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T1、T2 mapping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不同区域心肌初始T1、T2值*

2022-08-25吴仪周晖唐海雄李文韬胡平周漠玲周高峰雷凯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间层心尖左心室

吴仪,周晖,唐海雄,李文韬,胡平,周漠玲,周高峰,雷凯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放射科;2.心脏大血管外科,湖南 长沙 410008)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主要通过钆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序列发现局限性心肌纤维化,通过T2WI 黑血序列发现心肌水肿,但对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及炎症显示不佳[1-2]。新兴的T1 mapping 和T2 mapping 技术可以实现对心肌T1 和T2 弛豫时间(T1 值和T2 值)的定量测量,有助于心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是无创性评估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和炎症的新颖而稳健的技术[3-5]。不同的磁共振场强、mapping 成像序列和设备所获得的T1 值、T2值均存在差别[6-7],目前缺乏规范统一的T1 mapping、T2 mapping 图像后处理技术[8-10],降低了该新技术的临床利用效率。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T1、T2 mapping 技术扫描获得的左心室心肌不同区域和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 值、T2 值的差异,并比较间隔壁测量法和全部心肌测量法两种方法的差异,为临床工作中规范应用T1、T2 mapping 技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 年2 月至2021 年10 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CMR 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和因非特异性胸痛就诊的门诊患者26 例,均无心血管疾病和可能累及心血管的系统性疾病病史,无心脏病危险因素,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和CMR 检查结果正常(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体重指数正常,无LGE)。在因非特异性胸痛而就诊的门诊患者中,纳入标准[7]包括相关检查(包括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无异常、临床随访无异常和确认没有心脏病。排除标准: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人群。该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2021101062),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所有检查对象均使用配备18 通道体部线圈和心电呼吸门控的3.0T Siemens prisma MRI 完成扫描。使用我院已标准化的扫描流程进行CMR 检查[11],依次获得T1 mapping 和T2 mapping 图像。T1 mapping 扫描采用改良的Look-Locker 反转恢复(modified look-locker inversion recovery,MOLLI)序列并运用运动校正(motion correction,MOCO)技术校正心脏搏动伪影,采集方式为11 个心动周期内采集前5 个和后3 个心动周期共八幅图像,中间间隔3 个心动周期,即5(3)3 模式。选取左心室基底层,中间层,心尖层3 个短轴层面采集图像。主要扫描参数:回波时间(echo time,TE)=1.12 ms,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2.7 ms,偏转角度(flip angle,FA)=35°,视野(field of view,FOV)=(360×360)mm2,层 厚=8 mm。T2 mapping 扫描采用基于T2-准备FLASH 序列并运用MOCO 技术校正心脏搏动伪影,采集方式为在舒张末期采用三个不同的T2 准备时间(TET2P=0 ms,30 ms,55 ms)一次屏气获得3 幅FLASH 图像。选取与T1 mapping 一致的左心室基底层,中间层,心尖层3 个短轴层面采集图像。主要扫描参数:TE=1.3 ms,TR=207.5 ms,FA=12°,FOV=(360×360)mm2,层厚=8 mm。

1.3 图像分析

采用Syngo.via 心脏软件(德国Siemens 公司)进行图像后处理。在短轴图像上分别勾画左心室心肌不同区域(间隔壁、前壁、侧壁、下壁)的初始T1 值、T2 值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小心地远离心外和心内边界,尽量避开心外膜脂肪、心周肺组织和心腔血液以使邻近组织的部分容积效应最小化,全部心肌测量将ROI 准确地放置在心外膜、心内膜之间所有心肌(图1、图2)。用同样方法依次测量基底层、心尖层短轴层面心肌T1、T2 值。可重复性分析:随机选取10 例研究对象进行T1 值和T2 值的可重复性分析,以评估观察者之间和观察者内部关于不同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由两位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独立进行测量,其中一名观察者两周后再测量1 次,测得的数据分别用于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评价。

图1 分别测量左心室短轴层面心肌不同区域(前壁、间隔壁、下壁和侧壁)的初始T1 值(A)、T2 值(B)

