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
2022-08-22李团飞
李团飞
(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南 洛阳 471003)
0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为69 540件,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首位。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河南省科技厅印发《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暂行)》和《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管理办法》)规范河南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发展道路,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笔者拟从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分析入手探讨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特点。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MANSFIELD(1977)[1]对美国17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科技成果的社会回报率明显超过创新企业自身的回报率。周扬、吴光华、赫庆生(2018)[2]利用DEA模型对“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分析,并且发现各市州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差距比较明显。李阳成、张明火(2009)[3]对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徐晨、邵云飞(2010)[4]通过DEA模型研究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王赵琛、张春鹏、董红霞(2020)[5]运用DEA模型对24所部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结果对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与评估提出政策意见。王虹燕、孙凤(2020)[6]对长三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低。孙涛(2020)[7]通过DEA方法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应加强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来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曹幸如、杨剑(2021)[8]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王慧等(2022)[9]利用DEA方法对长三角22所新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测算研究,研究显示22所新工科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相对较差。冯尧(2011)[10]研究分析了我国27省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田庆峰等(2020)[11]利用DEA模型测算了四川省和西安市24所军民融合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邱奇、郭佳欢(2020)[12]通过DEA方法对我国11座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资本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间科技创新产出有比较明显差距,以及部分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相对低下。林青宁,孙立新,毛世平(2020)[13]通过网络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测算分析。刘霞,赵宇萱,范小军(2020)[14]对产教融合背景下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且城市间的综合效率差异明显。吴佩佩,刘家树,齐昕(2014)[15]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SFA对我国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算,结合测算结果分析河南省各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最终并依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研究设计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
1.1 研究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是CHARNES,COOPER,RHODES(1978)提出的利用多个投入变量和多个产出变量的比率来衡量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相对效率的分析方法。测定组织效率的方法不仅有资料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还有最小自乘计量经济生产模型、总要素生产率指数、概率前沿等。在推测模型时,重要的考虑事项是如何假设规模报酬。DEA的代表模型是由利用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的CCR模型和利用规模收益可变(variable return to scale,VRS)的BCC模型两部分组成。
1.1.1 CCR模型。CCR模型是根据优化产出变量和投入变量的加权值,将DMU效率最大化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DMU的效率,将投入变量最小化或者将产出变量最大化。通过CCR模型,可以求得DMU的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ection,TE)。CCR模型如式(1)。
1.1.2 BCC模型。BANKER、CHARNES、COOPER(1984)为推测DMU的整体效率而提出的BCC模型反应的是CCR模型中,排除了规模报酬不变的无限可扩展性的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ology efficiency:PTE)。BCC模型如式(2)。
CCR模型的技术效率除以纯技术效率可求得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如式(3)。
SE=1时,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相同,不存在规模的非效率性,因此意味着收益不变的CRS处于最佳规模状态。相反,如果S E≠1,则存在规模的非效率性,从而偏离最佳规模效率。
本研究通过CCR模型和BCC模型对规模的收益不变性和收益可变性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参考已有文献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研究,选取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R&D单位数、R&D活动人员作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指标,选取有效发明专利、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技术合同数、技术合同成交额作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输出指标,见表1。该文原数据来源于202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省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数据。将数据代入DEAP2.1软件中进行测算,得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结果。
表1 河南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体系
2 实证分析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2020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数据为依据,通过测算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效率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若效率值为1,则说明该地区整体的科研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实现了DEA有效。若纯技术效率值达到1时,则说明该地区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资源配置是高效的,促使投入和产出达到DEA有效。若规模效率值为1时,则说明该区域的科研成果与科技成果转化生产规模是高效最优的。其中郑州、洛阳、鹤壁、焦作、许昌、漯河、南阳、驻马店8个地级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值均为1,说明该区域各级成果转化效率达到了最优。
表2 效率分析结果
2.1 综合效率
运用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求得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大化的CCR模型结果显示,综合效率指标在0.436~1的水平,综合效率值的平均为0.824。郑州、洛阳、鹤壁、焦作、许昌、漯河、南阳、驻马店8个地级市的效率值为1,达到了DEA有效。安阳、新乡2个区域的效率值均接近于1,说明该区域的效率性相对较低。开封、平顶山、濮阳、三门峡、商丘、信阳、周口、济源8个区域的效率性低于效率值平均水平,说明了该区域整体的科研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未达到DEA有效。
2.2 纯技术效率
运用BCC模型测算出纯技术效率性为1的区域有郑州、洛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南阳、信阳、驻马店、济源13个区域。可见这些区域的资源配置是高效的,资源配置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与之相比,开封和平顶山两市的纯技术效率最低,说明该区域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应完善科研制度,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2.3 规模效率
开封、平顶山、安阳、新乡、濮阳、三门峡、商丘、信阳、周口、济源10个区域规模效率均小于1,即该区域没有达到有效的规模效率。但是,安阳、新乡、信阳、济源4个区域的纯技术效率为1,说明该区域在科技管理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郑州、洛阳、鹤壁、焦作、许昌、漯河、南阳、驻马店8个地级市的规模效率均为1,实现了DEA有效,说明该地级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较好地发挥了规模效益的优势。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3.1 结论
通过DEA模型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对照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结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协调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结果如下。①河南省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水平总体较低。②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河南省研究成果的产出上仍有提升空间。有5个区域处于产出无效状态,需要加强科技研发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最优效率。③各地区的成果转化效率差异明显,除区域自身实力外,河南省的支持力度也起着关键作用。河南省各区域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大致可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成果转化DEA有效的8个区域;第二梯队为成果转化处于无效状态的10个区域,然而这10个区域中安阳和新乡两市综合效率低于平均水平,纯技术效率值均为1,说明该区域通过对规模效益的提升可以改善整体的综合效率。
3.2 对策建议
第一,从各区域自身角度,要提高区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有效利用,能够对投入规模进行灵活掌握,发挥最有效的生产规模,降低重复投入、产出不佳的情况。大部分科研人员目前仍以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产出为目标,忽视了科技成果在社会效益中的转化。所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的企业应加大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培训,使其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过程与步骤,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正确了解;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第二,从政府角度,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配套政策,一方面要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入驻,另一方面对科研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补贴,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增强技术产权交易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减少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科研成果供需求有效衔接提供多渠道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