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动力疗法联合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8-25邹华盛ApurbaKanchanRoy孟祖东王玉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火针中重度皮损

邹华盛,Apurba Kanchan Roy,孟祖东,王玉

(1.锦州医科大学十堰市人民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于颜面及胸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多发。研究发现人群中有超过95% 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生过痤疮,其中3%~7% 的患者会留下痤疮瘢痕,这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及心理影响[1]。痤疮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现今公认的有四个主要因素:雄激素及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繁殖以及局部组织的继发性慢性炎症反应[2]。中重度痤疮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及胸背部结节、囊肿、瘢痕等;与此同时患者会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根据2019 年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中重度痤疮指南推荐治疗主要为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 酸、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口服异维A 酸+外用抗生素、过氧苯甲酰。这些推荐疗法经常伴随着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和低依从性。笔者通过文献阅读发现:火针联合ALA 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相关研究甚少;笔者想通过对58 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予以火针预处理后进行光动力治疗,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5 月至2020 年12 月就诊于十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58 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9 例接受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29 例接受多西环素联合火针治疗。其中,治疗组男17 例,女12例,年龄15~31 岁,平均(19.97±4.08)岁,病程5 个月~5 年,平均病程(30.82±17.93)月;对照组男19 例,女10 例,年龄15~33 岁,平均(20.79±3.87)岁,病程6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8.59±17.45)月。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患者按照Pillsbury 标准分类,属于Ⅲ~Ⅳ级;②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③近4 周未服异维A 酸、抗生素或其他系统治疗药物;④近2 周内未外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⑤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家属及本人均知晓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坚持治疗且按要求完成复诊和随访。

1.1.2 排除标准 ①入选前4 周内曾口服或外用抗生素;②一年内有系统性使用维A 酸类药物史;③过敏性皮炎及光敏感者;④孕妇及哺乳期患者、肝功能异常者;⑤卟啉病或对卟啉过敏者;⑥瘢痕体质者;⑦对多西环素过敏者。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5-氨基酮戊酸(ALA,商品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化学研究院)。LED-IB(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输出波长:(633±10)nm,输出功率(功率密度):20~100 nm/cm2,连续可调。盐酸多西环素片[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00 mg×12 片,批号:国药准字H41020946]。

1.2.2 治疗与处理 治疗组:29 例,治疗之前先使用火针进行预处理。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皮损,进行常规碘伏消毒,点燃酒精灯,治疗者持火针,将针体前端放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烧至发红,迅速地刺入囊肿顶端,再于囊肿周围点刺数针。若针刺时有落空感,需用无菌棉签挤出囊肿内分泌物。每2 周处理1 次,共处理4 次;火针预处理结束后再次清洁消毒,用5%ALA 封包预处理位置2 h,待时间到后拆除封包,使用光动力治疗仪红光,波长635 nm 照射患处,时间设置为20 min,能量强度设定为55 J/cm2,照光距离选择10~15 cm 为宜(需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光动力结合火针治疗2 周1 次,共4 次;对照组:29 例,每2 周进行1 次火针处理,方法同治疗组,共处理4 次,另予以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每日2 次,每次0.1 g 饭后服用,共8 周。两组经火针处理后的患者均使用夫西地酸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每日各2 次外用。治疗组采取光动力治疗后和对照组火针处理后立即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后前3 天分别观察两组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红斑、肿痛、色素沉着、脱屑,以及采取措施、转归情况等。并于每次医疗前、后使用专门相机拍照保存。全部治疗结束4 周后进行随访并记录。

1.2.3 皮损症状积分 根据患者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来评判其皮损变化情况。将痤疮的好发部位依据毛囊皮脂腺单位的密集程度、分布情况及面积,按不同的因素分值分为6个区:1 分:鼻(Ⅳ区),下颏(Ⅴ区);2 分:前额(Ⅰ区),右脸颊(Ⅱ区),左脸颊(Ⅲ区);3分:胸部及上背部(Ⅵ区)。皮损分值(该区域最严重的皮损决定该区的分值):0 分:无皮损;1分:大于等于1 个白头或黑头粉刺;2 分:大于等于1 个丘疹;3 分:大于等于1 个脓疱;4 分:大于等于1 个结节或囊肿。

