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学报》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2022-08-28郭欣
郭欣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学报》编辑部;2.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江苏南京 210016)
2019 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我国虽然是期刊大国,但期刊的影响力不足[1]。因此,期刊编辑必须将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衡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两个通用的评价指标[2],而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又主要由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3],因此对期刊进行高被引论文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振动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于1987 年创办,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期刊,主要刊登振动理论与应用类的文章。由于振动工程是一个交叉学科,因此学报刊登的论文与土木、机械、航空航天、力学、交通运输、包装工程等学科或研究领域均有一定的关联。学报被Ei Compendex、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重要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被划分至TB(一般工业技术)和TH(机械)类中。学报在振动工程领域内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报在近10年中发展平稳,2020年的影响因子位于同类别期刊的前20%。然而,学报的影响因子在近10年来的波动非常小,除2018年的影响因子增长幅度较大外,其他各年的影响因子均在2011—2020年影响因子平均值的±0.1 范围内波动。学报拥有较高的办刊起点,并且依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和挂靠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优秀学术资源获得了充足且优质的稿源,在当前国内培育一流期刊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报希望能够抓住发展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再上一个新台阶。因此,该文通过对学报2011—2020年的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来总结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发现期刊的短板,以期为该刊及其他交叉学科工程技术类期刊在提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等方面提供借鉴和思路。
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利用CNKI引文数据库(https://ref.cnki.net/ref)来检索高被引论文,“被引来源”精确匹配为《振动工程学报》,出版年选为“2011—2020”,被引年选为“2011—2021”。
由于时间原因,近期发表的论文引用频次往往比较早发表的论文低,但这部分文章对于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等指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采用“历时法”逐年统计论文被引频次,选择各年被引频次前5%的文章作为高被引论文[4-6],将被引频次相同的文章一同计入研究对象。2011—2020各年的文章发表数及高被引论文数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20年发文数及高被引论文数
2 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
2.1 总体情况
2011—2020 年学报共发表了1 252 篇文章,其中有1 096 篇被引用,被引率为87.5%,总被引频次为11 796,篇均被引10.76 次。按照第1 节所述方法选取高被引论文共66 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2 910,篇均被引数为44.09 次,由此可见,5%的高被引文章贡献了1/4 的被引次数。
图1为2011—2018年各年所发表的文章在当年至2021 年的被引情况。从图1 中可以看出,学报的文章一般在发表后的第3~5年内可达到引用峰值。关于论文被引量的峰值年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刘雪立等[7]针对国内眼科学期刊研究发现论文被引量的峰值年在论文发表后的第7 年和第8 年。方红玲[6]则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各个学科的期刊被引量和年代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类期刊、管理学类期刊等5个学科的期刊被引量峰值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第8 年,临床医学类期刊的被引量峰值在论文发表后第7 年。由图1 可知,相比于文献[6-7]的结果,学报达到引用峰值的时间是较短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近年来,振动工程领域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成果更新的速度较快,同时也得益于网络的普及和各类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不断完善,使得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获取越来越快速、便捷。
图1 2011—2018年发文在当年至2021年的被引情况
2.2 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和研究机构
2.2.1 第一作者的年龄和职称
对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出生年和职称做了统计,表2和表3分别是年龄、职称/学历分布表。
由表2 和表3 可以看出,“80 后”是高被引论文作者的主力军,占比超过了一半,其次是“70”后,表明青年学者的研究活跃度很高,不仅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而且研究成果受到了很多同行的关注。同时,高被引论文作者的年轻化也表明了学科在蓬勃发展,人才不断涌现。在所有高被引论文中,第一作者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占到一半以上,这也反映了高水平专家的论文具有更深的积累、更高的学术水平,更易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们往往会不够重视年轻学者,尤其是研究生的投稿,认为其质量不佳,但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被引论文中博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的比例占据了近1/4,这种现象提醒了相关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这部分投稿,尤其是来自国内知名科研团队的研究生的投稿。
表2 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年龄分布
表3 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职称/学历
2.2.2 作者数量及合作情况
表4为对66篇高被引文章的作者数量的统计。由表4 可知,学报大部分的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数为3~4人,由一位作者完成的文章仅有一篇。在所有的高被引论文中,所有作者来自同一研究机构的占比高达71.2%,由两家研究机构合作的文章占到19.7%。仅有6篇文章由3个及以上的机构合作完成。有研究表明,对于期刊论文来说,研究人员应该增强合作但人数又不宜过多[8],学报的高被引论文中的作者数量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但高被引论文的跨机构合作并不多,这表明在该学科内,一些研究机构的优势非常明显,人才、设备和实验条件、研究基础较为雄厚。
