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

2022-08-29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袁小蕊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个性化空间图书馆

文/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 袁小蕊

图书馆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我国各领域推进“智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下,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需要快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大众所需的新需求。图书馆的相关发展需要迫切跟随时代的潮流和改革步伐,当各领域推进智慧理念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纳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得到成熟发展时,图书馆要顺应社会发展完成升级,只有顺应智慧概念,以智慧图书馆的方向进行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发展需求。南京五所大学于2012年组建了“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完成了统一的检索平台,接近3000万册书供5所高校用户共享。2015年4月,广东省成立了“智慧图书馆”,该智慧图书馆是全国首家智慧图书馆,由“智慧服务”“智慧资源”“智慧管理”和“智慧感知”四大版块组成。智慧图书馆的推进让传统图书馆的系统进一步得到优化,图书馆处理信息的时间也大大降低,信息多样化得到有效保障,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与书刊,智慧化服务在图书馆中得以体现。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是图书馆事业的重大变革,能够使传统节约程序转变成智慧服务,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研究与服务实现重大的提升。

一、智慧图书馆概述

艾托拉首先提出了智能图书馆,将其定义为“一座可移动、无空间约束、可感知的图书馆。”艾托拉相信,基于地理位置的智能图书馆能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文献。所以,艾托拉把它看成是一种移动的服务。与国外相比,我国涉猎智能图书馆的知识较晚。陈鸿鹄从智能建筑角度出发,认为智慧图书馆基于智慧城市的智能技术应用于建设,然后实现建筑与管理的智能化;李凯旋则从人文学角度定义智慧图书馆,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依托于专业且高素质的人员,通过智能化物理设备,利用能够获得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且认为新型图书馆中智慧馆员的重要性;董晓霞基于服务用户角度,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智能技术,然后为读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优于数字化的服务。

根据国内外对智慧馆的理解,智慧图书馆是基于复合图书馆的升级,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图书馆新形式,智慧图书馆不单是物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有软件作为支撑,例如全媒体资源,智慧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基于最新科学技术实现共知共享。

二、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

(一)个性化智慧服务。个性化服务具备四个基本特点:主动性服务、针对性服务、互动性服务和层次性服务。个性化智慧服务包括个性化智慧借阅服务、智慧参考咨询服务和智慧推荐服务。1.个性化智慧借阅服务。(1)多元化的移动智慧借阅服务形式。当前移动智慧借阅服务有很多种方式,市面上常见的有微信借阅、二维码、客户端的APP借阅以及支付宝借阅的电子证借阅。这四种常见的借阅方式中属微信借阅的方式最常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微信借阅覆盖率超过了80%,而另外三种借阅方式覆盖率远低于微信借阅覆盖率,其中,支付宝借阅覆盖率是四种借阅方式中最低的(如图1所示)。(2)智慧借阅服务从单向向O2O线上线下过渡。单向服务是指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的分离。而O2O则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用户在线上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在线下服务享受获得商品的过程。图书馆利用O2O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3)智慧图书馆开始关注信用借阅服务。信用借用服务指的是用户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基础,比如支付宝的芝麻信用,通过支付宝的信用,用户就可以获得免费的借阅。这种方式进一步促进用户建立信用意识,促使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2.个性化智慧参考咨询服务。IM实时咨询机器人的引入是个性化智慧参考咨询服务的体现。IM实时咨询机器人以个性化为基础,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有效咨询服务,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在咨询工作上的效率,缓解图书馆馆员压力,让馆员有更多精力去更好地服务图书馆用户。只是当前图书馆运用咨询机器人还比较少,相对于馆员而言,咨询机器人没有馆员灵活,对于用户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很难完全满足。3.个性化智慧推荐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是基于当前的大数据,依托于用户的兴趣与特点,然后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一些信息,这种个性化智慧推荐服务是一种主动的服务方式。图书馆通过挖掘网络相关信息数据,然后深入地对用户需求与兴趣有所了解,再为其推荐个性化的服务。以北京图书馆为例,北京图书馆阅读推荐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阅读方式,包括中外文图书、电子图书以及试听图书等。

图1 移动智慧借阅服务的主要形式

(二)立体互联式服务。立体互联式服务指的是图书馆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这种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所实现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互联、馆和馆的互联以及馆和人的互联。人和人的互联主要的表现是用户和馆员的互联、用户之间的互联。用户和馆员的互联表现主要是馆员基于新技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例如个人阅读账单。馆和馆的互联的表现形式是馆际合作,不同地区、级别、类型的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达成馆与馆之间的互联互通,主要表现形式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搭建的图书馆联盟的云平台服务,馆和馆之间可以做到“一馆一证、一馆通用”“一馆一书、多馆共享”“一馆咨询、多馆服务”“一卡借阅、就近还书”“一场讲座、各馆转播”,北京市的“首都图书馆联盟”平台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馆和人的互联的主要表现是以RFID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让图书馆用户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享受泛在化服务。例如自助办证、自助充值和自助复印等。

