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曼卿书法作品存世石刻考
2022-08-25邓志强
邓志强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
关于其书法成就,后世文献记载评价者颇多,略举其中一二:《宣和书谱》评石曼卿:其在宝元、康定间,文辞笔墨映照流辈,得之者不异南金大贝,以为珍藏。其正书入妙品。异时范仲淹作文诔之云:“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欧阳修亦作诗美之曰:“延年醉题红粉壁,壁粉已剥昏烟煤。河倾昆仑势曲折,雪压太华高崔嵬。”其为名流推许如此。朱长文《墨池编》中续书断一卷评书法妙品十六人,唐太宗 虞世南 欧阳询 欧阳通 褚遂良 陆柬之 徐峤之 徐浩 释怀素 柳公权 沈传师 韩择木 徐骑省 石曼卿 苏子美 蔡君谟。石曼卿位列妙品十六人之中,与褚遂良、柳公权等并称于世。苏东坡评石曼卿大字:曼卿大字,愈大愈奇。
其书,世以为久佚,如杨再春编著《中国书法工具手册》认为石曼卿书迹未见。①赵辉志、张文刚、李雪莲:《石延年摩崖大字三佛榜考略》,《碑林集刊》第十一辑,2005年,第96-98页。
曹宝麟着《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据古时匾额不同今制,是直接写上而不经镌刻,题壁易于剥落从而推论石曼卿书法至今不存。②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本人搜集石曼卿书法以及石刻有关资料,现就所搜集文献及各地石曼卿书法石刻作品考据,现今存世法帖中所载石曼卿书法作品应不下6件,各地散存石曼卿书法石刻作品应不下两件。
一、石曼卿书法存世法贴本
石曼卿的书法曾经刻石多次。最为集中的两次当属南宋权臣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阅古堂帖》与聂子述宋宝庆三年徙知赣州府重建郁孤台后,于次年汇刻《郁孤台法帖》。两部法帖均收录了石曼卿书法作品并以之刻石。宋曾宏父《石刻补叙》记载云:《群玉堂帖》十卷,本平章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阅古堂帖》是也。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书,二卷则晋隋名贤帖,三则唐名贤帖,四则怀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本朝名贤帖,七卷全刊山谷书,八卷全刊米元章书,末卷则蔡忠惠、石曼卿帖。开禧末,韩以罪死籍,嘉定改元,被旨拟入秘省,乃易今名。①(宋)曾宏父:《石刻补叙》,见《历代石经研究资料辑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23页。遗憾的是此帖石刻早佚,《群玉堂帖》十卷亦不全,现仅存数册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与吉林省博物院。《群玉堂帖》第八卷收录石曼卿书作《筹笔驿诗》。
《郁孤台法帖》石刻今已无存,《宋拓郁孤台法帖》是一部传世七百年的孤本,原有多少卷,今无考,现唯存上海图书馆藏残帙二帖。《郁孤台法帖》上册卷第六收录石曼卿书《杜牧题木兰庙诗》《杜牧入商山诗》《杜牧寄远诗》《“挹神移”等残九字》。
郁孤台原刻有石曼卿墨迹者在《隐居通议》中亦有佐证:字如掌大亦甚端重 然带俗态欠清媚遒劲之气 旴江聂善之侍郎守赣州日摹其真迹刻石郁孤台 未知今尚存否 偶观墨本恐失去谨录于此。②(元)刘壎:《隐居通议》见《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96页。
二、石曼卿书法存世石刻
石曼卿现今存世书法作品石刻历史脉络较为清楚者应至少有二处:广西桂林龙隐岩《朱晞颜跋刻石曼卿等十五人饯叶道卿题名》、重庆合川区钓鱼城石曼卿题《三佛榜》。现存而真实性存疑者一处:洛阳龙门石窟陈抟《十字卷碑》石曼卿题跋。可能存世待实地考察者一处:湖南衡山南台寺石曼卿题《释迦文佛》,此外,湖南永州浯溪碑林石曼卿等题名经本人现场寻访未见石刻。
