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医药领域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2-08-26王旭杰李嘉茜张雪雪王妙然周忠阳顾继昱吴宇飞张菀桐李秋艳翁维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可视化中医药文献

王旭杰 ,李嘉茜 ,张雪雪 ,王妙然 ,张 蕊 ,周忠阳 ,倪 恬 ,顾继昱 ,吴宇飞 ,唐 威 ,王 怡 ,张菀桐**,李秋艳**,翁维良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100091;2.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700;3.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 太原 030619;4.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29.)

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 BA)是一类心率低于正常值,常因心输出量降低引起脑灌注不足而出现意识模糊状态或晕厥的心血管疾病[1]。目前,临床上通常将BA 分为三大类: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快慢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与束支传导阻滞[2]。BA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亦伴见于各类心血管疾病,轻者多因脏器供血不足而产生相关不适症状,重者则会引起循环障碍而危及生命,未经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自然病史高度可变,大多数因窦性停搏或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而晕厥的患者会反复晕厥[3]。

BA 在临床常归属于中医学理论中“心悸”“迟脉症”等范畴,中医药治疗BA 源远流长,最早的有效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始见于汉代的《伤寒杂病论》[4]。目前除传统汤剂外,口服液、胶囊、注射剂等中药新剂型被广泛应用于BA 的临床治疗。通过循证医学研究验证,参仙升脉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潜力,可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并提高心率[5-8]。多年来,中医学对于BA 的研究逐步深入,但目前尚无研究对该领域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因此,本研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9]与 VOSviewer[10],将中医药在 BA 领域应用的文献数据整合为可视化知识图谱,旨在从中剖析该领域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等科研信息,为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本研究中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策略具体如下所示:选择高级检索,检索条件为SU=‘缓慢性心律失常’OR SU=‘缓慢型心律失常’OR SU=‘心动过缓’OR SU=‘窦性心动过缓’OR SU=‘病态窦房结综合征’OR SU=‘病窦综合征’OR SU=‘窦房传导阻滞’OR SU=‘房室传导阻滞’AND (发表时间Between ('1915-01-01','2020-11-01'),总 库 中 选 择“全部期刊”,包括相关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在“学科”中选择“中医学”“中药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类别相关文献,共检索文献2691 篇。本 研 究 还 以 bradyarrhythmia、bradycard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herb 为关键词于 PubMed 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11 篇相关文献(剔除已纳入中文文献的英文版),由于数量较少,因此未将中英文检索数据合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分析仅包括中文数据,英文文献评价详见下文讨论部分。

1.2 数据分析方法

1.2.1 CiteSpace软件参数设置

文献数据通过Refworks 格式批量导出,使用Citespace Ⅴ软件对导出文献进行格式转化,具体软件参数设置如下:Time Slicing 模块,时间跨度区间选择1979 年-2020 年,时间分区为 5 年;Term Source 模块分别 选 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 (DE)”“Keywords Plus (ID)”作为词源;Node Types 模块选择“Keywords”。数据间连接强度(Links)选择“Cosine”,范围(Scope)选择“Within Slices”;数据删选标准(Selection Criteria)模块,设置“Top N”为 50,即筛选出每5 年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中的前50 名;Pruning模块下,选择“Pathfinder”修建算法,“Pruning sliced networks”修剪策略。将上述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及时区分析。

1.2.2 VOSviewer软件参数设置

本研究选用VOSviewer 1.6.15软件,根据书目数据创建图谱,将Refworks 格式文件批量导入,作者的最小文件数设置为7,选择Overlay Visualization 进行可视化分析。具体软件参数设置如下:Method 模块选择Association strength;Layout 模 块 中 ,Attraction 为 5,Repulsion 为 -5;Clustering 模 块 中 ,Resolution、Min.cluster size 分别为1.00 与1。将上述文献进行作者合作分析。

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

2.1 年度发文趋势

发文趋势可反映各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历程。通过CNKI 网站进行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年度发表文献趋势如图1 所示。可以发现,在1994 年前,年度发文量均小于50 篇,表明该类研究的关注程度较低,处于初创时期。1994 年后,年度发文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发文量均大于50 篇,表明该领域研究逐渐步入成长时期,其中,2006 至2011 年间发文量增长显著,2011 年到达峰值。2012 年至今,各年度发文量较2011 年有所下降,但整体发展态势稳定,表明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正逐步转为稳定发展阶段。

