文化保护政策,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610个子项。为了对传承于不同区域或不同社区、群体持有的同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确认和保护。

说明:数据来自国务院及国家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开信息,台湾省暂无数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06月30日。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并沿用至今。这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成功申请的非遗项目,可以根据对其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承、传播等保护性活动发生的支出进行资金申请,从资金方面保障非遗项目的延续。

传承人机制防止“人亡技绝”

在非遗保护中,传承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文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自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机制正式启动,让非遗的延续有了更好的保障。

自2007年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21年1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计3063人。

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1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万元,2016年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到2万元;从2015年开始,文化部还启动了“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传统工艺类项目作为切入点,委托高校等单位组织研修培训。至今,文化部已确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研修培训试点院校。

但同时,退出机制的不健全也造成一些传承人名不副实的问题。有的仅仅把“非遗传承人”身份当成一个捞取利益的“名头”,对传承义务履行不力。还有的长期占着传承人的位子,却“只拿补贴不干事”,挫伤了其他传承者的积极性。

因此,2011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要建立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2017年至今,先后有江苏省苏州市、宁夏省、北京市等有关部门对评估不合格的传承人做出了处理。

在2022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举办了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展, 吸引中外儿童驻足参观 图/视觉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思辉认为,有的地方,非遗保护传承“重申报、轻保护”问题突出,对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审查,既可以避免许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在保护的过程中变质,又可以督促非遗传承人加强技艺的传承。因而,打破传承人“终身制”,建立严格的传承人认定和退出机制,健全对履职不力者及时清退的灵敏反应机制,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比如苏州,规定两年内不得申请项目资助经费,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将被取消资格。此举不仅没有影响当地非遗传承工作,反而增强了一些老艺人、老工匠“带徒授艺”的积极性——把真正投身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能人引进来,是确保能者上、庸者下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为了强化非遗在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自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组织全国各地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这次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非遗同行”。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开始受到各个文化机构的重视: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创建以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为主旨的新学科;有些地方还兴建了非遗相关的博物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在内容上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和在表现形式上贴近民众的特点。它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内容资源,而且为构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代表性名录太极拳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致敬经典
参展商名录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