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书法艺术摭谈
2022-08-24□韩毅
□ 韩 毅
1987年,大足文物队普查尖山子石窟时,发现了位于第7号弥勒说法图龛门外左侧崖壁中部,残存末行九字“永徽□年八月十一日”。据此,大足石窟的始凿年代推定在唐初(650-655)。而在唐景福元年(892)后,出现了大批“乾宁”纪年的镌记,以北山佛湾石窟发现《韦君靖碑》为代表,后有“大唐乾宁二年岁次乙卯十二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记”。换言之,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但初唐至晚唐之间没有较大规模的刻石,真正崛起是在晚唐以后,历经五代,盛行于两宋,于明、清至民国续有凿刻。大足石刻的范围主要指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而本文主要探研大足区,以“五山”(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为主。
一、大足石刻榜题内容
榜题,指在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旁边,用于解释这些物象的身份、名称等文字,又名题记。大足石刻榜题的主要内容:
1.民俗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大足石刻,既包含传统和宗教文化,又兼有民俗文化活动,是民族性和世俗化的结合,即大足石刻通过宗教艺术来表现社会民俗。人们的民俗活动主要包括“生”“养”“死”“葬”“婚嫁”等。如刻于宝顶山大佛湾第15号“父母恩重经变相”,以“投佛祈求嗣息”“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四组造像,把“生”的全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西南地区典型的民间求子、保胎、生产的全过程。
2.刻经
刻经,指镌刻在石上的经书或宗教典籍。大足石刻“五山”之一的宝顶山,刻有大量的经文,如《孔雀明王经变龛》《铁轮地狱经文》《粪秽地狱经文》《镬汤地狱经文》《佛说报父母恩德经》《佛说为于父母供养三宝经》《佛说不孝罪为先经》《大方便佛报恩经》《佛因地修行舍身济虎经》《释迦因地割肉供父母经》《释迦因地鹦鹉行孝经》《观无量寿佛经及上品上生经》等。石窟上所刻的经文,往往都是儒、佛、道经典著作,有的是选取其中情节比较精彩的部分凿刻,有的是结合多部经典著作而成,如《大方便佛报恩经》,经文见录于《大正藏》《频伽藏》《碛砂藏》等经藏。
3.造像题记
造像题记也称为发愿文,是伴随石窟开凿兴起的一种造像与文字的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造像题记多刻于佛像底座、侧面或是造像旁石壁上,题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祈福、造像的时间、理由等。大足石刻作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其造像题记的数量也很可观,例如郭庆祖《逃暑岩阿题记》、杨彦翔等《追凉北山题记》《镌造阿弥陀佛题记》等。《柳本尊行化图十炼题记》在当时影响颇大,《十炼图》位于柳本尊像两侧,两侧共五组造像,每一组造像旁凿有小方碑并刻有文字。“十炼”题记有“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柳本尊行化图十炼题记》被称为宝顶山大佛湾规模最为宏大的题记。
大足石刻经文
4.诗文
大足石刻中有很多诗文,以内容分类,第一类是书前人诗或题跋或作序。第二类是儒道佛典籍里的经典诗。如《锁六耗诗》:“眼耳鼻舌身共意,暗使心神不自由。若能锁得六耗住,便是神仙大觉修。”《锁六耗图》全称《缚心猿锁六耗图》,从图中可知,被绳索束缚的犬、鸦、蛇、狐、鱼、马六种动物,对应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即所谓的六耗、六根。如若放纵六根,心就不能和谐。第三类是自作诗,后人凿刻于此,如:罗玉删以行书作《七绝一首》、梅亭作《五言诗》,为晚清时刻入。
二、大足石刻书法艺术特点
1.楷书为主,兼有多体
大足石刻主要凿刻于晚唐至南宋,因此,大足石刻书法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足石刻10万余字铭文中,篆、隶、楷、草、行五体皆备,篆书有用笔古朴淳厚的“毗卢庵”,出自南宋魏了翁之手;同时也不乏取法秦篆的“教孝”,为霍勤炜《题书教孝碑》所书。隶书有南宋碑版《纪行诗碑》,它继承了汉代《曹全碑》的遒美俊逸的特点。行书有明嘉靖三年(1524)范府书《林俊诗并跋》,1913年龙蜚声书《与佛有缘碑》等。《与佛有缘碑》点画收放自如,结构错落有致,飞白相间,是不可多得的存世妙品。草书清代杨昙的《题七绝》,笔调婉雅,意赅神远。数量庞大的楷书榜题,占据大足书法的主导地位。它既使得北碑和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和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又深受北宋四大家书法的影响。
2.苏轼书体特征显著
主要凿于晚唐至南宋的大足石刻书法,包含了很多苏轼书法艺术特征,在继承苏体的风格的基础上又以苏体的特征影响后代的书法。
第一,从气息上,苏轼书法少时自“二王”出,中岁学颜真卿,晚年喜李北海。苏轼大楷《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用笔圆润遒劲,沉着厚重,丰满而清俊。以大足石刻榜书观之,如:南宋魏了翁题榜书《宝顶山》、南宋杜孝严题榜书《宝顶山》、南宋姚宍恭楷书题匾“毗卢道场”、宣统二年(1910)龙必飞书榜书《福寿》、清嘉庆张澍题榜书《辰秀太清》等皆有苏轼大楷风神。
第二,用笔上,点画坚实肯定,沉着凝重。如北宋范祖禹撰蔡京书《赵懿简公神道碑》和范祖禹书《古文孝经碑》。在元祐时期,范祖禹与苏轼同朝为官,与苏轼诗文多有唱和,多有信札往来,其书法受苏轼影响。
第三,结体上,字势扁平,轻重错落,大小悬殊,妩媚天趣。如大足石刻艺术中“地狱变相”的榜题书法,有《恶鬼地狱》《刀船地狱》《铁轮地狱》《三圣御制佛牙赞》《佛因地修行舍身济虎》等题记。每字笔画轻重不同,错落有致,起笔收笔相互呼应,创造出多变又统一的字体,具有苏轼书法结体扁阔的特点。
3.南宋书法的重要遗存
姚宍恭题《毗卢道场》
三圣御制佛牙赞
大足石刻中遗存有大量南宋书法。主要有:魏了翁题楷书《宝顶山》和篆书《毗卢庵》、杜孝严题楷书《宝顶山》、姚宍恭楷书题匾《毗卢道场》、覃怀孝题书《报恩圆觉道场》。南宋榜题书法遗存有《恶鬼地狱》《刀船地狱》《铁轮地狱》《三圣御制佛牙赞》《佛因地修行舍身济虎》《锁六耗诗》《佛说报父母恩德经》《佛说为于父母供养三宝经》《佛说不孝罪为先经》《大方便佛报恩经》《佛因地修行舍身济虎经》《释迦因地割肉供父母经》《释迦因地鹦鹉行孝经》,还有赵智凤左下刻有“天堂也广地狱也阔,不信佛言且奈心苦”“太极两仪分四象”“老君一气化三清”等。
大足石刻中的南宋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榜题书法数量庞大,多以楷书为主。二、书风多受唐、北宋书家影响,大多虽为题记,但受北宋刻帖之风影响,不乏帖的意趣。三、刻工精良,较为准确完整地保留了当时书法面貌。
大足书法以其丰富的书法面貌,高超的艺术水准,在我国石窟书法艺术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为当代书法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范本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