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战术训练理念下的足球“学、练、赛”
2022-08-25王玉棋
文/王玉棋
一、理解足球运动
(一)整体关系上理解
同一场地内交错进行的进攻-防守行动,就是以战术训练为主要训练内容,以基本技术为训练基础,组织学生实施集体攻防训练,考核观察学生的大局观、观察思考能力和整体协作效果,将战术和技术训练并重,同步进行。参考3对3足球比赛的特点,3对3战术训练是小学生战术训练的基本模式,攻防双方各3名队员进行对抗训练,重点强调双方各自的三角形站位以及在动态中保持三角形站位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攻防中的思考、观察和选择能力,重点培养队员传球、接球的跑位意识、策应和观察能力,培养队员的相互补位、人球兼顾的能力以及在场上各种角色迅速转换的能力,并带动整个队伍技术的提升。
(二)“人-球-人”关系
足球中的运球只是“人球”关系的一种表现,而在足球比赛中,有了防守队员加入,体现攻防对抗性的时候,体现的不仅是“人球”关系,而是“人-球-人”关系。所以在运球教材设置的时候,不能仅体现“人球”关系,而要体现“人-球-人”关系以及和足球运动特征相适应,探寻复杂关系中的本质,即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赛场上的关系本质——兼顾人与人、人与球的关系,兼顾队友和对手的关系,其可以概括在3对3训练比赛中一种三角的空间关系,队员每一次决定和行动都要考虑到人和球的关系,是一次二选一的决策,甚至是多选一的决策,在训练中考核队员的战术意识,在比赛中往往就决定了比赛效果和最终胜败,“人-球-人”的关系是关键。
(三)前置法和足球运动的关系
一般的教学理念,即先学技术,后期再进行战术训练,这种教学理念有利更有弊,容易造成学生虽然技术过关,但不懂战术,比赛中技术优势发挥不出来,比赛成绩也不理想。更大的弊端是,学生练技术的目的性不强,技术战术的提升都被限制。而将战术“前置”,强化战术训练,知道“为什么练”“练什么”,有的放矢,训练效果提升,比赛有章法,成绩提高,学生自信心、大局观、整体性都能得到提高。以系统带动个体发展,这是战术“前置”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前置”战术训练在足球“学、练、赛”中的应用
足球作为一项集体比赛项目,更需把握好“教会、勤练、常赛”,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在“前置”战术理念下,通过最基础的三角形传接球技术学习,在要求传球准确的前提下首次提出接球队员及时接应,接球时打开身体位置来更好地配合队友,并能够在原地和行进中始终保持三角形的空间图形。通过学习的阶段评价传接球、运球等技能缺陷,再改进操作方法继续练习,练习中场地划分从之前的“片-面-点”不断具体化,当处于更加复杂的环境背景下,在比赛中出现了队员之间的“网格状”(图1)。
图1 “前置”战术训练在足球“学、练、赛”中的应用
(一)学:传授技能,构建理念
所谓“教会”有三个递进的过程与标志,理解—掌握—能用,即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达成“理解”的捷径,采用的就是3对3的足球三角训练法,紧紧围绕足球运动的核心本质“三角关系”训练教学,即训练学员在传接、跑位过程中,不断面临二选一的情况,训练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明白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在技术训练的同时,强化战术意识训练。根据金泰尔的二维分类法1制定“前置”战术理念下的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系统(表1)。从表中十六种技能类型构成的分类体系中看,三角训练法在教学中活动构成因素由完全封闭性(1A)向完全开放性(4D)合理过渡,便于技能掌握。通过1A、2A、3A、4A的构建首先让学生感知三角形训练的方法,再通过1B、2B、3B、4B训练把握好传接球时机,通过B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三人传接球的目的,以及传接球的重要性,通过训练评价技术缺陷和进一步改进操作。
