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2-08-24孙富森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石场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链球菌猪只

文│孙富森(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石场畜牧兽医站)

猪链球菌病对生猪养殖及公共卫生安全均有极大潜在威胁,在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养殖从业者健康安全风险,需要严格控制、迅速扑灭、谨防扩散。笔者简述了猪链球菌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旨在为广大基层兽医和养殖场户开展链球菌病预防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及经验借鉴,以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减少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1.病原微生物。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侵入生猪畜体而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传染病,具有急、热、败血等特性。链球菌兰氏分群的C群(兽疫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猪链球菌)、E、L等群均可导致该病,但以D群为最主要病原。

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具有33种荚膜抗原血清型,包括1~31型、33型及1/2型,其中1、2、7型是猪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血清型,且2型是最常见且致病性最强的血清型,猪链球菌2型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生存。在灰尘中,其能够在0℃存活1个月,25℃存活24小时;在粪便中,0℃和25℃分别能够存活3个月、8天。经过60℃消毒10分钟、50℃消毒2小时或者用稀释800倍的5%漂白剂,均可使有效杀灭2型猪链球菌活性。

2.流行特点。1998至2005年间,我国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暴发该病,致使大量生猪死亡的同时,也导致数百人患病、数十人死亡,采集病料后,分离的致病菌株经培养及生化鉴定,大部分均为猪链球菌2型。不过,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生物安全及疫病防控措施逐渐加强,该病也由区域局部暴发逐渐转为全国零星散发,但由于近年来饲料添加物使用不断规范,抗生素被全面禁用,导致该病的发生率有反弹增高趋势。

患病和临床亚健康、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该病各季节、品系、年龄都可能感染,但夏秋季节和仔猪最易感,与昆虫为媒介在不同养殖场户之间传播致病原高度相关。病原菌可通过分娩而经母畜产道侵入仔猪口鼻黏膜而垂直传播,或通过飞沫、生物气溶胶、带致病原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在猪群中水平传播,侵入机体后先在扁桃体内潜伏,健康猪群中,扁桃体该致病菌检出率高达70%以上。随着拥挤度、通风、天气骤变、混群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猪只发病。该病从猪到人的感染过程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人直接接触染疫或隐性感染的猪只以及带有病原菌的畜产品后引起发病。因此,该病多见于生猪养殖、运输及屠宰加工等相关从业人员,该类群体感染风险相较其余人群高1500倍,该病目前还未见人传染人的报道。

二、临床特征

1.主要症状。临床上,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多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淋巴结脓肿等症状,根据病程缓急和特征病变不同,可大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型。猪群中先是出现不明症状猪只突然死亡,随后相继或同时发生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症,体温升高至41℃以上,因皮肤黏膜充血,腹下、耳、臀等处可见紫红色,表现出共济失调、抽搐尖叫、四肢划水等神经症状,病程短,一般为1~4天,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染疫猪只死亡后有血样液体于鼻孔流出。

(2)慢性型。可由急性型转归,病程长,一般3~4周左右,病畜因关节炎导致后肢关节不同程度肿胀而跛行,甚至无法站立,按压有痛感。同时,伴发淋巴结肿胀,咽、颈、颌下等淋巴结热痛感,触感坚硬,影响正常进食及呼吸,后因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化脓,后脓肿破溃、逐渐痊愈。

2.病理变化。急性型可见鼻、气管等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脾肺肿大、心包积液,且血凝不良,脑实质脓性肿,脑脊液渗出且浑浊,黏膜充血出血。慢性型淋巴结有坏死灶、纤维素性渗出物,关节肿胀、充血,关节面坏死、化脓,关节腔内含黄色胶冻样浑浊分泌物。

三、防治措施

1.预防。

(1)提升疫苗选择的适配性。接种疫苗是预防猪链球菌病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传统预防猪链球菌的疫苗是以铝胶为佐剂的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ST171株活疫苗,该疫苗与当前我国广泛流行的D群猪链球菌2型菌株抗原型差别较大,注射后对猪只保护作用弱。近年来,随着兽用疫苗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不断创新,结合流行菌株研制上市了白油佐剂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XS株、猪链球菌2型LT株及猪链球菌7型YZ株联合灭活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BHZZ-L1株、猪链球菌2型BHZZ-L4株联合的蜂胶灭火苗等新产品供选择,但也并未将当前国内流行较广的致病菌株完全覆盖。因此,在病致病菌株、血清型多样的情况下,可尽量选用多价苗或多苗联用,或根据病料中菌种分离鉴定的情况,综合分析本地流行的优势菌株,选择对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免疫针对性,以增加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

