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三教”改革研究

2022-08-23朱丽丽李井会潘志忠宋文华

现代园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职业教材改革

朱丽丽,李井会,潘志忠,宋文华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松原 13800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在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如何把握变革方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职教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大命题。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 号)指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把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因此,唯有将“三教”改革与智能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相适配,才能够找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金钥匙。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下,职业教育将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人力支撑,涉农专业职业教育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培养走得进田地、扛得住辛苦、拿得起技术的一线农技服务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便是对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使教师兼具育人理念和专业技术、教学内容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技能人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涉农专业“三教”改革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升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对智能时代的适应能力。

1 智能时代涉农专业“三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1 教师是开展“三教”改革的根本

智能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依托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教学资源共享、立体化教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可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但实现资源共享和全新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信息设备和资源的投入,还需要教师对专业技术的动态学习,以及具备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教材开发、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均需要教师付诸具体的行动,因此,教师能力的提高是开展“三教”改革的根本。

畜牧养殖和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设备更新较快;农产品的种类日趋丰富,产品从品质、包装到销售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企业智能化管理的应用程度、技术手段发展迅速。涉农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需要持续更新,并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若教师仍讲授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学生将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因此,只有让教师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学生的学习内容才不致与生产脱节。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平台思维的形成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应用、教材开发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1.2 教材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依托

教材提供了基本教学内容,表达了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生预习、复习和实践操作的依据。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信息社会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将推动教材开发理念、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使用方式的变革。2019 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均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教材的开发理念由注重学科内容逻辑转变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这种理念上的转变,将引导教师利用必备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同时,搜集、录制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对知识和技术进行解读的信息化资源。相比较而言,传统纸质教材存在因循守旧、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与动态性不足、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新形态教材更富有时代的创新性和适应性。

1.3 教法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要培养手段,而教法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重点,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近些年,职业教育参考、引入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模式,进行了项目化、信息化、情境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如项目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回归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改变了教师的职能;网络和众多的教学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频等授课资源,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可能。在大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发现,适宜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巨大。例如动物诊疗技术课程,在推动项目化教学时,存在动物种类不齐全、病例类型不完备的问题;园林树木课程中,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能够带领实地观察、识别的树种有限,课堂上较难跨地区、跨季节、更直观地识别树种资源。然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资源,或者录制大量的视频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经验和教学资源,并创新思路,将多种教法融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涉农专业“三教”改革的策略

2.1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执行者,无论是提升自身技能、信息化水平,还是开发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突破固有习惯和思维定式,走出教学安逸区,挑战自我,这些行为既需要强大的内驱力,也需要适当的外驱力。

首先,从政策、机制等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改革的成效纳入师资评价、职称评审体系。第一,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紧跟时代发展,学习信息技术,将平台思维、企业智能管理理念和方式等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当中;第二,促使教师主动提升专业技术,积极进企锻炼,时刻把握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第三,鼓励教师把新的专业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第四,鼓励教师把思政元素和劳动光荣的意识融入教学内容,为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线农技人才。

其次,从师资培训和硬件设备等方面为教师智能化教学创造条件。一方面,定期组织智能平台应用及管理、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解决智慧教学的技术关,提升教师应用智能平台组织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为教师创造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条件,打通教师自我提升通道,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硬件设施,让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能够付诸实践。

再次,调整师资人员结构。第一,引进、培养优秀专业带头人,发挥头雁作用,带动普通教师钻研技术、开发课程、学习信息技术,带领教师走进企业、拓宽视野、提升业务能力;第二,鼓励企业员工承担实训课教学,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缩短学生适应工作的时间;第三,实施双导师育人,请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鼓励学生与企业导师紧密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思维,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从而提升教学团队整体业务能力。

最后,鼓励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职教20 条对教师企业经历做了明确规定,指出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也为教师培养和评价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根据不同专业和企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企业锻炼计划,如考虑果蔬生产企业一季生产周期为3~4个月,而且由于不同季节、环境条件的区别,短期的进企锻炼对教师提升效果不明显,需统筹安排3个月以上的企业锻炼;而动物医院病例治疗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安排1个月的企业锻炼项目。通过教师企业锻炼,推动教师与企业员工深度融合,让教师不断从企业获得职业理念方面、技术技能方面的新知识,从而开发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

2.2 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立体化教材

教材直接呈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涉农专业教材的开发要以满足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和结构。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理论性强的内容。因此,教材的设计应从可感知、可体验的环节切入,改变教学内容结构,使其符合学生特点,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为直接目标,围绕可感知的内容分析原理,进而达成全部知识目标。以园林制图课程为例,应用传统结构教材教学时,学生难以理解三面投影中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在新版教材开发时,可以从简单形体如台阶的三面投影入手,分析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进而总结规律,删减传统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引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教材开发,由校企双方合作组建教材开发团队,以学校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企业专家为指导,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框架;厘清课程知识、技术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开发学习性工作项目。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技术实录视频资源、虚拟仿真资源,服务学校教学、企业员工培训,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教师进企业观摩操作流程、开发教材文本,形成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进而建设以德育为基础、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适应智能时代的立体化教材。

最后,以符合时代需求、适应学生特点为标准设计教材呈现形式,教材内容开发要适应智能时代的学生生活和学习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实现随时学习,便捷查阅。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涵盖的动物类型广泛、病理变化多样、诊断过程复杂,然而各学期实训教学的案例均有所不同,导致部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不佳。因此,积累视频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开发源于工作过程、基于模拟项目、具有数字化特点的教材,有助于实现病例资源跨时空共享,为学生提供易懂、便捷、立体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极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3 以能力为本位开展教法改革

根据学生需要和智能时代需求,推进项目化、情境化、信息化等课堂教学方法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基本生态,鼓励教师主动改革教法,从而推动学生逐步改变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师生互动关系。

首先,以学习性项目为依托实施课堂教学,将课堂扩展到蔬菜大棚、动物医院等实践场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直观学习技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具体的技术内容与抽象的理论依据相联系,即先学会怎么做,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实现从技术到理论的学习过程。

其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从而弥补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在教学计划中,有一部分学习内容不能在实训场所设计模拟工作任务,或者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完成比较典型的一部分模拟任务,如涉及一些危险药品的实验操作或疑难病例的诊治等。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到专业技术,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平台视频资源或校本资源,从而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

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实训场地、耗材及信息化设备,建设数字化实训环境,推动教学设施结构性变化,为智能时代教学方法改变提供基本保障。推动实训场所与企业生产基地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在真实工作场景下进行教学,在植物生产、动物养护和治疗过程中带徒弟,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

最后,整合资源,建设智慧校园。一方面,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增进校际沟通与资源共享,从而突破教学资源匮乏的桎梏。以智慧学法促进教法改革,建立基于网络和现实场景的师生沟通新模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推动更广泛的产教融合,让更多样教学形式成为可能,例如动物治疗手术的全程直播、线上录播、手术过程线上解析或制作手术微课等,既可以确保动物手术无菌环境,也可以解决学员众多而手术室空间有限等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语

“三教”改革已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智能时代背景下实施“三教”改革,不仅可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更理想的教育条件,而且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结构,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职业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改革之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改革创新(二)
五花八门的职业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