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MLAPSS 筛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2-08-27李金慧阮泳瑜谭秀新
李金慧 阮泳瑜 谭秀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较大,若不及时治疗则会使偏瘫、死亡等发生风险增大,因此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流程及筛查工具则成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1]。院前急救流程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节约救治时间,以抓住最佳治疗时期减轻对患者脑神经的损伤[2]。MLAPSS 作为一种疾病筛查工具,可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在减少诊疗时间的同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便于实施更加有效的急救措施[3]。本文对8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应用MLAPSS 干预对救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2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5.48±5.42)岁;脑卒中发病时间1~7 h,平均发病时间(3.54±0.67)h;GCS 评分4~8 分,平均GCS 评分(6.21±1.64)分。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51±5.45)岁;脑卒中发病时间1~8 h,平均发病时间(3.61±0.70)h;GCS 评分4~9 分,平均GCS评分(6.28±1.67)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③年龄>55 岁;④入院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⑤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晓且同意,并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卒中等其他脑卒中类型者;②3 个月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史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器官衰竭、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者;⑤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流程,按照轮值顺序进行出诊,入院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应急救措施。
观察组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应用MLAPSS筛查干预,具体如下。①成立急救小组:由高年资医生与护士成立相关急救小组,收集相关急救文献及结合自身急救经验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对院前护理人员实施急救方面的培训,以保证专人负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并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及反应能力。②优化急救流程:医务人员需充分做好出诊及急救的准备,收到“120”出诊电话后尽快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做好急救准备并在5 min 内出诊,尽早奔赴现场。在奔赴现场过程中需通过电话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史及病情,指导患者家属进行一系列科学、简单的抢救措施。同时,对家属情绪进行安抚,使其保持冷静,以免对患者造成影响。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吸氧,采集血标本后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③MLAPSS的使用:采用MLAPSS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首先对患者下肢力量进行评估,指导患者下肢伸展后将双下肢抬起,离开地面或床面,设置相应抬高位置,维持10 s,并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坚持。再对患者眩晕状态进行评估,询问患者自身对周围物体的感觉,若出现周围物体旋转、漂移等现象,应及时与头晕进行区别;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复视问题,即双眼直视同一物体时有2 个影像的出现;询问患者视野中是否存在无法看到的部分,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视野缺损问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对患者发音及用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构音障碍或失语情况。将以上问题以量表的形式表达,入院前完成记录。④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入院后院前急救人员需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再与急诊急救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实施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急救程序,并在急救室内做好相应抢救物品的准备,并实施进一步救治。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救治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入住科室时间。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42 分,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③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及痊愈情况,其中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梗阻、脑疝、偏瘫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情况对比 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入住科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救治情况对比(,min)
表2 两组救治情况对比(,mi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2.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流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软化和坏死,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且并发症及后遗症常见,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则成为疾病恢复的关键,而院前急救流程与筛查工具则在救治与预后情况起到重要作用[5,6]。
优化院前急救流程是急诊医疗向院外的一种延伸,是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及工作效率的一种措施,该流程中每一项措施都至关重要[7]。MLAPSS 是应用于院前筛查脑卒中的一种可靠工具,通过相应量表能够准确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为医生的进一步救治提供依据。急诊出诊人员在急救的整个流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决定急救结果的关键,因此要求出诊人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及操作能力[8]。本文中,通过成立小组、技能培训等措施使急救人员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进而提高救治效率,有利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病情恶化。院前急救流程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反应时间、现场紧急救护、搬运及转运等环节,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9]。本研究通过尽早出诊、电话询问病情等措施将院前抢救各个环节的时间缩短,并通过指导患者家属的方式使患者得到初步救治,避免家属对患者实施错误操作,防止患者病情加重,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入住科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应用MLAPSS 筛查干预能够促进救治时间的缩短,提高救治效率,有利于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达到现场后,通过简单易行的MLAPSS实施病情评估后,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有效的初步判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且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有利于误诊率的降低,加之该类筛查方式及优化急救流程所耗时间较短,进而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所造成的伤害,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更多时间[10]。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出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应用MLAPSS 筛查干预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的优越性。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预后情况方面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应用MLAPSS 筛查干预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相关医疗小组的建立能够提高团队的专业技能,提高抢救效率,优化后的急救流程及急诊绿色通道更具有科学化的特点,使抢救过程更加顺利,加之MLAPSS 筛查的应用可进一步缩短院前抢救时间,避免院前延迟问题的发生,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11,12]。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应用MLAPSS 筛查干预,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减轻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