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扇子在法国引领时尚几百年

2022-08-24白文静林娜

环球时报 2022-08-24
关键词:折扇奈特扇子

白文静 林娜

“21世纪的法国,还有扇子的一席之地吗?”日前在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解放报》上,一篇题为《扇子在法国的650年》的文章提出了这一问题。很多人认为,扇子在法国已是“过去式”一今天的法国文化沙龙不再那么讲究“妆容精致、动作优雅”,只要主题明确,志趣相投,哪怕穿着T恤聚在一起喝可乐也无伤大雅,不论太阳王时代的木骨羽扇、安朵瓦奈特时代的小团扇,还是拿破仑三世时代的纸折扇,如今都俨然成为“历史文物”,当代女性也不再热衷于使用“扇语”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或借助扇面去掩饰自己的一颦一笑了。对于法国人而言,扇子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传承几百年的时尚。

很多人提到法国扇子都会想到“宫廷”二字。从16世纪开始直到法国大革命推翻王室,每一位法国王后的标准画像里,王后都拿着扇子。这些扇子用华丽的羽毛制成,造型各异,贵族女性并非仅仅在炎热的夏季才手执一柄扇子,而是不论寒暑都拿在手里,甚至有人在扇柄下缀一条金链,把扇子挂在腰间以防丢失。

扇子的主要功能在法国贵族女性手中从来都不是扇风,而是︷种传递或掩饰自己心情的工具:首先,是炫耀身份,一柄名贵的扇子更能体现女主人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其次,通过挥舞扇子的动作暗示自己的心情,舒缓的动作表示很欣赏对话的氛围,而小幅度急促挥扇则意味着对谈话很不耐烦,周围的人就得识趣一些了;第三,上层礼仪场合对表情、仪态都有严格讲究,但人有七情六欲,总是不免在某些时候露出不合适的表情,此时“以扇遮面”就会避免许多尴尬,有些上层女士喝茶甚至说话时,也会故作漫不经心地用扇子轻轻遮掩一下。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经主持过有90名以上贵妇人参加的“扇子会”。

18世纪是法国宫廷扇的黄金时代,来自东方的清漆、来自非洲的象牙,以及黄金等名贵材料红极一时,法国瓦兹省的梅鲁本是个偏僻小镇,因为盛产制作扇骨的木料,导致扇骨业空前繁荣,很快发展成二个奢华的都市。

法国大革命前最后一任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朵瓦奈特精通时尚,对扇子也颇有心得,独创的小圆羽扇改变了法国宫廷扇子的流行风尚。但她的奢靡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诱因之一,在革命大潮中,革命者出于“平民的激愤”,将扇子也当成“王权的象征”加以摧毁。

19世纪,一度沉沦的扇子文化再度兴起。这个时期法国扇子最大的变化是不再一味追求材质的奢华,来自日本的纸折扇成为新的.主流扇子流行元素,在纸折扇上作画则风靡一时。这个时代的扇手画作风格丰富,既有神秘的东方题材,也有时髦的印象派作品,更有拿破仑三世夫妇带动的一波把自己肖像画在扇面上的附庸风雅。

这个时期最大的“发明”,是“扇语”,即使用扇子无声传递情感和信息的代码,这套繁复的“扇语”被包装成“沙龙太太”们自己发明的“社交密码”。“扇语”的发明令扇子更频繁地出现在法国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景中,被想象力丰富的人们解读为阴谋论的伴侣、谋略的工具、调情的媒介……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里有扇子,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有,一位当代文学评论家称“在19世纪文学中,扇子几乎出现在一切演出、舞会、盛装聚会、私密会议等场景,不可或缺”。

进入20世纪,随着沙龙文化的式微,扇子的功能也趋于简化,简单、廉价而可批量生产的纸扇成为主流,并顺理成章地被政治团体和商家用于“做广告1914年法国立法选.举期间,女性普选权成为热门话题,当时的报纸《日报》 就特制了一批印有支持女性普选权的纸扇,在大街上广为分发。

2014年法国埃尔泽维尔博物馆“法国扇子文化”展览宣传词写得贴切—法国扇子文化的黄金时代是从“太阳王”到安朵瓦奈特,虽然扇子从未曾成为法国大众流行文化元素,但它毫无疑问是法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元素之一。

如今在法国,不论集会,还是卖场促销,印有人物头像、主打产品、主题词的纸扇等仍是十分常见的“周边产品”。夏日的各种庆典、文娱活动、体育比赛,也经常将价格低廉、设计精巧、便于携带的塑骨扇,当成随门票附送的小礼品。

法国巴黎还有一家折扇博物馆。博物馆中珍藏了17世纪以来的2500件折扇作品,有来自贵族的,也有制作者跟高级时装屋的合作款,其中不乏早年间用珍稀材料制作的耗时上百小时的珍品。▲

猜你喜欢

折扇奈特扇子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折扇应用上线了
扇子
会变的折扇
古扇送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