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TAD体系的小学体育社团改革研究
——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为例

2022-08-25马立军李少新刘子萌

体育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团专项动作

文/马立军 李少新 刘子萌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文件的出台,一系列学校体育改革陆续进行,而作为学校体育领域课后服务的主力军——体育社团,一直都处于学校体育特长、体育项目专项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在相关文件颁布之前,体育社团的管理与发展并未与学生的生命发展息息相关,更多的是为培养体育特长生服务。虽然学校的运动项目在各类比赛中能够拿到较好的名次或奖牌,但是其普及程度与参与人数并未达到国家的目标要求,并不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体育社团发展路径。本文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大附小”)为分析案例,以期为其他学校的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学阶段体育社团的构建

通过分析北大附小体育社团的相关结构,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体育领域专家意见,将其构架分为社团教师体系、社团学生年龄分布、社团梯队建设、社团场地、社团训练时间。

(一)社团教师体系构建

对学校的体育社团数量、体育社团本校教师人数、体育社团外聘教师人数进行相关统计(表1)。北大附小共有11个体育社团,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需求,同时在国内中小学校中也是属于较早开设游泳课程和游泳体育社团的学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可以促进形成小学生“一专多能”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对社团教师人数统计分析后发现,11个体育社团中共有15名体育教师,在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田径、跆拳道这4个运动项目中分别有2名体育教师负责训练与管理,说明学校对于以上运动项目的教师分配有所侧重。其中由于学校是篮球传统校,且篮球项目具备较为完善的体育活动场地,每年社团招新在所有社团中人数占比最多,因此在篮球社团分配的教师数量也最多。通过社团外聘人数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游泳体育社团中,共有4名外聘人员参与到社团的教学、训练和管理中,主要原因是游泳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除社团外聘人员外,还配备有2名救生员以保障游泳社团的顺利进行。其他社团也是通过社团外聘人员最终达到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目的。

表1 北大附小体育社团及教师人数统计

(二)社团学生年级分布及梯队建设

根据社团学生的年级特点进行统计(表2)。通过统计分析能够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体育社团整体人数成倒“U”形,尤其是三、四年级学生人数最多,说明在此阶段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且在时间方面能够满足日常体育社团的需要。而在低年级,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未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及方向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参加体育社团的初衷主要有兴趣爱好和同伴陪同等因素;而在高年级,随着课业负担的增加,能够进行体育社团训练的时间被压缩,且在运动过程中并未形成完善稳定的意志品质,没有办法高效完成社团教师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在梯队建设方面,能够明显看出武术、跆拳道、田径等个人项目居多的体育社团缺乏团队意识,虽每个年级都有人参与,但每个年级不超过10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团体类体育社团,每个年级都具有高密度人群,所以,体育社团的运动项目特点决定体育社团的人数。

表2 体育社团学生年级分布

(三)社团场地

社团场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社团的规模,同时场地内的器材配备也直接决定了体育社团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对北大附小体育社团场地进行统计(表3)。可以看出在体育社团场地方面,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的体育社团训练需求,其中游泳场地为25米×25米,有10个泳道,包括4条浅水泳道,6条深水泳道。在场地器材配备方面,每学年学校都会审批一定量的训练器材,同时体育社团也让学生自己准备器材,形成场地器材多样化。

表3 体育社团场地数量

(四)社团训练时间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训练时间与训练次数对提高小学生运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体育社团训练时间进行统计(表4),社团单次训练时间均为1小时;女子篮球社团中,高水平队伍每周训练9次,一般水平(进阶)队伍每周训练5次,高水平队伍具有较强的战术素养和身体素质,能够完成既定的比赛任务。经调查,足球、武术等其他社团每周训练3~5次。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要求,青少年每周需要进行5~8小时的训练时间,但有3个体育社团并未达到要求,不能较好地培养小学生运动能力。

