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章 奇石美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2022-08-29夏华炳

宝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石器石种赏石

【编者按】2018年出版的《奇石美学》一书,是由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华夏奇石馆馆长夏华炳撰写。夏华炳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为指导,在梳理历代奇石美学思想,总结历代赏石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奇石理论研究和赏石审美实践成果,探讨了奇石美学的发生、发展及各个基本问题和主要问题,总结了赏石审美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为进一步推动赏石文化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和满足广大读者的赏石实践需要,经我刊与夏华炳先生共同商议,决定在我刊开辟专栏予以连载,敬请期待!

同任何事物和现象的美一样,奇石美同时具有客观的和社会的性质,只有当石头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在社会实践中转化成为人类本质力量的物化形态,成为人类的欣赏对象时,石头才会转化为奇石,石头所具有的审美属性才转化为奇石美。

题名:【苍松独挂秋】 石种:大湾石

石头(岩石)早于人类存在了几十亿年,虽然在石头上后来被人类认知为奇石美的各种要素,如质、形、色、纹、象等,在石头形成时就已经随着石头的存在而存在,但是,在没有被唯一具有审美能力的人类认知以前,所有的石头以及石头上的一切,都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物,所有的石头都只是同样普通的石头,还不成其为奇石,当然也就没有奇石美。

马克思说 :“劳动创造了美。”人类关于美的认识,包括对奇石美的认识,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并在人类的劳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石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遍布于自然界中,由于质地坚硬,形态各异,大小兼备,随处可得,也自然地为原始人类最早接触和最早利用的自然物之一。石头作为居所、武器、工具、用具等,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化起着长期的关键的作用。人类在利用石头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石头的功能、效益和便利与石头的大小、形状、花纹、色彩和质感之间的关系,开始按照需要和设想选择石头,后来又学会按照需要和设想制造石器。实践经验证明,选择的石头比随意拣来的石头功能更强,效益更好,更便利使用,石器又比选择的天然石头各方面还好许多。人类利用选择的石头和制造的石器生产、生活、防卫和战斗,由完全顺应自然,到逐步利用自然规律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保证了生存,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生活,同时在生产、生活和劳动成果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时,人类便开始注意到周围一些符合美的规律的事物,产生了审美意识,将那些客观的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的事物视之为美。当然,首先就是石头,如:石头外形上各边的比例,色彩的鲜明,线条的柔畅,花纹的变化,质地的坚硬、细腻等。

原始人类对石头的高度依赖,石头在原始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原始人类与石头朝夕相伴,使原始人类对石头产生了崇拜心理和亲切感情,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神话传说,以及南京鼓楼北阴阳营出土的5000年前的雨花石殉葬品,就是很好的证明。原始人类在使用和制造石器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发现了石头的功能、效益和便利与石头的大小、形状、花纹、色彩和质感之间的关系,而且逐渐发现了石头的大小、形状、花纹、色彩和质感中所体现的美的规律,以及这些美的规律与石器的功能、效益和便利之间的关系,进而按照美的规律去制造石器。比如:质地细腻、光滑的石头比较坚硬,制作的石器更锋利,更经久耐用,切割东西更容易,在狩猎、防卫和战斗中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因此,石头坚硬的性质及其细腻、光滑、温润的感觉,不仅逐渐成为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选择材料的依据,并且逐渐成为原始人类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表征,成为石头的审美属性。古人在赏石中将石头坚硬的性质升华为奇石的一种品质,一种美德,并将其人格化,把石头的坚硬比作人格的坚贞,为历代赏石者所尊崇,无疑是从原始人类那儿继承下来的。当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得以产生,并有了实现的可能时,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使原始人类首先对石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石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石头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石头上的审美属性也最容易被他们发现。当原始人类将一部分石头不再用于制造石器,而是用于观赏的时候,奇石和奇石美便由此产生。

题名:【舞狮献瑞】 石种:太湖石

题名:【凤凰来仪】 石种:彩陶石

猜你喜欢

石器石种赏石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出山
骄阳
晚 暮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台湾真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