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授权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2022-08-26张婉悦唐弘宇杨旭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方组方内服

于 淼,马 凯,张婉悦,唐弘宇,杨旭杰**

(1.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石家庄 050020;2. 河北中医学院科技处 石家庄 050020)

乳腺增生是临床中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从本质来看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发生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组织正常结构紊乱[1],目前认为致病主要原因为内分泌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和出现多发性的乳内肿块,患者较多为中青年妇女[2]。现代医学常根据病情特点选用激素类药物与维生素类药物联合治疗[3],但长期的激素治疗会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在古代又被称为“奶癖”“乳中结核”“乳核”等。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提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由于情志不遂,久郁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气血阻滞于乳房,或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痰,气滞、痰凝、血瘀日久成核;或因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气血瘀滞,形成乳房肿块[4]。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疗效。早在晋代《刘涓子鬼遗方》就有记载“治妇人乳肿痛丹参膏方,丹参、芍药各二两,白芷一两”[5]。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两味及以上的中药组成的方剂,中药复方专利在中药类专利占近90%的比例,其专利申请是近年来业内人士的关注重点[6]。专利文献内容新颖,信息完整而详尽,格式统一规范,是十分实用的信息资源。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文献集专利的信息成果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优势于一体,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挖掘,发现专利中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专利在申报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查程序,只有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专利才能获得授权,本研究通过分析已获得授权的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文献中所包含的组方用药信息,探究其用药规律,为专利创新主体在新药研发及专利申报过程中提供参考[7]。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通过政务服务-专利-专利检索-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高级检索界面(http://pss-system.cnipa.gov.cn/),在“检索式编辑区”中输入:“申请日=20000101:20201231 AND 发明名称=(乳腺增生乳癖)AND 发明名称=(中药中草药中成药中药复方中药组合)”,得到2000 年至2020 年间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复方专利。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专利以治疗乳腺增生为目的;②专利组成为中药复方的发明专利;③使用方法明确指出为内服或外用的中药复方专利;④已获得授权的专利。

1.2.2 排除标准:①排除发明为保健品、治疗仪的专利;②排除药物组成为化学药物或中药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专利;③排除用药方法不明确的专利;④排除未获得授权的专利。

1.3 建立数据库

阅读检索到的专利文献的全文内容,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利文献,去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利。使用Excel 2016软件分别建立内服与外用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库,将专利号、专利申请时间、法律状态、复方药物组成录入数据库。两人两台计算机以相同标准独立录入数据,录入完成后对比结果,对不同的结果进行核查修正。

1.4 数据处理与标准化

本研究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版)”进行分析,该软件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究开发,便于标准化处理、数据挖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8]。按照软件模板要求上传复方药物组成文件建立“分析池”,将数据导入“分析池”后可进行数据标准化与挖掘分析,利用软件“标准化”功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与《中药大辞典》[10]将“分析池”中药物的药名、药性、归经进行统一标准化处理。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软件中“数据挖掘”功能对加入“分析池”的专利组方药物进行统计:选择“用药”模块,利用“中药统计”功能分析专利高频中药、利用其“中药属性分析”功能分析组方中药性味归经使用情况、使用“关联规则”模块统计组方高频药对、通过“聚类分析”功能对组方用药进行分类、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模块统计专利组方的核心药物组成。

2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结果

2.1 检索结果

本研究通过检索得到申请日期在2000 年至2020年之间公开的治疗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共计644项,阅读专利全文内容,发现用药形式分为内服、外用、内外同治与内服外用皆可4种用药形式,其中内服专利有499项,是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方式,其中获得授权的有130项(表1),由于用法为内服外用皆可的专利在用药形式上既可用作为内服药又可作为外用药,将内服外用皆可组方分别纳入内服、外用组方统计,则最终纳入统计的内服专利有133 项,外用专利34项。

表1 各用药形式专利分布状态

2.2 授权专利公开情况

统计专利各年度授权量(图1),2013 年专利授权量最高,之后开始下降,与专利审查制度愈加标准、专利申报受理门槛提高有关。由于专利审查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完成专利授权通常需要2 年的时间,2018 年后的专利尚未全部完成授权工作,所以专利授权数量较少。