1.《朱晞颜跋刻石延年等十五人饯叶清臣题名》石刻
石刻位于桂林月牙山龙隐岩,高111厘米,宽150厘米,正文真书13厘米,款真书4厘米。朱晞颜跋真书2厘米。碑文内容:
长城葆光,高平希文、师古,颍川天经,太原子融、子野,陈留商叟,天水元甫、子渊,荥阳天休,清河子思,昌黎稚圭,广平子京,河东伯垂,饯南阳道卿出守嘉兴于巨鹿介之北轩。明道二年六月十七日曼卿书。
绍熙二年,余将漕广右兼摄帅事,贰卿雒阳赵公实为代。又三年二月,余复自京西解节来代赵公。是岁十月,赵公以书来曰:“石曼卿题名墨迹,其间广平子京者,景文宋公者也。天水子渊,我高祖也。本故缣素藏宋公家,宋公之孙顷尝遗余,余甚爱而不欲受,命善书者以楮摹写而归之。今还吴而访宋氏,则缣亡矣。因念物之传远,缣寿于楮。宋之缣不可保,则吾之楮安能必其久而无恙也?先贤奇事,傥遂湮没,殊不可惜?环桂府多石崖,子能俾是书托以不朽,则惟子之惠。”余谓曼卿词墨妙一世,片语只字,流落人间者,率宝藏过珠璧。此题笔法劲古,又所列皆名辈,尤士大夫所愿见。与世为公是余心也。因报曰,诺。遂刻于龙隐洞之石室。时庆元改元正月吉日,新安朱希颜书。
大致内容为叶道卿出守嘉兴,石曼卿与范仲淹、宋祁等十五人在魏介之之北轩为之饯行之题名,由石曼卿手书。关于此件石刻,较早所见收录文献者有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十二云此刻当在汴都,久已不传。庆元初,新安朱希颜转运广西,重刻于龙隐岩洞之石。清谢启坤嘉庆六年撰《粤西金石略》卷十与其所修《广西通志》,以朱希颜跋语大半无文字并以题名内容及跋语中数言亦推断此刻为重刻。其他如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残编稿》、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陆耀遹《金石续编》多着录此石刻为重刻。然则1978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此件石刻作品进行清理之后,朱希颜之跋语重见天日,推翻了此前文献对于该石刻为重刻之说:朱希颜之跋语则清楚的记载了此件书作刻石过程,此件题名墨迹一直藏于宋祁府中,宋祁之孙欲将其送与赵思,赵思甚爱之而不忍受,命善书者摹写后,后因宋祁府中所藏此件题名不保,赵思恐摹本亦失,故将摹本委托朱希颜刻石于龙隐岩。文中赵公,根据清金鉷修《广西通志》中职官表记载,应为赵思,绍熙二年至四年间官广西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据明王鏊撰《姑苏志》其先祖为洛阳人,建炎年间迁居常熟。
叶昌炽《语石》卷七著录:石曼卿书临桂有摩崖诗刻,轩轩霞举,自是君身有仙骨,但未见丰碑耳。自题曰葆光子,其别号也。①清叶昌炽撰,韩锐校注:《语石校注》,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702页。其着录本刻为诗刻,据笔者推论,应来源于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卷十三中所载:石曼卿大字。明道二年书。韦苏州诗,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因举石曼卿诗,极有好处如仁者,虽无敌王师,固有征无私,乃时雨不杀,是天声长篇。某旧于某人处见曼卿亲书此诗,大字,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真所谓颜筋柳骨。今人喜苏子美字,以曼卿字比之,子美远不及矣。某尝劝其人刻之,不知今安在。②(清)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清雍正七年观妙斋刻,清道光十七年刊本,第29页。桂林石刻中,明代以后粤西金石著作中未见有摩崖诗刻,而近年历次石刻调查中,桂林迄今发现石曼卿存世书法作品石刻仅此一件,李光映所载石曼卿大字与桂林此刻虽同书于明道二年,但应是两件不同作品,《语石》中着录摩崖诗刻应系误录。