图2 分别测量左心室短轴层面全部心肌的初始T1 值(A)、T2 值(B)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连续型变量报告为均数±标准差(),两个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视正态分布情况而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 秩和检验,多个组间比较心肌初始T1、T2 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数据差异,方差齐时采用LSD 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 T2 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可重复性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一致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健康者共26 例,男17 例,女9例;年龄12~69 岁,平均(33.0±13.7)岁;心率57~82 次/min;身高154~181 cm;体表面积1.4~2.3 m2;体质量指数13.5~34.0 kg/m2;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45.0~77.0 g/m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1%~72%,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53~98 mL/m2。

2.2 心肌初始T1 值统计结果

根据心肌短轴位测得的健康者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 值和95%置信区间结果详见表1。基底层、中间层、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初始T1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4,P>0.05)。基底层、中间层不同区域心肌初始T1值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4、2.641,P=0.001、0.037),其中间隔壁心肌T1 值高于前壁和侧壁(P=0.005、0.023),间隔壁与下壁心肌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层不同区域心肌初始T1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5,P>0.05)。间隔壁心肌T1 值与同层面短轴全部心肌T1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肌T2 值统计结果

根据心肌短轴位测得的健康者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的T2 值和95% 置信区间结果详见表1。基底层、中间层、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T2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34,P>0.05)。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不同区域心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15、0.556、1.978,P>0.05)。间隔壁心肌T2 值与同层面短轴全部心肌T2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左心室不同区域和短轴全部心肌初始T1 值、T2 值(ms)

表2 间隔壁与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 值、T2 值比较(ms)

2.4 一致性分析

间隔壁与短轴全部心肌测量初始T1 值的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583、0.9196,T2 值的观察者间ICC 分别为0.9506、0.9375;间隔壁与短轴全部心肌测量初始T1 值的观察者内ICC 分别为0.9535、0.9328,T2 值的观察者内ICC分别为0.9187、0.9575;表明测量间隔壁和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 值、T2 值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3 讨论

随着CMR 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T1 mapping、T2 mapping 及T2*成像为代表的心肌绝对定量成像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工作。T1 mapping 可以准确测量心肌T1 值即纵向弛豫时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疤痕、坏死、水肿、炎症、浸润性病变均可以导致心肌T1 值的增加,T1 值降低主要由于心肌内的脂肪和铁成分所致[9,12-13]。心肌T2 mapping 可以准确测量心肌T2 值即横向弛豫时间,T2 值增加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心肌水肿或炎症,T2 值降低主要与心肌铁沉积有关[14-15]。目前健康人心肌不同区域T1 值、T2 值的特点尚不明确,尚无心肌T1 值、T2 值的测量的统一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T1 mapping、T2 mapping 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采用带有MOCO 技术的MOLLI 序列进行T1 mapping 扫描,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 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层心肌邻近左心室流出道,可能容易受左心室流出道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导致T1 值偏高;而心尖段心肌较薄,测量容易受心腔血池和心外膜下脂肪组织的影响。因此,中间层是比较适合测量心肌T1 值的位置。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需要按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17 节段去测量各节段的T1值与T2 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不同区域心肌的T1 值与T2 值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参考ROGERS 等[16]的方法选择了相对简单的间隔壁、下壁、侧壁和前壁四个区域进行测量,发现四个区域心肌初始T1 值不全相等,间隔壁心肌T1 值高于前壁和侧壁,此结果与其他关于心肌初始T1值区域性差异的研究类似:DABIR 等[17]的研究发现中间层间隔壁T1 值最高,而前外侧壁T1 值最低,VON KNOBELSDORFF-BRENKENHOFF 等[18]也发现心肌前壁T1 值低于其他节段心肌;ROGERS 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间隔壁T1 值高于侧壁和整个短轴。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间隔壁基本为致密心肌,肌小梁很少,而且左右两侧均为血池,不容易受到心外膜下脂肪组织、肺部气体以及胃腔内气体、液体及食物所致的磁敏感效应的影响,因此间隔壁也更适合用于临床心肌T1 值测量。本研究结果发现间隔壁心肌T1 值与同层面短轴全部心肌T1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间隔壁的T1 值反映短轴心肌整体的T1 值。已有的研究表明,心肌T1 值的改变不但与测量区域有关,还受磁场强度(T1 值在3T 时高于1.5T)、壁厚、患者的心率、年龄、性别的影响并随患者的心脏周期变化[6,19-20]。虽然健康者不同心肌区域T1 值差异不大,但在临床诊断中必须考虑这一点,因为健康和异常心肌组织之间的T1 值差异可能在相似的范围内。PIECHNIK 等[19]和胡平等[21]的研究均发现中间层间隔壁心肌测得的初始T1 值比短轴全部心肌测得的初始T1 值高,提示测量不同区域获得的心肌T1正常值范围不同。ROGERS 等[16]的研究表明T1 mapping 的中间层间隔壁测量法或短轴全部心肌法在方法上是稳健的,总体上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可以有效区分正常的和患有弥漫性病变的心肌。因此,各医疗机构应该选择最适合实际情况的T1 值测量方法,在统一的测量方法基础上建立自己磁共振设备相应的T1 正常值范围,这样才能正确应用T1 mapping 用于心肌组织学特征诊断工作。与短轴全部心肌法相比,中间层间隔壁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更容易的方法,在随访检查时监测疾病的进展或康复情况[21-22]。