1.2.4 疗效判定 以皮损在治疗前后的GAGS 改变情况来判定疗效,依次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皮损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消退较多,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皮损有所改善,疗效指数为30%~59%;无效:皮损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疗效指数<30%或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GAGS 评分比较

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组的GAG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的2 周、4 周、6 周及随访时治疗组的GAG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AGS 评分比较(n=29,)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AGS 评分比较(n=29,)

2.2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初次就诊时面部皮损情况,可见大量结节、囊肿和脓疱,痂皮广泛覆盖。随访时面部皮损情况,可见面部较前明显改善,仅余部分粉刺、丘疹,见图1。对照组患者初次就诊时面部皮损情况,可见大量深在性结节、囊肿和脓疱。随访时面部皮损情况,可见结节、囊肿以及粉刺、丘疹较前明显减少,见图2。两组比较,治疗组皮损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图1 治疗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情况

图2 对照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情况

2.3 两组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40),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n=29,n(%)]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由于治疗组没有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故仅将面部处理后出现的局部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6 例,不良反应率为20.68%。其中治疗后出现面部红斑2 例,于治疗后48 小时内消退;光照时出现面部肿痛2 例,予以冷喷降温后缓解;1 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1 例患者出现脱屑,予以尿囊素维生素E 霜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 例,不良反应率为13.79%。其中红斑1 例,面部肿痛2 例,色素沉着1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P=0.81)。

3 讨论

痤疮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从青春期前后开始起病,常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部分可以迁延不愈至30 岁以上,并最终导致永久性的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研究选择的中重度痤疮患者58 名分为两组,将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的开展。根据表1 及表2 数据,第4 周时治疗组的GAGS 评分值低于对照组,随访时治疗组的GAGS 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皆高于对照组,故从治疗有效率的方面来看,治疗组的疗效是优于对照组的,并且因为没有口服药物,治疗组也未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受损等不良反应。

目前痤疮推荐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内服和外用药物,这些药物有抗生素类、维A 酸类、抗雄激素类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等[4-5]。但长期使用维A 酸制剂导致的肝酶升高、致畸作用,系统应用药物造成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以及皮肤萎缩、溃疡等副作用使得维A 酸制剂、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6]。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式为治疗痤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选择,其机制为:5-氨基酮戊酸被皮脂腺单位摄入后可以增加局部组织中的原卟啉Ⅸ(PpIX)含量,再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激发光敏反应从而激活PpIX,释放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及自由基,作用于靶组织,进而达到抑制皮脂腺的分泌、破坏皮脂腺的结构和杀死痤疮丙酸杆菌目的[7-12]。

火针作为中医独特的方法,具有“内病外治”的功效。最近的研究表明,火针治疗可以在痤疮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并杀死微生物,促进炎症减轻[13]。此外,针灸能快速消除或缓解局部组织肿胀、渗液、黏连等变化,使受损组织得到恢复[14-16]。近年来,痤疮的发病率以阶梯形式增加,因此寻找疗效更为确切的治疗方法并探寻其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17]。本研究尝试探究一种既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又有明显疗效的方法,为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提供更高水平的证据。

将传统中医外治火针疗法与艾拉光动力疗法相结合,可使光敏剂与病变组织接触更充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在治疗后仍需指导患者避免日晒,少食牛奶、乳制品、高脂、高糖类食物,并规律作息以减少痤疮的复发。随着ALA-PDT 在皮肤科的进一步应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具有无创、疗效好和作用快等特点,但其预处理时出现的红肿、疼痛以及价格相对传统治疗较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此研究各分组的样本量偏小,预计不能完整阐述整体临床变化,后续需要样本更大的研究来获取更加充分的证据。

猜你喜欢

火针中重度皮损
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贴麻后火针剥除术治疗甲周疣*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分析
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