图1 各年度授权专利公开情况

2.3 高频中药统计

2.3.1 内服组方高频中药统计

纳入专利133 项,总用药频数1698 次,组方药味最少的为3味,最多的为33味药。用药频次超过20次的药物有26 味(表2)。频率较高的有柴胡(76 次)、夏枯草(57 次)、当归(53 次)、郁金(51 次)、香附(50 次)等药。

表2 内服中药频次统计

2.3.2 外用组方高频中药统计

纳入专利34 项,总用药频数402 次,组方药味最少的为4 味,最多的为32 味药。用药频次由高到低排列选取前20 味(表3)。频率较高的为:冰片(13 次)、莪术(13 次)、没药(12 次)、当归(10 次)、穿山甲(10次)、乳香(10次)等。

表3 外用中药频次统计

2.4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2.4.1 内服组方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中药四气统计(表4)最常用的为温性药(424次),其次为寒性药(347 次)、微寒药(332 次);中药五味统计(表5)最常用的为苦味药(903 次),其次为辛味药(761 次);中药归经统计(表6)最常用的为归肝经药(1184次),其次为脾经(554次)、胃经(458次)。

表4 内服中药四气统计

表5 内服中药五味统计

表6 内服中药归经统计

2.4.2 外用组方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中药四气统计(表7)最常用的为温性药(130次),其次为寒性药(70 次)、平性药(69 次);中药五味统计(表8)最常用的为苦味药(210次),其次为辛味药(203次);中药归经统计(表9)最常用的为归肝经药(246次),其次为脾经(148次)、心经(107次)。

表7 外用中药四气统计

表8 外用中药五味统计

表9 外用中药归经统计

2.5 高频中药分类统计

将高频中药按照功效类别以《中药学》(第九版)[11]为原则进行分类。

2.5.1 内服组方高频中药分类统计

将用药频次20 次以上的药物分类,分为8 大类,13 小类(表10),显示使用活血化瘀药最多,总频次达262次,有:郁金、延胡索、川芎、莪术、三棱、穿山甲、丹参、王不留行。理气药使用频次128次,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清热化痰药使用123 次,有瓜蒌、浙贝母、昆布、海藻。

表10 内服高频中药类别统计

2.5.2 外用组方高频中药分类统计

对用药频次6 次以上的药物进行分类,分为8 大类,12小类(表11),得出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总频次达78 次,有:穿山甲、莪术、三棱、没药、乳香、川芎、丹参、王不留行、红花。

表11 外用高频中药类别统计

2.6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在关联规则中,同现频次为两种药物共同出现的次数,即该药对的使用频次,置信度表示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12]。如,内服组方中,当归-柴胡的置信度为0.83,支持度为0.33,意为当归出现时,柴胡出现的概率为83%,二者同时出现的概率为33%。

2.6.1 内服组方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通过关联规则,设置“中药-中药”分析,调整置信度为0.35、支持度为0.2。按照同现频次降序排列,取前20 位组合(表12),高频药对有当归-柴胡、郁金-柴胡、夏枯草-柴胡、香附-柴胡等。

表12 内服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6.2 外用组方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调整置信度为0.35、支持度为0.15。按照同现频次降序排列,取前20 位组合(表13),高频药对有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赤芍-当归等。

表13 外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7 中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通过计算两类数据点间的相似性,对所有药物中相似的药物进行组合,并反复迭代这一过程,最终将相似的药物聚集在一起,发现组方的配伍规律,其中距离越小,相似度越高[13]。

2.7.1 内服组方中药聚类分析

对频数在20次以上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距离类型采用欧式距离,聚类方法采用最长距离法,当距离≥7 时,分为7 个聚类群(图2):①柴胡、当归;②夏枯草;③郁金、香附;④穿山甲、延胡索、瓜蒌、浙贝母、青皮;⑤白芍、甘草;⑥莪术、三棱、鹿角、淫羊藿;⑦昆布、海藻、丹参、牡蛎、赤芍、川芎、王不留行、川楝子、橘核、茯苓。

