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系

2022-08-23刘晓君陈雅婷蒙玲玲阮文倩瞿书铭

医学与社会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口学效用慢性病

刘晓君,陈雅婷,蒙玲玲,林 臻,阮文倩,瞿书铭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402万,占总人口18.7%[1]。老年人是慢性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我国现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2]。尽管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活得长”的目标,但老年人带病生存已是常态,如何实现老年人群“活得好”的目标是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是衡量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指标,主要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活动能力、社会适应等多个维度评价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3]。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样而复杂,除一般社会人口学因素外,以慢性病为主的健康问题亦是影响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4]。尽管某种程度上慢性病也被称为富贵病,有研究针对具体慢性病是否对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结果并未发现存在联系[5-6]。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患多种慢性病导致的躯体健康危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可直接影响生命质量并造成幸福感的降低[7-8]。但国内相关研究往往忽略了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使用欧洲五维度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分析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与生命质量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提高老年人群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库,该数据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9月正式公开发布,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级行政单位150个县级单位。本研究选取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剔除60岁以下的样本及无法计算EQ-5D效用值和各维度得分的缺失数据后,最终纳入6827例有效样本。

1.2 研究方法

EQ-5D健康描述系统包括5个维度:行动能力(mobility, MO)、自己照顾自己能力(self-care, SC)、日常活动能力(usual activities, UA)、疼痛或不舒服(pain/discomfort, PD)、焦虑或抑郁(anxiety/depression, AD)。每个维度包含3个水平:没有任何困难、有些困难、有极度困难。本研究运用由南京医科大学构建的适合我国人群的中国版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健康效用值,其分值在0.1702-1.0000[9]。效用值越高生命质量越高,计算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公式如下:

U=1-(0.0766*MO2+0.2668*MO3+0.0441*SC2+0.2912*SC3+0.0370*UA2+0.0538*UA3+0.0274*PD2+0.0409*PD3+0.0359*AD2+0.01771*AD3)

1.3 变量选取及说明

本研究中从CHARLS 2018问卷中选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现居住地、是否为低保户、是否领取养老金、自评健康等指标变量作为混杂因素。从身体功能障碍以及辅助者和抑郁量表挑选对应EQ-5D量表的问题,行动能力(跑或慢跑10公里、在椅子上坐时间久了再站起来、弯腰屈膝或下蹲、手臂沿着肩向上延展、提10斤重的东西),自我照顾能力(穿衣、洗澡、吃饭、上下床、上厕所),日常生活能力(做家务、做饭、买东西、管钱),疼痛/不舒服(是否有疼痛、疼痛程度),焦虑/抑郁(因小事烦恼、做事难集中精力、情绪低落、害怕、孤独)。由于问卷中该模块的某些问题选项以4项为主,故参照相关研究做法将第2、3选项合并[10],各选项依次赋分1-3分。慢性病患病数量通过计算健康状况调查模块DA007中14道询问老年人是否被医生告知患有的具体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tata 14.0进行数据清洗,与CHARLS官网发布的2018年全国追踪调查用户手册核对无误以后,导入IBM 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对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分布情况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t'/F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EQ-5D效用值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慢性病数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最终样本数为6827人。其中男性占比44.87%,65岁及其以上者占比为69.67%,有29.79%老年人未受过教育,仅有8.82%老年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79.07%调查对象为在婚老人,农村户口老人(76.89%)占比高于城市户口老人(22.69%)。低保户老人占比10.05%,有13.02%老年人没有参加/领取养老金,有36.05%老年人自评健康为很差/差。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占比89.79%,有24.56%的老年人患有2种慢性病,34.04%老年人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从样本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来看,患有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胃部慢性疾病或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较多,分别有46.11%、44.35%和31.59%。此外,有15.29%老年人患有糖尿病。

2.2 EQ-5D效用值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EQ-5D健康效应值得分为(0.80±0.13)。通过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的EQ-5D效用值发现,老年人生命质量在性别(t=13.453,P<0.001)、年龄(F=21.673,P<0.001)、受教育程度(F=86.011,P<0.001)、婚姻状况(t=9.711,P<0.001)、户口(t=9.710,P<0.001)、现居住地(F=51.249,P<0.001)、低保户(t=-10.477,P<0.001)、是否领取养老金(t=3.406,P<0.001)、自评健康(F=703.798,P<0.001)、慢性病患病数量(F=132.308,P<0.001)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差异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差异发现,不同性别(χ2=12.776,P=0.005)、年龄(χ2=63.259,P<0.001)、受教育程度(χ2=22.515,P=0.007)、户口(χ2=77.359,P<0.001)、现居住地(χ2=60.855,P<0.001)、是否低保户(χ2=34.650,P<0.001)、不同自评健康状况(χ2=735.515,P<0.001)与老年人慢性病数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本研究将老年人生命质量效应值作为因变量,以慢性病患病数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任何混杂因素时,与未患慢性病相比,患1种慢性病、患2种慢性病和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对降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现居住地、是否低保户、是否参加/领取养老金、自评健康等混杂因素,相对未患慢性病老年人群而言,患有1种慢性病、2种慢性病、3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群生命质量效用值更低,表明其生命质量更差。见表3。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EQ-5D效用值比较

表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差异比较

3 讨论

3.1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

慢性病具有难以治愈、病程长的特点,患一种慢性病经过长期的病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亦会诱发并发症,出现多种慢性病。患有多种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往往具有乘积效应[11],健康损害问题愈发严重,增加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郝爱华等分析2015年CHARLS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5.0%[12],而张冉等分析2015年CHARLS数据则发现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3.62 %[13]。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9.79%,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60%,由这同一调查项目中两次重复横断面数据结果差异可看出我国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现象普遍存在,且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形势不容乐观。慢性病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且多种慢性病共存的现象普遍存在已是共识。尽管我国近几年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表3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不断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投入,但仍无法有效控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共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这对于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无疑是一重大挑战,值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3.2 患有单一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老龄化不仅仅在于老年人群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维持[14]。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未患慢性病老年人群[7-8],然而这种联系并未考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患病数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未患慢性病老年人群总体上更差,但慢性病患病数量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研究表明,患有一种慢性病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小。事实上,我国单一慢性病临床治疗和护理较为成熟,依靠药物治疗方案可以较好地控制和缓解症状,且常见慢性病的病情可防可控,不会像急性疾病的突发易危及生命[15]。国外研究也表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不太可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对其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与未患慢性病人群并无差异[16]。同时,有研究表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在慢性病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积极的变化,如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这些都可能减轻患一种慢性病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中所起的负面影响[17]。

3.3 患有多种慢性病会进一步恶化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随着多种慢性病的发生,治疗手段也由单药治疗转变成多重用药。由于老年人免疫力和代谢功能下降,多重用药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的几率,甚至导致毒副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多重慢病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该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本研究发现,患有2种慢性病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效应显著大于1种慢性病,但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对老年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作用更大。研究表明,健康保护因素对患有多种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十分有限[18]。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导致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更为复杂,这对老年人躯体和精神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各维度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此外,Jowsey等人的研究表明,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增多可导致疾病治疗和照护成本成倍增加,相应的疾病经济总体负担加重,这也将进一步降低老年人的自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19]。

猜你喜欢

人口学效用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高等院校对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的效用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易富贤学者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地域性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