2.重庆合川区钓鱼城石曼卿题《三佛榜》石刻
石刻位于重庆合川钓鱼城护国寺前方钓鱼台下侧离地表约2米处崖壁上,高3.4米,宽2.6米,楷书,字径0.7米。据1995年《合川县志》所载为石曼卿手书,原刻在龟山寺,南宋干道元年,合州知州丁觉以墨本出示石照县尉文焘,遂刻于钓鱼山上。③赵辉志、张文刚、李雪莲:《石延年摩崖大字三佛榜考略》,《碑林集刊》第十一辑,2005年,第96-98页。《三佛榜》此刻为石曼卿书法之代表作之一,文献记载颇多。略举其中一二:
《宣和书谱》载:初沿汴而东,系舟泗水龟山下,佛祠释子以题殿榜为请,乃为剧饮,卷毡濡墨作方丈字,一挥而成,人以为绝笔。④(宋)佚名:《宣和书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3页。
宋董更撰《书录》载:王直方诗话云,以书名世,大字愈妙,龟山寺三佛名榜最为雄伟,张文潜有诗云,煌煌三佛榜,铁柱贯金纽。能道其妙处。①(宋)董更:《书录》见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之子部八“艺术类一.书画之属”,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827册第292页。
此石刻中书法笔力遒劲,大气豪放,笔画起笔与收笔之间的提按比较明显,与柳体的“垫肩”式的笔画有其神似之处,转折处的笔画浑圆饱满,与范仲淹对石曼卿之评价其大字颜筋柳骨相互印证,并且与前文图2《宋拓郁孤台法帖》中“挹神移”等残九字颇有神似之处,据文献所考的流传脉络清晰,当为石曼卿作品无疑。
3.洛阳龙门石窟陈抟《十字卷碑》石曼卿题跋。
然据张永祥《“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字卷碑小考》一文中推论,此碑可能为明代好事者所刻:陈抟书此联语实无可能,联语本身亦非陈抟所撰。笔者推测,原卷恐是明季好事者据石延年“希夷先生人中龙”一句加以推演,复集《石门铭》中字而成,故所见明以前题跋仅此一诗而已,实则此诗正启人疑窦,亦无怪乎清前流传状况语焉不详。晚明士风浮夸好古,伪物迭出,有此手笔,并非怪事。②张永祥:《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字卷碑小考》,《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从此刻书法与石曼卿存世碑帖以及流传脉络较为清晰的石刻对比来看,石曼卿所书皆排列整齐有序、法度森严,此刻书法虽有曼卿书法稍有相似之处,然其排列随性散乱,法度全无,与曼卿其他存世书法作品风格差异十分明显。从本人研究桂林石刻的角度来推测,桂林宋代石刻,尤其是北宋石刻,受唐代书法石刻影响较深,同时追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书法风格相对统一。桂林北宋石刻多取法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的风格,厚重沉着之余又不乏生动活泼之意,纵横排列规整、结体规范严谨,章法上来看整体平稳和谐。而此刻与桂林现存明代石刻风格比较类似,笔者亦推测当为明代伪作。
图一 石刻《朱晞颜跋刻石延年等十五人饯叶清臣题名》
图二 石曼卿题《三佛榜》石刻
图三 洛阳龙门石窟陈抟《十字卷碑》拓片
图四 洛阳龙门石窟陈抟《十字卷碑》拓片中石曼卿题跋部分
此外,南宋隆兴元年(1163)道士陈田夫撰《南岳总胜集》南台禅寺有曼卿大字的记载:石曼卿书释迦文佛四字在寺前石崖上。①(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光绪丙午长沙叶氏校勘,卷中南台禅寺部分。且衡山导游词亦有云石曼卿石刻尚存,实存与否,有待实地考察及后续文章考证。李花蕾《唐宋永州摩崖石刻编年》中有熙宁元年曼卿等浯溪题名的摩崖石刻记载,②李花蕾:《唐宋永州摩崖石刻编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本人现场考证未寻得其石刻。真实存世与否,亦有待浯溪碑林官方拓片及后续文章考证。