图2 内服中药聚类分析图

2.7.2 外用组方中药聚类分析

对使用频次前15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距离类型采用欧式距离,聚类方法采用最长距离法,当距离大于等于4 时,分为3 个聚类群(图3):①红花、莪术、三棱、穿山甲、乳香、没药;②冰片、香附、王不留行;③柴胡、青皮、夏枯草、白芷、当归、赤芍。

2.8 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复杂网络分析是以系统内部各部分为节点,将各部分间的联系作为边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经过过滤后保留基本信息,挖掘中药网络中配伍关系紧密、相似度较大的药物群以获得处方核心药物[14]。本研究将中药作为节点,使用频次越高的药物,节点度越大。两种中药同时出现在同一组方中的频次越高,权重就越大。

2.8.1 内服组方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当权重设置为50 时得到9 个中药节点(图4),得出乳腺增生授权专利内服组方的核心药物包含:柴胡、香附、郁金、白芍、当归、夏枯草、瓜蒌、青皮、丹参。

图4 内服组方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图

2.8.2 外用组方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当权重设置12 时得到6 个中药节点(图5),得出乳腺增生授权专利外用组方的核心药物包含:赤芍、没药、莪术、当归、乳香、三棱。

图5 外用组方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图

3 乳腺增生经方、验方用药规律

3.1 资料与方法

使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2000 年至2020 年之间主题为“乳腺增生”“乳癖”分别与“中医”“中药”组合的文献。纳入内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且涉及处方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研究、治疗体会、专家经验总结。排除用于治疗合并其他乳腺疾病及中药外用的文献;排除只有处方名,无具体药物或药物不完整的文献;排除重复的处方;排除文献中随症加减的药物,只采用主方。

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乳腺增生经方、验方的进行高频中药统计、中药性味归经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

3.2 高频中药频次统计

最终纳入2000 年至2020 年之间的治疗乳腺增生的经方验方共计570 首,用药频次超过100 次的药物有25 味(表14)。频率较高的有柴胡(444 次)、当归(350 次)、香附(283 次)、白芍(275 次)、郁金(223 次)等药。

表14 经方验方中药频次统计

3.3 中药性味归经频次统计

中药四气统计(表15)最常用的为温性药(1920次),其次为微寒药(1618 次)、平性药(1488 次);中药五味统计(表16)最常用的为苦味药(3738次),其次为辛味药(3277次)、甘味药(2081次);中药归经统计(表17)最常用的为归肝经药(4968 次),其次为脾经(2603次)、胃经(1755次)。

表15 经方验方中药四气统计

表16 经方验方中药五味统计

表17 经方验方中药归经统计

3.4 经方、验方关联规则分析

调整置信度为0.5、支持度为0.2,按照同现频次降序排列,取前22 位组合(表18),高频药对有当归-柴胡、香附-柴胡、白芍-柴胡、当归-白芍等。

表18 经方验方关联规则分析

3.5 经方、验方中药聚类分析

对使用频次超过100 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距离类型使用欧式距离,聚类方法采用最长距离法,当距离大于等于16 时,分为4 个聚类群(图6),分别为:①香附、郁金;②柴胡、当归、白芍;③茯苓、白术、甘草、川芎;④第 4 组药物较多,分为 3 组:C1 浙贝母、夏枯草、牡蛎;C2王不留行、丹参、延胡索、莪术、三棱;C3鹿角、海藻、昆布、瓜蒌、穿山甲、赤芍、青皮、陈皮。

图6 经方、验方中药聚类分析图

3.6 经方、验方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当权重设置为50 时得到11 个中药节点(图7),得出乳腺增生经方、验方的核心药物包含:柴胡、当归、香附、郁金、白芍、莪术、浙贝母、夏枯草、茯苓、牡蛎、瓜蒌。

图7 经方、验方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图

4 讨论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形式大多分为内服、外用,为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本研究将专利按照用药形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用药形式组方用药规律。根据专利检索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可知,内服中药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式,为获得更加可靠的结果,本研究进一步统计分析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经方、验方的用药规律,为专利的开发提供参考。

