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以西安为例

2022-08-23雷军吴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十四五西安制造业

文/雷军 吴笛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先进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集群化,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倾向于在空间上有机地聚集在一起,以“报团取暖”方式赢得竞争优势。二是信息化,传统制造业通过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由制造到智造的深刻转变。三是服务化,制造业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提供者,而是能够同时提供硬件产品与软件服务的全能型企业,成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系统集成供应商。四是绿色化,低碳环保、循环可再生越来越多地成为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努力方向。

(二)关于高质量发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推进高质量发展定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稳定增长,区域城乡发展均衡,创新驱动显著,绿色发展高效,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从产业层面看,体现为产业不断升级,布局持续优化,结构更加合理。从企业层面看,表现为企业技术先进,管理高效,产品质量可靠,品牌影响力较强等等。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三)先进制造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先进制造业与高质量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先进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先进制造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推动产业升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先进制造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既关注质的稳步提升,又重视量的合理增长。只有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先进制造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中国制造才能加速转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二、“十四五”时期西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价值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发展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多次对此问题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2020年4月在视察陕西时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邃,为实体经济、制造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先进制造业作为全部制造业中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导向作用的核心内容,理所应当要成为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的表率,要为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十四五”时期西安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进制造业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

(二)切实履行“制造强国”战略使命的必然选择

2016年我国政府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圳、苏州、长沙、合肥等地更是抢抓机遇,在相关领域超前布局,成为区域发展亮点。西安制造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密集,“十四五”期间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主动融入、积极参与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既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

(三)加快实现经济强市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三五”末,经济总量成功突破万亿大关。但是横向对比,与发达城市的差距依然较大,其中关键制约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实体经济、制造业关注不够,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足。通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方面将极大增强全市工业实力,补齐实体经济短板,进而为全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实现西部经济强市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更加强大持久的动力源泉,是新时代西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环节,也是西安更好履行带动全省、辐射周边使命的必然选择。

三、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成就及主要问题

(一)发展成就

一是方向重点日趋明确。在长期实践基础上,2020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全市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围绕“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目标,构建“6+5+6”先进制造业体系,即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做大人工智能、5G技术、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先进制造业产值破万亿,建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意见》为西安打造全国一流先进制造业强市指明了方向重点,提供了路线图。

二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产业集群,如以陕重汽、比亚迪等企业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以三星、华为等企业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西电、陕鼓等企业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以隆基股份、西部超导等企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杨森、力邦等企业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尤其是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聚集了国内航天工业1/3、航空工业1/4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在2021年国家工信部组织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西安市航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优胜者名单,显示了西安在该领域的超强实力。

三是产值增速连创新高。近年来,西安先进制造业主要行业无论产值,还是增速指标都持续走高,对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以2020年为例,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382亿元,同比增速23.7%,拉动全市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0%的较高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工业增速位次较2015年提升5位(见表1)。