三、文献中所见石曼卿书法石刻
石曼卿书法作品曾经刻石而今不可见者,据文献所载应至少曾有以下数件:
1.《筹笔驿诗》
《筹笔驿诗》石曼卿所书不止一次,仅文献可见就有两次以上:
一次是为欧阳修所书:欧阳修《六一诗话》有载:“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余家尝得南唐后主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诗,曼卿平生所自爱者,至今藏之,号为三绝,真余家宝也”。③(宋)欧阳修、姜夔、王若虚:《六一诗话·白石诗说·滹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4页。
另一次北宋刘攽所撰《中山诗话》及后世许多文献均有载:石曼卿独行京师,一豪士揖之而语曰:“公幸过我家。”石许之,同入委巷,抵大第,藻饰宏丽,锦绣珠翠,殆非人间所拟。歌舞欢醉,丐书,为挥筹笔驿诗数篇。以金帛数百千赠之,复使驺从送还,恍然不知其谁。翼日,殆无复省所居矣。他日,遇诸涂,以遗以白金数两,谓曰:“诗中‘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最为佳句。”④(宋)刘攽:《中山诗话》,见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95页。
关于《筹笔驿诗》石刻 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中有载:右驿在蜀中绵州,石曼卿为诸葛武侯赋也。宝元二年,大书以遗朱复之。后二年,朱为四明节度推官,遂刻石于厅事。中更兵火,碑仆于榛莽间,凡百余年。刘伟至,出而函置南堂壁间,且以名其堂,缺一角失十五字。绍熙元年,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补之,且举范文正公《诔石学士书》于后,云:“曼卿之诗,气雄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物。”今观此诗此字,则所谓实为神物非虚语也。青萍剑名,杜诗《秦州见敕目除薛毕》,有“谁定握青萍”之句。
《宝庆四明志》郡志卷第三也有记载:“节度推官,听事旧在子城之西门外,隆兴初制阃再建夺为干办公事厅。遂徙于奉国门之东。宣诏亭之后故戎官之庐也,旧厅有石曼卿筹笔驿诗。宝元二年书赠朱复之,康定二年复之官于此刻之石。嘉衤右四年胡宗愈作亭贮之中,更兵火亭坏碑仆。绍兴十一年,刘伟建南堂函置仆碑壁闲且以筹笔名堂听事,既移碑亦随之”。①(宋)罗濬:《宝庆四明志》见《中国方志从书》,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5199页。
此版《筹笔驿诗》石刻原墨出自何处则不得而知。
2.《古松诗》
根据记载,《古松诗》石刻与《筹笔驿诗》石刻同在宁波,原在一处,先有朱复之刻《筹笔驿诗》石刻,后又有《古松诗》石刻。宋楼钥撰《攻媿集》有载:“吾乡郡从事官舍中先有筹笔驿石刻久矣,今赵君致远又欲刻此是为二妙也”。②(宋)楼钥:《攻媿集》见《丛书集成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967页。
楼钥为浙江宁波人,由此段可知,《筹笔驿诗》石刻原在郡从事官舍中,后赵致远欲将古松诗一并刻石以为二妙。而古松诗最终刻石与否,在元至正《四明续志》卷第十一中有载:“石延年古松诗石刻旧沦没于平准库荒棘中,后纪至元闲府判齐谦移置府治之厅侧。其词曰: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尚书楼钥有跋语云:“吾乡郡从事官舍先有筹笔驿石刻,庆元己未节推古汴赵师夏字致道又刻此以配之”。③(元)王元恭:《至正四明续志》见《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6578页。
