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书法管窥
2022-08-24王大庆
□ 王大庆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北方王朝刻碑立传之风盛行,碑刻书法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从目前出土的南北朝碑石、墓志铭、造像记等的石刻来看,这一时期的刻石具有活泼生动的艺术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楷书创作取法的良好范本。
一、魏碑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政权存在时间较长,且碑刻遗存最为丰富,故后人将整个北朝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碑刻作品统称“魏碑”。
北魏书法在清以前一直未受重视,清乾隆时期,金石考据之学盛行,北朝石刻日渐为士林所瞩目。最先肯定魏碑书法价值的是学者阮元,稍后的包世臣也大力推举北朝碑刻。直到光绪后期康有为才明确提出“魏体”“魏碑”等概念。他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虽南碑之绵丽、齐碑之陡峭、隋碑之洞达,皆涵盖停蓄,蕴于其中。故言魏碑,虽无南碑及齐、周、隋碑,亦无不可”。这些作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碑刻、墓志铭、摩崖、造像题记等。魏碑书法的形成,首先源于南北朝是多民族融合的时期,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密切,艺术思想得到拓展和丰富。其次,鲜卑族拓跋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北魏经济文化曾取得较大发展,政权存续时段相对较长,使艺术获得了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北方民族开阔豪迈的性格,影响、造就了质朴浑厚、自然多姿的魏碑书法风格。最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战乱频仍。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宗教成为人们的心理寄托,于是出现了大量的佛像与造像记,形成了与宗教有关的大量石刻艺术。
二、魏碑形制与艺术特点
魏碑主要有墓志、造像和摩崖等形式,由于功用不同,导致不同的保存状态,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面貌。北方刻碑之风盛行,墓志之多不可胜数,并且深埋于墓中,大多保存状况良好,宛如新斫,书法面貌一般较为精整。而摩崖、造像记等,历经风雨,字多损泐。墓志主人身份一般较为高贵,故书丹者书法水平也相对较高,刻制相对精良;造像记等则书手、刻工水平参差不齐,其书法面貌的形成往往与刻工的刻制状态密切相关。
魏碑笔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方笔近楷;二是方圆兼备近隶。魏碑的方笔,很多源于刻石便利的现实需要,如一个点用方笔刻成三角形,三刀即可完成,刻成圆点却要采用转刀的手法或多刀刻成;横、竖画如用方笔四刀可刻成,如起笔或收笔用圆笔则须数刀,费力费时。故为加快刻制的速度而增多方折之笔。
魏碑结字大多欹侧取势,撇捺画极力开张,气势非凡,沉厚奇崛,又变幻多姿,开创了书法史上全新的审美风格和书写范式。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总结了北朝碑刻书法十美,即:“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全面生动地概括了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和审美风格。
三、魏碑的风格类型与临创心得
康有为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肉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北魏石刻遗存丰富,不胜枚举,数以万计的刻石作品给我们研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也使学习者容易陷入迷茫,不知从何入手。学习魏碑,应先充分了解魏碑书法的不同类型及风格特征。魏碑书法风格基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等造像记》等为代表。这一类作品用笔竣力斩截,结体密丽方阔,是魏碑书法的代表性风格。包世臣、康有为对此类作品极为推崇。
第二类,《石门铭》《郑文公碑》《崔敬邕墓志》《张玄墓志》等为代表,用笔方圆兼备,结体略显方正,纵横舒展,奇崛生动。包世臣评价《郑文公碑》:“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顾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康有为评价《石门铭》云:“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此类作品借鉴篆、隶等不同书体的笔法,增加了字体的动势。
第三类以《吊比干文》《比丘道宁造像记》《广武将军碑》等为代表。此类碑刻字体在隶、楷之间,结体方正,稚拙朴健,但文字常有讹误。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多,大部分出自下层民间书手刻工之手。
学习魏碑当以第一、二类作品入手,具备一定基础后,再根据自己的积累、性情及对不同风格的美的理解、接受情况,来制定长期学习方向。
临习魏碑时,应注意体会魏碑笔法的个性特征,起笔多用切笔;魏碑竖画收笔或尖或钝,皆简洁明快,有别于唐楷的悬针和垂露;折、钩等笔画中,改变行笔方向的部位可一笔完成亦可两笔完成。对魏碑的学习,要宁拙毋巧,但对一些粗陋、荒率、支离的作品,取法应谨慎,可取其意,不能执着于追摹其形貌。尽量结合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经残纸等墨迹,来研究当时的笔法,揣摩书丹者的笔意。同时,由于魏碑书法自隶书演化而来,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隶书笔意,因此学习魏碑如果有汉隶的基础,则事半而功倍。
魏碑创作之要在于,在熟悉魏碑特有的用笔技巧和结体造型的基础上,融合墨法变化和章法运用,避免机械地照搬字形和僵化地书写。在表现金石趣味的同时,强调“写的作用,”即“透过刀锋看笔锋”,把古人刀刻的作品用毛笔写出笔墨情趣。也就是说我们学习魏碑书法要经过一个去粗取精,纯化、雅化的艺术转化过程。在保持魏碑风貌和气息的前提下,应大胆构建浓淡、开合、收放、大小、静动等多重关系的对比统一,探索表现手段多样、富有创作者个性风格的魏碑书法创作。■
王大庆 王维《韦侍郎山居》 纸本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