表1 西安先进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①

(二)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总体规模不大,占比偏低。2020年西安以制造业为主的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82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仅为18.2%。同期郑州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31.8亿元、成都4106.2亿元、合肥2072.3亿元、长沙3460.6亿元,占GDP比重分别达到 26.1%、23.2%、20.6%、28.5%。相比而言,西安工业不仅总体规模不大,而且占比明显偏低,与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不符。二是规上企业数量不多,竞争力偏弱。2020年西安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7户,分别占郑州的57.1%、成都的42.4%、合肥的77.0%、长沙的53.3%。从超大规模企业数量看,同期西安有9家产值过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但迄今尚无类似郑州“富士康”、成都“英特尔”、长沙“三一重工”等千亿元级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重要指标方面,也总体表现乏力,竞争力偏弱。部分龙头企业受制于技术、资金、区位等因素,长期在价值链低端徘徊,对产业链带动作用有限(见表2)。三是产业布局分散,配套率不高。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先后规划建设了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一批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基地,一大批区(县)工业园区也相继建立,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但现有园区普遍存在布局分散、支柱产业同质化、本地配套率不高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地配套率平均约为60%左右,合肥第一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在70%以上。相比之下,西安汽车产业配套率仅30%左右,电子信息产业不足1%。作为全市目前发展最好的两大产业尚且如此,其他产业情况更可见一斑。四是虽然研发强度较高,但成果转化不畅。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额506.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GDP)5.1%,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国亦属较高水平。同期,郑州研发投入强度2.3%、成都3.1%、合肥3.3%、长沙2.8%。但是由于作为主要技术供给端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作为需求端的企业之间联系渠道不多不畅,加之企业自身规模有限,对新技术吸纳接受意愿不强,导致大量科技成果不能就地转化,只能到外地寻找市场,制约了本地产业的发展壮大。五是生产性服务业崛起,两业融合不够。2020年西安共有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871户(不含金融业),崛起势头良好,但其中直接服务于工业部门的只有22家,仅占全部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数的0.8%,营业收入也仅占全部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8%,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松散、融合不够,对制造业促进作用有限(见表3)。六是要素供给不足,保障能力有限。用地方面,对工业项目用地指标倾斜力度不够,2020年实际工业用地占全市新增用地比重仅为14.3%,许多制造业项目落地困难。相比成都近年新增土地指标年均40%以上用于工业,差距显而易见。资金方面,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人才方面,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一般技能型人才紧缺现象成为常态,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引才育才平台不足。

表2 2020年部分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②

表3 2020年西安重点推进的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①

四、“十四五”时期西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培育壮大企业

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育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培育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对现有百亿元企业,要建立工作专班,实行目标责任制,随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企业平稳发展;对成长潜力较大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延伸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广、抗风险能力弱,政府应积极纾困解难,通过加强政策资源聚集和服务协同,推动中小微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加快成长。

(二)优化产业布局

以“定位明确,产业聚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原则,同时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各区(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以“一区一主业”模式推动园区产业差异化发展。对新增产能和新引进项目必须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筹布局,最大限度解决产业同质化问题,避免重复投资。对现有城区内工业企业,在做好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前提下,通过提高奖补力度鼓励企业加快“退城入园”步伐,以进一步提高全市产业空间聚集程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三)扩大有效投资

要抓好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鼓励以商招商、龙头招商、平台招商、会展招商等模式创新,建立行政区和开发区联动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效率。要抓好项目落地,对已引进项目实行重大项目帮办(代办)制度,对项目审批、政策落实、承诺兑现等事项进行专项督办,加快新建项目落地和实施,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增量。要抓好工业技改,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小、见效快,是先进制造业形成的重要路径,因此要鼓励和支持传统制造企业重点围绕扩大产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四)完善创新体系

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地方各级各类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创新活动提供载体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倡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应用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推进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科技人才激励方面,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支持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使用权改革,提高团队及个人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标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五)推进融合发展

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方面,建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融合信息,搭建融合平台,补齐融合短板,引导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精准连接,融合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方面,加快制定两化融合实施计划,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开展智能制造及服务机构试点示范。西安军工资源优势突出,在军民融合方面亦应有所突破,地方要主动加强与央企军工集团的战略合作,支持现有军工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落户西安,引导更多的地方企业提高对军工单位配套产品的研发、加工和生产能力。

(六)加大要素保障

政府要从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角度出发,不断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土地政策上,高标准制定工业用地指标占比,优先保障制造业用地,严守制造业用地规模,确保只增不减。对于制造业重大项目,应按照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进行转让。对于工业用地紧缺的区(县)、开发区,可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楼宇工业,形成有形无形的工业产业园。资金政策上,加大政府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企业实行倾斜性优惠利率,支持企业以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提高企业多渠道融资能力。人才政策上,除继续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外,要结合本地实际,鼓励本地高校与骨干企业合作,以培育更多相对适用的高素质管理型、技能型人才。

注释

①文中数据根据西安市统计局官网资料整理。

②文中数据根据各城市统计局官网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十四五西安制造业
西安2021
Oh 西安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