关于此《古松诗》与《筹笔驿诗》二件石刻留存状况,在明代朱存理《铁网珊瑚》中仅有《古松诗》而无《筹笔驿诗》的记载:节推赵公得真迹于袁正肃之仲弟木叔,而刻之石。二百年来陵移谷迁,何物不为尘土之归。而此刻至今存焉,半云翁亦在箧藏故物之列。家既拆异又幸心可得而宝之,造物者若有私焉。呜呼,故家遗物歴年之久,而卒获所归有如此帖者乎,敬书此以识余感。岁在黓敦牂五月望北山老樵黄掺书。④(明)朱存理:《铁网珊瑚》,台北图书馆,1970年,第196页。可能《筹笔驿诗》明朝时期已经遗失不见。
而关于《古松诗》石刻的记载,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四载:“曼卿诗句字画名贤品赞蔑以加矣,岂容言下着语此咏古松墨迹。余获拜观不觉神爽飞越,自庆为平生之幸。弘治乙丑冬十一月十日,吴郡黄云题于华氏之尚古楼”。⑤(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见《风雨楼丛书》,1911年,卷四。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九有后续记载:“吴郡黄云题于华氏之尚古楼,嘉靖卅五年墨林子装袭原值十五金”。⑥(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见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之子部八“艺术类一.书画之属”,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827册卷九第407页。
此《古松诗》与《筹笔驿诗》二件石刻不见于此后各种石刻著作记载,现存与否,殊不可知。
3.《题张氏园亭诗》
宋晁补之《鸡肋集》载:曼卿以天圣四年来令金山,故诗为此邑人作者多刘君一也。如《题张氏园亭诗》云“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尤为佳句。其地在邑东郭,近秦城古寺,盖太宗时御史张公穆之别业园,诸子之所营也。逮补之寓此,盖七十年。而荒墟废址,狐鼠之所跳嗥,独两大桧苍然犹在。其枝半死半生,蟠惊奇怪,想见山阴品汇之盛,微咏奇句,为之大息归。御史曾孙大方曰:尝试复之,崎立两亭,当为子名之,以其语一曰“乐意。”一曰“空香。”以记曼卿尝醉此,亦知子先世与曼卿厚,今不可得也。大方曰:唯岁再春,大方率清晓出郭门,或问之曰:东园壅培事,恐后会大方,犹子刍与同里郭方,又以曼卿此诗刻石,欲补之书数字石上,乃摭文忠公诗文,并附题园亭诗事。其末为夫后来益远,前辈奇伟有如石公,至不知其名字志行,终始何如人,故详出之。大方字廷贤,刍字尧询,方字进道,皆里良士,而尧询自云藏曼卿书诗犹十数。大观二年三月己己。颍川晁补之无咎题。①(宋)晁补之:《鸡肋集》见《四部丛刊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年。
金山位于今镇江,因缺乏后续相关文献记载,未知此刻尚存否。
4.《三世佛》石刻
宋谈钥纂修《嘉泰吴兴志》中德清县寿圣寺部分有记载:“寿圣寺在县东三十六里韶村,寺记云基四百亩溪水环绕梁。天监五年,青州节度使沈子真居宅,一夕钟磬自鸣,堂前井中放出毫光,俄有龙腾空而去,子真遂舍为寺武帝赐今名。统记云会昌六年置先建大殿宏壮高峻,皆香栟木,殿有三世佛佛碑石曼卿所书在弥勒像前”。②(宋)《嘉泰吴兴志》,见《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4731页。
5.西河师中刻石曼卿书作石刻
宋董逌《广川书跋》有载:“石曼卿书,世以曼卿跅弛不羁,故其乘一时豪气所感,岂提鈆懐椠者所能模放耶。观其论天下事无不公,当后数十年其言益信可用精思者不能过也。潞子城有曼卿所书,盖宝元七月,是时朝廷始以曼卿所上民兵为可行,故得与吴遵路同籍河东兵至此迄今六十五年。本道再置使按民兵其说正当时所议而,西河师中适为上党尉,初得其书摹石此岂亦有数耶”。③(宋)董逌:《广川书跋》,见刘晚荣辑:《藏修堂丛书》,1890年,卷十。
四、石曼卿曾手书匾额或大字题壁等可能刻石者
1.石曼卿《繁台寺题名》
