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的影响

2022-08-24韩秀霞刘芳代文文孙仁莲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性贫血铁蛋白控制率

韩秀霞,刘芳,代文文,孙仁莲

(德州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山东 德州 253014)

医疗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以血液透析患者为中心、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确保血液透析质量和安全的基本核心制度。PDCA循环管理[1]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外文名W.Edwards.Deming)提出的,程序依次是:策划→实施→检验→处理,然后重新开始循环,且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PDCA的具体涵义如下:P(Plan):计划,明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Do):实施,针对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C(Check):评估,评估行动后的结果;A(Act):处理,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重新回到计划阶段继续下一轮PDCA,如果对结果满意,则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血液透析中心的PDCA质量循环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在运营、管理、诊疗技术以及操作规范等环节中质控指标达标不理想的项目、存在的隐患、出现的问题和/或缺陷。贫血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3]。因此,提高MHD患者的肾性贫血控制率是血液透析专业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德州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不高的现实,研究者采用PDCA的循环管理模式,医护配合,发现问题,制定措施,精准施治,医患合作,持续改进,并观察PDCA管理模式对维持性MHD患者贫血控制率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血液净化科MHD患者163例作为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管理,选择PDCA循环管理前的1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PDCA管理模式对维持性MHD患者贫血控制率的效果。纳入标准:(1)在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2)患者年龄≥18周岁;(3)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流量≥180mL/min,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1.2。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痔疮或妇科疾病等;(2)合并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膀胱癌、多发性骨髓瘤等;(3)合并非肾性贫血,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无需治疗的不伴有贫血的MHD患者。

1.2 研究方法1.2.1 对照组

研究人员参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试用版)》,制定患者个性化饮食、干体重、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对患者应用的纠正贫血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铁、罗沙司他、维生素C、叶酸、甲钴胺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筛选出最优的治疗组合方案。在整体治疗过程中,全程监督,定期对患者的治疗指标进行复查,待研究人员对治疗结果评估后定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1.2.2 观察组

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贫血的PDCA循环管理小组:小组由科室主任、质控组长负责领导工作,成员包括核心医生3名、护理人员2名。(2)PDCA循环管理程序:循环管理小组成员参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试用版)》,遵照PDCA流程,研究者共同设计出血液透析科贫血患者的管理流程和具体措施,并在后继的研究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流程。管理组所有人员持续的学习和培训,加深理解并掌握规范化的诊疗方案。(3)研究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深入分析患者既往的贫血程度及原因,从而制定合适的初级治疗方案。(4)根据PDCA循环管理制订落实改善患者贫血的诊疗流程,并定期检测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理方案。结果达标的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结果不达标的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具体过程如下:(1)P计划:参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试用版)》,研究真对全部入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和贫血情况进行详细摸底,从而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依此制订个体化的贫血药物处方、常规饮食食谱及血液净化方案,并在循环管理环中全程监督。(2)D实施:根据第一步的讨论结果,实施具体的治疗措施:①把贫血不达标的患者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应用鱼骨图头脑风暴法,全体人员集思广益,进行全面的病因分析,应用柏拉图对全体患者及重点病人寻找主要病因。②联系化验室,增加铁三项检查项目;设立血液透析科专职医生,采取专人负责的方法,追踪患者检验结果,了解患者铁状态、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反应弱或抵抗的患者改为低氧诱导因子(HIF)-脯氨酰羟化酶(PH)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③针对口服铁剂不耐受或者效果不佳的贫血患者,改为静脉铁剂输注。④专职医生通过“开心一刻式查房”,护理人员采用“陪伴式护理”,医护配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⑤全体研究人员定期组织质控会议,讨论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⑥管理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随时沟通,及时决策,尽快落实,共同保证诊疗方案对每位患者实施到位。(3)C评估:所有入组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红蛋白、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的达标情况检验,不达标的重点患者,每个月复查一次血红蛋白,并对不达标者持续改进和跟踪。(4)A处理:血液透析科全体医护人员非常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定期进行月总结、季度总结,持续改进诊疗措施,不断完善处理流程,并把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定为科室诊疗标准,推广应用。

1.2.3 贫血的评估及改进措施

(1)利用本透析中心的“析之助”血透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由医疗人员提取医院LIS系统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数值,每月进行分析和评估治疗效果。(2)绝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应用药物来达到理想的血红蛋白,对少数口服铁剂疗效不佳的患者应用静脉铁,提高铁蛋白水平,改善贫血。对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贫血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情况,调整患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贫血。(3)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非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干体重、改善患者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及时调整透析治疗处方,增加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肾性贫血控制率、平均铁蛋白水平、平均血清铁水平、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肾性贫血控制率标准参考[4]:肾性贫血控制率=Σ血红蛋白≥110g/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Σ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数量×100%。(2)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高血压、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感染等,记录并比较两组间发生情况是否不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DCA循环管理前后贫血控制率

166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观察,随访6个月后,3例患者因死亡退出研究,最终163例患者完成PDCA循环管理。PDCA循环管理前患者的贫血控制率39.38%(63/160),PDCA循环管理后3个月、6个月贫血控制率59.51%(97/163)、59.51%(97/163);PDCA组的贫血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4,P=0.0003,χ2=13.094,P=0.0003)。

2.2 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平均铁蛋白水平、平均血清铁水平

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后3个月、6个月与PDCA循环管理前对照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贫血控制率、Hb平均水平、铁蛋白平均水平、血清铁平均水平、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提高,PTH平均水平下降,其中贫血控制率、血红蛋白及PT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循环管理后3个月、6个月的铁蛋白、血清铁、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DCA循环管理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发生高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1/163);对照组发生低血压1例,感染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3/160)。PDCA循环管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6,P=0.368,P>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贫血是这个群体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尽管目前的透析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等纠正贫血药物的应用,患者的血红蛋白达标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仍然有一定数量的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能达到2012年K/DIGO指南推荐的110~120g/L,我国MHD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也依然比较高[6-7]。在经济及医疗水平较高的上海地区,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仅为56.07%[8]。世界上的部分发达国家,2011年的DOPPS4研究显示,各欧美成员国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比例为57%~68%,日本也仅仅为38.3%[9]。MHD患者贫血控制率与患者的临床管理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常规的管理手段对贫血控制率的提升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但很多透析中心采取的依然是常规的管理手段。有报道称,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对MHD患者的钙磷代谢、高血压等并发症的达标率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10-12]。

本文发现,MHD患者经过为期3个月、6个月的PDCA循环管理后,其贫血控制率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提高,平均转铁蛋白饱和度PDCA管理3个月后已经升高,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贫血控制率提高的同时,PTH下降,提示PDCA循环管理对于MHD患者的贫血控制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PDC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改善MHD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的优势,为临床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MHD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不是很大,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考虑到贫血患者用药、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血红蛋白治疗的重要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对患者贫血用药、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进一步提高肾性贫血控制率。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可改善MHD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提升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性贫血铁蛋白控制率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