表4 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数量
2.2.3 高被引论文的来源单位
对66篇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单位进行了统计,高被引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于各大知名理工类高校,少数文章来自于一些综合性大学或部队院校。根据统计,湖南大学是高被引论文来源最多的单位,共有9篇;其次为华南理工大学5篇、华北电力大学4篇、哈尔滨工业大学3 篇,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各2篇。
该刊的高被引论文来源机构较为集中,这些机构在学科内的优势明显,地位较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对于这些高被引文章的来源机构和其中的重点实验室,课题组及优秀个人的研究应着重关注,从中获得更多优秀的投稿,并进一步发展新的作者、审稿人和编委。
2.3 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领域
振动工程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庞杂,例如建筑物或桥梁的抗震/振、机械的振动和噪声控制等,分析高被引文章的研究领域可以帮助编辑发现在哪些研究领域内学报具有更高的认可度、哪些领域还需要去“开垦”。学报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布具体见图2,由图可知,“故障诊断”领域的文章占到了50%。总体来说,与机械相关的文章占绝大多数。
图2 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领域
利用中国知网大数据研究平台的学术热点分析学科的关注度趋势[9]。输入关键词“振动”,可以发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振动信号”领域的研究热度非常高,从约2004年起,相关的学术文献数,学术文献被引数、下载数,相关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以及相关的国家科研项目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了学报所刊载的文章与研究热点和前沿相一致。
2.4 高被引论文的基金项目情况
对高被引论文受基金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5。在所有高被引论文中,仅有一篇文章未受到任何基金项目的资助。在受资助的文章中,绝大多数受到了国家级的基金项目的资助。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引领了我国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发展,在国家级基金的资助下,出现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比例更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今后对于投稿的筛选中,是否有基金项目的资助是很重要的参考[10]。
表5 高被引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4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通过对近10 年的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学报的办刊基础扎实,所刊稿件的质量总体较好,被引率较高,文章在发表后的3~5年内即可达到引用量峰值。学报的高被引论文具有以下的特点:(1)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大多具有高级职称,出生年代集中在“70”“80”后,合作者多为3~4 人;(2)大多数的高被引论文来源于知名的理工类科研单位,尤其集中在本学科内优势明显的科研单位;(3)高被引论文往往受到各类基金项目的支持,尤以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为最多;(4)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对象多与机械领域相关,故障诊断方面的高被引文章最多。
4.2 建议与讨论
对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既可以发掘期刊自身的优势,也有利于发现以往工作中的误区和不足,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工作计划。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学报可从以下几个环节采取改进措施,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1)注意对年轻学者的发掘和培养。学报应当重视年轻学者和研究生的来稿,同时在科技论文的撰写、投稿与修改的规范方面,甚至包括审稿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帮助。
(2)关注学科内突出的科研单位,一流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等,学报要有意识地关注他们最新的研究项目和进展、获奖情况、参会情况等,保持联络,了解他们的投稿意向,积极主动地争取优质稿源。
(3)了解各类基金的资助情况。了解学科内哪些重点项目或个人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基金的支持或是获得了重大的奖项,主动地向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约稿。
(4)提高发文量。由于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在某一段时期里科技期刊对其所处科研领域内科研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论文数量的协同影响,因此,未来学报在继续保持并提升文章质量的同时也要扩大发文体量,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5)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振动工程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涉及的范畴较广,学报对于各个学科的报道一定不是面面俱到的,从对高被引论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学报在某些主题上“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这些热门的研究领域能够带来较多的投稿、较高的阅读量和引用,但对于一些研究成果丰富的热门领域,学报工作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高被引的文章并不代表一定是学术水平最高的文章,引文行为和引文动机是复杂的,而且很多引用并无实际价值。从学报的长远发展来看,不能一味地追求对影响因子的提升,刊物对于学科的贡献、对于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对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关注等社会效益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此外,学报要透过主办和挂靠单位进一步凸显自身的办刊特色,作为一个由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刊物,学报应该充分地整合振动工程学会的学术资源,并为学会的学术活动,会员科技成果的展示做出积极贡献;学报的发展也要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紧密地结合,将学校的一流学科、一流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也借助学校的平台吸引主题特色鲜明,研究价值和研究深度更高的稿件。
(6)注重宣传,加大对已发表文章的推广。2011—2018年学报共有零被引论文39篇,这39篇文章在作者的知名度、来源单位、基金资助等方面也同样有很好的数据表现,但是浏览这些文章后发现,零被引论文大多来自土木、力学领域,研究结构的强度和建筑的抗震性能;这些文章并不一定是学术质量不高的,而很有可能是学报在过去10年发表的这类文章很少,缺乏相关的读者群,学报只有通过对发表文章的大力推广,才能使这部分作者和读者逐渐建立起对学报的了解和认同。
该文虽然是对《振动工程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分析,但是《振动工程学报》的情况在交叉学科的工程科技类期刊中带有普遍性,因此该文的分析与结论也可供这类学报的编辑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