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一载:曼卿语演曰:“繁台寺阁虚爽可爱,久不一登。”其生曰:“学士与大师果欲登阁,当具酒蔌迎候。”曼卿因许之。一日休沐,约演同登。演预戒生陈具阁下,器皿肴核,冠于都下。石、演高歌褫带,饮至落景。曼卿醉,喜曰:“此游可记。”乃以盆渍墨濡巨笔题曰:“石延年曼卿同空门诗友老演登此。”生拜叩曰:“尘贱之人,幸获陪侍,乞挂一名,以光贱迹。”曼卿大醉,握笔沈虑,目演扬声讽曰:“大武生捧研用事可也。”演以为言。竟题曰:“牛某捧砚。”永叔后戏以诗曰:“捧砚得金牛。”④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474页。
2.上虞县石曼卿《寄题苏簿凝虚馆诗》
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卷四十四载:石曼卿《寄题苏簿凝虚馆诗》:越基擅岩壑,虚馆宅其尤。丹甍熠孤飞,灵景邀四周。山高晴若阴,洞寒夏如幽。幄槛庭花发,玉环渠水流。闲卧真吏隐,乍登仍仙游。居之宜民思,无为兹宇羞。①(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250页。
3.大雄寺石曼卿书扁
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载:“大雄寺,长兴县志旧在县治西北一里,陈天嘉元年建,号报德寺。唐会昌间,寺废。大中元年,县令喻凫奉敕重建。宋治平中,改今额石曼卿书扁。……元至正十六年毁。明初元帅耿炳文筑城,寺基开为城壕。洪武二年迁入城县治东南隅”。②(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6392页。
4.宋晁说之撰《景迂生集》卷十八载《石曼卿送周卿游边》
《题石曼卿送周卿游边》:“观曼卿书,想见其谈兵虽范文正公不能折也。要在尹师鲁顿挫耳。清明后一日,箕山晁说之题”。③(宋)晁说之:《景迂生集》,见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之集部三“别集类二·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357页。
5.石曼卿书“敕建州学”及“经史阁”
宋谈钥《嘉泰吴兴志》载:石曼卿“经史阁”三字在州学。
石曼卿“敕建州学”四字在州学④(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11,见《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731页。
6.《次韵王子飞跋石曼卿洛中题壁》
宋张纲《华阳集》卷三十四有《次韵王子飞跋石曼卿洛中题壁》:“酒狂玩世芙蓉仙,胸中落落太古全。浮云富贵不着眼,肯复腾上夸鸢肩。应怪元龙负豪气,献书天子言十事。骑驴一去不可追,风月凄凉壁间字”。⑤(宋)张纲:《华阳集》清抄本,见《宋集珍本丛刊》第38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第593页。
7.范希文石曼卿书《伯夷颂》
明王鏊撰《姑苏志》卷二十三载:“尉厅,祥符图经云在县南七里盘门外,卢氏云按尉司旧在教场西北隅,绍兴十四年赵伯建移今所。庆元三年赵希实重修,有范希文石曼卿所书韩文公伯夷颂”。⑥(明)王鏊:《姑苏志》卷23,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第299页。
石曼卿书法曾经刻石或可能有刻石者记载繁多,法帖本存世寥寥,极为珍贵,目前石刻有实证且脉络清晰者唯桂林龙隐岩《朱晞颜跋刻石延年等十五人饯叶清臣题名》及重庆合川区钓鱼城石曼卿题《三佛榜》,皆为摹本所刻。其余或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或有其他遗珍,皆有待发现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