4.1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高频中药为临床常用药

内服组方中,柴胡占有重要地位,柴胡既可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证,又可与清泻肝胆火热之品相配,治肝郁化火证。经现代研究发现,柴胡可加快激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降低相关激素对乳腺腺体刺激,同时提高黄体的活跃度,抑制胶原纤维的生成,从而使乳腺增生组织消失[15]。基于网络药理学发现,柴胡中的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可作用于 HARS、PRKCA、ESR1 等靶标,涉及到PI3K-AKT、雌激素、MAPK 等信号通路[16]。通过雌激素通路维持雌激素受体的稳定性,使雌激素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凋亡;其中槲皮素可以通过MAPK 信号通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同时能阻断PI3K-AKT通路,抑制抗凋亡信号的传导,促进乳腺细胞的凋亡,抑制乳腺增生[17]。柴胡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涉及了多个活性成分、作用靶标及生物过程,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夏枯草善清泻肝火,消肿散结,现代研究证明夏枯草可通过雌激素受体、细胞特异性周期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及相关通路治疗乳腺疾病[18]。当归辛行温通,擅长活血行瘀止痛。郁金可活血祛瘀止痛,疏肝行气解郁,既可治疗气滞血瘀之证,又善清降火热治肝郁化火之证。香附辛香行散,味苦疏泄,为疏肝解郁之要药,善理气止痛。

外用组方中,冰片清热泻火止痛,可促进其他药物透过皮肤发挥功效,提高外用药物的透皮吸收利用效率[19];莪术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可用于消散气滞血瘀导致的乳腺肿块;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可治疗血瘀气滞较重的痛证;当归辛行温通,活血行气止痛;穿山甲活血祛瘀、消癥通经;乳香既能行气通滞又能活血消痈、散瘀止痛,乳香挥发油、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20]。

4.2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要治则

将内服、外用组方高频药物进行分类,发现两类组方均为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乳腺增生病程较长,缠绵不愈,正所谓“病久入络”,治疗时应以血入手。且多种病机均可导致瘀血: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可致瘀血;或肝郁化火,耗伤津液,“血受热则煎熬成块”[21];或痰湿阻塞经络,血运受阻形成血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作为致病因素阻滞气机,并易与痰湿、水饮互结,组方较多运用活血化瘀药,既可减小肿块消除病灶,又可避免瘀血加重病情。

在内服组方中使用理气药比例较高,余听鸿在《外证医案汇编》中说:“治乳症,不出一气字……无论虚实新旧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疏通”[22]。乳房之病多源于气而责于肝,肝郁气滞是乳腺增生的病理基础,应当使用理气药疏肝解郁。清热化痰药在内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时发挥重要作用,陈莘田提出:“病起于郁,郁则生火,火气消长,坚硬如石,由渐生痰,痰凝气阻,两乳结癖”[23]。又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食积郁结化热化火,阳明之血热盛,耗伤阴液,导致痰热搏结生成肿块,使用清热化痰药以软坚散结、泻热化痰消肿。

结合聚类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内服组方配伍围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散结药物配伍,外用组方配伍围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进行配伍。

4.3 治疗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用药四气多以温、寒,五味多以苦、辛

内服组方与外用组方在性味使用情况基本一致,四气方面常用温性药、寒性药,温性药可温经通络、活血止痛,通常情况下理气药、活血药多为温性,例如川芎、红花。寒性药可清热解毒,通常清热化痰药多为寒性,如瓜蒌、浙贝母。五味方面常用苦味药、辛味药,苦味药能泄能燥,可清热燥湿;辛味药能散能行,可行气行血、通络散结;对于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可使用温性、辛味药行气活血;对于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之证,可使用清泄肝经郁热的苦寒之品。

4.4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以肝论治为主,次则脾、胃

中药归经方面,肝经药物使用最多。高锦庭《疡科心得集》曰:“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24]。情志不畅致使肝气郁结,气血瘀结于乳房而成肿块,又“女子以肝为本”[25],治疗时,首先以治肝为主。根据调查[26],从事脑力劳动的女性乳腺增生患病率更高,该类女性由于工作性质,思虑较重,易伤脾脏,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阻滞气机,形成肿块,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从经络循行来看:足厥阴肝经,上贯肝、膈,布胸胁,至乳下方,绕乳头;足阳明胃经从缺盆下乳内廉,贯乳中。若经络运行不畅,气血瘀阻于乳内而成肿块。可见,乳腺增生疾病与肝、脾、胃经密切相关。