图1 年度发表文献趋势图

2.2 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即关键词共现分析,论文关键词是作者对全文凝练的结果,是可以反映论文整体研究内容的主题词或专业术语,分析关键词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某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11]。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得到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的共词网络(图2)。由于相关文献最早出现时间为1979年,故时间跨度区间设置为1979 年-2020 年,经CiteSpace 软件统计,该主题下关键词共有178 个,其中频次≥20 次的高频关键词共46 个。将关键词进行分析归类后,总结为表1。

表1 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分类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2.3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通过关键词时间线分析可以整体梳理相关研究发展的时间节点,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得到中医药在BA 领域的关键词时间线(图3)。可以发现,中医药对BA 相关疾病的系统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历经40 余年的稳定发展,目前中医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的相关临床用药主要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参附注射液、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及参仙升脉口服液六种,其中包括多种药物剂型,除传统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口服液、注射液等现代药物剂型。以上6 种药物相关发表文献的时间线分析(图4)。

图3 关键词时间线图

图4 临床药物时间线图

2.3.1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中医学名著《伤寒论》,是治疗阳虚外感主方,由于具有温通心脉的功效,现代医学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扩展,临床常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12]。麻黄附子细辛汤对BA 的疗效较佳且未见有明显副作用,相关研究认为该方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膜相关离子通道实现抗心律失常的机制[13]。

2.3.2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亦首见于《伤寒论》,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效。近年来,众多中医学者临床使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B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有研究发现[15],炙甘草汤可改善相关模型大鼠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与心肌酶活性。

2.3.3 参附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是根据名方“参附汤”进行剂型改良优化而成。参附注射液内含人参与附子中的人参皂苷、乌头类生物碱等相关活性成分,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医药制剂产品[16]。有实验发现[17-18],参附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递质的产生与释放、清除自由基、调节免疫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3.4 心宝丸

心宝丸是洋金花、人参、肉桂、附子、人工麝香、三七、冰片、鹿茸与蟾酥九味中药材经提炼而成的丸药制剂,具有益气助阳、温补心肾、活血通脉之功效[19]。心宝丸也是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的中成药之一,该药具有兴奋窦房结、抑制异位兴奋点、改善微循环、正性肌力等作用[20-21]。

2.3.5 参仙升脉口服液

参仙升脉口服液包括红参、仙灵脾、枸杞子、补骨脂、麻黄、细辛、丹参与水蛭八味药物、具有温补心肾、活血化瘀之功效。该药为名家验方,于2000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率并有效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临床症状[22]。近年有实验证明[23],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够通过抑制Wnt/-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提高窦房结纤维化模型小鼠心率,改善窦房结区域病理损伤与窦房结纤维化。

2.3.6 参松养心胶囊

参松养心胶囊是根据吴以岭院士治疗“心悸”经验处方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制药工艺研制的中成药,方中包括人参、甘松、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酸枣仁、山茱萸等十余味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效。该药于2003 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文,临床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地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4-25]。现代药理研究证明[26-29],参松养心胶囊可抑制心肌细胞重构,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与心脏前后负荷。

2.4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即作者共现分析,通过VOSviewer 软件绘制得到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图5)。分析发现,刘如秀(21 篇)、侯平(16 篇)、梁君昭(14 篇)与刘玉洁(13 篇)发表文献较多,并形成相关研究团队,为本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此外,亦有因发文量较低未被纳入可视化分析的重要团队,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张俊华研究员团队,该团队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BA 的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深度剖析了本领域的发展状况,并从循证医学角度对相关临床研究提出了诸多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本领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8,30]。

图5 高频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4.1 刘如秀团队

刘如秀教授团队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该团队研究范围广泛,不仅进行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在药理学及临床研究方面探索颇多,发表了国医大师刘志明及其学术传承人刘如秀治疗心律失常的名医经验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理机制、相关中医治法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窦房结细胞起搏功能相关的研究进展等BA 领域的科研论文。该团队发表BA相关文献时间线为2006年至今,团队齐聚老中青多位骨干研究人员,刘教授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使该团队保持了健康的良性发展趋势。本研究认为,该团队将继续为中医药治疗BA研究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2.4.2 侯平团队