(三)空间再造服务。图书馆空间可以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感知和智慧的相关服务,这就是空间再造服务的主要表现,空间再造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传统图书馆缺乏空间再造服务,其空间无法完整地满足图书馆用户的相关需求,根据相关调研结果来看,有50%左右的公共图书馆有创客空间,不过因为每个图书馆的区域和服务差异,其创客空间都有一定的差异。例如上海图书馆,2013年最早打造了创客空间,为上海图书馆的用户营造了一种创新的氛围,将创意与创意设计完美结合,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全新的交流与学习空间,为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奠定了基础,营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虚拟体验式服务。图书馆的虚拟式体验服务以VR技术为基础所提供的一种沉浸式体验式服务,这种服务主要体现在VR阅读、资源检索与管理、空间导航和漫游。当前VR阅读是虚拟体验式服务的主要体验。例如,吉林省图书馆所举办的贺新春数字文化就是利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更新VR的活动素材,2019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VR场景设计,将春节的传统年俗和民间的一些故事实现实景和场景二者的交互体验,使得图书馆用户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深刻。不过,由于VR技术的壁垒以及高额成本,导致VR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深度尚浅,范围也有所限制。

三、智慧图书馆新形态的发展思路

(一)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不在场”服务体系。这一服务系统是以智能图书馆为主体,以读者为客体,以网络为载体,形成一种“不在场”的服务系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智能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因此,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应以大数据、数字化和智能技术为核心,从而达成信息资源的智慧化转变。在“不在场”服务体系闭环当中,互联网信息传输开始由有线形式逐步转向无线形式,并直接为便携式智能设备带来相应的信号源,由此促使人机交互可随时随地进行,在哪里进行交互,哪里便是图书馆。可见“不在场”服务体系的构建,重点在于信息资源的传输、接收及呈现能力,全新的5G技术研发,直接给智慧图书馆构建出以人为中心的“不在场”服务。再结合人工智能、三维投影等技术,此时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面向读者呈现出虚实结合的形态,这个形态的结构仍然是以“人”为中心,具体是通过人人交互、人书交互、人与环境交互来形成一种多元交叉的形态,图书馆始终与人互进行绑定。整个过程中,“人”又可以“不在场”的形式来实现智慧生产的效果。

(二)大力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供应效率。这就要求图书馆应当基于大数据技术背景,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展图书馆资源容量,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其信息资源效率的攀升。从读者的角度分析,其面对图书馆数据库内海量信息资源,难以从中分拣出自身所需的信息内容,因此只能期待全新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工作来加以辅助。随着5G时代的来临,5G技术所带来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渗透,导致图书馆人工服务不断削弱,大量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成为新时代图书馆改革创新的亮点。像清华图书馆的机器人“小图”、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图宝”等。同时,基于上述“不在场”的服务需求,也都是依托5G技术来实现,由此带来了强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通过与智能终端的互联,能够帮助读者快速锁定目标阅读资源,并且可将所需信息资源以多种不断的形式来呈现(语音、视频、图文等),最终充分符合读者们的多元化阅读需求,获取到更优的阅读服务体验。

(三)拓展智慧服务内容。拓展智慧服务内容包括延伸服务范围与深化服务层次。延伸服务范围需要积极拓展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在不断发展的新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智慧图书馆的相关影响力以及图书馆的覆盖面积,进而有效延伸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将图书馆24小时自助建设加强,基于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服务,使得智慧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能进一步得到提升。深入整合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由文献层面逐渐转变为关系层面和内容层面,从而构建基于内容的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从而使专题知识服务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在现代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的收集、提取、挖掘、处理等过程进行了实时的分析,为各种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实现信息服务深度层次的提高。

(四)打造围绕图书馆的第三空间。5G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通过高速、稳定、精确的无线通信,让网络产业有了突破物理“次元壁”的可能,可以将许多不同的真实世界转化为虚拟世界,这类空间被称为第三空间。例如,利用5G技术,在家里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与图书馆的现实世界相连,这样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书海当中。读者想要阅读某本书时,可轻易取得该书籍的电子版内容,并由此获得“在场性”的体验效果。并且,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安全性角度出发,馆内空间总体可实施空间分离开发模式,也即是将其划分为三大空间,即物理空间(第一空间)、资源空间(第二空间)、虚拟通信空间(第三空间)。读者通过第二资源空间获取知识内容后,可设定相应的阅读周期,以此来规避盗版问题的产生,而第三空间则主要是阅读过同类书籍资源的读者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由此将极大地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个性化空间图书馆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同桌宝贝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