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舆情应对机制研究

2022-08-25周振飞

今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舆情高校学生

周振飞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维度内,民众以某个社会事件为焦点,对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持的社会态度。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舆情依托互联网进行传播,逐渐演变出一种新型舆情方式——网络舆情。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今日校园以及“互联网+”与高校各个领域不断融合,使得高校师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并转发扩散信息,从而导致在高校发生的事件经常会发展为网络舆情,甚至扩展为社会整体性围观。因此,如何处理网络舆情问题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舆情的特征

(一)办学性质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即民办非企业性质的高校,其最大特点是盈利性,即在办学过程中要获取合理回报,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靠生源等来维持。民办高校办学性质特殊,若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将会严重损害学校声誉,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学生就业,从根本上阻碍其办学与发展。并且,广西地处我国南端,西南与越南等国毗邻,高校舆情处理不当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安全。

(二)参与者的独特性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了人们表达意见和观点的主要阵地,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及时性等特点使得某个偶然事件会突然演变成为网络舆情事件。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度较高,也易受网络信息的诱导,他们会在个人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上以评论、转发等形式参与其中。

(三)表达见解的偏激性

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部分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且年龄、经验、阅历及知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他们在借助网络平台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甚至被不法分子或别有用心之人蛊惑,可能会导致其所发表的意见出现偏激。

(四)高校舆情的复杂性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的开放性为人们畅所欲言提供了平台支持,使得网络舆情呈现出自由性的特点。高校师生受家庭背景、经济背景、生活条件等影响,个体的差异性也使其对舆情的关注点千差万别,总体来说,高校网络舆情可分为社会稳定类、校园生活安全类、高校管理类等,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五)形成过程的快速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在我国网民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与网络舆情有着极强的黏性。一般来说,网络舆情会伴随社会热点话题而迅速蔓延,从而吸引大批网民关注和热议,最终发展为舆论焦点。而高校学生容易被这些话题吸引并参与讨论,甚至出现线上表达与线下行动同步的倾向,从而增加了高校舆情信息在校园中的影响广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舆情现状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舆情现状概述

在“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较长,且网络行为多样化、涉及领域广。文献研究表明,在民办高校中,82%的学生会利用网络来获取外界信息,接近90%的学生每天都必须使用网络;在这90%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每天在网络上会花费5小时以上,30%的学生会花费8小时以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包含社交、看新闻、游戏、视频、音乐、购物、学习等,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通讯社交、游戏、购物、视频、看新闻、学习、音乐。民办高校学生所涉猎的网络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也很广,不仅包含了突发公共安全领域、社会道德领域、国内外热点领域,也包括文化娱乐领域、民生领域、专业考试相关领域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舆情存在的问题

1.网络舆情监督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时代,多数民办高校已经设立了网络舆情监督体系,但还不够系统、完善。一些民办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立师生网络舆情监督部门,或是将这项工作附加在其他部门进行,这导致高校很难及时判断和疏导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与此同时,部分民办学校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对网络舆情工作的分析与汇总也较为缺乏。

2.网络舆情监管方法老旧,缺乏创新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手段和方法都较为单薄,当发现网络舆情在校园内开始传播或有传播的迹象时,它们一般会采用迅速删除不当言论、临时关闭学校网络、关闭网站等手段来强行阻断信息的传播和事件的发酵。然而,高校一味地“围追堵截”和“严防死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反而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反叛心理,造成更大的冲突或使舆情发生更剧烈的传播。

三、“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的舆情应对措施

(一)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

1.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管

首先,广西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监督体系,在学校内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聘请专业人士来负责这项工作;其次,要完善相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实行逐级分管的策略;最后,疏通部门间的信息传输渠道,确保信息传输流畅。此外,民办高校要强化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提高政治站位,严防死守不让学校成为舆情焦点、产生引发舆情焦点的问题,还可以与当地政府部门、公安机关以及新闻媒体建立协同监察机制,从而提升民办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建立应急预案

首先,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已发生过的舆情事件的处置方法,参考成功案例,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其次,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建立网络舆情处理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确保对网络舆情事件事态的把控与处理,并完成信息的收集、上报、对外宣传等工作。

3.加强引导,制定善后方案

首先,民办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并制定善后方案,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平复网络舆情,杜绝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和二次发酵;其次,要设立专门的学校新闻发言机构,增强对外宣传,让学校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

(二)创新网络舆情处理方法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很快,民办高校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本校现状及当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工作方法,转变舆情处理思路。首先,要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将高校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糅合到专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之中,实现全面教育、全员参加;其次,要将大学生网络素质考核纳入到思政考察及评奖评优之中;最后,要建立网络素质预警制度,进一步约束学生的网络语言与行为。

(三)提高网络舆情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舆情工作者是民办高校处理舆情事件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一支专业素养高、应变能力强的舆情工作队伍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除了学校的舆情处理专门机构外,还应提升学生工作者、学生会成员、网络中心及学校媒体机构人员的网络舆情专业水平;其次,应将高校思政教师和党政工作人员纳入舆情监管外围队伍;最后,应加强学校舆情处理部门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定期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派外进修、专题研讨等,以提升其业务能力与素质,从而更全面、更专业地开展工作。

(四)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素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素质也是关键一环。首先,民办高校应定期举办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其次,加强宣传,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绿色生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最后,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也可结合实际,开设专门课程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四、结 语

广西民办高校舆情不仅具有独特性、偏激性、复杂性和快速性等特征,还存在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和地处南疆边境等其他特性,因此,产生了因人员、机构设置不完善而导致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现状概述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确立新的网络舆情工作方法、提高网络舆情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以及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四个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民办高校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互联网+舆情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消费舆情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