表1 “前置”战术理念下的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
1.原地三角形训练操作办法:在球场上标识A、B、C三个位置,彼此距离约10米,队员每组三人上场,各站在一个标识点位置,原地三人之间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传接球或随机方向传球。
2.行进间三角形训练操作办法:从球场一端开始到另一端之间,标识多个点A、B、C、D、E、F……每三个相近的点都呈三角形,每个点相距15米左右,每组三名队员站在最靠球场一端的三个点上,开始进行行进间依次传球、跑位训练。A点队员传球给B点队员后,马上跑位从B点队员外侧绕过该队员向前穿插跑位到D点接应,同时,B点队员接到球后,迅速将球传给C点队员,然后从C点队员外侧绕过向前穿插跑位到E点接应,C点队员接球后将球传给已跑位到D点的队员,以此方式,反复传球、穿插跑位向前推进,直到推进到球场另一端门前,由一名队员完成射门。
3.3对3战术训练操作办法:攻方操作办法同上“行进间三角形训练法”,在此基础上,增加防守方三名队员,进行对抗训练。进攻方三名队员训练方法同上,防守方三名队员按照一对一盯人战术进行防守训练,当所防守的队员启动跑位时同时启动进行防守,始终卡住进攻队员与球门之间的位置,只做抢球干扰,不真正抢截球权。
(二)练:反复磨炼,实现本能
练要“勤练”,从数量上来看,要求练得多,从质量上来看,要有一定质量的保障,练的方法要科学有效。在三角形训练的基础上,有了身体移动的变化,运动的路线更加复杂,同时在2C的分类增加了防守人,更接近实战情况,这个时候运用九宫格将球场划分区域,队员明确活动区域,在保持整体移动阵型的基础上进行攻防训练。核心元素还是以三角形训练法为技术基础,重点围绕演练战术展开(2D),包括集体压上进攻、集体后退防守、防守反击等战术,更加接近实战的训练。
训练要点:保证阵型整体移动,前压和退防必须保证整体性,教练和队员可以根据脚下的区域划分看清位置是否合适。保持阵型是战术意识的关键因素。
(三)赛:实战演练,形成体系
“常赛”才能发现不足,学以致用,才可以“常胜”。当存在尝试性变化的2C和2D开始出现防守人和调节条件运动的3A、3B、3C、3D自由干扰人,人员逐渐增加,为了细化场地分布,从“九宫格”向“网格状”转变。随着防守人的增加、活动区域的增加、移动范围的扩大,“网格状”的优势更加突出,队员移动范围更大,对位置、距离的把控要求更高,队员要在进退、穿插中保持阵型和距离,兼顾好“人-球-人”的关系,在自由度和区域划分上掌握好平衡。“网格化”区域划分的方法进行队内教学比赛,把重点放在检验三角形训练法效果和队伍阵型保持、队员战术意识执行效果上,经常比赛,反复演练,多次讲解,让学员知得失,知其所以然,把外化的比赛形式内化为战术意识,培养“内外兼修”、既有运动技能又有头脑意识的“战术大师”,有效实现体育与智育的结合。
三、“前置”战术训练的创新意义和注意事项
(一)突破性的创新,颠覆性的训练理念
战术“前置”训练是一个挑战性的探索,从某种程度上是颠覆了以前的训练方式,需要大胆尝试,当然也需要谨慎从事,核心在于以战术引导技术的提高,要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割裂,更不能因为过于强调战术训练,忽视了技术细节的磨炼和训练,要避免成为空谈理论家。在分析训练、比赛问题时,既要从战术角度分析,也要从技术角度分析。战术“前置”训练,更加强调的是战术和技术的有效结合,不能偏废。
(二)需结合青少年各年龄段的接受程度,研究生动易懂的教授方式方法
每一项教学的重大改革,都要紧扣青少年的接受心理和特点,否则事倍功半。在青少年足球教学中探索战术“前置”,要研究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探索快乐轻松的教学方法和易懂易学的方式。
(三)大胆“破局”,探索青少年集体体育项目的训练新理念新方法
新理念需要新方法来支撑,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智慧,按照教学规律创新教学,避免墨守成规,如“沙盘演练”“分析比赛录像”等都是提升学生战术意识的方法之一。还可以开展“我来当教练”活动,让学生指导教学比赛,促进他们的战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另外,还可以把“前置”战术理念运用到篮球、排球等项目,为更多集体项目探索一条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