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海归”增多 A股应积极吸引好公司上市
2022-08-22张俊鸣
张俊鸣
中石油、中石化等五家央企最近发布公告称,计划将在美挂牌的ADR从美股退市。这是此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从美股退市后,又一波央企中概股的大规模退市。事实上,目前已经有150多家中概股被美国列入预摘牌名单。虽然大部分中概股未来会选择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港股而非A股作为“海归”的上市地,但由于A股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A股市场也应积极吸纳中概股中的好公司回来上市。
此次五家央企ADR计划从美股退市,并不算是太令人意外的事情,除了之前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卡中国公司之外,这些央企在美股挂牌的ADR 估值不高、成交量不大,事实上融资功能已经很有限,反而维持上市地位还需要支付费用,从商业利益来看主动退市对这些央企而言是节省成本的划算之举。而对于关注这些央企投资价值的外资机构来说,在ADR退市之后也可以转到港股投资,在港币和美元联系汇率机制稳定的情况下,汇率风险可控,并不会有太多的“违和感”。从本周这五大央企的H股走势来看,除了周一有所调整之外,其他时间并未有相对恒生指数特别突出的跌幅显示出,即使是外资话语权较高的港股,对这些央企ADR退市给H股带来的增量抛压也比较淡定。
对这些央企来说,美股市场已经形同鸡肋,反而因为低估值而导致股息率较高,勉强维持挂牌某种程度上是给美股投资者“输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笔合适的买卖。反而是美股投资者因此少了一些可以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的投资标的,也通过这一事件凸显美股市场引以为傲的“包容性”在衰退,从长远来说对美股市场吸引全球优质公司上市是不利的。
在美股戴上“有色眼镜”对中概股关上大门的同时,真正优质的中概股是不缺融资窗口的。国内的A股和港股就是这些中概股最大的后盾,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港股正成为这些中概股上市的最佳地点。即使是此次从美股退市的五大央企,其挂牌的ADR代表的基础证券正是在港股上市的H股。而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实现了赴港双重主要上市,对美股的依赖大幅降低。对港股来说,虽然这些中概股“海归”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流动性的影响,但只要公司足够优秀,必然会吸引中外机构在估值合理的位置出手抄底,不可能出现长期“贱卖”的情形。
除了港股之外,A股也是承接优质中概股“海归”的重要场所。2017年三六零在A股借壳上市,2018年迈瑞医疗在创业板IPO,都是海外中概股回A 股的重要代表,其中迈瑞医疗还走出了为期数年的长牛行情,为长期投资者贡献了丰厚的利润。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优质中概股选择在A股上市融资的门槛逐步降低,在不断成长中实现公司和投资者的双赢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A 股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近年来陆续有A股上市公司在英国、瑞士等发行存托凭证融资,未来欧洲股市会不会成为优质中概股融资的又一平台,也值得高度關注。而邻近的新加坡也在近期吸引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中概股蔚来前往上市,也可望成为中概股的又一选择。对优质中概股来说,除了美股市场,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有中概股都是完美无缺的“优质生”,一些中概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烧钱”,未来发展前景面临严峻挑战。还有历史上一些中概股被踢爆财务造假,这些都是未来A股吸纳中概股需要谨慎过滤的。无论如何,在中概股“海归潮”即将来临的时候,为更多好企业创造“把根留住”的环境,是A股的责任。特别是在目前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全社会融资结构转向股权融资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吸纳类似此前迈瑞医疗的优质中概股进入A股,才能让中国的证券市场更有活力。
对于那些业务主要在中国大陆的企业来说,在A股上市获得的人民币也比在港股上市取得的港币,在投入生产运营以及降低汇兑风险方面更有利。随着国内多层次市场的建设,新三板在承接那些规模较小的中概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建议未来不妨为中概股“海归”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让那些暂时不符合A股市场IPO或港股二次上市的小公司,有一个快速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通道,推动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公司尽快脱颖而出。(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