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赏石走进“课外阅读”
2022-08-29高平均byGaoPingjun
文/高平均 by Gao Pingjun
题名:【三星拱月】 石种:冰彩玛瑙组合
让观赏石走进校园走进课外阅读,是教育改革和观赏石行业发展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应当及早研究,探索实施。
一、课外阅读渴望源头活水来
这些年,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外阅读量小。学生负担重,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生的阅读量初中三年不低于260万字,这就需要每天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但实际上90%的学生不达标。问题就在于“没时间”,以致课外阅读量较小。二是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不足。以分数为纲的应试教育,课后作业繁重,严重挤压课外阅读,学生盯的是校内课本分数,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三是课外阅读的范围窄。教学与评价的眼光盯在课本基本篇目上,课外阅读量少面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四是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课外阅读往往是碰到什么看什么、家长买什么看什么、别人看什么自己看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就看什么。五是课外阅读缺乏思想、情感交流。课外读物往往是读了就了啦,读完就完了。六是课堂教育与课外阅读脱节。课外阅读基本以“作文选”为主,除此之外就“放羊”。较高频次的考试、繁杂沉重的作业、名目繁多的校外培训使学生上学后如同小毛驴戴上笼头蒙上眼,在课堂的“磨道”上转圈圈,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蒙眼倒是心无旁骛不懵圈,可抹下眼罩就茫然。如今,教育改革,学生减负,课外阅读的小溪亟待补充源头活水。
题名:【天有道】 石种:大湾石组合
二、观赏石走进“课外阅读”的可行性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名著、名文、古诗词上,还应引进一些新的“源头活水”,观赏石欣赏、赏石艺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赏石艺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普及的广度、研究的深度、影响的力度、与教育联系的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总结起来,观赏石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丰”,即内容丰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间百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还有一些至今无法破译的图符。二是“奇”,即奇特。观赏石的美妙佳作足以让一些能工巧匠、美术大师、书法大家惊诧万分并自叹不如。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而大自然是亿万年画一图,而且是鬼斧神工、纯天然、超人为的,常有令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三是“韵”,即有韵味。有些观赏石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韵味。一石一世界,一石一故事,大璞不雕、大韵无垠。四是“趣”,即情趣。观赏石有质地变幻之趣、形态变幻之趣、图案变幻之趣、纹路变幻之趣、颜色变幻之趣……40多亿岁的石头老来俏,城府颇深;300万岁的人类精神足,好奇心强。观赏石与人类这对“忘年交”在艺术的殿堂里玩着“捉迷藏”,演绎着五彩缤纷的趣事,提醒人类收敛“自尊自大”的狂妄心态,打破“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局面,重新燃起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情趣。五是“深”,即深刻。内涵深邃的观赏石反映着自然界的无言大美,也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之美,同时启迪人们探索自然与社会的深刻内涵。就上述观赏石的特点而言,它完全可以成为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与‘史’俱来、与‘生’并存”的中华民族赏石传统孕育于史前的石器时代,起始于先秦及其后的秦汉,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得到发展,宋元时期臻于成熟,明清达到昌盛,清末民初进入一个转型阶段,到20世纪中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中国四大名著有三部都涉及观赏石,阚子、陶渊明、杜甫、白居易、牛僧孺、李德裕、宋徽宗、苏轼、米芾等赏石大家名垂史册,赏石著作、诗词连篇累牍。在当今,由古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赏石发展到社会大众赏石,形成了赏石大众性;由部分人雅兴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形成了赏石地位性;由个人的瘦、漏、透、皱、丑的造型石评价意见到《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出台,形成了赏石标准性;由古代单调赏石(岩石及玉石)到岩石类、矿物晶体类、化石类、陨石类多领域赏石,形成了赏石多样性;由古代个人业余爱好到观赏石文化事业、产业,形成了赏石行业性;由古代社会成员个体赏石到全国三四级赏石组织统领赏石,形成了赏石组织性。优秀而扎实的赏石传统无疑是观赏石进课外阅读的稳定性民族“基因”。
题名:【莫高浮雕图】 石种:大化石
如今赏石艺术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意义深远。赏石这个多学科交错渗透的综合艺术,名正言顺地进入课外阅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让观赏石欣赏进入课外阅读,是中国教育的明智选择,也是应担当的一个责任。
扎扎实实的减负使以分数为纲的应试课堂教育“解封”,校园将逐渐发放一些“入门证”,教育改革必然会给更多传统文化进课外阅读开具“路条”,观赏石欣赏这个璀璨的传统文化一定有资格有优势取得进课外阅读的“路条”。
观赏石具有天然性、新奇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学生天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向往自然,让学生在赏石的乐趣中增加知识,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提高审美水平,掌握观察和思辨方法,观赏石无疑是课堂教育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桥梁和纽带。
