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2-08-25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当代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民主文明交流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我们党深刻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文明感召力、价值塑造力显著提升。在新征程上,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一如既往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一如既往加强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尊重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促进和平共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激荡的宏伟画卷。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每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和追求,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既要秉持谦虚的态度,继承本国传统文化,也要尊重不同文明和价值观。既坚持走符合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制度。不同文明之间应彼此尊重和珍惜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和长期存在,摒弃傲慢、偏见、仇视,摒弃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的观念,摒弃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的做法,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

(二)遵循人类文明演进规律性,应对共同挑战。历史昭示我们,各种文明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各有千秋,但其思想、价值、行为的“同”远大于“异”,正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当前,经济全球化曲折前行,国际秩序演变深刻复杂,不同文明携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使人类文明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在全人类共同挑战面前,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明都无法独立应对,更无法独善其身。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应遵循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聚同化异、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共同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共同担负起完善全球治理责任,为建设美好世界汇聚强大力量。

(三)把握人类文明成果互补性,实现交融共享。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人类今天享有的文明果实,是各种文明相互取长补短、交流借鉴的结晶。回顾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各种伟大发明创造,无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智慧和相互启迪;那些能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保持旺盛活力的古代文明,无不通过交流和成果互补发展壮大。不同文明应尊重人类文明发展的互补性,科学处理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增强文明自信与自觉,既不夜郎自大,也不顾影自怜;既善于从世界看本国,也善于从本国看世界。各国文明应充分发扬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历史、文化和哲学的思考增强信心,以全面、辩证和长远的眼光认清大势,以谦和、包容之心撷取人类文明时代精华,在继承与创新中促进人类文明成果共享,让文明交融之光照耀未来。

二、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是多样文明的共处之道

(一)平等是多样文明互信互敬的前提。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集体记忆,共同铸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国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不同文明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识,摒弃文明隔阂、文明优越等阻碍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沉疴顽疾,以包容的姿态、博大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平等交往、互尊互信、友好交流,丰富人类文明图谱,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争艳。

(二)互鉴是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之所以延绵不绝、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学习,历来注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历来注重以融会通达、讲信修睦的文明境界撷百家之精华,融各方之优长,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海洋文明的碰撞交汇中发展壮大,让中华文明在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历久而弥新。同样,地中海文明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离不开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古老文明的传承和润泽,近代欧洲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打破封建神学禁锢,离不开东方哲学、文化和智慧给养。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多样文明只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不断丰富自身,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各国应当继承和发扬互学互鉴精神,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三)对话是多样文明求同存异的基础。通过对话协商求大同、存小异,争取最大的团结,反对拉帮结伙,是中国文明理念对维护国际正义、促进人类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坚定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礼尚往来”“与邻为善”“和谐世界”等外交方针和主张,坚定不移推进“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建设,得到了世界人民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赞同和拥护,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坚持对话协商、求同存异化解冲突分歧,反对恃强凌弱、“退群”“脱钩”,反对“小圈子”“新冷战”,为人类文明团结进步提供正确指引。

(四)包容是多样文明美美与共的原则。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国自古就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开放包容、普惠发展、美人之美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古丝绸之路横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合作以丝路精神为指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将沿线国家不同文明串联起来,开辟了一条文明交流互鉴的阳光大道。面向未来,不同文明应弘扬开放包容精神,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加强互利合作,让人类文明在相互成就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不同文明在价值上的最大公约数

(一)维护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延续的保障。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第一要务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前提。没有发展,和平就失去了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倡导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加快落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面向未来,不同文明应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融合而不脱钩,同舟共济、合作共赢,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二)坚守公平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追求的崇高理想,是现代国际关系的道义基础,也是镌刻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当今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各国应高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旗帜,坚持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通过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不同文明应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共同维护全球治理的文明内核。

(三)实现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民主和自由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民主和自由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立足自身实际和文化传统,从民主的真谛出发,探索出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中国的民主道路让民主回归人民的逻辑,让自由成就人的全面发展,让幸福成为人权的最高标准,开辟了国家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守正创新。面向未来,不同文明应尊重各国立足本国国情自主探索民主道路、自主选择民主制度的权利,坚决反对把民主工具化、武器化和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让民主价值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滚滚洪流中激浊扬清、不断升华。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一)独立自主探索正确道路,丰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路径。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灿烂光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丰富了人类文明内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以“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和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不仅通过百年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而且积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有力引领了人类文明进程,谱写了人类文明壮美画卷。

(二)矢志不渝促进共同发展,厚植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着眼人类发展未来,始终坚持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世纪疫情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福祉的高度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全球发展倡议有力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出发,有力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为人类文明发展和团结进步提供了正确指引。

(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入思考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和前途命运问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向世界清晰阐释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一重要理念充分吸收和合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闪耀着穿越人类文明时空的思想光芒。这一重要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并写进联合国一系列成果文件,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共识。这一重要理念倡导世界各国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蕴含着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和辩证方法,指明了人类走向美好世界的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为凝聚国际社会共识提供了强大思想伟力,为不同文明和衷共济、共谋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引领人类前进的一面精神旗帜。

(四)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面对全球治理遭受的挫折和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多边场合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提出一系列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响应。我们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的多边主义原则和主张,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文明前行之路。

五、推动不同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共进,不断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也是我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践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宗旨,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活动。我们向国际民间社会广泛宣介和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全人类共同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要论述精神,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我们着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高端平台,先后举办题为“建设一个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秉持文明多样性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为共促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汇聚国际民间力量。我们举办面向不同文明背景国家的主题对话研讨、研修互访活动,助力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我们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在国际民间社会积极唱响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主旋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民间智慧。

今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同中国社会组织团结一心、踔厉奋进,积极开展中外民间交流合作,深入探索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与交流互鉴之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增强自信自觉,弘扬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传统价值理念,为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中国亮色。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宝贵财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将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文化自信,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各国文明共同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

(二)坚持包容互鉴,不断深化对彼此文明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人类文明交相辉映、生生不息。“百川派别,归海而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将坚持同国际民间社会一

(新华社图片)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把世界多样性和文明差异性转化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坚定支持各国尊重多样文明自主演进的历程,加强治理经验交流和文明包容互鉴,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不同文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把握未来。坚定支持各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性和正能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争取更多机制性保障。

(三)厚植社会基础,以文明对话为引领,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渠道,促进民心相通。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心联通”的重要途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将努力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开展跨国界、跨文明交往活动,通过举办“国际汉学家看中外文明”等活动,积极引导国际民间社会文明观。拓展人文合作渠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知相通,为推动世界多样发展厚植社会基础。

(四)强化行动导向,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为各国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优质供给。“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将与国际民间社会一道凝心聚力、务实笃行,秉持“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的共同发展理念,广泛开展更多“小而美”的民生合作项目,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定不移共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支持联合国在全球发展合作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同地区发展规划对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维护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共同开辟人类文明美好明天。

(五)加强对外传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促进不同文明共鸣共情。在百年奋斗史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贡献,讲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赋予的新内涵,是中国社会组织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将与中国社会组织一道,通过中外文明互鉴故事和民心相通故事,向国际社会阐释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温度、知行合一的中国贡献、世界变局中的中国担当,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持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文明理念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

猜你喜欢

民主文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中国式民主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交流平台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对不文明说“不”
交流平台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