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深化改革 锻造创新尖兵包钢持续深化稀土研究院科改示范行动改革

2022-08-28包钢集团

稀土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包钢稀土人才

入选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以来,包钢(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精神,自觉扛起“国家队”的使命担当,深入实施“对标一流”工程,深化市场化改革,聚焦“四个面向”,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勇破产业发展难题壁垒,努力为国家稀土产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重要力量。

激励引导,赋权赋能,蹚出创新发展新路子

为广泛汇聚优势研发力量,解决稀土行业发展“卡脖子”的共性关键问题,包钢瞄准稀土科学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技术开发,探索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对外公开“张榜”,发出“求贤令”和“英雄帖”,邀约“全球大脑”,破解产业发展难题。“2021 年以来,我们先后张榜41 项科研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知名科研机构踊跃竞争‘揭榜’,以源源不断的‘活水’为企业科技创新赋能。”包头稀土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陈建利说道。同时,以需求为导向,与“挂帅”科研单位合作攻坚的新模式,实现让实验室、现场、市场紧密结合,推动实验室、中试、产业化环环紧密衔接。

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确立以效益、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是包钢落实“科改示范行动”又一有效举措。2021 年10 月,包钢稀土科研人员迎来喜讯,依托“稀土PVC 热稳定剂”技术成果成立北方稀土瑞泓公司,在探索实施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除股权激励之外,还运用了成果转化项目收益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李波介绍道。以自主研发的“稀土断热剂产业化”项目为试点,探索实施项目收益分红激励;针对不同层次的专利、标准、论文以及新产品应用推广等阶段性成果实施差异化的短期激励;在所属蒙稀分公司,面向经营管理团队实施超额利润分享的激励机制……一系列“硬核”政策,集众智、解难题,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下“快捷键”。

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以提升改革成效,激发创新动能为目标,逐级推动经理层、科研团队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加强实绩工作考核,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良性竞争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军令状”制度,实施“双契约+项目薪酬制”管理模式,出台《科技工作双契约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建立稀土院与各研究单位、科研团队双契约化管理,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薪酬100%纳入考核,实行一岗一契约、三年一周期、一年一考核的契约化考核机制。同时,通过授权管理,赋予科研团队负责人更大用人权、经费使用权、采购自主权,打破僵化的体制机制束缚,让科研人员在创新中“自主”。

优势互补,共建共创,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

2019 年5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就稀土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中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22 年5 月20 日,杭州西子湖畔,“浙江大学-白云鄂博稀土联合研究院”共建协议成功签约,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就稀土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三周年之际,包钢再一次与名校强强联手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交出一份践行嘱托新答卷。

近年来,包钢加强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努力搭建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战略共研、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集聚高质量科创资源,以稀土产业创新破题,实现协同发展突破。特别是2021 年,浙江大学——北方稀土联合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等共建平台成立后,面向稀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实施补链强链行动,努力培育稀土资源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的应用产业;同时,立足发达地区的人才高地、市场高地等区位优势,集聚全球领先的创新资源要素,建设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地、重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有效承接发达地区外溢创新资源,高效推进项目攻关,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广阔平台。

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钢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稀土科研方向,积极关注现场、市场、产业对科研的需求,建设完善各类科研平台。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面整合科研力量,推进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高质量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致力解决“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难题;高标准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基地,努力打造行业一流的高水平国家级创新载体;积极参与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抢占稀土新材料技术的制高点;与兰州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合力攻坚关键性“卡脖子”技术,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强磁场”,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不拘一格,引贤育人,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行业技术创新尖兵,是“科改示范行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包钢坚持“引才”“育才”双管齐下,让稀土科研“千里马”竞相奔腾。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等创新平台和载体,灵活多元吸引行业一流专家和团队参与平台建设,以柔性方式引进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等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联融共赢。“2021 年12 月,我们成功聘请稀土行业高端人才、浙江大学教授严密担任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迈出了五湖四海、不拘一格引才的关键一步。”李波告诉记者,“今年4 月,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再次柔性引进8 位高端领军人才加入稀土‘科研战队’,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夯实智力支持。”

此外,对照稀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结合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方向和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储备青年人才,持续改善人才队伍专业结构。2020 年以来,共引进硕士研究生71 名、博士研究生17 名;同时,通过兼职聘用、周末工程师、重点问题改善专项奖励等方式,柔性引进优秀工程师10 名。修订《内设机构外聘人员管理办法》,支持项目负责人自主聘用科技人员和技能人才,一些资深专家重新回到科研岗位发光发热,实现退休不离岗,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

重引才,善育才,注入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知名学者授课培训。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科研人员到先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拓宽工作视野。加强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培育基地、高端实习实训基地等,携手深化人才共育,推动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联合培养。与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全额支持培养费用、给予充裕学习时间、提升毕业待遇等一系列措施,为科研人员创造学历提升有利条件,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团队。

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聚力攻坚狠抓落实。包钢将扎实推进“科改示范行动”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实现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包钢稀土人才
2022年5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人才云
2022年2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钢筋混凝土柱外包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们深深地爱着你
——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