三、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应把握的十个要素
直白地说,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也是教材、课文,只不过是课外阅读“课文”,它不能像正规教材那样周吴郑王的板着面孔,也不能是看热闹的“连环画”,“看图说话”,更不能是猎奇猎怪的消遣书,而应是充满奇趣、充满哲理、充满艺术、充满活力、充满探索、充满正能量的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的阅读资料。应该以奇开篇,以趣入门,读、品、思、辨、悟等多要素融合,开眼、增知、益智、强脑一条龙引发思维。编写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以下十个要素是要牢牢把握的。
题名:【犀牛】石种:大化石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强。因此,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挑选石头的第一要素就是奇。只有奇异,而且奇量大的石头,才能有看头、有想头、有说头、有探索头。
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挑选的石头不仅要奇,趣味性还要强。看了观赏石,读完赏析,一定要能引起读者的童趣、意趣、异趣、风趣、妙趣、幽趣、逸趣、天趣、乐趣、兴趣、理趣、志趣等等。
通过阅看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细心感受观赏石的形态美、质地美、色泽美、纹路美、韵味美、意境美、配饰美、命名美、释文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阅看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的目的之一就是揣摩观赏石的造型艺术、描绘艺术、书法艺术、构图艺术、地质变化艺术、线条搭配艺术、颜色协调艺术等等这些自然艺术,同时欣赏观赏石配座、置景、命名、解读等环节体现的“天人合一”,提高“师法自然”的水平。
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无疑要增长知识,除了解基本的地质学知识、岩石学知识、矿物学知识、宝玉学知识等,主要就是通过观赏石这个特殊的渠道,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数理化知识等等。
题名:【洞天福地】 石种:九龙璧
石头是地球村最早的“村民”之一,石头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人类对石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得熟视无睹,陌生得知之甚少。人们平时对石头的生产生活资料实用功能尚能了解一些,而对其的文化艺术社会功能就缺乏探索和研究,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就是探索自然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一个通道。
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扩散性思考能力,掌握创新性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观赏石欣赏这个特殊领域里进行顽石与智人、远古与现今、定格与扩散、单说与众评等方面的对话和思想交锋,养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辩证思维习惯。
观赏石给了我们许多的欣赏空间,但也给我们布置了很多“思考作业”,观赏石上一些图案符号令人费解,亟待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界志士仁人去破译。即使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图案,其欣赏的角度、欣赏的层次、欣赏的重点、欣赏的深度、欣赏的盲点,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辨疑解惑的学习习惯。
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与其他阅读资料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必须是“双行道”“双声道”,观后须有感,有感须有悟。要悟出见解,悟出人生,悟出方向,悟出真谛。这就要求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的切入点、探讨点、引申点、激发点要新、异、精、高、深。
通过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获取正能量,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巧妙而精致地设置一些如中国共产党党史系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系列、民族英雄系列、抗日战争系列、抗美援朝战争系列、中华民族礼仪系列、反腐倡廉系列、励志系列等等方面的观赏石赏析资料,使同学们寓教于奇、寓教于趣、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寓教于石,巩固校园思政课教育成果,把正人生的航向。
上述要素相辅相成,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在实际选题和编辑中,尤其要避免重图案轻赏析、重石头轻配景、重奇趣轻启迪、重欣赏轻能量等现象。
四、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的配套思考
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目标是让学生们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辨感悟能力、触类旁通能力、升华课堂知识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外阅读不能像过去那样一本书就打发了,应形式活泼的开展观赏石赏析。目前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一是争取开设一个供课外阅读赏析的观赏石主题公园,使同学们看实物读资料,增加赏析观赏石的兴趣和乐趣。二是开设一个网络交流天地,在每篇课外观赏石赏析资料的后面设置一个二维码,同学们可扫码入群,与专家、老师、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三是建立一个竞赛平台,在一定范围内对同学们的阅读心得进行评比竞赛,并在寒暑假期组织颁奖。四是联办一个展示舞台,联合地方报纸开办观赏石赏析范文专栏,专门刊登获奖文章,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