侯平教授团队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团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团队,研究重点包括: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药理学实验研究,BA 的中医辨证分型和相关研究进展等。该团队发表BA 类论文时间线为2012 年至今,近5 年内发表了多篇有关论文。本研究认为,该团队未来将延续现今态势,为中医药治疗BA领域注入发展活力。

2.4.3 梁君昭团队

梁君昭教授团队来自西安市中医医院,该团队发展较早,研究重点主要为名医治疗BA 的临证经验和梁教授临床治疗BA 经验方的临床、动物实验研究。该团队发表相关论文时间线为1996年至今,近年来在本领域研究速度逐步延缓,目前主要以名医经验总结类论文为主。

2.4.4 刘玉洁团队

刘玉洁教授团队来自唐山市中医院,该团队同样发展较早,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升陷汤加味、保元汤加味及相关经验方治疗BA 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综述及名医临证经验。该团队发表BA 相关论文时间线为2007 年左右至2012年,近年来在本领域研究较少,目前研究重点已转向其他领域。

2.4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即机构共现分析,是对相关论文发表者所在单位的统计及可视化分析,通过CiteSpace 软件绘制得到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图6)。发文量较高的机构分别为:辽宁中医药大学(55 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2 篇)、山东中医药大学(42 篇)、北京中医药大学(41 篇)、唐山市中医院(35 篇)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9 篇)。详细分析可发现,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多集中于北方城市,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各单位间合作交流较少,多数研究为本地区机构间合作或单机构研究。

图6 高频机构共现图谱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的飞速发展,对于各研究领域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已成为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热点,CiteSpace 与VOSviewer 等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更是有效推动了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分析软件,从关键词、研究机构与作者团队等多角度对科研数据库内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本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本研究发现如下。

3.1 相关研究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表明,本领域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文献发表量不断上升,相关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英文数据库检索结果亦支持上述论点:该类研究质量逐步提升,研究内容较为丰富,11 篇文献中有4 篇[31-34]讨论参松养心胶囊,3 篇[35-37]讨论参仙升脉口服液,另有 4 篇[38-41]文章为系统评价、病例报告与电针治疗BA 的研究,研究机构不仅包括中医科研院所,还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为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随着科研水平的提升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本领域的研究时间与科研论文撰写周期均会延长,科研人员选择将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以促进本领域的进步,因此导致近年来年度发文量(中文)有所降低。此外,由于发表时间限制为2020年11 月,未充分纳入2020 年全年文献,导致2020 年度发文量数据并不完整。

3.2 研究方法需继续开拓发展

目前临床最常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的中药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参附注射液、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与参仙升脉口服液六种,其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BA 的研究最多,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则是参松养心胶囊和参仙升脉口服液。对于BA的中医辨证以心肾阳虚、心阳不振、气阴两虚与阳虚血瘀为主,治法常见温通心阳、温阳益气、温阳通脉、温阳活血等。整体分析可以发现,本领域目前的研究方法多为临床研究,包括临床疗效评价、名医经验分析与Meta 分析等,但由于结局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等评价标准尚不统一,而相关药物的治疗机制研究较少,因此,中医药治疗BA 的相关研究需要继续开拓发展,日后方可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3.3 研究团队有待进一步交流合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中医药在BA 研究领域已涌现出多个重要研究团队,目前保持活力且具有发展动力的研究团队分别是刘如秀教授团队与侯平教授团队,以上两个团队将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科研机构方面,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内的多家机构,多年来不断为本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但通过高频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可以发现,各团队间合作交流较少,多为小规模研究,并未形成多中心、大样本的网状合作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促进各研究团队、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对于本领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极为关键。

4 总结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出中医药在BA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概况,发掘出目前的研究热点并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中医药疗法在BA 领域的应用逐渐形成规模,近年来不断发展深入,该类研究能够体现出中医药的诊治特色和疗效优势。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疗效判定缺乏科学严谨的规范。国内学界对本类疾病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相关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亦需深入探索。因此,日后需要将中医临床证候与现代医学检查指标结合研究,进一步发掘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潜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选择,促进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可视化中医药文献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