与内服组方相比,外用组方使用归心经药物比例略高,是由于外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时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药,该类药物通常归肝、心经。

4.5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药物配伍较多为临床经典组合

结合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内服组方中当归-柴胡、白芍-柴胡组合为逍遥散的组成药对,可起到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的作用,白芍-柴胡配伍经现代研究证明可治疗抑郁,使用该药对可以条达情志[27];柴胡-郁金是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对,善治肝郁化热之证;夏枯草-柴胡是夏枯草汤的组成。聚类分析结果中,橘核、昆布、海藻是橘核丸的组成药物,起到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作用。浙贝母、瓜蒌、茯苓,三者为逍遥蒌贝散的组成药物,发挥健脾化痰、散结消痈的作用;穿山甲、赤芍、川芎、浙贝母是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火热郁结型的乳腺增生。

外用组方中,乳香-没药为临床常用组合,《本草纲目》所言:“乳香行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每每相兼为用。”三棱-莪术擅长治疗气滞血瘀证,三棱理气之效强,莪术行血之效强,可用于消散气滞血瘀导致的乳腺肿块,二者配伍使用相得益彰。

4.6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内服专利研发以经方、验方为基础

通过分析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内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经方和验方,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柴胡、当归、香附、白芍、郁金等药;中药四气统计最常用的为温性药,其次为微寒药;中药五味统计最常用的为苦味药,其次为辛味药、甘味药;中药归经统计最常用的为归肝经药,其次为脾经、胃经。高频药对有当归-柴胡、香附-柴胡、白芍-柴胡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郁金、白芍、莪术、浙贝母、夏枯草、茯苓、牡蛎、瓜蒌。与乳腺增生中药复方内服专利组方用药规律基本相似,验证了中药复方专利通常源自经方、验方。中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总结出具有较好疗效和实用的方剂,通过实验研究,开发申报专利,可以说经方、验方是中药复方专利开发的源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以优质经方、验方为基础,通过对经方、验方的药味、药量的加减以及对剂型的改进等方法开发新的中药复方专利[28]。

5 结论与展望

5.1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新药开发可参考古方、经方、验方进行配伍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疗效较好的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由经典方剂化裁而来[29],例如大黄蛰虫胶囊、小金片等,在进行新药开发时,可依据经典古方思想进行配伍。古方经过长久的验证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历经千百年,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多改变,需要改进古方以适应现代人的体质,专利组方在药味与药量加减、剂型、制备方法等方面有更多的优势[30]。

专利能否得到授权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专利质量[31],医药类专利质量决定因素是临床疗效,经方、验方通常具有较好的疗效。随着我国专利审查制度的日趋标准,在古方、经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完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出更符合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要求的优质中药复方专利。

5.2 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中医将乳腺增生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两种基本证型,本研究与2013 年施学丽[32]等人对乳腺增生专利组方用药规律研究结果皆显示专利组方对应证型多为气、血、痰瘀的实证,针对冲任失调证型的专利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无论是何种病机的乳腺增生,最终都会导致气滞血瘀或痰凝血瘀而生成肿块,以此为主要治则,治疗范围更广,可以通过配伍对各种证型乳腺增生起到较好的疗效,更有利于快速发挥疗效。对于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可在行气活血、散结消肿的基础上配伍补肝肾、调冲任的药物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此体现在专利组方中调摄冲任药物占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专利实用性的要求,当专利获得授权后,实现产业化生产,作为药品在市场流通时,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化痰药的组合在散结消肿止痛方面有显著疗效,更易取得更高的销量,促使专利创新主体将研发工作的重心投入到该类专利之中。

目前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专利数量较少,本研究中冲任失调型内服专利为34项,冲任失调作为乳腺增生疾病的常见证型[33]有较大的申请空间,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专利研发人员可在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化痰药组合的基础之上,配伍具有舒肝养血、调理冲任、温补肾阳功效的药物进行组方。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与更加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坚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以古方、经方为基础进行中药复方开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优势。

猜你喜欢

经方组方内服
内伤内服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内服外敷防疫情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经方治疗急症3例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