表4 体育社团训练时间

二、借鉴LTAD体系的小学体育社团改革路径

LTAD(Long Term Athletes Development),即运动员长期培养理论框架,该体系主要服务于竞技体育中运动能力的长期发展,但在该体系的青少年运动能力发展方向上,与目前“双减”政策下要求小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一致,因此可以将LTAD体系作为借鉴,变革后将其融入目前的学校体育中。LTAD理论按年龄和训练任务将运动员培养分为七个阶段:积极开始(0~6岁)、兴趣基础(男6~9岁;女6~8岁)、学习训练(男9~12岁;女8~11岁)、专项训练(男12~16岁;女11~15岁)、学习比赛(男16~23岁;女15~21岁)、争取胜利(男19±岁;女18±岁)、终身体育(青春期后的男女均可在任何时候进入本阶段)。针对体育社团的底层基本逻辑是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和动作模式构建,小学生的年龄区间在7~12岁,符合LTAD体系中兴趣基础、学习训练两大板块,因此在改革体育社团结构时必须结合这两大板块的内容。

(一)体育社团改革中的兴趣基础培养阶段

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双减”政策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运动技能,形成良好运动习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体育社团的训练体系必须有逻辑变化,低年级小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不能使用同一套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也不能忽视加速适应训练的敏感时期,更不让小学生过度比赛而训练不足,在小学一、二、三年级采用培养“兴趣基础”的方式来促进青少年学生基本动作模式的有效达成。由于基本动作模式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良好的基本动作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运动技能及后期体育训练和比赛奠定基础,同时基本动作模式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设计一、二、三年级以玩和游戏为主、以小型比赛为辅的“学、练、赛”模式。

通过对练习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基本动作模式在三个年级中呈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而作为低年级的基本动作模式练习内容,是中年级动作模式建构的基础,在学习低年级基本动作模式中,必须注重动作练习与游戏并存,减少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作为体育社团,更应该在练习项目基本功外,增加基本动作模式内容,因为项目基本功与基本动作模式具有专项化与一般化的特点,因此在发展青少年运动能力时要注重一般化与专项化合理配置,有效结合,避免过度单一化的训练模式(表5)。

表5 不同年级的基本动作模式练习内容

(二)体育社团改革中的学习训练培养阶段

不同的体育社团所教授的运动项目不同,而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在专项训练的起始时间也有所不同,早期需要专项化的类别主要有复杂技巧类项目、肌肉感觉需求高的项目等,而在晚期专项化中,也分为早期参加类晚专项化项目,即技巧项目、集体项目、视觉项目等,同时也有普通的晚专项化项目等。通过对相关专项化的运动项目特点进行总结,技巧项目特点即对肌肉感觉要求高,尤其是平衡能力,技术复杂且要求高,动作高度精准,男生比女生晚进入专项化一年,集体项目特点即进行复杂决策(非重复性),动作技能多样化,肌肉感觉要求高,尤其是球感;一般在6~8岁开始参与相关运动项目,在15岁左右进行专项化。

体育社团在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训练进行培养时,由于不同运动项目所具有的专项化年龄特点、技术特点和心理特点,都需要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运动项目的动作感知和心理建设。良好的动作感知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对相关训练内容的动作迁移,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有效的运动技能。同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建设也是体育社团在改革中所必须关注的,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其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其训练的专注度,更能够形成其坚强的意志品质,达到“双减”政策下的体育精神要求。

三、结语

1.小学阶段体育社团构建主要集中在社团教师体系、社团学生年龄分布、社团梯队建设、社团场地、社团训练时间,合理的结构配置是体育社团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2.基于LTAD体系下兴趣基础培养阶段,针对一、二、三年级学生的体育社团训练思路,主要有三点:第一,体育社团除相关项目基本功外,还需重视基本动作模式发展;第二,发展青少年运动能力时要注重一般化与专项化的合理配置;第三,低年级基本动作模式中必须注重动作练习与游戏并存。

3.基于LTAD体系下学习训练培养阶段,针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体育社团训练思路,即不同运动项目所具有的专项化年龄特点、技术特点和心理特点,都需要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运动项目的动作感知和心理建设。

猜你喜欢

社团专项动作
下一个动作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社团少年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文学社团简介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