(2)优化疫苗接种免疫程序。对于配种及临产母猪应优先进行疫苗接种,以切断猪链球菌病垂直传播途径,保护新生仔猪不受病原菌侵袭。同时,在进行疫苗普免后的1至2周,应对猪只进行血液中抗体效价检测,并持续进行免疫效果监测,若疫苗效价低应及时予以更换,避免无效免疫。若部分受免猪只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则应及时进行补免,提升猪群整体免疫水平。另外,对于未发生过猪链球菌疫情或已经进行疫病净化的养殖场户,也可在定期开展猪链球菌病原监测及严密注意猪群状态的前提下不接种疫苗,以实现生物安全和生产成本双控。

2.诊断。该病的诊断可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后,结合病原分离鉴定等实验室诊断手段予以确诊。日常生产中,应格外注意精神沉郁、食欲降低的猪只是否有跛行、淋巴结变硬等症状,是否突然出现无症状死亡病畜,出现凝血不良、败血症症状。若病死生猪鼻、腹部等黏膜出血、并伴发脓肿,则应高度怀疑感染猪链球菌病,应尽快采血进行实验室诊断。

中小养殖场户受限于硬件设施及人员专业水平限制,一般采取镜检或病原分离培养等方式进行诊断。一方面,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式,以病畜血液或脓肿灶分泌物等病料涂片后,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若观察到紫色短链或卵圆状球菌,采取多个视野观察无芽孢、部分可见荚膜,可判断为链球菌感染;另一方面,通过致病菌分离鉴定,先将病料接种于硫乙醇酸盐肉汤培养基中增殖,后于血琼脂平板上划线,37℃恒温孵育1~2天,观察菌落形状,若菌落周围完全溶血,且呈现黏稠、无色、针帽大小露珠状,则判断为链球菌感染。

对于有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免疫原性较强的细菌胞壁蛋白MRP、EF等进行特异性检测,或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编码荚膜多糖的cps基因、编码MRP和EF蛋白的基因进行针对性检测。

3.治疗。首先,应该针对致病原施以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由于之前畜牧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导致其有多种耐药菌株被发现。有研究显示,从江苏省分离到的27株猪链球菌2型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均具有耐药性,实际生产中可结合耐药性实验选择相应敏感的抗生素使用,例如盘尼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或按照配伍要求,实行交替、联合用药。

其次,针对猪只不同症状予以对症施药,配合抗生素治疗。对于急性败血症状,可超剂量使用抗生素并配合强心补液措施;对于脑炎神经症状,可施用安乃近、地塞米松环节发热和抽搐症状;对于淋巴结肿胀症状,可切开脓肿清创排脓,以双氧水、高锰酸钾等药物冲洗后,涂抹碘酊消毒。

最后,也可使用中兽医手段进行治疗。例如,直接使用穿心莲、双黄连等中药制剂,或采用中药组方施治。推荐使用生石膏、野菊花60克,赤芍、金银花、生地、连翘、地丁、蒲公英30克,丹皮、淡竹叶、甘草、黄芩、知母、黄连、栀子15克等中草组方,可结合实际采用煎煮灌服、碾成粉末以开水冲服等给药方式。或采取中西医联合的方式,同步施以两种方法治疗,肌内注射给药抗生素,同时内服中药组方,可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菌株耐药性,提高病畜康复后生产能力的快速恢复。

四、结语

由于猪链球菌是猪扁桃体的常寄菌群,一旦感染很难根除净化,因此,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更为重要,应注重猪群日常饲养管理,科学接种疫苗、严格实施消毒,净化传染源,切断垂直和水平传播途径,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链球菌猪只
重视A群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问题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准妈妈:孕晚期莫忘B族链球菌筛查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猪链球菌的诊断与防控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