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精准化护理的效果
2022-08-25马延婷
马延婷
(昌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24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变原因在于内耳,主要症状在于位置性眩晕,同时会伴随着震颤、自主神经症状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来说,首选干预方式在于手法复位,能将患者脱落耳石恢复到前庭部位,但是部分患者经手法复位之后仍然伴随着头晕、头痛等症状[1]。体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对残余症状消失有促进作用,为此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有一定效果,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良心理则是诱发残余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2]。本文主要分析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精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随机抽取80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5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52.46±3.04)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2个月到1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7.87±1.85)个月。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2.02±3.42)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2个月到13个月,平均病程(7.28±1.49)个月。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我院医学诊断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眩晕症状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合并有其他的耳部疾病,或者伴随着交流障碍、认知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嘱患者定期复查。
实验组患者接受精准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护理评估及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尽快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情况、眩晕的发生原因、持续时间等,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视物旋转等感觉,是否存在耳闷胀等症状,既往是否出现类似症状或类似疾病。通过对患者开展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疾病发作时患者常常感到眩晕症状,处于严重失衡情况,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为此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可邀请已经治疗成功患者分享相关经验,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2)手法复位期间护理: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有助于治疗成功;手法复位期间应该要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安静,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复位,同时要预防患者坠床,在复位过程中观察患者眼球震颤情况以及面色、呼吸情况,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需要及时劝慰,如果患者眩晕加重、无法耐受,则应该要停止复位,遵医嘱予以相应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手法复位之后需要让患者静坐休息一段时间,在没有不良反应之后才能离开;部分患者经复位之后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头昏症状,需要讲解这一症状属于正常症状,避免患者产生恐慌情绪,指导患者复位后要保持良好作息与健康饮食,避免剧烈活动。(3)宣教与随访:患者出院之前就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包括过度疲劳、感冒、头颈部外伤等情况,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要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情绪与疾病发生有一定关联,也要鼓励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需要控制吸烟、喝酒等频率,出院之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档案,并根据档案情况予以电话回访,告知复诊流程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眩晕、眼震、不平衡感)、护理效果。
1.4数据处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组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实验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护理效果为97.5%(39/40);参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护理效果为80%(32/40),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X2=6.1346;P=0.0133)。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是普遍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耳石脱落有一定关联,即脊顶受到耳石脱落这一因素的印象会引起位置性眩晕症状,由于受到这一症状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对运动、睡眠翻身等产生严重焦虑等症状。部分患者症状经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退,但是容易复发,促使患者的诊治时间延长,增加治疗难度,因此需要及时开展有效的干预以及相应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常规护理当中,旨在提升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便于开展手法复位,保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常规护理的应用并不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因此护理效果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应用精准化护理能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与症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在心理疏导之前,需要对患者开展护理评估,充分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与病情状况,对此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能稳定患者的整体分泌水平与生命体征情况,从而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4]。
从结果上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短,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P<0.05。由此可见,精准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原因可能在于精准化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最终达到提升患者护理效果的作用,患者症状改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整体状态,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5]。另外,通过健康宣教与院外指导、电话随访等,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疾病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精准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