本研究测得的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的T2 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T2平均值与王俊丽等[23]测得的结果接近。本研究发现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的间隔壁、前壁、侧壁、下壁心肌的T2 值均无明显差异,与DABIR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VON KNOBELSDORFFBRENKENHOFF 等[18]测得基底层前壁的T2 值略低于下壁,中间层和心尖层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而BÖNNER[24]等研究结果表明外侧壁的平均T2值比间隔壁低,我们推测其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测量对象人群的种族、性别、年龄不同有关。已有的研究表明,包括扫描设备或场强、T2 mapping序列参数不同、后处理技术、性别、心率均可能对心肌T2 值产生显著的影响[2,6,23]。此外,如果测量时不小心勾画进了少量的心肌邻近组织如血液、心外膜下脂肪或含气的肺组织也会明显影响测得的T2 值。因此,各医疗机构同样需要选择最适合的规范化T2 值测量方法(推荐选择与T1 值测量一致方法)。如果心肌存在坏死或者疤痕,测量非病变心肌T1 和T2 值时应避开延时增强扫描显示的LGE 区域,这样才能反映非病变心肌的弥漫性纤维化和炎症的情况;相反,如果为了判断LGE病灶反映的是疤痕还是坏死,需要测量LGE 区域的T2 值,如果T2 值升高提示存在水肿,结合急性起病的病史,可考虑强化灶反映的为心肌坏死而不是疤痕[11]。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比较心肌不同区域T1、T2 值的差异程度,未将间隔壁分为前间隔壁和下间隔壁、侧壁分为前侧壁和下侧壁进行分析;没有进行长轴层面(两腔心和四腔心)的T1 mapping 和T2 mapping 扫描。②样本量较小,可能会限制本研究对T1、T2值测量的多种影响因素的评估,下一步建立正常值的相关研究需要收集更大的、包括不同年龄段健康者的样本。③由于健康者大多数没有进行增强扫描,因此未能分析不同区域心肌增强后T1 值和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的情况。

综上所述,健康者左心室不同区域心肌初始T1 值不全相等,而T2 值无明显区域差异,间隔壁心肌T1、T2 值与短轴全部心肌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别。临床使用T1 mapping 和T2 mapping 定量技术时应考虑到心肌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并选用规范、统一的测量方法。

猜你喜欢

中间层心尖左心室
Zn-15Al-xLa中间层对镁/钢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性能影响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欢乐过大年
心脏也需“减肥”
心脏也需“减肥”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如何利用合作教学激发“中间层”的活跃
浅谈通信综合营帐数据中间层设计原则与处理流程
甜蜜养颜季
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